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發改委上半年經濟運行比較分析材料

時間:2022-05-27 03:07:00

導語:市發改委上半年經濟運行比較分析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發改委上半年經濟運行比較分析材料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國家各項宏觀調控政策,在全力支援四川地震災區的同時,統籌做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上半年全市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快速發展。受國際國內多重復雜因素的影響,部分指標增速放緩,經濟運行中面臨的要素約束、物價上漲等問題比較突出。但總的來看,*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沒有發生變化,下半年仍將保持平穩運行態勢。

一、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

據統計,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7.04億元,同期增長10.5%,與上年同比回落5.1個百分點,比今年一季度略降1.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9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第二產業增加值347.29億元,增長6.5%,增速減緩13.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8.8%,拉動GDP增長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52.76億元,增長14.5%,增速加快1.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1.3%,拉動GDP增長7.5個百分點。

(一)農業生產進展順利

農作物播種進展順利。今年上半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156.03萬畝,同比增加1.83萬畝。糧食播種面積126.03萬畝,同比增加13.3萬畝。小麥播種面積減少,但平均畝產提高9.9公斤。全市蔬菜總播種面積17.59萬畝,同比增長3.5%,蔬菜種植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畜牧業發展平穩。受生豬價格繼續高位運行和國家扶持生豬生產政策的推動,規模養殖戶補欄積極性較高,能繁殖的母豬存欄3.46萬頭,同比增長23.7%。由于全市生豬養殖正處于種豬、母豬及仔豬的培育階段,全市生豬存欄、出欄略有減少,上半年肉類總產量2.45萬噸,比上年同期下降15.4%。蛋奶生產略有增長,其中,禽蛋產量1.88萬噸,增長1.5%;牛奶產量4.6萬噸,增長2.9%。

(二)工業經濟增長放緩

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86.03億元,增長8.0%,增速同比回落21.2個百分點,比全省和全國增速分別低9.8和8.3個百分點。分企業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1.2%,股份制企業增長6.6%,外商和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29.5%。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2.7%,增速加快,重工業增長7.6%,增速明顯減緩。拉動全市工業增長的主要行業依然是煉焦、機械等傳統優勢行業,煉焦行業增速為15.6%,機械裝備制造業增速為18.0%。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較快增長,在工業行業大類中,原煤、發電量、食醋、卷煙、焦炭、平板玻璃、生鐵、粗鋼、不銹鋼、成品鋼材、礦山設備等11個類產品產量增速同比加快。

(三)固定資產投資穩步提高

城鎮投資仍保持平穩快速運行態勢。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0.91億元,增長18.1%,比上年提高16.8個百分點。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14.92億元,增長19.0%。分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102.37億元,增長4.4%;非國有投資112.55億元,增長36.3%,增速比上年提高24.5個百分點;分產業類型看,第一、二、三產業投資增速分別為29.9%、9.7%和40.4%。上半年新開工項目達到289個,同比增加47個,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投資規模為19.96億元,增長5.1%。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加快。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7.41億元,增長37.7%,增速同比提高34.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24.93億元,增長40.7%,同比加快1.4個百分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達66.6%,而國家鼓勵建設的90平米以下住宅投資為5.86億元,增長128.8%。

(四)國內外貿易持續活躍

城鄉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步增長。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9.55億元,增長19.6%,增速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增速已連續三年創出新高。從城鄉消費市場銷售看,城市零售額為287.71億元,增長19.7%,農村零售額為11.84億元,增長17.1%,實現了城鄉消費市場共同繁榮。

對外經濟和貿易加快發展。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48.39億美元,增長27.6%。全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1億美元,增長137.5%,呈現出進出口產品結構繼續優化的好形勢。

