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優質教學探索開題報告
時間:2022-09-19 01:26:00
導語:高中文科優質教學探索開題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課題研究的背景
20**年,**市教育局在全市進行的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已進入第三年,我市基礎教育正在努力貫徹實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正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新課程改革,提高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但教育局領導也充分認識到由于一級完中的不斷完善和不斷擴招,我市四個主城區的二級完中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部分學校生源質量不高,數量不飽,教師待遇上不去,教師積極性受挫,學校管理越來越變形,高中考上線率靠分流。因此,如何發展特色,如何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如何真正提高課堂效度,真正幫助學生實現發展等問題的探索是擺在我市二級完中面前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與我市教育綜合改革的大背景、大形勢和要求相吻合的,具有較強的時代性,也正因為此,市教育局將【高中文科優質教學探索】的課題交給了我們師專附中。
【高中文科優質教學探索】的課題是在**教育理論與決策研究中心的專家及**市教育局領導幫助和指導下,針對我校現階段的實際情況的提出。學校的發展是以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前提;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發展是通過學生的全面發展來實現的;課堂效度的提高是教師專業化水平發展的途徑;特色文科學群的構建是【高中文科優質教學探索】的具體體現。
2.課題研究的定位
1)特色定位
**市四個主城區的所有二級完全中學從高中新生錄取分數上看與一級完全中學有很大的差距,我校與昆一中和昆三中的錄取分相差132分,與十中和八中也相差100分以上,這一差距決定了我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特色學科群的建立和課堂教學效度的研究方向,我們的一切工作應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校的實際上。
任何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都離不開“以人為本”,都是為了促進師生的發展。但實事求是地說,大部分教師對“以人為本”的理解是很膚淺的。課程的內容已從過去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識變為基本技能、基本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跨學科跨文化意識等,它們在師生的發展中同等重要,換句話說,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時段,每做一件事,我們都要做到以基本技能、基本知識為發展情感態度、學習策略、跨學科跨文化意識的的載體,讓學生在發展基本技能、基本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情感態度、學習策略、跨學科跨文化意識,試想,如果我們的學生會學習,有信心,有方法,會做事,我們的效率是否會更高?結果是否會更好?尤其在像師專附中這樣的普通中學。基于這一認識,我們認為我校“文科特色學科群”的核心就是“人文特色”。
2)范圍界定
A.本課題所說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指促進我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涉及我校教師新課程理念的學習,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高中考的研究,專業水平的提升,教法的研究等;同時也涉及提高教學效益的師資隊伍建設等問題。
B.本課題所說的“課堂教學”指我校傳統意義上的每節課的教學和廣義的由教師按計劃組織的室內乃至校外的學習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涉及到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問題;也涉及到課堂教學中師生教與學的理念、教與學的內容、教與學的方式、方法和教與學的管理、教與學的評價等多方面問題。
C.本課題說到的“效度”,是指新時期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中實際產生的教學效果問題,即通過什么途徑和方法,能夠迅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達到幫助學生夯實知識基礎、培養學習能力、提高創新精神的最佳效果。
D.“策略”指的是達到一個目標所采取的步驟、方法和途徑。本課題所說的“策略”指的是促進我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策略和在普通中學的課堂教學中取得最佳效果所采取的策略。
3.課題研究的意義
一所學校的好壞并不決定于學生生源的好壞,不能說一級完中高考上線率高,有大批的學生升入名牌大學就算它辦得好;普通中學上線率沒有一級完中高,學生上名牌大學的少就算它辦得差。一所學校的好壞應取決于它是否真正把教師調動起來,是否能夠真正使他的每一個學生是否會學習,會做事,會質疑,會創新,是否意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是否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從具體的操作層面上看,一所學校的好壞取決于學校的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的高低以及課堂效度的好壞;既取決于學校管理評價體系的科學與否,更取決于教師能否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
我校選擇“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策略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策略研究”、“文科特色學科群的探索與構建”作為子課題,就是基于這樣一個共識:我校教學發展水平的高低取決于我校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發展程度;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高低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體現;文科特色學科群的探索與構建將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和課堂效度的提高提供一個平臺。
1)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發展促進我校辦學水平的發展。沒有優質的教師資源,一所學校的發展就會成為空話。應當說我校,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十分重視,對各類繼續教育十分重視,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要求很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問題,如:不少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與課堂教學脫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課堂實踐活動脫節;由于對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沒有深刻領會,對一些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不敢大膽嘗試,如:如何實現合作學習,如何實現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意識,如何構建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等。
