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剖析材料
時間:2022-11-27 09:54:00
導語:婦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剖析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市是勞務輸出大市,其中女性占外出務工人員總數近一半。當前,受各種因素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外地務工婦女紛紛返鄉,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又一特殊群體。如何幫助返鄉女農民工創業就業,正確組織引導廣大婦女在新的崗位上創造新的業績,成為各級婦聯面臨的新課題。為了掌握全市女農民工返鄉及就業創業情況,積極做好應對和幫扶工作,市婦聯深入到8個區縣(市),10多個鄉鎮進行了實地調查,走訪女企業家12個,召開“區縣(市)婦聯主席、返鄉女農民工”等座談會3個,根據婦女實際和需求,上下聯動,加強服務,積極做好幫扶返鄉女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以實際行動落實科學發展觀。
一、女農民工基本情況
(一)返鄉情況
初步統計,我市有農村勞動力210多萬人,到2008年已累計轉移就業110多萬人,其中女性近50%。自去年10月開始出現農民工返鄉潮后,今年年初有返鄉農民工12.8萬人,其中女性4萬多人,主要集中在安化、桃江兩個縣。從調查了解的情況看,返鄉婦女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年紀較輕。被調查的人員中,30歲以下的占35%,30歲至40歲的占46%,40歲以上的占19%。二是文化程度較低。初中及以下學歷占52%
,高中或中專占35%,大專文化程度占11%
,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大多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技術含量低。三是返鄉存在地域差別。由于女農民工外出打工,多以親帶親、鄰攀鄰、村帶村的形式進行,且從事的工種相近,所以返鄉人數、專業等帶有明顯的地域性、行業性特點。如安化縣羊角鎮、仙溪鎮等地的外出務工女性主要從事家政服務、商業等,返鄉的現象不太嚴重。而東坪鎮、大福鎮、小淹鎮、梅城鎮等外出務工女性主要是進廠從事簡單加工包裝作業,返鄉的現象已形成潮流。四是再就業愿望強烈。返鄉女農民工中,有28%已通過努力實現再就業,17%想在家創業,37%等待機會再次外出務工,僅18%的婦女愿意在家務農,這部分人員主要是文化程度低、無一技之長且已經成家生小孩。五是迫切希望得到扶持。對于大多數返鄉女農民工來說,務工不僅是她們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而且是她們改變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她們迫切希望能得到政府和相關部門扶持,提供免費技能培訓和就業機會,創收增收。
(二)返鄉的原因
一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從桃江縣桃花江鎮、牛田鎮、修山鎮、浮邱山鄉、灰山港鎮等返鄉女農民工較多的鄉鎮了解情況來看,女農民工提前返鄉主要原因是其所在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外訂單減少,企業生產下降,用工需求減少,出現破產、停工、歇業、甚至倒閉。一部分從事高體力、低技能工作的女農民工,文化水平較低,失業后,很難在當地再找到新的工作。因金融危機導致返鄉的女農民工占總數的70%以上。
二是沿海產業向本地梯度轉移。隨著××被國家商務部確定為“中西部加工貿易梯度產業轉移重點承接地”,一大批中小型企業落戶××,企業用工需求增加,在同等條件下,女農民工都愿意選擇到家鄉企業務工。此類返鄉女農民工占總數的10%左右。如桃江縣馬跡塘鎮引進的鼎藝手袋廠,在當地招收熟練技術工人
,170余名女農民工返鄉實現再就業。
三是政府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近年來,各級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并實行創業優惠政策,吸引一部分女農民工在掌握一定的管理經驗及資金后回鄉創業,興辦實體,增加就業崗位,帶動一方發展。如桃江縣的劉水英、安化縣的張青娥就是回鄉創業婦女中的典型代表。
四是國家出臺了支農惠農政策。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對農民返鄉具有吸引力,讓她們感覺在家鄉也有發展的機會。
五是承擔家庭責任。婦女在家庭教育、贍養老人等方面起主導作用,一部分婦女在外出一段時間后,為了照顧老人、教育小孩、修建住房等,義無反顧選擇返鄉。
(三)返鄉帶來的影響
