全區商貿服務發展報告

時間:2022-11-25 11:40:24

導語:全區商貿服務發展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區商貿服務發展報告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外事華僑民族宗教工作委員會《關于開展全市商貿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的通知》(吉常外發[2012]1號)精神,我們按照調研內容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和準備,現就2011年以來,全區商貿服務發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全區商貿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2011年以來,特別是區級班子換屆后,新一屆區委、區政府制訂了“提升競爭力、涵養軟實力、增強凝聚力,為建設生態宜居城、新興電子城、現代商貿城,創建人文社區、美麗鄉村”的發展戰略。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市商務局的指導下,我們緊緊圍繞區里確定的發展戰略,堅持發展不動搖,緊抓項目不放松,全力推進“三城共建”、“人文社區、美麗鄉村”建設,全區現代商貿得到新提升。2011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7.93億元,比上年增長26.6%,全市排名第一。全區商貿市場建設步伐加快,生產資料市場、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小商品市場、城北汽車市場等項目正在加緊推進;其中生產資料市場一期12條道路全部動工,5條道路建成通車,工程機械配件城一期、工程機械市場即將封頂,鋼材市場、建材市場第一期已開工建設;農副產品物流中心一期8棟建筑基本完工;城北汽車市場名車匯主體工程已完工,汽車主題文化廣場完成規劃設計。強化樓宇招商,引進了國內200強家電連鎖企業國美電器以及珠江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提升了中心城區服務業發展水平。全區商貿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區建立市場運行監測網絡運行正常,堅持日常監測和節假日市場的運行監測,提高市場預測預警水平。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穩步推進,達到省、市考核標準要求。積極組團參加市春節商品交易會和商務部、省商務廳組織大型綠色食品博覽會等大型展會,推動企業走出去,開闊視野,提高區內企業知名度,提升品牌意識,擴大影響。商貿公平交易環境逐步規范建立和完善。規范和完善家電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工作管理,拉動城鄉消費。家電下鄉銷售3559萬元,發放補貼金額418萬元;家電以舊換新消售62449件,完成銷售額2億元,發放補貼金額1783萬元。采取政府搭臺、商家唱戲、媒體助推、全民參與、引導促銷、誠信經營、擴大消費的形式,組織了家電以舊換新大促銷活動,家電下鄉金秋惠農便民活動,萬村千鄉農家店金秋聯銷活動和國光金秋購物節等,營造中心城區搞活商貿流通,誠信經營,拉動消費的繁榮景象。

二、商貿服務業發展重點和主要措施

(一)發展重點

按照“現代商貿城”發展定位,突出我區作為全市商貿服務業主要集聚區主導地位,不斷優化商貿服務業網點布局,完善商貿市場體系建設,促進商貿市場體系建設,積極發展新興業態,促進商貿業態的商端化、專業化和新興化,全面提升我區商貿業的發展水平和層次,努力將我區建設成為功能強大、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帶動周邊的贛中現代商貿服務業核心區。

1、打造中心城區商貿聚集區。

一是打造商貿中心區。以人民廣場、文山步行街、鼎泰商業街、陽明東路為依托,努力打造高檔次、新業態匯集的現代商業商務核心區。加快人民廣場周邊天虹商城、新世界廣場、華潤商城等高端商城和商貿綜合體建設,建設滿足中高檔消費群體的高端商業區;在文山步行街和鼎泰步行街、陽明東路等重點地段培育發展精品購物、特色專賣、休閑娛樂、時尚消費等商業特色街區;利用上述區域現有的商務平臺和樓宇資源,大力加強樓宇招商,加快發展樓宇經濟,建設以商務辦公為主的現代商務核心區。

二是打造商貿副中心。建成一南一北兩大商貿副中心。積極策應市委、市政府實施城南大開發戰略,積極配合建設城南新區慢行系統;大力推進城北片區建設,在片區內配建城市商貿綜合體、多功能娛樂場所和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并強化服務業招商,積極引進一批名商名店、大型超市、星級賓館,建成現代時尚的商貿特色街區。

三是打造專業特色街。加大專業特色街區培育建設力度,提高市場的集聚發展能力。引導品牌知名度較高的同類業態企業入駐,在城區內建設多條業態集聚有基礎、集中業態有特色、業態產品有需求的專業特色街:鷺洲路通信及現代辦公用品特色街;中、下永叔路電動摩托車特色街;中山路機電和五金器材特色街;上人民路創意設計特色街;仁山坪花鳥、藝術品特色街;上后街美食特色街;倉口廬陵特色街。

