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產業化建設工作匯報
時間:2022-03-02 09:48:47
導語:黃牛產業化建設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縣緊緊抓住武陵山區區域發展與扶貧開發試點機遇,立足有利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圍繞“黃牛第一縣”目標,把黃牛產業作為兩型社會建設、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突出基地、農民、家庭牧場和龍頭企業(德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利益聯結,狠抓黃牛區域化布局、市場化運作、行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等工作,黃牛產業得到較快發展。
一、基本情況
我縣有天然草場68.7萬畝,占全縣國土面積41.2%。其中1000以上集中連片草場27處,1000畝以下草場46處,70%的草場分布在等六大天然草場。全縣林間草場、天然草場理論載畜量達5.7萬個黃牛單位,加上秸稈作物12萬噸、常年人工種草0.5萬畝,全縣理論載畜量約7.2萬個黃牛單位。目前我縣實際利用約3萬個黃牛單位,有4萬個以上黃牛單位的載畜量可利用。目前,全縣存欄黃牛10400余頭,比2011年6725頭增長55%;能繁母牛由2011年1700頭增加到目前的6280頭,增長了3.6倍。其中6000頭能繁母牛在中華保險公司投保,保額為15000元/頭。全縣養殖黃牛能繁母牛達5頭以上的農戶共180戶,其中家庭牧場有35個,每戶養殖黃牛能繁母牛均在30頭以上。“黃牛”商標已獲國家工商總局頒發的全國地理性標志保護產品,是省4個現代肉牛示范縣之一。
二、主要做法
(一)領導高度重視。縣委、縣政府把黃牛產業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縣政府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內容,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分管農業的縣領導為副組長,縣農辦、財政、發改、扶貧、畜牧等21個相關部門以及金融、保險機構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黃牛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班子。制定了《縣畜牧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我縣黃牛產業發展的意見》、《縣2013—2015年黃牛牛源建設規劃(草案)》,明確了我縣黃牛產業發展思路、目標和重點,并將具體任務指標逐一分解到部門和鄉鎮,落實獎罰措施。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多次專題研究黃牛產業發展,具體解決扶持政策、資金和措施等問題。縣委書記、縣長等縣領導多次深入基層督查調研,解決好鄉鎮和農戶發展黃牛產業的實際問題。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和縣黃牛產業辦堅持每月一督查一通報,確保黃牛產業各項工作落實。
(二)扶強龍頭企業
黃牛產業化龍頭企業----德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注冊資金1.8億元,是一家以黃牛(巫陵牛)保種、選育、擴繁、利用為主的省民營科技龍頭企業。
公司發展分三步走:第一期建設項目以黃牛保種、選育、擴繁及標準化養殖示范中心場、能繁母牛基礎群建設為主;第二期建設項目為6萬肉牛清真(屠宰)加工生產線、食品加工、冷鏈物流和交易市場體系建設;第三期建設項目為有機飼料加工、生物皮革制品加工、有機肥加工、沼氣能源利用。
三年來,公司按照規模化、產業化、生態化,內聯基地,外連市場的現代化牧業發展思路,以州豐富的草場資源和農作物秸稈為依托,以“龍頭企業(擔保)+基地(合作社)+農戶(土地流轉入股)”的模式運作,按照“六個統一”的管理要求,大力推進黃牛養殖以家庭為單位、小規模、大群體、整村推進的母牛養殖專業村和家庭生態牧場建設。
項目建成后,可實現人工種植高產玉米6萬畝,優質牧草5萬畝,改良天然草場17萬畝,年產鮮牧草66萬噸;年存欄良種能繁母牛13.5萬頭,年產細管凍精96萬支,胚胎6萬枚,年出欄肉牛、屠宰(清真)12萬頭;年產系列牛肉產品5萬噸,生物系列制品5000噸,生物有機肥6萬噸;年可實現總產值100億元以上。
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發改、財政、金融、國土、環保、扶貧開發、畜牧等部門狠抓機關效能建設和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竭力提供優質服務。并從2012年起,每年整合資金500萬元以上,支持牛源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發展。德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順利實施了《省黃牛(巫陵牛)原種場改擴建項目》,完成了項目初步設計的各項建設內容。國家級原種場建設已全面完工并通過驗收。完成了第一期所有項目建設任務,第二期建設任務也完成了選址、環評及屠宰車間等部分建設工作,其中第一條屠宰生產線已建成投產。第三期沼汽能源利用項目也在建設之中。
(三)突出項目帶動。我縣堅持走項目帶動戰略路子,積極上爭項目,增強發展后勁,已經啟動投資1.32億元的《德農牧業6萬頭黃牛屠宰(清真)加工項目》;申報并獲得了“省級肉牛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國家級省黃牛原種場”資質認證;成功申報了投資300萬元的黃牛原種擴建項目、現代肉牛示范縣項目(投資100萬元×4年)、投資400萬元的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畜牧業部分)、投資180萬元的德惠肉牛養殖合作社基地擴建項目、投資680萬元的縣2012年綠色能源示范縣沼汽集中供氣工程及投資30萬元的“菜籃子”工程。目前正在申報的項目有投資300萬元(中央資金100萬元)的省秸稈養牛示范縣、投資560萬元(中央資金400萬)農業綜合開發一縣一特產業發展試點項目、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相關產業項目。