大量女農民工返鄉給我市勞動力市場、經濟發展帶來了較為深遠的影響。首先有效緩解了本地企業用工壓力,不再出現企業“招工難”現象。其次有利于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一部分返鄉女農民工外出開闊了視野,接受了現代經濟理念,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和資金,為自主創業奠定了基礎,回鄉創業可以帶動一家富、一村富甚至全鄉富。不少婦女通過多年的務工經歷,掌握了一技之長,無需培訓就能直接上崗,降低了成本,為全市工業、農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將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再次是有利于婚姻家庭的穩定,有效緩解“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問題。但毋庸置疑的是,返鄉女農民工的增加,也帶來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就業壓力增加。目前,我市就業崗位幾乎達到飽和狀態,且在短期內不會增加。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加劇,一部分在外處于觀望和“半就業”狀態下的女農民工有可能陸續返鄉,將對我市人力資源市場構成沖擊,就業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二是家庭收入減少。近年來,進城務工已經成為女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通過對她們的收入情況調查,她們在外打工月工資平均1200元以上。女農民工集中返鄉,意味著眾多農民家庭收入銳減,如果不能再就業,就可能導致因返鄉而返貧,農民致富的步伐放緩。特別是一些全家外出打工的農民工,被此次金融風暴逼回家后,由于土地已經轉包,找不到新的工作,只能“坐吃山空”或者吃住在父母家里。如資陽區張家塞天星村返鄉農民工李光輝和他妻子就是如此。
三是再就業困難。調查中,絕大部分返鄉女農民工想在家鄉重新找一份工作,然而一方面由于她們長年在外,不熟悉本地就業的情況,想打工無門;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程度較低、技能單一,再就業難度相對較大。特別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絕大部分返鄉女農民工情愿呆在家里閑玩,也不愿意從事保姆、月嫂一類的家政服務工作。
四是出現心理落差。由于長期在外地務工,有較穩定的崗位和收入,突然失去工作、收入減少,回家后感覺無所適從。特別是年齡稍小一點的未婚女性,在城市里待了較長的時間,已經習慣了都市生活方式,根本不安心呆在農村,不愿意干又累又臟的農活,心理落差較大。
總之,女農民工的大量返鄉,對農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如何加強引導和服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二、婦聯所做的主要工作
今年來,市婦聯把幫扶返鄉女農民工就業創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按照“抓發展促就業,抓創業帶就業,抓培訓幫就業,抓服務助就業”的工作思路,加強與各部門的協調配合,扎實開展“四項行動”為返鄉女農民工服務。
(一)開展技能培訓系列活動
去年10月份以來,市婦聯對全市返鄉女農民工情況進行摸底造冊,就其工作技能、培訓需求、再就業意向等方面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分級建立了返鄉女農民工臺帳,重點開展了四個方面的培訓。一是積極爭取政府重視和部門支持,將農業局“陽光工程”、扶貧辦“雨露工程”培訓計劃,切塊部分安排給各級婦聯開展專項培訓;二是與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開展婦女就業技能培訓;三是與市經委聯合開展創業培訓,在每個縣舉辦一期女性創業培訓班;四是依托社區和家政服務機構開展家政服務員、月嫂培訓。各區縣(市)婦聯也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班,如桃江縣婦聯掛牌成立了巾幗創業服務中心,組建了巾幗創業指導服務隊和巾幗創業維權服務隊,舉辦了創業培訓、家政服務培訓班4期;安化縣婦聯與相關部門聯合舉辦了旅游服務、黑茶培訓、安裝與電腦技能培訓等針對返鄉女農民工的技能培訓班3期;大通湖區婦聯建立“巾幗就業培訓中心”,擬舉辦農業適用技術、家政等培訓班5期。
(二)開展創業扶持系列活動
一是組織網上招聘活動。市婦聯在××婦女網上開辟《巾幗創業就業信息專欄》,分行業、分專業公布服務對象求職信息、用人單位崗位信息和相關政策信息,搭建單位與婦女之間的供需平臺。二是開展項目扶持活動。加強與市經委、市發改委、農開辦等部門協調配合,為資江電子、莎麗襪業、旭榮制衣等5個企業申報技改項目,扶持女企業家做大做強。三是組織女企業家與返鄉女農民工開展牽手對接活動。發揮市女企業家協會的作用,依托“巾幗創業園”等企業,支持、幫助返鄉女農民工開展來料加工,就近轉移就業。目前××富暉制衣有限公司已在赫山區、安化等地設立了成衣來料加工點,解決當地返鄉女農民工就業近200人。莎麗襪業為了增加就業崗位,投資300多萬元新設備,新增崗位120個。各級區縣(市)婦聯也千方百計牽線搭橋,幫扶創業。如安化縣婦聯幫助龍塘鄉返鄉務工女性黃榮華投入30萬元,在本村創辦環保塑料袋廠和綠色食品廠,為本地婦女提供就業崗位25個,月人平工資1500元左右。資陽區、赫山區婦聯協助開展創業政策宣傳和培訓20多場(次),積極協調為返鄉女農民工提供開業指導、后續支持等服務。