2、推進專業市場建設

立足我區產業資源、區位優勢和交通條件,推進以市城南生產資料市場為龍頭的專業市場體系建設。加快城南生產資料專業市場建設,用3至5年時間建成全省乃至華東地區品牌專業市場,成為帶動我區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加快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和冷鏈物流建設,打造贛中最大的農產品交易中心、冷鏈物流中心和集散中心;加快市(吉福路)小商品批發市場建設,努力形成集商貿、流通、信息服務于一體的小商品集散地;加快城北汽車綜合市場建設,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集汽車銷售、售后服務、會展休閑為一體的現代汽車城;加快市再生資源回收綜合處理中心建設,建成全省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加大已建成專業市場的培育力度,不斷優化市場布局和功能互補,引進有規模、實力、有先進經營經驗的全國知名經銷商投資經營專業市場,以專業特色、規模效應和現代化服務集聚客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將專業市場打造成經濟加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3、構建城鄉一體商貿市場體系

合理配置中小型商貿設施,引導和鼓勵在社區和有條件的城郊居民區發展中小超市、便利店、專賣店等商業網點。積極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建設,鼓勵和引導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向農村延伸,發展連鎖便利店、小型超市等商業網點,提升改造鄉鎮農貿市場,努力培育農村流通合作服務組織和流通網絡,滿足農村居民生產生活需要,形成覆蓋城鄉的商貿服務市場體系。

4、推進商貿業態創新

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推動相結合,通過政策引導和項目示范,推動商貿流通企業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鼓勵和引導企業通過新型業態和新的服務方式,對傳統服務業進行改造升級,提高商貿企業的組織化程度和運行效率。支持國光、甘雨亭公司等區域內優勢商貿流通企業品牌輸出和擴張發展,提高商貿流通企業的規模化和現代化水平。推廣電子商務應用,加強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建設,完善電子商務物流服務體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設網上商城,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

(二)主要措施

1、精心制訂規劃和實施意見。一是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區商業局會同區發改委等部門完成了“市區現代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二是區發改委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完成《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起草上報工作,區委、區政府已批準實施。

2、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加快推進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發改委,負責現代服務業發展日常工作。對服務業重點產業,建立由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牽頭,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協調推進機制。

3、強化考核督查。制定全區現代服務業發展考核辦法,加強對各鄉鎮街道、區直有關部門特別是服務業重點產業牽頭部門的績效考核。對考核獲得先進的鄉鎮街道和區直部門由區委、區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對考核不合格的單位,給予通報批評。

4、強化統計監測。各重點產業主管部門要定期向統計部門和服務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統計數據及相關信息。區統計局要完善服務業的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制度,及時公布服務業數據。同時,切實加強服務業發展的形勢分析和監測,為政府決策、宏觀管理和企業經營提供準確信息。

5、強化責任落實。各重點產業主管部門要落實工作職責,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職責,加快各產業發展,共同促進全區服務業大發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在全區商貿服務業全面提升和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們還面臨不少困難,工作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商貿經濟總量偏小,中心城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全省設區市所在的中心城區排名較后,現代服務業起步較晚,現代化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偏少,新興業態的引進和培育有待進一步加強,商貿經濟運行瓶頸制約加劇、融資難、征地難、用地難的問題凸現,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四、推進商貿服務業發展的思路和建議

(一)提升中心城區現代商貿服務業首位度的思路

十二五期間,要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商貿城的目標,堅持“三個并舉”,即專業市場與特色街區并舉、生產服務與生活服務并舉、傳統商貿與現代商貿并舉,在專業市場建設上提升檔次,在改造傳統服務業上提升標準,在發展文化產業上提升追求,在破解資金難題上提升水平,積極推動服務業發展提速、總量擴充。一要在專業市場建設上提升檔資。重點按照中心城區十大專業市場體系布局,加快推進生產資料市場、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小商品市場、城北汽車市場等市場建設。生產資料市場今年要開工建設40萬平米,其中鋼材市場和工程機械市場今年6月底基本建軍、成開業,工程機械配件城年底完工,建材市場今年建成20萬平米并于10月份開業,物流市場年內基本建成開業,同時要大力引進有規模、有實力、有市場經營經驗的主力運營商來投資經營市場,全力打造“陸路港口”;農副產品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年底開業運營,二期325畝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盡快啟動;小商品市場盡快掛牌,力促一期市場開工動建;城北汽車市場要加快建設中心廣場、二手車市場、汽車體驗中心、客戶服務中心建設,確保年內全面完工,建成集汽車銷售、汽配流通、汽車裝潢維修為一體的特色商貿城。二要在改造傳統服務業上提升標準。大力開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招商,全力引進1-2家名商名店、高端商城、星級賓館;提升改造陽明商城等現有街區,配套完善鷺洲路、濱江路等專業商業街,加快推進倉口美食城和儒林里廬陵風情街建設;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鼓勵和引導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向農村延伸,推動農村市場建設和升級改造。