(四)強化優質服務。一是強化防疫服務。全縣18個鄉鎮動物防疫員落實事業編制數63名,平均每個鄉鎮達3名以上;288個村均擇優聘請了一名村級動物防疫員,建立健全了動物防疫保障機制和村級防疫員報酬補助機制,多次被評為省、州動物防疫工作先進縣,為黃牛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二是強化品改服務。全縣建立了一個品改中心,8個冷配品改點,建立品改臺帳、推廣服務熱線電話,確保母牛受孕率和產仔率,提高養殖效益。三是強化技術服務。每年安排培訓經費10萬元,組織養殖大戶、家庭牧場主等辦班學習2-3期,每期5-7天。幫助他們掌握繁殖、飼養管理等方面的技術知識,解除其后顧之憂,增強發展信心。
三、今年目標任務
(一)年3萬頭黃牛育肥場
建設。總投資14955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7455萬元,流動資金7500萬元,按每公斤黃牛肉90元計算,平均毛重450公斤,年均銷售收入121500萬元,凈利潤31847.7萬元,稅收15795萬元;
(二)新建牛糞發酵加工6萬噸生態有機肥廠及配套設施建設,總投資9300萬元,年銷售收入可達6720萬元,新增利潤1895萬元,新增稅收873萬元;
(三)新建年處理55萬噸秸稈有機飼料廠建設,總投資8950萬元,采用青貯、微貯菌種處理技術,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3000萬元,利潤11550萬元,創稅收1780萬元。
(四)總投資12000萬元,新建家庭牧場200個,養殖能繁母牛6000頭,牧場年可實現托養收入2400萬元、犢牛回收補助1000萬元。
四、存在問題
(一)基礎母牛少,整合難度大。發展肉牛產業的基礎是發展基礎母牛。近年來,隨著退耕還林、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等因素的影響,加上肉牛養殖周期相對較長,母牛養殖數量更是急劇減少,已嚴重制約了我縣肉牛產業的發展后勁。同時,牧業既是州級重點項目,應充分整合全州1000多萬畝草山草坡和10萬頭黃牛能繁母牛資源,并加以開發利用。但是,由于牧業目前尚還不具備這種能力,而行政引導、政策刺激等行政行為沒有及時跟進,導致本來就少的基礎母牛更顯得捉禁見肘。一句話就是德農牧業優質原材料基地嚴重滯后,導致龍頭企業成立以來,三年多時間內,還沒有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產品投入市場。可以說,至今為止,只有投入,沒有產出。長此以往,龍頭企業將難以為繼。
(二)資金投入少,發展速度慢。我縣肉牛產業發展資金投入量有限,與產業的地位不相符,投入與需要差距較大,制約了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投資見效慢,養殖戶積極性不高。由于肉牛養殖周期長,投資回報慢。在正常情況下,養殖母牛2-3年內沒有效益,造成養殖農戶資金周轉空缺。加上融資困難,信貸資金額度小,補欄資金不足,導致農戶養殖積極性降低。
(四)產業鏈條短,拉動能力弱。多年來,我縣肉牛產業缺乏具有較強的內聯農戶、外聯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帶動肉牛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尤其缺少精深加工產品、品牌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肉牛產品多為活牛,產、加、銷各環節銜接不緊,“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對肉牛養殖業的拉動力、支撐力很弱,產業關聯度較差,使千家萬戶分散的養殖戶進入大市場缺乏穩定的支撐載體。
(五)品改機制不健全,產業增效不明顯。由于當前鄉鎮品改站建設滯后、設施不齊及技術力量薄弱等因素,冷配工作開展面較小,不能滿足現代肉牛產業發展的新要求。加上品改機制不健全,造成產業擴量增效不明顯。
五、請求及建議
(一)請求州人民政府把黃牛產業列入全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地方優勢特色產業來抓,組建專門班子,制定產業規劃,出臺產業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整合全州資源,惠及百姓。
(二)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制定黃牛扶持政策。
1、請求州人民政府將黃牛原種場的保種選育與提純復壯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對原種場實施財政補貼政策,每年100萬元。
2、對能繁母牛養殖進行補貼,每年每頭建議補貼900元。
3、請求解決能繁母牛保險問題。我縣對飼養能繁母牛(不含水牛)的養殖戶,每頭解決保險費200元(保額6000元),請求州人民政府向省里爭取相關政策;如省沒有相關政策,請求州人民政府幫助我縣解決繁母牛保險費用的50%,另50%由我縣自行解決。
4、請求解決貸款貼息問題。我縣對養殖黃牛能繁母牛10頭以上給予連續三年貸款貼息,對從事黃牛深加工龍頭企業生產線建設給予貸款貼息,請求州人民政府向省里支持解決貸款貼息。
5、請求解決品改資金問題。請求州人民政府每年支持資金20萬元,連續支持5年,專門用于黃牛冷配品改。
6、請求解決編制問題。請求州人民政府對鄉鎮黃牛品改員解決全額事業編制20名,實行公開招考。
7、請求支持黃牛交易市場建設。我縣擬建黃牛交易市場,共需1500萬元,請求州人民政府幫助解決。
總之,黃牛產業化建設前景光明,道路艱辛。必須舉全州之力、科學謀劃、強力推進。只有鍥而不舍,持之以恒,腳踏實地,才能到達光輝的頂點。
- 上一篇:檔案局消防工作方案
- 下一篇:鄉鎮干部走讀問題治理工作方案
精品范文
1黃牛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