(五)物價持續高位運行

消費價格高位運行,但漲幅趨緩。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10.1%。其中,食品類和居住類價格分別上漲27.7%、8.0%,分別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8.4個和1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上漲占總漲幅的83.2%。八大類商品漲幅七升一降,除上漲較高的食品和居住類價格外,上漲的還有: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1.1%;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2.6%;煙酒及用品類上漲3.2%;衣著類一改近幾年負增長勢頭也上漲1.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2%,只有交通和通訊類下降1.2%。從上半年各月價格的動態變化看,前兩月消費價格指數月環比呈上升態勢,2月達到最高值11.9%,從3月開始至6月份出現環比連續下跌態勢,受此影響,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月環比也表現為穩中有落運行,但物價漲勢仍不容樂觀。

(六)財政收支持續較快增長

上半年,全市財政收入快速增長,財政支出進一步強化。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181.51億元,增長40.1%,主體稅收收入完成156.46億元。一般預算收入73.75億元,增長46.09%,一般預算支出58.76億元,增長35.1%。財政支出中,增支較多的仍然主要是一般公共服務、教育、社會保障與就業及醫療衛生等項目。

(七)城鄉居民收入繼續提高

上半年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90元,增長12.1%,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434元,增長13.6%。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214.45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新增1519.56億元,受資本市場等因素影響,居民儲蓄意愿增強。

綜合以上分析,全市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繼續朝著國家宏觀調控預期的方向發展。國民經濟仍處在高平臺上運行。從本輪經濟周期起,我市經濟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今年仍將有10%以上的增速,依然處在這一輪周期中的較高平臺上。盡管今年以來,GDP、規模以上工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放緩,但主要原因是一些高耗能行業生產和投資增速的回落,這與全國宏觀經濟的走向是一致的,順應了國家防止經濟過熱的政策導向。當前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突出表現為經濟結構優化、居民收入提升、節能降耗向好、運行質量改善。三次產業中,成長型高新技術企業產值較快增長,現代物流、旅游、郵電、運輸、文化等服務業產業平穩較快發展。三大需求中,在投資增幅回落的同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進出口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繼續提高。節能降耗工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經濟增長穩定性進一步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月度變動平穩。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地方財政總收入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些都為我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與中部省會城市主要經濟指標的比較(詳見附表)

(一)地區生產總值規模小,增長速度相對慢

上半年,中部六省會城市地區生產總值超千億元的有三個,分別為:武漢1833.1億元、鄭州1432億元、長沙1339.9億元,其余三市均為700億元以上,其中:南昌727億元、合肥723.25億元、*707.04億元。中部六省會城市地區生產總值武漢居首位,達1833.1億元,*規模小,只有707.04億元。中部六市GDP增幅均高于全國10.4%的平均水平,分別為合肥18.1%,武漢15.6%,長沙14.8%,鄭州14.1%,南昌14.1%,*10.5%。

(二)工業增加值居第五位,增幅居第六位

上半年,中部六省會城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武漢695.1億元,絕對值第一;合肥市增長30.6%,相對值第一。其他依次為:合肥市298.8億元,增長30.6%;長沙444.6億元,增長23.5%;鄭州575.6億元,增長22.2%;武漢695.1億元,增長21.9%;南昌228.4億元,增長20.9%;*286.03億元,增長8%。

(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小,增長幅度低

上半年,中部六省會城市固定資產投資,合肥市增長最快,達55.4%,投資額為932.27億元。另外五市依次為:南昌416.1億元,增長37.4%;鄭州782.9億元,增長34.1%;長沙837.4億元,增長28.8%;武漢1017.6億元,增長28.3%;*220.91億元,增長18.1%。

(四)物價上漲較快,居民消費指數居高

上半年,中部六省會城市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長沙漲幅最低,為105.6%,其次是武漢,為107.5%,均低于全國107.9%的平均水平,其余四市的消費價格指數都高于全國水平,*最高,漲幅達110.1%,其他依次為:南昌為1*.1%,鄭州1*.9%,合肥109.5%。

