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辦國慶優秀征文

時間:2022-08-27 11:34:00

導語:環保辦國慶優秀征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保辦國慶優秀征文

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我,30年前讀的基本上是的書,而且還得到了一些榮譽。小學讀的是《語錄》,我被選拔參加了公社學區的活學活用著作講用團,到各學校傳經送寶;上初中時即遇上“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整個中學階段學制縮短了三分之一,所讀的書是精簡得不能再簡單的政治、語文、數學和工業基礎知識、農業基礎知識(高中時增加了物理、化學、英語),其中《政治》、《語文》中大部分內容是“著作”,我又當起了學習標兵,胸前還掛過大紅花;進入解放軍大學校后,學的還是《馬列讀本》、《選集》、《戰士讀本》等書籍,新兵一年下來,便寫下了26本學習心得體會,因此我被評上了全團的學習著作積極分子。

然而時運不佳,一路光環的我卻被擋在了真正的大學門外。記得中學畢業的1972年刮起了“右傾翻案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讀書的氛圍,全年四次統考,我的成績平均在97分以上,成為全校鼎鼎有名的“狀元”。當時據傳有直接推薦上大學的名額,學校“革委會”主任甚至親口對我許過愿,卻未能如愿。回鄉后苦等了3年,推薦上大學還是一枕黃粱。即使來到部隊,大學美夢還是可望不可及。1976年入伍,1977年便恢復了高考,可對于擔負高干警衛任務的“特殊”戰士,高考并未恢復“自由”,我的“大學夢”就這樣破滅了。

在校讀書,既枯燥,也輕松。盡管好想多讀一些書,可生長在窮山僻壤,既買不起書,也買不到書,還見不到書香門第,只有反復啃著學校發的書本,此外看一些同樣不多的課外讀物:報刊雜志、“手抄本”小說什么的。往往聽到個別男女同學嘻笑“保爾·柯察金”、“冬妮亞”什么的,我都覺得好新鮮,好憧憬。

得到真正想看的書是在部隊。那是一位退役將軍,被路燈下堅持學習的小老鄉所感動,把我帶回家中選藏書。記得第一次借的是兩本書,一本是季摩菲耶夫的《文學概論》,另一本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當時,封面上沒有“紅色”的書是不準隨便看的,我就用有紅字的報紙包起來,一有空閑找個靜僻的地方偷偷看起來。夜晚戰友們睡了,我便用被子蒙住頭、咬住手電筒,默讀到很晚都不想睡。因此,班長經常清早踢我的屁股。

書在心中播下了文學種子。《文學概論》中一個簡單的比如讓我終生難忘,同樣表述袁世凱稱帝事件,寫的是“清王朝復辟了!”魯迅筆下則是“盤在頭上的辮子又放下了”——啊!原來“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區別就在于此。《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更讓我把奧斯特洛夫斯基(保爾·柯察金)銘刻在心,一個雙目失明、全身癱瘓、可以說完全是個等死的廢人,面對死神,他沒有頹廢,而是拿起了唯一還能拿得起的武器——筆,繼續戰斗,終于成功創作出了蘇聯文學中光彩奪目的不朽名著,成功塑造了一個無產階級英雄形象。

文學種子于是也在心中懵懂發芽。一種躁動,一股力量,激勵我去寫人生。正巧迎來建國30周年,各大軍區舉行征文活動,我的人生真實片段《破心謎》竟然被收入了短篇小說集《皚皚的雪山》中,由烏魯木齊部隊政治部文化部出版發行。我突然發現,上不成大學,也可當作家,因為當作家看來并不難,于是日夜做著“作家夢”。

可命運使然,我沒有成為作家,倒成了一名國家干部。

1983年,退伍回鄉兩年后、已經成家生子的我,迎來了考干的機會,而且如愿以償地實現“仕途夢”。

1995年,郴州撤地建市后,首次進行公開選拔處級干部,我毅然報名參加正處級職位的博弈,未料竟獲得了“市旅游局局長”的第3名,雖然并未提拔任用,卻還是被調到市環保局擔任了辦公室主任。

有時我也問自己:一個“”時期嚴重“貧血”的高中生,怎么能有今天?答案還是自己寫:讀書!堅持不懈,學而不厭,書中才有顏如玉,書中才有黃金屋。公務員之家:

如今,已經退位、面臨退休的我,單位工作輕松了,耕耘“自留地”更有時間和精力了,“公家”的筆換成了“私人”的筆,鋼筆換成了電腦“筆”,條件更好更方便了。

有人便問我:曹調您從上班到下班、從白天到夜晚,一個人就這么坐著,不辛苦,不孤獨,不枯燥?我則指著電腦輕松地答道:坐功就是這樣煉成的。你見我是一個人嗎?還有我“老伴”,“老伴”還帶著許多“兵”。如果沒有“她”作伴,那才枯燥無味呢。

有人也笑我:看來你會大氣晚成,圓了“作家夢”。我則直言不諱地告訴他:成固可喜,敗亦欣然。況且耕耘這塊“自留地”,物質收獲雖不多,精神享受卻不少,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也有人經常來求教,特別是每當公開考試選拔領導干部或公務員時,躍躍欲試的年輕人無不前來“取經”。與這些愛學習、有追求的“文化人”在一起,我興致極好,自己也覺得年輕了,有問必答,百問不煩。我會熱情鼓勵他們,有機會就得抓住,考試是學習意志的磨礪。如果不是“年紀大了,文憑小了,身體不太好了”,我還會毫不猶豫地去參加呢!也會推心置腹地告訴他們,應該“早”讀書、多讀書,既讀“專”刊,又讀“雜”志。讀書寫作要有興趣,形成習慣,持之以恒。掌握人生命運,要學奧斯特洛夫斯基,尤其讀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話中經常提醒“老爸保重身體。”我便信心百倍地告訴他們,老爸手不麻,腿不瘸,眼不花,頭不白,你們不必擔心。又會語重心長地告誡他們,你們知道老爸為什么死守這塊“自留地”嗎?老爸兩袖清風,唯有這點遺產。當今時代,你們生活在深圳那塊人才濟濟、競爭激烈的土地上,更要注重不斷“充電”。金可丟,銀可丟,學習精神一輩子不能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