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產業情況考察報告

時間:2022-01-19 05:17:00

導語:奶牛產業情況考察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奶牛產業情況考察報告

一、基本情況

(一)雙城市奶牛產業基本情況

雙城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東北亞中心城市—哈爾濱市近郊,被譽為“天鵝項下明珠”。京哈鐵路、京哈公路、同三高速公路橫貫全境。雙城是滿族發祥地之一,是東北歷史名城,解放戰爭時期第四野戰軍前線指揮部曾設在這里。全市幅員面積3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9萬畝,轄9鎮15鄉246個行政村,總人口80.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0萬。2007年財政收入7.3億元。2007年末,農業總產值實現92.6億元,其中畜牧業產值達到4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6%,牧業人均收入2818元,占農民人均收入5422元的52%。雙城是全國糧食生產10強縣(市),糧食產量多年穩定在30億斤以上;是全國牛奶生產第一縣(市),年生產鮮奶63萬噸;是全國食品工業10強縣(市);是黑龍江省十強縣,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省縣(市)第二位。近年來,通過實施大項目牽動戰略和品牌戰略,初步形成了以雀巢、娃哈哈為代表的乳制品業;以山東“六合”、榮耀飼料為代表的飼料產業。雙城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堅持實施主輔換位、打造產業強市戰略,近10年來始終保持奶牛存欄年均增長15%、牛奶產量年均增長17%的良好態勢。目前,全市奶牛存欄27.1萬頭。2007年乳制品加工業實現稅金2.3億元。

(二)克東縣奶牛產業基本情況

克東縣位于黑龍江省中北部,隸屬于齊齊哈爾市,距省城哈爾濱市283公里,距齊齊哈爾市202公里,幅員面積2083平方公里,轄4鎮3鄉10個農林牧場,98個行政村,人口28萬,其中農業人口21萬,耕地面積162.4萬畝。克東縣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是中國腐乳之鄉。

克東縣是典型的農業縣份,長期以來一直處在“農業小、工業弱、財政窮”的境地。2001年以來,他們深刻審視縣情,借鑒先進地區發展經驗,提出了“工業立縣、乳業興縣”的發展戰略,確立了發展以奶牛生產為核心的畜牧業主導型農業的工作思路,堅持不懈抓奶源、建基地、壯龍頭。經過全縣上下6年多的共同努力,奶源基地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縣奶牛存欄由起步階段的1350頭增加到去年的2.2萬頭,飼養總量擴大了15.3倍;飛鶴乳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成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7年,飛鶴乳業在克東實現產值11.7億元,上繳稅金4039萬元。乳業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牧業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2007年農民人均牧業收入達到900元,是2002年的4.1倍;人均牧業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比重由2002年的10.7%提高到2007年的23.3%。建成萬頭牧場1個,培育奶牛小區15處,發展萬頭奶牛鎮1個、千頭奶牛村2個、500頭以上奶牛專業村13個、5頭以上奶牛專業戶562戶。為了推動乳業持續健康發展,去年,該縣順應奶牛發展趨勢,圍繞龍頭企業未來發展需求,又提出了未來三年全縣奶牛發展的總體規劃和主要目標,即以飛鶴萬頭歐美國際示范牧場為龍頭,以多種經營形式的中小型牧場為主體,以千家萬戶普養為基礎,推動奶牛生產由普養向規模化、科學化轉變,全面構筑奶牛發展新格局。

(三)甘南縣奶牛產業基本情況

甘南縣位于黑龍江省西部、嫩江右岸,地處大興安嶺南麓與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屬半農半牧縣份。全縣幅員面積4782平方公里,轄5鄉5鎮、95個行政村、611個自然屯,耕地面積279.6萬畝,人口37萬,其中農業人口24萬。

