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工業規劃評估總結報告

時間:2022-12-11 09:51:46

導語:“十二五”工業規劃評估總結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二五”工業規劃評估總結報告

十二五”規劃期間,我縣工業緊緊圍繞《縣新型工業化發展“十二五”規劃》的主要任務和要求,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緊緊咬定“全市領先、全省爭先,全面創先”的目標,齊心協力、強化調控、加強服務,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全力扶持工業企業做優做強。

一、工業發展規劃目標完成情況

“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不斷加大政府協調服務工作力度,努力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克服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使工業發展呈現增長速度較快,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整體水平有了較大提升,結構全面優化、質量顯著提高、后勁明顯增強的良好發展態勢。工業經濟發展逆勢而上、提速增效,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強大推動力。

(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1、總體目標:截至2015年6月,轄區內規模工業增加值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實現利稅分別達到271.4億元、1064億元、108億元,年均增幅分別為15.98%、23.41%、21.43%。三項指標總量均居全市第一,增幅均在全市前三名。

2、產業目標:經過幾年的發展,形成了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的產業集群數字視聽產業,預計2015年主營業務收入能達到120億元。四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占全縣工業增加值80%以上。

3、企業發展目標:預計到2015年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預計可達120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3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2戶,超10億元企業5戶以上。

4、技術進步目標:“十二五”期間,完成技改投資總額50億元,年均投入10億元以上;組織實施10個以上重點技改項目,竣工投產達80%以上。開發省級新產品12個,創國家馳名商標或名牌產品一個,創省級著名商標或名牌產品5個。

5、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目標:工業企業綜合能耗年均下降5%以上,到2015年底預計降耗20%以上;工業重點污染源治理達標率達到90以上。

(二)、新型工業化發展重點和產業布局完成情況

“十二五”期間,我縣強力實施“工業興縣”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點打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冶金建材和林化醫藥四大主導產業,工業經濟在市內要爭當排頭兵,省內創優爭先再進位。

1、發展重點

電子信息產業。“十二五”期間,我縣進一步強化和突出了電子信息產業優勢,大力發揮協訊電子、博碩科技、航盛電子、聯創電纜等骨干企業的引擎帶動作用,輻射鏈接中小型企業和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重點發展了電腦主機、存儲器、顯示器、驅動器、網卡等設備;對車載電子產品、智能空調、車載娛樂音像、GPS導航與防盜、車載通訊、車身控制儀、汽車照明、智能交通系統相關器件等產品進行了優化;促進晶圓芯片、單晶硅、新型光電子器件、新一代手機等高新產品的引進開發;加強與國內外著名軟件企業的合作,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開發研制,積極引進做大做強軟件產業。我縣主要圍繞整機落戶、帶動零部件配套或零部件先落戶、再吸引整機落戶等多種方式,形成了從電子元器件到現代家電、數字信息產品、軟件產業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在“十二五”期間,我縣已成為省電子信息產業生產基地。到2015年底,我縣電子信息產業中主營業務收入上30億元企業2家、上10億元5家,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預計可達180億元,較“十一五”期間的增幅可提高8個百分點以上。

食品加工產業。食品工業是我縣最早形成主導產業之一,在“十二五”期間以江燕公司、娃哈哈、溫氏畜禽、鍋豐米業等企業為龍頭,充分發揮我縣生態、資源等優勢,做大做強“米、酒、飲料”等知名品牌,重點發展釀酒、飲料、糧油、畜禽及果蔬加工,積極開發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保健食品和方便食品;重點推廣真空冷凍干燥、無菌包裝、冷殺菌等先進技術在食品飲料行業中的應用,實現肉魚禽蛋成品化,主食加工精細化,保健食品綠色化,飼料產品多樣化。切實抓好燕京啤酒年產50萬噸退城進園項目的簽約并動工建設,進一步做好娃哈哈、鍋豐米業擴改、溫氏畜禽精深加工等項目的實施,經過五年的努力我縣已建設成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