(五)財政收入持續增長,規模和增速均處中游水平

上半年,中部六省中心城市財政收入及增幅中,武漢406億元,增長27.4%,總額第一,增幅第五;鄭州212.3億元,增長58.4%,總額第二,增速第一;*181.51億元,增長40.1%,總額第三,增幅第四;長沙總額177.8億元,增長48.4%,總額第四,增幅第二;合肥156.*億元,增長40.7%,總額第五,增幅第三;南昌113.2億元,增長21.5%,總額第六,增幅第六。除南昌外,其余五市的財政收入增幅均高于全國30%的平均水平。

(六)外貿進出口總額居第二,增長速度居第五

上半年,中部六省會城市的外貿進出口總額都增長較快,全部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武漢以絕對量67.4億美元,增長55.3%,成為雙料冠軍,中部領頭羊;*48.39億美元,增長27.6%,外貿進出口規模居第二位。其余城市:鄭州16.6億美元,增長47.7%;長沙25.5億美元,增長38.2%;合肥37.17億美元,增長32.68%;南昌17.2億美元,增長27.3%。

(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第四,增幅相對較低

上半年,中部六省中心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依次為:武漢871.2億元,長沙607.7億元,鄭州590.7億元,*299.56億元,合肥272.45億元,南昌247.2億元;增幅依次為,合肥27.2%,鄭州23.4%;武漢22.3%;南昌22.3%;長沙21.9%;*19.6%。

(八)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增幅均處下游水平

上半年,中部六省中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長14.5%,*增長12.1%,低于平均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7390元,在中部六省中心城市中處第五位。其他城市分別為:合肥8207元,增長20.7%,增幅居首位;武漢8668元,增長14.8%;鄭州7990元,增長14.6%;長沙9768元,增長13.4%,收入水平最高;南昌7258元,增長11.4%。

(九)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居第五位,提高速度較為緩慢

上半年,中部六省中心城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長沙5226元,增長21.2%,現金收入最高;南昌3471元,增長24.6%,收入提高最快;*為3434元,增長13.6%,現金收入為第五位,增長相對緩慢。其它依次為:鄭州4928元,增長21.7%;武漢3652元,增長21.8%;合肥2846元,增長23.9%;

三、當前全市經濟運行中面臨的困難

從上半年經濟運行看,一方面存在著經歷連續多年高速增長之后資源要素緊張導致的煤電油瓶頸制約、物價高位運行、企業成本上升等問題,另一方面也存在因國內外雙重因素影響造成的市場需求約束、企業資金緊張和效益下滑等問題,這兩方面問題都是極易引起經濟回落的重要原因,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問題。

從國際環境看,全球經濟持續減緩,總體不確定性增加,特別是輸入型通脹壓力加大,資源約束更加突出,對我國匯率、利率政策的應用和功效產生很大制約,加之部分國家金融市場動蕩等因素,將影響我國后半年經濟的平穩運行,從而對我市經濟發展也會存在發展的不確定性和不利影響。

從國內環境看,國家繼續實施從緊貨幣政策,資金供給將更為緊張,近期成品油價格和電價的調整,將形成新的漲價壓力,在成本大幅上升和資金約束的雙重擠壓下,企業競爭加劇,生存環境不寬松,一些行業面臨重新洗牌。我市正處于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這種狀況對正在做大做強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十分不利,主要考慮的因素有:

1、煤電油運瓶頸進一步趨緊。煤炭供應緊張、煤價高漲,電煤儲備不足;發電企業嚴重虧損,電力機組出力不足和面臨停產現象嚴重,加之電網輸變能力的結構性不足,全市迎峰度夏電力供應緊張;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影響,油品供應偏緊。

2、成本快速上升導致企業利潤增速回落。全市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升,從緊的貨幣政策導致企業財務成本支出增加,加之新勞動合同法實施等多重因素推動,使企業成本快速上升,而利潤增速則明顯回落。上調油、電價格以后,一些處在盈虧邊緣的企業極有可能轉為虧損。