近年來,該縣大力實施興牧富民戰略,始終堅持把奶牛產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推進主輔換位的優勢產業來抓,通過采取強化領導抓推進,招商引資建龍頭,增加投入擴總量,強化基礎搞服務等多種有效措施,促進奶牛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目前,該縣奶牛存欄達到7.5萬頭,奶牛超萬頭鄉鎮1個,超五千頭鄉鎮3個,奶牛存欄200頭以上的奶牛養殖小區3個,存欄5頭以上的奶牛專業戶980戶。2007年末,全縣鮮奶產量達到13萬噸,乳品加工企業收購加工鮮奶4.6萬噸。奶牛生產在全省66個縣(市)排名第十位,在全市九縣當中排第二位。

二、基本經驗和啟示

黑龍江雙城、克東、甘南等市縣在短短10-20年里,有的甚至在幾年時間內,奶牛產業得到迅猛發展,現已成為舉足輕重、富縣裕民、具有強大帶動力的乳品生產基地,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經驗和啟示:

(一)做大做強奶牛產業,必須要有本地強大的龍頭企業牽動。我們知道,一列滿載的火車,引擎越強大跑的就越快,反之跑的就慢。一個產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強大龍頭企業的牽引帶動。有帶動力的龍頭企業就是發展壯大奶牛產業的強大引擎。因此,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是發展奶牛產業關鍵中的關鍵。雙城市乳業的崛起得益于成功引進雀巢公司和娃哈哈乳制品公司。公司的發展壯大為地方帶來稅收,增加了稅收的政府會更有實力反哺奶牛養殖業,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雀巢公司自1990年在雙城建廠投產以來,投資總量已達7.16億元。經不斷擴建,日加工能力已由當初的200噸增至目前的1500噸。正在進行的四期擴建將使鮮奶日加工能力達到2000噸。克東和甘南乳業的騰飛得益于飛鶴乳業的成功入駐。克東飛鶴乳業日鮮奶加工能力從2001年不足40噸提高到現在的500噸,七年來累計實現產值29.86億元,累計上繳稅金1.3162億元,占全縣工商稅總收入的46%。甘南飛鶴乳業投資3.6億元,現在一期工程已投入生產,預計到2010年,該企業二期工程建成投產后,日處理鮮奶將達到1000噸,年可創產值16億元,實現稅收1.5億元。我們過去奶牛產業發展不快,是與本地沒有強大的能帶來稅源的龍頭企業牽動因素分不開的。

(二)做大做強奶牛產業,必須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幾個縣市的經驗告訴我們,把奶牛產業確定為畜牧業重點突破口后,政府的各項扶持措施必須要相應跟上。通過座談,我們感覺到他們制定的扶持政策,很超前很有氣魄。尤其是甘南和克東兩個財政收入億元左右的縣份,制定政策手筆之大令人嘆服。譬如,為了調動干部群眾發展奶牛的積極性,克東先后實行了購牛補貼和交售鮮奶補貼。2006年實行每購買一頭奶牛補貼1000元政策,當年發放購牛補貼資金500萬元。2007年購牛補貼改為奶汁補貼,向飛鶴每交售一公斤鮮奶補貼0.1元,當年發放奶汁補貼資金217萬元。對于交奶量達到一定標準的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由縣財政為其購買養老保險。對購買牧業機械、保險、建青貯窖和沼氣池也相應給予補貼。對于外來投資建設大型標準化牧場的租地的費用由政府承擔,并給青貯飼料地補貼。甘南縣對于發展奶牛先進鄉鎮和領導干部進行獎勵,將地方稅收留成部分的50%獎勵給鄉鎮財政,各鄉鎮從縣里獎勵的50%中拿出50%獎勵黨委書記、鄉鎮長及其他有關人員。同時對村和村干部也制定了獎勵辦法。雙城對各鄉鎮建立了返稅政策,交售鮮奶越多,返稅比例越高。對達到一定數量的招商養牛引進者、對機關事業單位創辦一定規模股份制牛場、對奶牛大戶都實行獎勵政策。對連續兩年成母牛存欄超過50頭,符合《干部任用管理條例》的,一般干部提拔為副科級,副科級提拔為正科級,并兌現工資待遇。可以說,他們制定的某些政策,是過去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從這些可以充分看出他們思想之解放,觀念之超前,氣魄之大來。