冶金建材產業?!笆濉逼陂g充分利用我縣豐富的鐵礦石資源優勢,以鐵、銅冶煉加工為發展方向,以油盤鐵礦、學海礦業、鑫泰科技為核心,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穩定發展鐵精粉的生產,做好現有生產線的達產達標,到“十二五”末期已達到150萬噸的生產規模;建材行業落實了廬陵水泥的更新改造,大力發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散裝水泥;引進先進技術,積極發展節能降耗的新型墻體材料與裝飾裝修等建材產品。重點抓好廬陵水泥日產2000噸以上旋窯水泥熟料生產線和博特混凝土等一批新擴改項目的實施。

林化醫藥產業。充分利用我縣豐富的松脂資源,以金安林產為主體,主抓科茂樹脂的新開工項目的達產達標,通過加大投入,擴大企業規模,加快松香、松節油深加工系列新產品的開發,有力的推動了產業的出口業務發展;落實科茂樹脂二期生產線工程建設,使我縣成為全市內乃至全省最大的樹脂生產基地。以國泰為主體穩定膨化炸藥生產,發展乳化炸藥,開發新型炸藥,抓好新上年產1萬噸乳化炸藥生產線達產達標,林產化工在“十二五”期間形成年主營業務收入上1億元企業3家。

2、產業布局

“十二五”期間,縣工業布局因地制宜,統籌納入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實施新型工業化核心戰略,依托產業基礎、資源優勢和區位條件,主攻項目,重點建設高新區西區和鳳凰園區,按照區位布局、功能定位和配套設施建設的要求全面提升我縣產城融合的新格局?!笆濉逼陂g工業園區重點發展數字視聽、食品加工、精密儀表、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永和鎮重點發展本土產業――陶瓷文化產業;油田鎮重點發展冶金建材產業。

二、工業發展主要措施

1、編規劃,不斷推進產業培育。“十二五”期間,按照產業發展規劃要求優先發展非資源型產業,著力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重點開發和引進非資源型產業項目,促進資源型產業轉型升級,科學規劃重要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提升資源利用率,大力提升資源深加工、精加工產業。鼓勵非資源型骨干企業延伸產業加工鏈條,壯大產業群。一是明晰產業導向。利用資源優勢,突出特色、集群、環保、就業四大導向,發展循環經濟,引進一批具有競爭優勢、自主創新、科技含量高、密集型的企業進駐園區。二是狠抓支柱產業,幫助企業從“點狀經濟”向“塊狀經濟”轉變。目前高新區已引進了協訊電子、博碩科技、航盛電子、先歌音響等100多家電子企業,不斷完善電子產業規劃;著力抓好數字視聽產業發展,借我縣數字視聽產業列入省重點調度產業的契機,我縣與井岡山大學合作編制了《縣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縣數字視聽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14-2020),有力推動數字視聽產業和食品加工產業的發展。三是承接產業轉移,積極開展電線電纜、農副產品加工、電子產品、服裝服飾等產業轉移專項對接活動,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承接機制和渠道,形成了企業主動、政府推動、各方聯動的承接產業轉移新格局。

2、抓重點,大力推進項目建設。為抓好全省產業經濟“十百千億工程”和吉泰走廊建設的組織實施,把推進項目建設實施與產業發展規劃相結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財稅點、新的就業點,建立了重點項目建設跟蹤分析制度,定期分析產業經濟重大項目推進情況,督促先歌音響年產10萬套高保真音響二期工程建設項目按期竣工投產、燕京啤酒年產50萬噸啤酒退城進園項目正式簽約并動工,列入省重點調度的聯基實業有限公司年產3億條高清數據線項目進展順利,重點幫扶的國泰公司乳化炸藥生產線項目,采取對項目進度要求進行細化的方式進行幫扶督查,目前已竣工投產。

