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立體化防貧防返貧工作匯報
時間:2022-06-30 10:14:05
導語:全方位立體化防貧防返貧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扶貧辦近期針對防貧防返貧工作措施不力,排名靠后的嚴峻形勢,提出“知恥后勇,推陳出新”的口號,誓將扭轉落后墊底的局面。為此,縣扶貧辦領導一班人到上級尋醫問藥,下基層深入調研,經過多方論證拿出了“1+1+1”防貧防返貧方案,即一份愛心助防貧、一份真情防返貧、一份誠意促就業。通過“1+1+1”方案的大力實施,縣的防貧防返貧成效大大提升,扎實織密了防貧防返貧保障網。
一、組織動員愛心組織獻一份愛心助防貧
縣扶貧辦開創多種形式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到防貧防返貧工作中來。根據縣社會組織多、愛心人士廣的特點,扶貧辦積極協調引導愛心組織把愛灑向防貧防返貧領域。
為了鼓勵扶持老弱病殘群體自力更生、靈活就業、增加收入、創造財富。為尚未脫離貧困的家庭和老人提供適合自己的手工活,在家里也完全可以從事的力所能及的工作,讓他們足不出戶即可實現再就業,居家勞動仍然可以創造財富。縣扶貧辦和愛心志愿者協會協同發起的“雙手創造價值,產業帶動扶貧”項目第二期精準扶貧手工活培訓項目交流會于2020年5月24日上午九點在縣河西鎮舉辦,現場為周邊近百名扶貧對象準備了十多種手工活項目,包括:手工編織兒童車、軸承袋盒家庭安裝、童車油門線家庭安裝、橡皮泥小包裝、簡易螺絲帽安裝、汽車雨刷安裝、扯線安裝、工藝花手工活(2家)、藝術袋手工活。
培訓現場為貧困群眾免費提供珠繡、編織繩等加工原材料,并且邀請想通過手工實現脫貧增收的家庭婦女等人群進行現場培訓,用手工技藝去帶動、幫助社會上的弱勢就業群體實現就業創業,幫助貧困人員實現脫貧增收,幫助他們掌握一份技能,樹立一份信心,扶智增志打開一條脫貧致富的新途徑。
今后縣扶貧辦還要繼續聯系動員縣雷鋒幫幫團等愛心組織舉辦形式多樣的愛心幫困活動,大力助推縣的防貧防返貧事業。
二、協調配合人社局用一份真情防返貧
針對疫情影響,縣扶貧辦配合開展了“我為務工獻真情”活動。對于無法外出的青壯年“雙非戶”,縣人社局積極協調貧困人口就近就業的工作,優先安排貧困人口就近就業。摸底收集貧困勞動力就業意向、培訓需求和企業復工、用工需求信息,加強勞務服務,對吸納貧困人口就業的企業在防護物資予以獎勵,在金融貸款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已有670余名貧困人口和“三類人員”在光明九道菇、鑫泰軸承等縣內企業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對于能夠外出務工貧困青壯年“雙非戶”優先免費體檢。在開展的外出務工人員免費體檢活動中,開辟“雙非戶”優先體檢“綠色通道”,不僅為“雙非戶”節省近400元的體檢費用,又讓外出務工人員持有“健康通行證”讓用工企業放心,實現立即就業,目前已優先為132名有務工需求的貧困人口體檢,讓其外出能夠實現立即就業。
今年,縣人社局組織開展了“春風行動”等多場招聘會和“把老鄉留在老家”專項活動等,累計回引上萬名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縣人社局將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嚴格落實優惠政策。計劃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發放扶持創業貸款萬元,開展職業培訓人。
同時,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加強困難人員和貧困人員就業援助,建立全縣建卡貧困戶就業信息系統,確保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加大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的技能培訓工作,建立穩定有效可持續的托底幫扶機制,新增和騰退的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
有序組織貧困勞動力等重點群體適時返崗穩崗,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對返崗貧困勞動力的服務,通過“點對點”“專車輸送”等形式,確保貧困勞動力“出家門、上車門、進廠門”。截至目前,全縣外務工貧困勞動力60%已上崗就業。同時,針對貧困勞動力返崗復工情況,及時發放交通補貼。對城鄉貧困勞動力跨地區就業,到省外務工的給予每人500元交通補貼,到省內市外務工的給予每人300元交通補貼。針對部分“雙非戶”受疫情等諸多因素影響未能及時就業的情況,新增349個疫情防控扶貧公益崗位。疫情防控扶貧公益崗位人員補貼為每月500元,人員上崗前,各鄉鎮(園區)勞動保障平臺都要做好崗位職責的安排和人員崗前培訓,指導其規范開展防疫工作和做好自我防護,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從而使貧困人員在防疫期間獲得一定的收入。
通過對于青壯年“雙非戶”的穩就業、保增收,縣“雙非戶”工資性收入年24000元左右,極大地防止了新增貧困戶的發生。
三、敦促落實微工廠用一份誠意促使家門口就業
針對家里因為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顧而無法外出務工的年輕婦女,縣大力發展推廣扶貧微工廠項目,有條件村都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微工廠項目,加工箱包、手套、棉服、阿拉伯大袍、文化衫、汽車配件、軸承等產品,留守婦女不用出村,就能在家門口的微工廠里上班掙錢,月均收入達到了1800元左右。既能照顧老人孩子,又能打工掙錢,人們的生活越過越有奔頭。
現在為讓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縣以鎮為中心,充分利用鄉村閑散土地、閑置廠房等資源,不斷加大箱包、服裝、制帽等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的引進、培育力度。同時,在小微企業建設、投產手續辦理、工人培訓等方面提供精準周到的服務,確保小微企業建設得快,運行得好。并采取“1+3和1+5”工作機制,“1+3”就是每名機關干部至少包聯3個貧困戶,“1+5”就是一家小微企業至少幫助5個貧困戶,并開展“四送一收”活動(“四送”即送技術、送設備、送原料、送工資上門,“一收”即:回收產品半成品),把生產車間搬到貧困戶家中,讓他們成為具有造血功能的“細胞工廠”,創業增收。目前,全縣100多個貧困戶中辦起了“細胞工廠”,穩定脫貧。
目前,縣小微企業150多家,帶動上萬農村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一些青壯勞力放棄了外出務工的想法,留在當地工作,減少了勞動力流失,也減少了空穴老人和留守兒童的數量。此做法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日報、日報等國家、省、市主流媒體進行了廣泛報道。
縣通過“1+1+1”防貧防返貧方案,針對有部分勞動能力的孤殘老人、青壯年、留守婦女三類貧困人員,精準防貧,分類施策,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經濟收入,防止了致貧返貧情況的發生。
- 上一篇:招商服務中心上半年人才工作總結
- 下一篇:扶貧開發辦公室近期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