(二)推動中心城區商貿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1、放寬市場準入。堅持“非禁即入”,凡國家法律法規未明令禁入的服務業領域全部向外資、社會資本開放,并實行內外資、內外地企業同等待遇。各類服務業企業在登記注冊時除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外,各部門一律不得設置或變相設置前置性審批事項。鼓勵外資、民資參與服務業企業的資產重組和股份制改造,鼓勵知名服務業企業以商標、專利、版權等知識產權為紐帶,進行跨地區、跨行業兼并和重組。

2、保障項目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統籌考慮其所需用地指標,滿足國家鼓勵類服務業用地需求。對列入國家和省鼓勵類的重點服務業項目在用地上給予傾斜,特別是對大型專業市場、重大商貿設施、物流園區和大型物流企業、四星級(含)以上賓館項目以及列入省調度的重點服務業項目在用地上給予優先保證。支持取得工業用地的單位在不改變土地用途的條件下,利用工業廠房、倉儲用房、傳統商業街等存量房產和土地資源興辦信息服務、研發設計、創意產業等服務業。

3、為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排憂解難。一是安置問題。小商品市場和農副產品物流中心二期項目征收農房的安置,建議政府依托吉福路西延工程項目,納入其安置范圍內統一安置政策,并就近選址進行安置。小商品市場居住在企業自管公房的職工,建議市政府將他們納入我市保障性住房的安置范圍進行妥善安置。二是用地指標問題。小商品市場項目一期用地指標已經批復和落實,二期還需要解決用地指標256畝,需請市有關部門協助我區向省里申報爭取盡快解決,以利于該項目的建設。

4、破解融資難題。建立服務業項目與商業銀行的溝通機制,引導商業銀行在獨立審貸基礎上積極向服務業的重點項目發放貸款,逐步增加服務業貸款規模。鼓勵符合條件的服務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通過股票上市、發行企業債券、項目融資、資產重組、股權置換等方式拓展融資渠道。鼓勵信用擔保機構開展面向中小服務企業的信用擔保業務,解決中小服務企業融資難題。

5、強化財稅扶持。從2012年起,要建立市區兩級服務業發展引導專項資金,對服務業中的優勢產業、薄弱環節、新興領域、龍頭項目和知名品牌進行重點支持,帶動和放大全社會的資金投入。對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以上、在本區注冊納稅的服務業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繳納的建安稅,按區級分成部分的50%獎勵給投資企業,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其開業起五年內,經營過程中繳納的所得稅,按區級分成部分前兩年100%、后三年50%獎勵給企業,用于培育企業發展。

6、培育知名品牌。建立促進服務業品牌工作機制,對新確認為國家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和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的企業,分別給予獎勵。支持利用企業品牌進入資本市場融資,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增強企業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開發能力。

7、實施人才戰略。建立健全服務業人才引進激勵機制,鼓勵服務業企業面向全國引進高端人才,重點引進服務業發展所需要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引導和聯合大中專院校及各種社會培訓機構開展多層次的服務業專業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構筑服務業人才高地,實現我區服務業向高技術密度、高知識含量、高人力資本方向發展。

8、創新體制機制。鼓勵外資、民資參與國有服務企業的資產重組和股份制改造。支持、引導和規范非公有資本投資現代商貿服務業建設,發展高端商業和新型商貿業態。

9、優化發展環境。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提升服務水平,為服務業企業投資經營提供優質的政務環境。鼓勵服務業企業成立行業協會或跨領域服務聯盟,發揮其在加強行業自律、維護企業權益、溝通企業與政府等方面的作用。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推進價格管理、糾紛仲裁和社會監督等法制環境建設,積極維護統一、開放、公平、有序的商貿現代服務業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