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村經濟形勢分析

時間:2022-03-07 12:02:00

導語:市農村經濟形勢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農村經濟形勢分析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發展“三農”政策,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目標,不斷加大農業投入,加強科技推廣,加速結構調整,使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農業生產勢頭強勁,農民收入穩定增長,農村經濟健康發展,農村社會保持穩定,為全市新農村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20*年全市農村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支農政策效應凸現,農民種糧積極性大增。隨著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購買農機具補貼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補貼等惠農助民政策的進一步貫徹落實,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今年上半年,全市各項惠農資金達到4200萬元。

(二)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產值總量增長突出。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20*年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8016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6%。其中:農業產值186442萬元,同比增長6.2%;林業產值3790萬元,同比增長65.6%;畜牧業產值85870萬元,同比增長30.6%;漁業產值2399萬元,同比增長21.8%;農業服務業產值1667萬元,同比增長58.0%。

(三)農作物播種面積持續平衡,農民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全年農作物播種面239.3萬畝,其中糧食種植面積163.2萬畝。

(四)耕地潛力得到極大釋放,全年農作物總產量增長明顯。夏糧總產量達49.35萬噸,同比增長21.6%。預計全年糧食總產量81.55萬噸,同比增長28.1%;油料產量1.9萬噸;全年蔬菜預計產量88萬噸,同比減少7.0%。

(五)畜牧業生產品種結構不斷優化,發展態勢平穩。全市農村按照“穩定發展生豬,大力發展家禽,突破性發展草食家畜”的總體思路,大力發展畜牧業。截至20*年8月,全市生豬出欄50.52萬頭,同比增長18.9%;大牲畜出欄2.97萬頭,同比增長10.2%;山羊出欄24.46萬只,同比增長11.1%;家禽出欄268.44萬只,同比增長13.3%;預計肉類總產量55093.1噸,同比增長13.8%;生豬存欄81.54萬頭,同比增長24.5%;大牲畜存欄7.18萬頭,同比增長9.8%;山羊存欄41.17萬只,同比增長13.0%;家禽存欄419.28萬只,同比增長7.3%。

(六)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穩中有增。據全市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顯示:今年1—7月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1752元,同比增長9.1%。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而打工收入又成為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的重要砝碼。今年1—7月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881元,同比增長8.9%。二是家庭經營現金收入增加。家庭經營現金收入人平為496元,同比增長9.3%。

二、農業和農村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當前農村經濟穩步增長的同時,仍然存在著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一是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仍然是影響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大宗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將抵消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幅度。據1—8月農資市場價格和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1—8月農資價格中化學肥料與去年同期比增幅為8.9%;農用機油比上年同期增幅23.57%。農資價格的上漲,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吞噬”了種糧直接補貼等國家優惠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實惠。

二是農村勞動力整體文化素質仍然較低,培訓力度亟需加大。據調查,全市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還沒有掌握一到兩門實用技術,外出務工的難度加大且單位時間勞動報酬較低。

三是留守農民面臨新的問題有待解決。由于外出農民工增多,當前農村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如留守老人的贍養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土地的轉讓承包問題,以及科學技術推廣難、農田水利設施維修難、抗災救災難等難題。這些新問題的出現,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并及時解決。

四是資金問題仍然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大瓶頸。對于新農村建設,廣大農民的積極性高,配合程度高,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以及環境的改善需要大量的資金。

三、幾點建議

(一)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盡管近幾年農村基礎建設不斷加強,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但由于氣候異常,水旱災害時有發生,對抗擊災害的能力仍然很弱。建議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河堤、道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增強災害抵御能力,確保有災不減產,旱澇保豐收。

(二)擴大農村剩余勞動力充分就業的途徑,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充分利用國家“陽光工程”政策,加強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競爭能力,大力培養現代專業農民、現代產業工人和第三產業合格勞動者。要把農民培訓與提高主導產業結合起來,與擴大勞動輸出結合起來,與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結合起來。要進一步深化城鄉配套改革,創造農民充分就業的好環境

(三)加強農村科技服務網絡建設。從資金、技術、人力等方面給予農民大力支持,早日在全市建立起一套直達鄉村的科技服務網絡,讓廣大農民從生產、運輸、銷售的各個環節上都能得到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持和服務。有關部門要鼓勵科技人員走出機關,到農業第一線去不斷提高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并注意利用政策、經濟杠桿引導農民擴大種植優質、高產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引進優質畜牧養殖品種,促進農民轉變觀念,逐步由單一的種植業向養殖業、加工業轉向,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四.20*年農村經濟形勢預計及20*年主要經濟指標

20*年,全市預計完成農業總產值41.6億元,其中畜牧業產值16.6億元;農業增加值22.67億元;糧食總產量81.55萬噸;油料總產量1.9萬噸;農民人均存收入3350元。20*年,全市計劃農業總產值44.5億元;糧食總產量92.5萬噸;油料總產量2萬噸;農民人均存收入3650元。

五.20*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

20*年將是全市貫徹落實黨的*宏偉目標的第一年,意義非常重大。全市上下將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我市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為我市新農村建設提供保證。

(一)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

一是進一步加強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建設。搞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推廣節水灌溉,實施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繼續搞好中低產田改造,擴大糧食種植面積,提高糧食產量。二是加快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貫徹落實省政府和我市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意見,建立動物疫病預測預警、預防控制、檢疫監督以及防疫物質保障系統,形成較為完善的動物防疫體系。

(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一是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讓廣大農村用上安全水、放心水。20*年計劃解決兩個鄉鎮5000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二是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實現所有的行政村通油路,鄉鄉建有等級客運站,切實解決好農民的出行難問題。三是加強村鎮建設規劃和布局,改造舊村鎮,引導農村住宅建設適當集中,優化美化村容鎮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四是搞好扶貧開發。繼續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建立財政扶貧資金穩定增長機制,不斷增加扶貧投入,因地制宜推進扶貧開發。

(三)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

搞好農村社會事業是滿足農民發展需要的關鍵。20*年,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抓好農村社會事業建設。一是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鞏固提高農村九年義務教育成果,進一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二是積極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完成鄉鎮衛生院改造任務,逐步改造市級婦幼保健站和中醫院,加強村衛生所建設,完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三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推動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引導文化工作者深入農村,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實現鄉鎮有文化服務中心,行政村有文化大院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