3、CPI上漲的壓力和影響。目前,市場物價依然面臨在未來PPI數據屢創新高的過程中繼續快速上漲,CPI存在反彈的可能。未來的通脹趨勢仍將面臨來自輸入型通脹的國際因素、生產資料價格漲幅擴大的傳導、居民對通脹的預期還不穩定以及下半年價格的翹尾因素等因素的影響,通脹反彈的可能性將使政策面依然維持“緊縮”的貨幣政策,企業盈利依然受CPI上漲和貨幣緊縮的雙重壓制。政策基調由“雙防”逐步向“一防一控”轉變的過程中,雖然“緊貨幣、松財政”的政策組合可以預期,但下半年宏觀經濟形勢很難有大的趨勢性改善。

四、下半年經濟走勢判斷及對策建議

初步判斷,下半年*市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持續高平臺上小幅振蕩態勢,全年的GDP增長速度將低于上年,但仍將保持10%以上。

首先,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支持*經濟不會迅速收縮。從全國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和運行調控的情形看,影響經濟增速加快或放慢的因素依然存在著不確定性,為防止經濟出現大幅回落,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基調已由“雙防”逐步向“一防一控”轉變,政策導向仍是保持全市又好又快發展局面的有力支持,目前全國宏觀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態勢,對*經濟增長的外部支撐作用仍然比較強。

其次,從*自身的因素看,保持后半年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目前具有眾多的支撐力量。從農業發展看,今年秋糧播種面積比上年繼續增加,目前大秋作物長勢較好,如果不發生嚴重自然災害,在國家支持農業政策不斷強化和科技進步的支撐下,能夠確保全年糧食產量目標如期實現。畜牧業生產方面,隨著國家政策的激勵,規模飼養戶、畜禽存欄增加,如果不發生大的疫情,畜牧業特別是生豬生產將呈良好態勢。從工業經濟發展看,結構調整進程加快,高耗能行業增速回落,優勢行業保持快速增長。國家上調成品油和電價之后,我市工業經濟效益有望好轉,其他大部分企業可望通過價格傳導、加強管理等措施逐步消化由此引起的新增成本,從而確保全市工業發展的持續性。從市場貿易看,在國家宏觀調控和經濟內生動力的推動下,消費品市場商品供給充足,消費環境不斷趨好,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和購買力不斷提高,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半年仍將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這些都是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有利因素。

當然,目前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比較復雜,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對我市來說,保持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勢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今年以來,經濟增長放緩并不是偶然現象,它是市場體制下經濟周期調整的規律性表現,我們必須做好應對經濟周期變化的準備,實現順周期調整、反周期操作的思維轉換,既要把防止經濟增長過快回落作為近期主要目標,又要以積極的態度從可持續發展出發,把出現的周期波動增速減緩的過程,自學主動地變成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機遇,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各項宏觀調控政策的過程中,結合*實際,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做好經濟運行調節和各項政策調整工作,努力保持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態勢,確保全年各項目標完成。當前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農業:要著眼于保持秋季生產豐收,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切實加強田間管理。積極優化畜牧業結構,大力推動優質生豬生產,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工業: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做好煤電油運調度和銀企溝通工作,特別是積極應對迎峰度夏電力供應緊張和企業流動資金缺口問題;加強企業成本控制,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切實做好扭虧增盈工作。

節能降耗:進一步強化節能降耗責任制,加強重點領域的節能管理,推進重大節能項目建設,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積極營造全社會節能氛圍,確保完成節能降耗目標。

投資:確保投資持續穩定較快增長的勢頭,積極調整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確保在建項目順利完成,超前謀劃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做好與國家有關部門的銜接,在項目選擇上突出重點,積極推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大項目。

民生:繼續密切關注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加強市場價格監管,打擊搭車漲價行為,努力增加市場供應,穩定居民物價預期。完善和落實對低收入群體的補貼政策,保證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水平的穩定。積極擴大就業,推進全民創業活動,以創業促就業。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抑制農資價格的過快上漲,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