3、促發展,完善高新區建設。完善園區建設,突出抓好鳳凰園區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好扶持園區發展的各種優惠政策,加強投資環境治理,把園區作為中心城區的配套和擴展,編制好詳規,明確分區功能,統籌考慮園區內住宅、商業、市政、公用等配套功能,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參與投資建設。逐步形成了產城融合的發展格局。

4、創條件,建立多元化投融資體制。完善投融資體制,拓寬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工業產業集聚投放。先后成立了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縣分公司和縣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擔保公司為企業融資的橋梁作用,完善投融資擔保體系,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效應,引導和鼓勵各金融機構支持工業加快發展,緩解企業融資困難。“十二五”期間為我縣32戶中小企業發放擔保貸款到位資金近26000萬元,有效地解決了部分企業的資金困難。同時積極幫助企業開拓融資渠道,引導鼓勵企業搶抓機遇,利用“新三板”等有效載體直接融資。2014年,景福彩印已完成“新三板”掛牌資料審計;大自然藥業、鍋豐米業、富鴻金屬三家企業也正在與券商接洽中。

5、破難點,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十二五”以來,縣委、縣政府全面推進創新發展,修訂完善出臺了《縣激勵工業企業做大做強獎勵辦法》,針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重點新產品、創新平臺建設、技術攻關、品牌創新等方面進行獎勵扶持,不斷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著力推進技改重點項目實施,擴大企業技改投資規模。促進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加大技術引進力度,扶持和幫助骨干企業、大中型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一是組織企業開展新產品研發及申報省優秀新產品,力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用于電子煙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08570、誼盛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的光伏組件自動焊接高效助焊劑(EF8000)、高性能光伏焊帶助焊劑(EF6000)等新產品均通過了省級新產品鑒定。二是組織指導企業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全縣首個(國泰)企業技術中心通過省級認定;首個(博碩科技)省高頻線纜連接組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由省科技廳批準組建。

6、重實效,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培育市場主體。加快中小企業基本信用制度、信用評價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按照“行業為主、政府扶持、各方出資、市場運作、滾動發展”的模式,探索建立多形式擔?;鸷蛽9?,健全擔保機制,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貸款擔保難的問題。加強對中小企業人才、技術引進服務,鼓勵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依法保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切實減輕其負擔。對一些成長型、就業型困難企業,進行重點幫扶,積極協助企業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盡力爭取企業享受減負優惠政策,協助企業用足用活減負政策。先后組織了廬陵水泥有限公司申報2014年淘汰落后產能資金補助、縣九龍化工廠和縣萬福福興毛織廠申報2014年關閉小企業補助資金,先歌音響()有限公司和聯基實業申報2015年省政府戰略型新興產業引導資金各1000萬元(貼息)。另外,2014年博碩科技等4戶企業獲得省工業企業增產增效獎勵27.34萬元。

三、存在問題

目前,我縣工業經濟總體發展勢態較好,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將會逐漸顯現,主要表現在:

一是受國際國內大環境的影響,我縣工業經濟增速放緩,經濟效益下滑的態勢還在蔓延。

二是產業結構亟待調整優化。高新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亟待有所突破和提升,產業間關聯度不高,產業鏈不長,產業集群化發展水平有待提升。

三是我縣工業企業多數為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企業,工業支撐點較少,帶動力有待提升。多數工業企業為中小型企業,且多數處在工業化初期階段,工業總量及企業規模較小,利稅貢獻較大的依然集中在少數幾家企業,工業基礎依然薄弱,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

四是企業經營壓力較大。建材、食品加工等行業運行艱難;部分企業用工難依然存在,特別是缺少核心技術人員以及高級管理人才。

四、“十三五”工作建議

“十二五”規劃實施的情況表明,所確定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是正確的,規劃實施總體上是順利的。在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各項工作任重而道遠。

目前,我縣經濟正處在增長階段轉換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在未來的五年,應以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建設“生態+產業”的企業發展模式為契機,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強化項目建設,使我縣的企業朝著高新產業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