(三)開展權益維護系列活動
一是成立“巾幗志愿者服務隊伍”。市婦聯在全市招募女法官、女檢察官、女公證人員等為主的維權志愿者100名,舉行了義務維權簽名儀式,配合全市“五下鄉”行動,開展婦女維權宣傳咨詢。二是開展“春風送崗位”活動。與市勞動局聯合開展了“幫扶返鄉務工人員”專場招聘會3場,旭榮制衣等10多個以女性為主的企業招聘下崗婦女、返鄉女農民工近500人。三是提供就業援助服務。熱情為有創業意愿的返鄉女農民工,宣傳市場準入、收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扶持政策。各區縣(市)婦聯把幫助就業作為婦女維權的根本,與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共同舉辦以“送政策、送溫暖、送技術、送崗位”為主題的現場招聘會20多場(次)。如南縣婦聯聯合成立了返鄉女農民工就業服務領導小組,組織28家規模企業,舉辦專場招聘會3次,并將每月定期舉行。沅江市婦聯成立了“女企業家協會”,召開“返鄉女農民工”專場招聘會2場。高新區婦聯通過聯系匯盛科技、科力遠、納愛斯及涼席加工廠等企業,解決女農民工就業462人。
(四)開展典型示范系列活動
一是在全市開展“十萬婦女大培訓、十萬婦女大創業、十萬婦女大競賽”活動,以“爭創巾幗創業就業示范點、爭當巾幗創業明星、爭出巾幗創業成果、爭做納稅大戶”競賽活動為載體,在全市創建10個“巾幗創業就業示范點”,評選10個“巾幗創業明星”、10個“納稅大戶”。二是選擇一批有實力、有經驗的女企業家,與女大學生結對幫扶,提供就業培訓、創業指導和實踐場所。三是組織創業成功女性報告團開展巡回演講,介紹成功歷程,進一步激發婦女創業潛能。四是召開巾幗創業就業表彰大會,在全市營造良好的創業就業氛圍。
三、意見和建議
從調查情況看,各級婦聯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女農民工就業仍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進一步做好引導、培訓、管理和服務等工作。
(一)加大返鄉女農民工培訓力度。各級政府要不斷增加對婦女教育培訓的投入,逐步推廣“免費培訓、政府補貼”,“企業代培、政府補貼”,“企業擴規、政府支持”等多種培訓模式;各級勞動部門要支持婦聯根據市場需求和婦女實際,實行“分塊培訓、因需培訓”,切實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采取“上門辦班”形式,與女性勞動力比較集中、需求量大的企業實行聯合辦班,培訓內容和培訓時間由企業決定,將婦女技能培訓與企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婦女就業的成功率。
(二)加大女農民工動態管理和服務力度。各級勞務輸出和管理部門,要強化分性別統計工作,建立務工女農民返鄉臺賬和農村富余女勞動力臺賬,及時掌握本地企業用工和女農民工返鄉變化情況,通過動態管理和分析,加強對返鄉婦女的信息掌握與就業服務,合理引導返鄉婦女轉移就業或就近就業。并根據婦女求職意向和需求,在企業勞動力就業招聘中,有計劃地安排增加女性就業崗位。要加強與長三角區域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大的企業、省外用工較多的企業聯系,為她們再就業提供崗位信息服務。
(三)加強對女農民工創業就業政策扶持和工作考核。各級政府在建立返鄉農民工培訓、組織轉移、就業創業等工作目標考核機制中,要明確女性參與比例。要實施積極的女性就業政策,在落實就業援助、免費職業介紹和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等扶持政策中,擴大女性援助范圍。鼓勵支持婦女發展包括規模養殖業、農產品加工、營銷、農家樂等多種形式的自主創業,從財政、金融、稅費、場地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從創業指導、政策咨詢、風險評估、項目推介、創業培訓、結對幫扶、跟蹤扶持等方面提供“一條龍”服務,幫助解決諸如銀行貸款、土地承包、子女返鄉入學、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困難,形成全社會關注關心關愛返鄉女農民工的良好環境。
(四)加強對返鄉女農民工正面宣傳引導。要強化性別意識,加強對返鄉女農民工心理疏導,引導返鄉女農民工堅定信心,正確面對,及早謀劃,積極應對。要組織返鄉女農民工座談交流,開展多形式的關心幫助返鄉女農民工公益活動,給返鄉女農民工更多的人文關懷。要及時發現、培育、推介一批自強自立、自主創業的女農民工典型,深入挖掘她們背后的感人故事,激發婦女的創業熱情。要組織開展婦女創業典型表彰大會、創業者巡回演講等主題活動,通過成功創業女性現身說法,交流創業經驗,引導廣大婦女克服“小成即滿、小富即安”的意識,用自主創業實現人生價值,以創業帶動更多人就業,在“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企業創大業、創業帶就業”的全民創業熱潮中,彰顯巾幗風采。
(五)建立和完善女農民工社會保障機制。要進一步擴大農村低保范圍,推進女農民工工傷保險、醫療保險,探索農民工養老保險可接續、可轉移的辦法,切實維護女農民工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