(三)做大做強奶牛產業,必須加強領導并保持政策連續性。從幾個兄弟縣市的基本做法來看,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功,除了都是把畜牧業特別是奶牛產業做為大產業和主導產業來抓,把奶牛產業作為畜牧業的突破口以外,更重要的是領導重視,體現在主要領導重視。縣(市)委書記、縣(市)長親自過問親自抓,他們將鄉村黨政主要領導確定為第一責任人。而且一屆一屆班子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班子更迭,領導更換,但指導思想不換,思路不變,一張藍圖繪到底,形成全黨全社會都來關心關注奶牛產業的良好氛圍。克東將奶牛生產作為農村三項工作的首位。為加強奶源市場的管理,各地都專門成立了由牧業局牽頭,工商、公安、技術監督、物價、交通、衛生、農機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奶業管理辦公室。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上世紀80年代初期,我縣的奶牛產業一度是走在雙城等地前面的,那時雙城就曾經多次組織人員到我縣來學習取經。幾經波折,現在他們已經步入發展快車道,我們現在已經遠遠落后,和雙城不可同日而語了。

(四)做大做強奶牛產業,必須要破解資金瓶頸難題。在奶牛發展上,和我們起步相似的甘南縣較好地解決了資金瓶頸問題。甘南縣遵循區域布局、專業生產、規模推進的原則,采取增加信貸投入、利用扶貧資金、發動農民自籌等措施,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以購為主,引繁結合,迅速擴張總量。2002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奶牛專項信用貸款和扶貧款26245萬元,其中扶貧款2376萬元,信貸資金23869萬元。2007年新增奶牛1.5萬頭,新增奶牛專業屯12個。

(五)做大做強奶牛產業,必須要加強三個體系建設。一是加強防疫滅病體系建設。奶牛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防疫滅病體系的建立健全。幾個縣市都建立健全了縣(市)、鄉、村三級較為完善的動物防疫網絡,穩定了防疫隊伍,人員都納入全額預算盤子。甘南縣每年撥付18.7萬元專款,用于解決村防疫員的工資,極大地調動了村級防疫員的積極性。二是加強繁育改良體系建設。現在他們都由過去的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由忽視奶牛單產向提高單產轉變,都加大了繁育改良的的投入力度,加大了冷配站點的鋪設和扶持力度,大力推廣品種改良和新技術的應用。由于國家政策傾斜的原因,他們都實行了奶牛良種補貼和后備母牛補貼。甘南縣在國家扶貧辦的支持下,還大范圍搞了奶牛性控胚胎移植工作,他們與青島劍橋灣現代牛業公司合作,利用當地豐富的黃牛資源進行奶牛性控胚胎移植,加快了奶牛良種化進程,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三是加強飼草飼料體系建設。他們都在大力推廣青貯飼喂技術,把飼喂青貯飼料作為提高奶牛單產和效益的重要措施。在廣泛發動農戶種植青貯玉米的同時,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手段,積極引導飼料加工企業、養殖規模戶和合作社發展青貯飼料。以雙城為例,目前,全市青貯公司已發展到5家,年生產青貯飼料14萬噸,今年計劃種植20萬畝青貯,基本保證一頭奶牛一畝青貯。

客觀地說,近幾年來,我們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大力發展奶牛養殖業,形成了一定養殖規模,干部群眾取得一定的養殖經驗。但由于奶牛品質較差,規模化、科學化養殖程度較低,鮮奶市場持續疲軟,養殖成本攀升,效益下降,本地沒有稅源型龍頭企業,加上個別地方對奶牛產業發展的戰略地位認識不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縣奶牛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通過考察,我們感到奶牛產業不同于一般的工業項目,一般的工業項目可以富縣但不能裕民,奶牛產業是既能富縣又能裕民。扶持奶牛產業既能增強縣財力,還能惠及“三農”,是不可多得的好產業。通過考察,我們感到目前是奶牛產業發展的最佳時期,應該發揮我縣的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緊緊抓住奶價市場走高和飛鶴乳業在我縣投資建廠的機遇,采取多種措施迅速發展壯大奶牛產業。