2)無論是學校的發展還是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就是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度。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也是課程改革主陣地,因而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中小學教育活動的基本構成部分,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我校“提高課堂效度的策略研究”要力爭在充分了解我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經驗的基礎上解決以下問題:不同學段和不同學科的課堂教學思路,教學側重點,教學方式,學習方法以及各學科的教學評價體系等,這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將發揮重要作用。
3)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策略研究,為重新建構新的教學策略,提供一種理論依據和科學方法。通過課題研究,抓住“實踐與活動”、“合作與交往”“差異發展”這些重大命題,探討通過教與學活動,個體與群體的交往活動,學生是如何學會學習、學會發展的。在強調教學過程的實踐性、文化性及主體性等特質基礎上,將實踐活動、交往、主體性作為理論基石,為重新建構現代教學的教學策略理論框架,提供一個新的解釋系統,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4)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策略研究,揭示課堂教學發展的內在規律,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育能力和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通過研究,幫助教育工作者反思和克服當前教育實踐中不合理的傳統教育觀念,徹底擯棄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壓抑學生發展,以及目前在急功近利價值取向影響下所造成學生虛假發展的嚴重弊端,增強實踐活動的規律性與目的性,增強教育改革的意識,明確課堂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的方向和主題,整體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5)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策略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解決課堂教學上的諸多問題和環節存在的困惑和辦法,可以尋求到或構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時代要求,又帶有學校特色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課堂教學辦法,為如何通過課堂教學這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提供可行性強和有推廣價值的策略。當然,教無定法,學無定式,我們的研究不是僅僅找出幾種教學模式,而是努力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革。同時在研究的過程中,也會促進我校教師專業素養和專業水平的提高,促進教師的成長,促進學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提高我校整體辦學水平和質量。
這一課題的研究,不僅具有很強的現實性、針對性,而且通過大家的積極探索會形成豐富多彩的、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有較高實效性的新課堂教學策略。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主要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課題研究,爭取達到以下六個目標:
1、樹立“以師生發展為本”,重視提高教師個人素養和課堂教學效度的理念;
2、探索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3、全面推進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4、優化教學過程,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
5、提高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開展課堂教學的能力,培養研究型教師;
6、提高學校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教育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使學校成為務實型和研究型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
7.構建文科特色學科群,為我校教師提供更廣闊的專業化發展的平臺,為學生提供發現特長,發展情感,樹立信心,構建策略的平臺。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本課題研究分總課題、子課題二級。總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圍繞:
(1)圍繞新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教育理念;
(2)構筑既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又有我校特色的高效、有創新性的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3)構筑既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又有我校特色的文科特色學科群;
(3)探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的教學策略;
(4)探索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度的方式、方法和途徑;
(5)建立新課程理念下的促進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評價體系;
(8)建立新課程理念下的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管理評價體系
(6)提供一系列解決學校課堂教學及面臨的現實問題的可操作的策略;
(7)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科研素質,培養研究型、創新型的教師的策略;
(8)建設研究型、創新型的學校,提高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教育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
(9)普通中學學情學力研究
(10)高中文科課堂教學效度研究及改進措施探索
(11)教師專業進修與教學能力同步發展模式探索
(12)文科學習活動在校園文化構建中的價值
(13)教學數據庫的建設與應用
2、總課題下設若干子課題,各年級,各教研組,各職能部門,各備課組和個人組合及個人,可以圍繞總課題的內容,結合各部門和各學科的特點和需要,設計子課題。研究目標和內容要符合總課題的要求。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方法和實施
(一)、本課題研究的原則
1、全面性原則。研究“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時,要研究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完成課堂教學的各項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2、主體性原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有利于學生發展制定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案、組織教學過程。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重視培養學習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在教學中要體現教學的民主性、科學性和實踐性。
