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科技局領導述職報告

時間:2022-01-28 08:57:00

導語:縣科技局領導述職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科技局領導述職報告

一、2009年科技工作

把科學技術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在工作中牢牢把握科技發展服務農村、服務中心、服務企業的方針,依法行政,真抓實干,認真履行科技管理和服務職能:

1、科技富民強縣工程深入實施

為加快低收入農戶奔小康步伐,實現共同跨越,立足我縣農業主導產業實際,不斷尋求科技與“三農”相融互通的結合點。保證對農業的科技投入,今年共投入農業科技項目32項127萬元,占縣本級經費總額63.5%;爭取省市農業項目33項280萬元。一是加快實施科技富民強縣計劃。“文成縣肉兔產業的提升與發展”去年作為省科技富民強縣培育項目以后,今年我縣已正式被列入省級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計劃試點縣,并向國家財政部、科技部推薦。以項目建設為契機,我們著重抓好雙鳳公司的肉兔加工企業、8個標準化示范基地、肉兔生態養殖小區、種兔場建設、示范戶帶動以及科技培訓與平臺建設,進一步帶動我縣兔農的增收致富。“肉兔養殖加工及綜合利用成果”被評為文成縣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十大成果”之一。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程。通過實施“出口番薯粉絲規模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擴大粉絲出口,獲得“文成粉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無公害金銀花生產技術示范與推廣》項目,已列入省網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東魁楊梅精準修剪規范化技術研究”等14個項目列入市級科技計劃項目。

2、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加強

貫徹落實省、市自主創新大會精神,結合文成實際,分析研究自主創新的工作思路。一是著力構建科技創新平臺。今年成功培育省級農業科技企業2家、省級農業企業科技研發中心建設單位2家和市級技術服務中心1家以及縣級企業研發中心4家。文成縣日省名茶開發有限公司和浙江山哥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被認定為省級農業科技企業,浙江雙鳳兔產品加工科技研發中心、浙江冰洋竹制品科技研發中心等被列入省級農業研發中心建設單位,文成縣星火兔業有限公司被認定為溫州市兔行業技術服務中心。二是出臺自主創新相關政策。建議縣委、縣政府制訂出臺了《關于加強自主創新加快科技進步的若干意見》以及和縣財政局聯合出臺《文成縣專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首期設立全面創新基金150萬元,其中專利專項資金30萬元。三是開展科技合作與交流。組織召開了文成縣企業自主創新座談會,12月25日、26日帶領二十多位企業家到金華參觀考察青春集團,并參加由文成縣人民政府與浙江師范大學共同創建五大科技合作交流服務平臺的簽約儀式與座談會,結成校地長期科技協作關系,促進產學研合作,提高我縣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文成經濟轉型升級。

3、科技特派員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

今年入駐我縣省科技特派員18名、市科技特派員5人、縣級科技特派員10人。我們在原來科技特派員六大服務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科技特派員管理機制,提高科技特派員工作績效。據初步統計,科技特派員共實施省市科技扶貧項目23個,爭取經費130萬元,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76項(個),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138次,累計培訓(咨詢)8350人次,項目帶動農民增收1820萬元。一是提出“五個一”管理新要求。要求每一位科技特派員要:“做好一次調研、報好一個項目、上好一堂課、創好一個基地、寫好一篇信息”。二是發揮科技特派員聯合服務作用。組建了畜禽養殖、蔬菜水果、中藥材、農產品加工等6個專業技術聯合服務組,針對產業特色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技術攻關和聯合服務。三是創建科技示范基地。在去年創建18個省級科技特派員示范宣傳基地的基礎上,今年又新增了5個市級科技特派員示范宣傳基地,以示范基地的創建帶動我縣產業的發展及農民科技意識的提高。

4、科技項目申報工作得到增強

創新科技項目申報與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據統計,2010年安排縣級科技項目55項200萬元;爭取省市項目38項,經費363萬元。如“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文成縣肉兔產業提升與發展項目”和“省級肉兔產業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兩個大項目成功列入省級科技項目并各獲得省級50萬元扶持經費以及市里25萬元經強費的配套,同時第二期的50萬元也逐步到位。在項目的申報與管理中:一是在項目立項環節突出主導性。深入各鄉鎮、企業、農村,開展科技項目調研,嚴格項目論證、立項程序。注重項目的先導性對我縣主要產業的引領作用,加強肉兔、茶葉、中藥材等特色的農業產業和農產品加工、閥門等生態工業的項目實施。二是在項目實施環節突出效益性。積極推動重點科技項目的實施,提高項目實施質量和社會經濟效益。對列入省級的科技富民強縣項目、省級區域創新服務中心、省級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以及2個研發中心建設單位和2家省級科技農業企業分別給予資金配套。三是在項目結題環節突出規范性。嚴格督辦,加強項目審查,規范經費使用,確保科技項目的順利實施。

