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系建國60周年征文

時間:2022-09-23 08:21:00

導語:水電系建國60周年征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電系建國60周年征文

1985年深秋,水電學校實習來到佛子嶺水庫。生長在××淮北平原的我,第一次投入大別山懷抱,陶醉于青山綠水,尚在驚喜中,又被神奇的“新中國第一壩”所震撼。連拱壩宛如大山之子,橫亙兩山之間,舒展巨臂,頗具力挽狂瀾之勢,守望淮河安瀾。

此后工作的二十多年來,無數次到水利一線。游覽水庫,登大壩;訪問淮河,走淮堤;探尋長江,奔江堤。蜿蜒淮堤守望千里淮河,雄壯江堤守望浩蕩長江,縱橫灌區守望廣茅良田。極目遠眺,感慨萬千。風雨六十年,××人民除害興利,建庫修壩,筑堤建站,疏河修塘,治水不止,澤披江淮。

壯哉××水利!新中國成立以來,全省累計建成各類堤防2萬多公里;水庫4836座,其中大型12座、中型100座;水閘1萬多座;萬畝以上灌區397處,有效灌溉面積2200多萬畝,其中淠史杭灌區為全國三個特大型灌區之一;固定機電排灌站1萬6千多處,裝機容量近160萬千瓦。全省初步建立了防洪、排澇、灌溉工程體系,防洪、灌溉、供水、生態環境、發電、航運、漁業等綜合效益斐然。

我們頌揚人民治水之偉業,贊嘆水利工程之壯美,更謳歌水利職工之奉獻。無論在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還是在淮河兩岸、長江上下、大別山區,數萬水利人風雨無阻,踐行“獻身、負責、求實”的精神,一個人伸展巨臂,就是一座大壩;數萬人眾志成城,就是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長堤,共同守望江河安瀾。水利人用白發點燃激情的歲月,用腳步丈量輝煌的人生路程,用雙手彈奏恢宏的治水樂章。不需言語,這星羅棋布的水利工程,就是一座座無字豐碑,記錄著護水神的傳奇。在水利大家庭,人們難忘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一個個小型工程,水庫的守庫人、水文站的測量工、渠堤的護堤員、水閘的養護者,或者水利站的水利員,敘敘家常,他會自豪地說,我在這里干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人們聯想到他守護的仿佛是自己的愛人、子女,乃至自己的生命。1990年灌區春灌,綠化水利工程的淠史杭灌區看花樓管理所主任、水利部勞模劉春學在守望著,生命不息,植樹不止,留下一片片如詩的樹蔭福佑后人;1991年淮河大水,測報淮河王家壩水位的水利系統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王家壩水文站退休干部劉仁在守望著,年已古稀,搏擊洪水,留下一串串如歌的字符激蕩大河......采訪時雖然只有一面之交,而且多少年過去了,音容笑貌,時常浮現眼前,難以磨滅。

在淮河中游大型人工河道懷洪新河何巷閘、新中國建成的最大灌區淠史杭灌區橫排頭渠首、享有淮河三峽美譽的臨淮崗樞紐工程,聳立著一座座紀念碑,記載了水利前輩的光輝業績,承載著新一代水利工作者的光榮使命。憶往昔,仿佛看見聲名遠播的水利專家、風華正茂的莘莘學子、從戰爭前線歸來的解放軍官兵走來了,剛剛翻身解放的淮河農民、一位位治淮勞模走來了;仿佛聽見淮河兩岸“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旗幟獵獵,吱吱的獨輪車、轟轟的夯聲、悠揚的勞動號子此起彼伏。人們難忘1991年汛后大規模治淮高潮再起,××水利人鍥而不舍,到2008年底完成治淮骨干工程投資200多億元,14項治淮骨干工程總體上建成,如期實現國務院確定的近期治淮工作目標。此前2003年,××全面完成1000公里長江干堤除險加固,完成土方量相當于歷朝歷代修堤的總和。作為水利人,我有幸見證了這一時期江河治理的輝煌歷程,既采訪了淠史杭灌區續建外資項目、新增工程的\實施,又經歷了作為××民生工程的農村飲水安全項目、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實施;既參加了懷洪新河工程的開工,臨淮崗樞紐工程等眾多工程的竣工,又目睹了無為、同馬大堤九大江堤抵擋洪水的壯觀景象;更為那風口浪尖上的護壩石、護堤草、擋浪林的風采折服,他們平凡無奇,日夜守望,不屈不撓,無怨無悔,這不正是我們水利人的優秀品格嗎!2007年灌區續建,駟馬山灌區烏江站技師、“全國技術能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孫國永泵站技改中勇挑重擔,在守望著;2008年植樹造林,深入推進“水利創業行動”、多次獲得省市等有關部門表彰的××縣茨淮新河八一林牧場18位職工致力濱河生態林建設,在守望著......雖然每一位只是普通的年輕水利職工,而那些不平凡的事跡卻令人心動,成為當代水利職工的榜樣。

2009年的初春,我走進碧波蕩漾的龍河口水庫,走進全省水利工作會場,走進新時期××水利科學發展的藍圖。人水和諧的魅力召喚著大禹傳人,帶著希驥和祝福,聚集一堂,議思路,謀發展,意氣風發,加快建設工程水利,積極推進資源水利,傾心構筑民生水利,同步打造生態水利的“四個水利”形成共識,共同守望健康江河的美好明天。

江河奔騰永不息,守望江河一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