3、發展性原則。學校的管理應關注教師專業化發展,應以構建有利于促進教師發展的管理評價體系為切入點;教師的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的發展,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4、“滲透性”原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作到教書育人,關注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在學科教學中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載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實踐性,各部門要組織好教師,緊密結合學校教學實際,通過實證分析和理性思考,邊研究邊總結,以取得研究的實際效益。
首先,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全面把握近年來課程改革的進程、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問題,以及經驗與不足。從而使課題研究有一個較高的立論點。
第二、調查研究。通過對教師觀念與教學行為分析(包括觀念、經驗、教學特色與存在問題);對課堂教學學生學習方式類型水平的現狀調查(涉及學科差異、年級差異、性別差異),把握課題研究的起點和基礎,加強研究的現實性和針對性。
第三、本課題主要采取行動研究的方式。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不同課堂教學方式的意見,在實踐中探索學生歡迎的、高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在理論的指導下進一步總結、推廣。
總之,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相結合,實證研究與專題研究、典型個案研究相結合,強調重點,突出特色,以保證研究的合理性及實踐效益。
為了更好地開展課題研究,特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和專家組。
課題領導小組:李紅
副組長:王樹華
(三)課題研究各階段任務
1、20**年9月-20**年10月子課題申報、審批階段
凡要參加課題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和個人在20**年10月30日前將課題申請報告課題專家小組,經專家組審查批準后,立項,開始課題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組織專家到場指導。
2、20**年11月準備階段
組織隊伍;確立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理論培訓;現狀調查。
3、20**年12月~2010年5月課題研究實施階段和期間,將分別舉行多次專題性學術研討會,及時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經驗,同時不斷發現存在問題并提出對策。
20**年10月和2009年10月中期檢查
將在20**年和2009年10月根據各課題組進展情況,組織專家對各組承擔的子課題分別進行中期檢查,交流、總結和推廣優秀成果。
4、2010年6月結題
——收集、整理子課題結題報告。
——撰寫總課題結題報告。
——總課題結題大會。
——經驗成果在教學實踐中推廣應用。
四、課題成果
課題成果將以論文、教案、光盤、總結、資源庫、書等形式呈現。
五、子課題例舉
1.文科特色學科群的探索與構建
《理科課堂教學中師生互相研討、互相尊重與創新的實效性的問題》
《實現民主、開放、務實的理科課堂教學過程》
《從理科教材中挖掘幽默素材》
《理科教師的人文素養》
《在理科教學中構建民主、和諧和合作的教學模式》
《教師個人專業素養與人文特色》
《藝術與文科學科群》
《教師個人的人文修養與課程建設》
《師專附中學科人文特色的探索》
《實現民主、開放、務實的課堂教學過程》
《普通中學教學過程中人文關懷的意義》
《師專附中選修課與研究性學習》
《師專附中選修課與校園文化建設》
《師專附中選修課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的發展》
《師專附中選修課促進教師專業水平和素養的提升》
《在普通中學開設選修課的必要性研究》
2.“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策略研究”
《樹立務實的素質教育新觀念,推進可行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革》、
《師專附中高中文科課堂教學效度研究及改進措施探索》
《師專附中高中學生學情、學力研究》
《師專附中初中學生學情、學力研究》
《師專附中高中學生理科學習策略研究》
《師專附中高中學生文科學習策略研究》
《探究和轉變阻礙師專附中課堂教學效度提高的舊理念》
《構建有利于促進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學科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研究》
《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高考的關系,樹立全面地評價教學效果的觀念》
《教材取舍中的民主與創新問題》
《清除教學環節上抑壓民主創新與浮躁浮夸的思想》
《樹立重視實效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結構多樣化的思想》
《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相長和師生共同發展》
《“探究與合作”課堂教學模式的效度研究》、
《促進學生增強信心和發展學習策略的課堂教學模式或教學組織形式的實踐與探索》
《初中不同年級學科教學策略和模式探索》
《高中不同年級學科教學策略和模式探索》
《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建構與檢測》
《課堂教學質量與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的落實》
《改進學習環節中的被動局面,提高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積極性的方略》
3.“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策略研究”
《在普通中學實現合作學習的意義研究》
《師專附中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師專附中教師教學能力調查研究》
《師專附中校情研究及對策》
《構建不同學段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
《師專附中高一年級教學管理評價體系研究》
《學科教學評價重點內容研究》
《提高師專附中教師素養的策略研究》
《教師專業化發展模式的探索》
《高考命題思路研究》
《中考命題思路研究》
《學科高考必考點、常考點研究》
《學科中考必考點、常考點研究》
《師專附中高一年級學情與教學策略研究》
《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制約師專附中學生學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多媒體教學中提高教學校讀的教學策略研究》
《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相長和師生共同發展》
《讓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充滿務實創新的生命活力》
《務實、創新型研究性教師的培養途徑與方法》
《建立課堂教學中新型的師生關系可行方略》
《教師專業進修與教學能力同步發展模式探索》
《教學管理評價機制研究》
《師專附中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師專附中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結束語
本課題研究,主要以**教育理論與決策研究中心的專家及**市教育局領導為依托,組織全校有志于此項課題研究部門和個人參加,從我校各部門和個人的特點與實際出發,廣泛探究提高課堂教學的效度,探討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策略與方法,探討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策略,探索適合我校辦學理念的文科特色學科群,為推進我校素質教育,為實施新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探索出有益的途徑。
- 上一篇:職工踐行科學發展觀演講稿
- 下一篇:畜牧局科學發展觀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