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全寄宿制教育管理模式開題報告
時間:2022-09-19 01:11:00
導語:高中全寄宿制教育管理模式開題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題論證
1、本課題核心關鍵詞的概念界定;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本課題預期成果及其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附參考文獻)
寄宿制學校可追溯到斯巴達克的學校和英國的14世紀英國公學,“公學”(publicschool)是不折不扣的私立學校、貴族學校,實行寄宿制,校園里的生活是緊張、艱苦甚至是刻板的。學生不僅在學業上,而且在生活細節的各個方面都受到的極嚴格的訓練。二十世紀50年代以來,俄羅斯、歐美陸續開辦了寄宿制理科高中,培養了大批英才。但由于我國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前開辦的寄宿制高中基本是空白,因此對國外寄宿高中的介紹極少,研究的觸角也還很少伸到寄宿制學校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研究蓬勃開展,各級各類學校開展了大量的改革和研究。1998年以來,上海已有11所寄宿制高中建成并投入使用,大連有二所寄宿制高中建成使用,國內一些民辦學校也有寄宿制中學的建立。但是,查閱近十年來的各方面的文獻材料,只有上海的《教育發展研究》中有少量幾篇有關寄宿制高中的學生管理的文章,如王厥軒的《上海現代化寄宿制高中對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幾點啟示》、張來春的《寄宿制高中學生課外時間安排利用情況現狀的調查分析》等;上網查閱的結果,也主要集中在介紹或總結上海的11所寄宿制高中的辦學情況,如周衛、梅仲蓀所寫的《上海現代化寄宿制高中辦學思路的建議》、上海市進才中學的《寄宿制校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思考與實踐》。從所查閱到的資料來看,研究范圍較窄,以學校為單位,以新世紀社會發展為背景,綜合性的、在理論和實踐結合意義上的新型寄宿制學校創建的研究還很缺乏,還存在著許多研究上的空白。在《中國教育大事記》(1949-1999年)和《全國科學“十五”規劃要點和課題指南》等書中也沒有有關創建寄宿制學校的資料。況且至目前為止,全國還沒有出現象我校那樣達到粵教基[20**]9號文件中要求的示范性高中的60個班,3000人的規模。因此,在我省示范高中的建設中和全國千所示范高中的建設中如何管理寄宿制中學,如何讓寄宿制中學可持續發展,如何創建和管理好一所達到**省“1521”工程標準的示范高中,在理論上急需指導,在實踐上也迫切需要進行探索。
本課題的選定基于教育的發展和本校的現狀及發展
1.社會的發展對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廣大教育研究者和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在高等教育趨向大眾化的背景下,提出了創辦優質高中的思路,出現了創建新型寄宿型學校的提法。
2.深圳經濟發展很快,深圳市民經濟生活及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改變帶來了對子女教育要求的提高,這對深圳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幾年來,深圳教育結構在不斷作出調整以適應這種要求。我市將陸續在**、鹽田等區創建寄宿制高中,因此我校的實踐和理論研究對市寄宿制高中的建設具有極為現實的借鑒意義。
3.上海、大連雖有或正在興建新型寄宿制高中,但規模達不到粵教基[20**]9號文件有關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標準,在新型寄宿制高中的創建、管理方面也才剛剛起步,許多理論問題和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還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需要進行深入的探討
4.我校創建于**年,是**區直屬重點學校,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取得了極為顯著的辦學效益和社會效益。1999年被評為區一級學校,2000年被評為深圳市一級學校;2001年跨入“**省一級學校”行列。目前,我校正在爭創全國千所示范高中。
由于我校辦學業績突出,獲得了**區委、區政府的高度評價。區委、區政府已明確要求全力支持我校爭創全國千所示范性學校,并首期投資一個多億,創建了一個面積達到15.8萬m2、總建筑面積近8萬平方米、擁有60個班額,3000學生的新校舍,是目前深圳市校園面積和建筑面積最大的全寄宿制高中。新學校的硬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許多方面都達到和超過了粵教基[20**]號文件關于啟動“1521”工程,建設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標準。20**年8月,我校高中順利遷入這所新建的國內一流水平的全寄宿制高中。目前,我校創建和辦學的實踐迫切需要有新型寄宿制示范高中的理論和實踐指導。
5.我校建校七年多來,除個別住在學校附近的學生是走讀外,高中學生基本上以寄宿為主,在實踐中初步探索了一套如何進行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管理的方法,同時,也證明了寄宿制的方式是教育教學高質量的保證。
由于對寄宿制高中如何建設和管理好的研究上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我校的預期成果——通過對寄宿制示范高中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的研究,帶動對新型寄宿制高中的硬件建設及管理,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程建設、教學方法的改革、德育模式的改革和確立,校園文化的建設等方面的研究,對今后如何創建一所寄宿制高中示范學校在辦學理念、教學模式、辦學機制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在教學管理、德育管理等方面也有重要的、普遍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尤其對我市即將建設的幾所市寄宿制中學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2、本課題的重要觀點;課題研究的重點和基本內容,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一)本課題的重要觀點:
