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示區建設視察報告
時間:2022-06-28 09:28:00
導語:農業科技示區建設視察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6月上旬,市政協根據年度工作安排,組織部分政協委員通過實地察看和聽取情況介紹,對我市蔬菜、果樹、水產、畜禽等四類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題視察。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的基本成效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目前我市已擁有市級及市級以上農業科技示范園區27個,其中國家級園區2個,省級園區3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建設,為推進我市農業現代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一)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園區建設加快了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增加了單位面積的產出,使農業技術、設施、土地、人力等生產要素得到有效集聚、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對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較強的支持。據統計,園區生產的農產品在品種、質量、價格方面都遠遠超過傳統種植農產品,畝產值可達4000—5000元/畝,超過普通農地產出的一倍以上。此外,園區通過示范和輻射作用,帶動廣大農民增加收入,粗略估計全市園區的輻射面積約在20萬畝左右。周巷鎮建五村村民借鑒園區經驗種植大棚蔬菜,畝均收入可達萬元左右。長河創匯蔬菜科技園區帶動全鎮80的公務員無憂版權所有耕地種植創匯蔬菜,成為當地農民穩定的收入來源。
(二)提升了農技推廣和教育培訓水平。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依托自身優勢,大力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在種子種苗工程建設、標準化和無害化農業生產技術推廣、農業生物工程技術發展、農民教育培訓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近三年來,全市各級園區共引進農業新品種150多個,向產業基地推廣20多個,編制農業生產技術標準近20個,建成一流組培實驗室5個,園區繁育供應的種子種苗良種率達到100。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對農民培訓實現了從課堂教授式向實地操作式的轉變,通過農事現場操作示范,減少了培訓過程中的技術損耗,既增強農民學習的積極性,又提高教育培訓效率,使一些先進的農業技術得到快速全面的推廣。近兩年來,各級園區累計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80多期,專家講座20多次,培訓基層技術人員和農民近萬人次。
(三)推動了現代農業框架的形成。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建設,一是調整和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在全市基本形成優質蜜梨、創匯蔬菜、水產養殖等區域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一村一品”、“一方一品”的地緣性產業特點逐漸明晰;二是促進了先進適用農業設施和現代機械的推廣及應用,如周巷千畝早熟蜜梨示范園區在我市首先引進和實施梨抗風設施,并取得較好的效果,使得這項技術在梨農間得到廣泛推廣;三是延展了農業的產業鏈,園區既涉及產前種子種苗的研發和繁育,又涉及產后的加工和銷售,便利于信息、技術、資金在產業內的流動,加快訂單農業等新型生產模式的發展。
(四)促進了農業其他功能的開發。隨著園區的發展,農業產業內涵得到極大拓展,從單純的農業生產領域擴大到農業生態、休閑觀光、科普教育等各個方面。目前,全市有涉及農業休閑觀光項目的園區6個,市級以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4個,兩年來累計接待游客超過10萬人次,接待青少年科普實踐近2萬人次。
二、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雖然我市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在各級政0府和部門的重視、支持下,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提升園區建設檔次、增強科技研發水平、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規劃布局不夠合理。一方面,市政府對全市范圍內的農業園區和產業缺乏空間分布上的統一規劃和有效管理,基本上以各鎮(街道)和企業的自主開發為主,布局結構不夠理想。另一方面,政府在園區總體規劃時,對園區的功能定位、運作方式、高新技術項目的選擇等方面缺乏深層次的論證,沒有通過制訂產業目錄等方式對園區的發展進行前瞻性和科學性的引導,造成一部分園區建設項目重復,產業結構趨同,缺乏有特色和競爭力的產品,規模上去了,效益出不來,示范輻射效應不夠明顯。
(二)整體效益有待提高。從我市27家園區來看,基本可分三個層次:第一類是具有一定科技創新能力,能引進、開發新技術和新品種,發揮示范輻射作用的;第二類是科研能力弱但具備新技術成果轉化能力,能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的;第三類是以傳統農業為主,靠“廣種薄收”和政策扶持來維持的。三類園區在數量上呈金字塔狀分布,第一類企業只有3—4個,絕大多數屬于第二、三類,從中反映出我市園區科技創新能力整體不強,尚未真正成為農業高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孵化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科技園區示范、輻射、帶動作用的發揮,經濟、社會、生態“三合一”的綜合效益還沒有完全顯現。
(三)要素供給支撐乏力。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的短缺成為園區發展的瓶頸問題。第一,園區在人才吸納工作中遇到“引不進、留不住”的困難,技術人才普遍不足,
- 上一篇:黃濟青工程研究管理論文
- 下一篇:財會畢業生實習報告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