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居民收入消費簡析
時間:2022-05-16 04:45:00
導語:村鎮居民收入消費簡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來,區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始終以發展經濟,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為目標,積極落實各項惠民政策措施,尤其是關注民計民生,在提高在崗職工收入的同時,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離退休人員工資隨著全社會的工資增長而增加。區內經濟迅速發展,市場繁榮,居民自我發展意識增強,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得到了進一步改善。經營環境的不斷改善,也極大地促進了城鎮居民經營效益和收入的提高。
從年城鎮住戶抽樣調查數據中顯示: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812.99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5%。同樣增長的還有消費支出,全年為14123.39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8%。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0.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2個百分點。根據聯合國對恩格爾系數大小的劃分標準,40%-50%為小康水平,進一步說明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呈現平穩、健康發展態勢。
一、收入情況及結構分析
1、工資性收入占主導地位。年,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16503.18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5%,占居民人均家庭總收入的比重為72%,仍是居民收入增長的決定性因素,是收入穩步增長的最大推動力。居民工資性收入較快增長的原因:一是部分企業發放年終獎、過節費等高于去年水平,使得工資性收入增長。二是居民收入來源多元化,其他勞動收入為465.54元,同比增長92%。
2、經營性凈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略有下降。經營凈收入791.76元,同比下降20%。經營性收入下降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災害導致物價上漲,家庭經營不景氣,增收緩慢,個體戶生產成本沒有收回。還有多數經營者持觀望態度,尋找發展機遇。而財產性收入則是受到股市低迷,投資渠道減少的影響,全年財產性收入431.33元,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
3、轉移性收入較快增長。全年人均轉移性收入5195.89元,增長13.2%。占居民人均家庭總收入的比重為23%,成為了家庭總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轉移性收入是部分城鎮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其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
二、居民消費結構亮點突出
總體來說,-12月我區居民消費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其中消費支出14123.39元,同比增長15.8%,消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67.9%。消費支出的增長說明了居民的消費信心不斷增強,其根本原因還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消費支出的特點如下:
1、食品種類極大豐富,營養結構優化。今年食品支出為5775.69元,同比增長了7.4%,恩格爾系數為40.9%,比去年下降了3.2個百分點。一方面是由于今年食品物價大幅上漲,另一方面是居民更加注重對飲食質量的要求,對糧食、油脂類的攝取不斷減少,對于薯類、玉米等粗糧的需求不斷增加,飲食結構向綠色、健康方向發展。
2、衣著消費越來越多,時尚成為主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待衣著用品不僅僅只為了御寒保暖,開始注重它的時尚化,品牌化,個性化。不同場合搭配不同服裝、鞋、帽。居民家庭衣著購買頻繁,式樣豐富,高檔品牌服裝進入尋常百姓家。再加上今年棉花等制衣原料價格上漲。城鎮居民衣著人均支出從年的1058.63元上漲為年的1801.59元,增長70.2%。
3、居住支出持續上漲。隨著商品房價格上漲,增加了住房裝潢支出、水電燃料以及物業管理費等住房支出,居民人均居住類消費支出1188.30元,增長20.1%。
4、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強勁。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983.62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7.7%,人均消費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59.74元。
5、醫療保健支出略有下降。隨著國家對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不斷加大,人們在醫療保健方面也得到了實惠,城鎮居民在吃藥看病上的支出逐漸減少,緩解了人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今年我區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475.72元,同比下降0.8%。
6、交通和通訊支出增長勢頭不減,擁有量不斷增加。年我區城鎮居民的交通和通訊消費為1680.87元,比增1.8%。由于車輛用燃料價格不斷上漲以及電信業競爭激勵,各網絡通信公司各項資費優惠促銷業務相繼出臺,使城鎮居民的電信消費支出繼續增長。
7、居民旅游熱情高漲,文娛活動豐富多彩。繼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今年5月份舉世矚目的世博會在上海順利開園,這項盛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刺激了我區居民的外出旅游熱情。今年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1710.75元,比增20.8%。充分體現居民對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和熱愛,也是區居民生活質量日益提高的表現之一。
8、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小幅波動。全年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為506.85元,比同期下降1.1個百分點。
從消費支出可以看出:居民的消費隨著收入的增多而逐步增長,消費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信息化程度逐步提升;主要表現在人們不再一味追求吃的消費,穿的好、住的好、玩的好逐步成為消費主流,大件商品如空調、電腦、摩托車、電動車進入尋常百姓家,一些奢侈商品逐步成為常用品,居民用于各種社會保障支出已成為理念。
三、城鎮居民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建議
從年區城鎮住戶抽樣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在全區經濟發展穩定向好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生活品質得到改善,充分體現了區委、區政府對人民生活的重視關懷,各項利民政策的實施是扎實有效的。但其中存在的一些結構性問題仍不容忽視。
(一)居民收入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工薪收入和以離退休金為主的轉移性收入占整個家庭總收入的95%,而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等自主創收的比例較低,所占份額比例只有5%。由于居民收入增長主要取決于國家增資政策和企業經濟效益,過分依賴就業者的工資收入,而經營凈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易受經濟環境的影響,且對收入整體的貢獻率偏低。因此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拓寬居民就業渠道,鼓勵居民自主創業,經營家庭資產,實現資產收益增值,從而改善居民收入結構,提高個體經營和家庭投資理財等非工資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二)居民增收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寬。今年以來,物價上漲壓力加大,許多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消費品價格增長過快,尤其是燃料、蔬菜類、豆類價格的上漲給城鎮居民生活增加了一定的負擔。從調查資料看,城鎮居民的主要食品消費量變化不大,但消費金額比去年增加較大,這給低收入家庭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加上如今經濟還處于金融危機的恢復期,就業壓力仍然較大,居民收入的渠道變窄。同時對于那些低收入、年齡較大的貧困居民來講,他們的勞動技能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要求,他們的收入的來源將變得更加困難,也會影響整個城鎮收入的增長。因此,需要繼續加強對物價監管和調控,并在必要時對比較困難的家庭實行適當的價格補貼,以緩解價格上漲給他們生活帶來的壓力。
(三)居民就業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收入的高低與教育和技能水平有關。教育、技能水平上的差距,導致收入的不對等,低收入導致教育、技能低投入,最后可造成差距加大。建議政府加大對教育、技能水平的投入,使多數人都有受教育和培訓技能機會,可提高就業競爭力和工資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城鎮居民共同富裕。
- 上一篇:英國廣播電視多元化發展體制
- 下一篇:人大機關黨建工作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