1.全寄宿制示范高中建設首先體現的是時代對大教育的要求,規模硬件的達標,為學
校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全寄宿制高中要追求一種新的學校秩序,要讓社會參與學校的經營管理,要尋求一種處于傳
統高中與現代大學之間的最佳切合點,充分體現管理的開放性、民主性、選擇性、針對性。
3.要通過創建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育教學模式,弘揚受教育者的主體性,
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重點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自律能力、自治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和創新能力。
4.全寄宿制示范高中建設不僅僅是要規模硬件達標,學校管理、教學、科研和后勤保障、校園文化更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要有更新的育人觀、更高的教學質量,更鮮明的辦學特色,來凸現寄宿制高中的示范作用。
5.全寄宿制高中的德育更需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需要集體主義精神,更需要培養學
生與人共處、與人協作的能力。
(二)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和基本內容:
1.寄宿制示范高中的學生自主、自律、自理管理模式研究。
2.寄宿制示范高中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程建設、教學方法、教學管理、教學評價的研究。
3.寄宿制示范高中的科學化、社會化后勤管理問題。
4.新型寄宿制示范高中學生的群體關系研究。
5.寄宿制示范高中的校園文化和教育教學場館、實驗室和運動場所等硬件的建設和管理研究。
6.寄宿制示范高中在網絡狀態下的教與學的研究。
7.寄宿制示范高中的評價方式。
(三)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1.本課題的研究既有理論意義,更是一種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如何創建一個高質量、現代化、特色明、國際性的超大型寄宿制學校的研究和實踐可填補在寄宿制示范高中研究中的空白。
2.力求建構出一種學校的新的辦學模式和校園秩序,尋求傳統高中與現代大學之間的最佳切合點,以適應學生的繼續發展需要。
3.摸索出一套適合寄宿制高中學生學習的最佳教與學的方式。
4.如何在特區這一復雜的環境下,最大限度的發揮寄宿高中這一高效能教育資源的優勢,在德育教育如培養學生的自立、自律、自治能力,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培養學生正確的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有所創新。
5.學生宿舍、食堂、運動場和學習場所以及其它一些硬件的建設和和管理方面有所創新。
6.教師的學生觀、教學觀、育人觀等方面都可能會有所創新。
3、課題研究的基本過程;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及其途徑、方法。(可加頁)
課題研究的基本過程:
1.準備階段(20**.2-20**.8):成果形式為考察報告和行動方案。
(1)收集資料、到上海等地的寄宿制學校考察,座談研討、對本課題進行進一步的論證;
(2)確定子課題,培訓教師。
(3)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2.課題實施階段(20**.8-20**.8):成果形式為階段性報告、案例、論文。
(1)通過對學生、教師、家長、社區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和分析全寄宿制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狀態、人際關系、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影響。
(2)制定、調整行動策略。
(3)分專題、分階段實踐,并全面收集、整理資料。
3.課題總結階段(20**.8-2005.8):最后成果形式為實驗報告、論文集、教育隨筆集、教育案例集。
(1)全面收集、整理資料,形成有全寄宿制高中特色的課程體系、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后勤管理模式。
(2)完成課題論文或結題報告的撰寫,請專家評審,進行成果論證、結題。
本課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及其途徑、方法:
1.對全寄宿制示范高中的管理隊伍、教師隊伍的建設問題,可通過理論學習,參觀考察,座談研討,參加繼續教育等方式優化原有隊伍,并在此基礎上面向全國招聘教育管理、教學骨干等方面的人才。
2.對全寄宿制示范高中的學生自立、自律、自理管理模式研究,可通過考察省內外知名大學和上海地區寄宿制高中的做法,包括借鑒國外寄宿制學校的成功經驗,結合我校學生實際來建立富有實效性的模式。
3.對全寄宿制示范高中的教學模式、課程建設、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的研究,主要通過理論學習,座談研討,請教專家實踐探索等方法解決。
4.對全寄宿制示范高中在網絡狀態下的教與學的研究,將專門成立科研課題小組,通過學習、考察、專訪等開展工作。
5.對全寄宿制示范高中的后勤管理問題,首先認真組建好后勤管理隊伍,然后通過制定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
- 上一篇:高職高專音樂課程模式研究開題報告
- 下一篇:財政局科學發展觀活動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