5、科技影響力不斷提升

開展科技下鄉和科技培訓,不斷加快信息化建設,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營造全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一是積極開展科普活動。圍繞節約能源、循環經濟、抗震減災等方面舉辦2010年文成縣科技(科普)活動周,并組織科技人員開展送科技下鄉服務活動。全年科技人員下鄉35場次,發放科普資料8000余份,服務群眾約5100余人。二是發揮科技信息化服務作用。進一步提升我縣科技信息網和文成網上技術市場的科技信息服務能力,積極擴展科技信息的范圍,提高信息質量。推廣科技信箱,今年全縣科技信箱的新注冊用戶數320人,建立管理站(點)30個,科技人員的注冊使用率達到90%以上。依靠網上網下的牽線搭橋,促成技術合作項目簽約。三是開展科技“二傳手”培訓。創建了文成縣科技培訓中心,完善培訓學校軟硬件設施,加大農民及企業員工的培訓力度。邀請原中國兔業協會副會長、中國農業大學杜玉川教授及省農科院專家對我縣兔農進行多次“二傳手”培訓,邀請中國農科院茶科所韓文炎教授對我縣茶農進行培訓,現已開設兔業、茶葉、中藥材、蔬菜、水果、機械加工等科技“二傳手”培訓班8期520人次。

6、防震減災及科技民生工作得到落實

以地震臺網建設為科技民生工程的突破口,扎實推進農村民居安居工程建設,為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一是完善地震臺網建設,進一步提高地震監測能力。進一步完善5個地震監測臺網、1個gps基準觀測站、1個鉆孔應變的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地震監測臺網運行管理和觀測質量管理,保障臺網穩定、可靠地運行,及時保證向上級報告準確的震情信息。二是扎實推進農村民居安居工程建設。今年5月,經省地震局和省建設廳組織聯合驗收,文成珊溪嶺坳門的防震避險小區被認定為浙江省首個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區,命名為“浙江省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文成嶺坳門示范區”。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區倍受媒體關注,中國新聞網、《浙江日報》、《溫州日報》都安排了專門版面對此作專題報道,省府辦主辦的《昨日要情》第96期也將該信息作為典型加以宣傳,“地震及震后重建”被評為文成縣改革開放30周年“十件大事”之一。

7、干部作風得到不斷提高

全局上下緊密結合科技工作實際,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干部整體素質。首先是盡力擺正學風,按照年初制定的黨的工作計劃和理論學習計劃,鞏固、完善夜學制度,積極創建學習型機關。開展了以黨的十七大為主要內容的政治理論學習和科技業務知識以及與科技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其次是極力改進作風,以“政企聯動、攻堅克難”為主題的企業服務年活動為契機,經常深入基層、企業了解情況,破解科技難題,落實幫扶項目和資金。其三是強力端正政風,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強化內部制約和監督機制。做到依法從政,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實行科技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促使干部的行為有規范、辦事有準則,服務有目標、考核有辦法,全縣的科技工作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以上是我對2010年科技工作的簡要匯報,我認為經過全體干部的共同努力,已較圓滿地完成了各項工作目標。但離上級的要求和人民賦予的職責以及本局的實際工作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縣本級財政科技經費投入不足。科技經費雖然年年增長,但與省市要求達到財政支出的2.5%的標準遠遠不夠。二是企業產業結構層次低,主要工業產業科技含量與集約化程度低,高新技術產業尤其薄弱。企業科技人才,特別是真正在科研第一線做研究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特別缺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三是科技管理人員少,知識產權工作尚無專門編制人員,專利工作落后于其他兄弟縣市區。四是科技影響力仍震擴大,群眾的科技意識及科技應用推廣有待加強。

二、2009年工作思路: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將加倍努力,組織全局干部深入調研,傾聽基層對科技工作的想法、意見和需求,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加大科技創新步伐,提高全縣農村科技整體水平,使全縣科技工作向縱深發展,重點做好如下工作:

1、以科技富民強縣“文成縣肉兔產業的提升與發展”建設為契機,積極發揮省級區域創新服務中心——文成縣肉兔產業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的作用,著重抓好浙江雙鳳公司、8個標準化肉兔示范基地、肉兔生態養殖小區、種兔場建設、肉兔示范戶帶動以及科技培訓與平臺建設,以進一步帶動兔農的增收致富。

2、以縣政府與浙師大科技合作五大平臺建設為契機,貫徹落實好《中共文成縣委文成縣人民政府關于鼓勵自主創新加快科技進步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切實抓好我縣的自主創新平臺及研發中心建設,與科研院所合作積極申報省市科技攻關及推廣項目,以進一步促進我縣企業轉型升級及提高企業整體實力。

3、以文成科技培訓中心建設為契機,整合培訓資源,針對我縣產業發展情況,組織專家編寫“科技二傳手”培訓教材與開展培訓,為我縣的農村及企業培養實用型人才。同時,將在文成電視臺開通“科技在線”欄目,以進一步增強公眾的科技意識與實用操作技能。

4、以繼續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為契機,在六大服務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科技特派員的“五個一”管理要求,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切實抓好農村科技培訓及示范基地建設,努力提高農民及企業的科技水平。

5、以加強科技項目申報管理與示范基地建設為契機,根據我縣產業發展的狀況,積極提煉課題,申報國家、省、市項目。同時加強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企業的帶動作用,以進一步提高我縣科技服務經濟的能力。

6、以加強地震臺網和農村民居安全工程建設為契機,積極做好地震科普館建設,切實發揮嶺坳門小區作為全省首個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區的作用,加強科技宣傳,增強公民防震意識,維護地震臺網正常運轉,以進一步提高我縣防震減災工作能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以上是我縣科技工作的情況匯報,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