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教學教研檢查報告
時間:2022-03-04 10:15:04
導語:教育局教學教研檢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好的方面
1、課程開設情況。學校基本上能按照課程標準開設各種課程,音、體、美開設節數基本符合要求,保證了學生在校體育鍛煉和活動時間。小學、小學、小學等學校還能嚴格按照規定開設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并且能按課表上課。
2、各類計劃制定情況。大部分學校的學期計劃擬定能與本校實際情況相結合,有的學校還能有創新的內容,能重視學校教學改革。大多數教師教學計劃的擬定,能結合本班學情和自己的教學特點從學生概況、教材分析、重難點、教學目標、教學措施等方面詳細制定,以及各教學階段的活動也都能靈活安排。
3、課堂教學情況。本次檢查,我們對每所學校隨堂聽課3至4節課,課型分布各個年級各學科,講課教師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因為是隨堂聽課,評價標準有所降低,因此課堂教學情況較以往有較大的改善。從聽課情況來看,教師大都具有比較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表現為在課堂教學上能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根據新課標適時選擇比較靈活的教法和學法,三維目標的達成度比較好,教學模式也基本符合新課標精神。
4、備課。總體上看,大部分老師們備課態度較認真,所檢教師都能根據課程進度提前備課。主要科目能備詳案,能將教材、教參、教案綜合起來應用,在教案中能體現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等。教師寫的教學后記比以前有所提高,少部分教師的課后反思能體現教師對教材處理的新方法,能側重對自己教法和學生學法的指導,并且還能對自己不得法的教學手段、方式、方法進行解剖。有的老師的反思極詳細、深入、能根據實際情況有感而發,顯示出良好的敬業精神和工作態度。大多數教師能夠服從分工,鉆研教材,課堂上能夠嘗試“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成立的學習小組能真正發揮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作用,沒有流于形式。學習效果較好。
5、聽課方面。多數教師能主動聽課、評課,聽課節數達到了要求,并把精彩的瞬間記錄下來,總評恰如其分,既有優點不足又有建議,做到了教學相長。如路口中小學肖水林校長聽課達35節。
6、作業布置與批改方面。本次檢查發現大部分教師作業設置適量、適度,均能及時批改作業。采用雙等級加激勵性語言的評價。學生作業中的錯題能及時更改。多數學生書寫比較認真,格式比較規范。教師批改記錄比較細致,能夠反映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做法及糾正措施。
7、開展輔導方面。大部分學校對學優生和學困生的情況有分析,有輔導活動計劃和活動記錄。
8、教研活動。大多學校能定期正常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檢查中,我們發現各校都能提出自己的校本級教研課題。中學、小學、小學、小學還申報了省級研究課題,通過課題研究,讓廣大教師參與到教學研究的領域中,提升教師科研水平。南陂中小學等學校要求每位教師訂閱一份教育刊物并積極組織教師學習。
9、師資培訓方面。各校暑期都能結合校本培訓對老師進行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和指導。絕大多數學校由校長或教務主任主講,教師都能寫學習心得。
10、教學評價方面,各校都能制定比較祥細的計劃和方案對學生進行學業評價,評價方式以階段性評價為主,認真組織月考和期中考試,并能及時反饋小結。
神泉中小學還積極工作,促使本土愛心人士成立了瑤溪基金會,今年頒發了“克振優秀教師獎”和“榜高優秀學生獎”,獲獎教師及學生人數達70余人,解決了家庭困難學生的燃眉之急
二、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校對這次視導檢查沒有引起重視,少數校長不聞不問,檢查時,資料東拼西湊、凌亂不堪。
2、有部分學校計劃的制定可操作性不強,落實不到位,過程無記錄。教學計劃中對教材分析的不夠詳細,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沒能扣住學段特點,教學措施的制定也沒結合各自的教學策略適當選擇。
3、相當部分學校沒有按照教育部規定開齊開足各類課程,體育課未按規定開足,地方課程和綜合實踐課沒有開設或未開足,語、數、英、理、化等主課普遍多開了課。
4、課堂教學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共性問題。相當部分學校對構建高效課堂活動未真正抓起來,部分教師新課程理念不強,教學的形式和方法仍顯單一,課堂上缺少開放而充滿活力的精神,新課標倡導的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無從體現。教師對教材處理不當,忽視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課堂中學生參與度不夠、積極性不高,教師對課堂生成性重視不夠、應對不當,課堂教學效果不顯著,教學反思流于形式,如中學一位老師超前備課多節,并且都有了“教學反思”。
5、備課環節不全。很多教師的備課,缺情境創設,缺整體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后記)缺乏針對性和指導性。
6、作業布置與批改方面。少部分教師作業批改后學生的錯題沒有及時訂正,有的沒有及時批改。學生的書寫還沒有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批改作業用一個大鉤了事,沒有強調學生對作業的訂正,教師無批閱時間,批語欠規范。輔導學生有計劃,無記錄。
7、學校的教研氛圍不濃。主要表現為教研活動的次數不足,有所學校近2個月的時間,英語組只有一次教研活動記錄。部分學校公開課沒有正常開展,學校教師、領導聽課節數較少,部分教師聽課筆記上聽課意見一欄寫得很少甚至不寫。校本教研沒有深層次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浮在表面,明德小學到檢查的時候還沒有開展過校本教研活動。
8、多數學校對申報省市級課題積極性有待提高,課例研究的開展也有待深化。很多學校課題研究雖有計劃,但不懂得研究方法,研究過程簡單,虎頭蛇尾,無延續性,沒有省級和縣級教研課題,對如何實施課例研究很模糊,有的甚至不知道課例研究是做什么事。
9、部分學校對師生競賽重視不夠,組織不力,甚至將一些競賽通知束之高閣,致使師生競賽參與面低、獲獎層次低。
10、絕大多數學校在“四個一”讀書活動中所做的工作仍然很少,甚至不知道“四個一”的內容是什么。
11大多數學校沒有按要求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僅僅就是一本《學生成長記錄本》。
12、很多學校在辦學方面沒有形成其特色。
三、對策與建議
1、應加大對學校各類計劃制定的監控力度。杜絕“搬抄”現象。
2、圍繞構建高效課堂,加大對教師的校本研修力度。針對部分教師課改意識淡薄,課堂教學中課改理念模糊,教學行為不太規范等特點,通過學習課標、研讀課標、典型課例的學習和交流等方式讓教師對新課程有全面而清醒的認識,引導廣大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轉換教師角色,掌握教學技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等。
3.加強對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單元水平測試等環節的監管。我們可以廣泛運用教師個人自查、教師間互查與教研組集體查、學校突襲查的方式,加大教學流程的各環節的監管,堵住任何疏忽和遺漏。
4.加強對學校校本教研的指導,特別是集體備課和課例研究的指導開展。
5.針對部分青年教師心生浮躁、教態不夠端正的現象,建議各校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還應增強青年教師的師德意識。
- 上一篇:教育園項目建設工作匯報
- 下一篇:農業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