三、幾點建議

我縣畜牧業生產歷史悠久,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養殖基礎。從地理環境上看,我們和雙城都位于北緯45度世界公認的奶牛養殖黃金帶上,非常適合發展奶牛。除雙城靠近大城市,地理區位比我們有優勢外,克東、甘南的地理位置優勢都不如我們。從資源要素稟賦上看,據統計資料顯示,雙城草原面積為26.4萬畝,克東草原面積為19.4萬畝,甘南草原面積為111.5萬畝。我們的草原資源要比他們都優越。從地方財力投入潛力上看,克東和甘南不能和我們相提并論。借鑒兄弟縣市經驗,對我縣奶牛產業發展提如下建議:

(一)要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抓好奶牛產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各級主要領導都要親自過問,親自抓,把發展奶牛產業當成富縣裕民的大產業來抓。要一把手掛帥,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領導機制。要盡快成立由牧業局牽頭,監察、工商、公安、技術監督、衛生、廣電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奶業管理辦公室,人員由組織部門從相關單位副局級干部或優秀后備干部中選調,并安排專車,落實相應經費。

(二)制定更加靈活更加實用更加超前的優惠和激勵政策。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進一步完善我們的各項優惠和激勵政策,對照先進縣市有關政策,汲取經驗教訓,做到揚長避短,去粗取精。要在不違背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制定更加優惠、更加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在激勵政策上,要舍得真金白銀的投入,以此激勵和調動干部群眾發展奶牛的積極性。

(三)切實研究解決資金瓶頸問題。除借鑒兄弟縣市的做法外,為了盡快發展奶牛業,我們還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獨辟蹊徑,研究其他辦法。比如,我們在目前財政相對寬松的情況下,每年是否可以列支2000萬元左右的牧業發展資金,支持畜牧業發展;是否可以采取縣財政擔保的方式,利用國開村鎮銀行軟貸款發展奶牛業;是否可以利用世行、國際農發等低息貸款資金發展奶牛業;是否可以調整牧業貼息資金的用途,將每年列支的300萬牧業貼息資金,用做還貸風險準備金。只要我們嚴格把關,風險也是可以降低和規避的。此外,還要積極申報項目,爭取國家支持。財政、發改、扶貧、牧業、農發等部門要超前謀劃,組織人員編寫各類項目,建立項目庫。積極協調上級主管部門,多爭取一些國家扶持政策。

(四)加快防疫滅病、繁育改良、飼草飼料“三個”體系建設步伐。在防疫滅病體系上,一方面要將防疫員培訓經費列入預算,定期開展培訓,提高村級防疫員的業務水平。另一方面要安排一部分經費,將奶戶飼養技術培訓納入培訓計劃。在繁育改良體系上,要高起點站位,跨越式發展,大力推進品種改良,加快性控精液和性控胚胎移植技術的推廣應用步伐,迅速擴大優良種群數量。在飼草飼料體系建設上,要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典型,落實補貼政策,引導奶戶自覺開展青貯。

(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大型規模飼養場。目前,全國奶牛的發展形勢是“牛奶進城,奶牛下鄉”,都在搶占資源,誰占有了資源,誰就有參與競爭的資本。由于城市的發展、養殖成本的提高以及環境衛生的苛求,很多大城市周邊的奶牛養殖場面臨搬遷境地。我們要在土地、建舍、草原承包、補貼等各方面出臺優惠政策,利用一些影響大的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廣泛招商,吸引國際國內知名大企業、大集團來投資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