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科學發展觀 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時間:2022-11-14 03:15:00

導語:落實科學發展觀 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落實科學發展觀 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既是經濟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也是解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種新矛盾新問題的基本原則。作為國有煤炭企業,如何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勵精圖治,艱苦奮斗,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當前必須認真思考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一、落實科學發展觀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

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全面準確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企業作為社會的細胞和經濟組織,其最終目的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每一個企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和現實問題。就國有煤炭企業來講,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根本前提和有效途徑不外乎三個方面:一是提高煤炭產量;二是降低生產成本;再就是抓住市場機遇,適時調整煤炭價格,增加煤炭銷量。也就是說,制約煤炭企業經濟發展的關鍵,歸根到底取決于“采場”和“市場”兩大不確定因素。這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必須正確面對和解決的課題。從近年來國有大中型煤炭企業改革發展的實踐看,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了采場和市場因素的影響。尤其是1998年至2000年煤炭行業三年困難時期,由于受外部市場環境的影響,很多煤炭企業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有的甚至頻臨破產。面對市場帶來的種種不確定因素,怎樣才能增強國有煤炭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抓住戰略機遇期,把加快發展、提高經濟效益作為第一要務,用戰略的眼光來發展和規劃企業。一方面,要合理安排采場,科學組織生產,既保證正常的生產接續,又保證資源的戰略儲備;另一方面,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合理調整煤炭產品結構,最大限度地適應市場變化規律;再就是,要本著多業并舉的發展態度,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特別是發展具有發展潛力的骨干項目和拳頭產品,不斷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二、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安全與生產的關系。當前,煤炭市場正處于穩定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無論從企業發展需要看,還是從市場機遇看,發揮能力,開足馬力,抓住時機多出煤、多創效益,在指導思想上都是非常正確的。但是,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這是煤礦的特點所決定的。按照國家規定,任何沒有安全保證的煤炭企業,最終將被依法強制淘汰出局。因此在安全無事故的前提下多出煤、多出效益,是煤炭行業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也是確保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提。只有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生產的關系,堅持先安全后生產,不安全不生產,保安全多超產,才能創造出最佳的經濟效益,實現利潤最大化這一企業最終目標。

當前與長遠的關系。作為生產和經營一次性能源的煤炭企業,從建設到投產、繁榮、衰老、直至報廢,這一過程具有其不可更改的客觀性。但是只要處理好當前和長遠、投入與效益、主業與副業等各種關系,企業就可以人為的延長壽命,保持穩定持續的發展態勢。就當前我們白莊礦來講,正處于建礦以來發展的頂峰時期,各項工作齊頭并進、全面發展,項項經濟指標創出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特別是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1~9月份完成利潤6090萬元,這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盡管如此,礦黨政班子仍然保持清醒頭腦,堅持理性思維,沒有把眼光局限在當前,而是定位在企業的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目標上,提出了“提升主業、壯大非煤、煤電一體、興礦富民、加快發展”的總體思路、實施“3612”工程后三年的發展目標和辦好電廠建設、村莊搬遷、-430延伸工程“三件大事”,較好地把企業發展的短、中、長期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當前來講,煤炭市場形勢比較穩定,煤價持續攀升,發展勢頭迅猛,是發展調整的良好機遇期。我們只有盡快把效益工程、重點項目搶上去,才能保持企業的發展后勁,奠定企業的發展基礎。

質量與效益的關系。質量是生命,質量是效益。作為煤炭企業來講,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工作質量、服務質量等任何時候都要加強,特別要把安全質量建設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安全工作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是現代煤礦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提高經濟效益與促進深化改革的基礎和保證。沒有穩定良好的安全形勢,是無法推動發展的,也談不上提高經濟效益,更談不上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可以說,抓住安全就抓住了效益。而這一切都要靠過硬的工程質量來保證。因此,必須嚴格按照“雙基”建設的要求,狠抓質量標準化建設,大力提升礦井質量標準化水平,以優良的安全質量保安全、促生產,夯實企業發展基礎。還要依據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大力調整產品結構,生產市場急需的優質產品,增加煤炭品種和品牌,并積極創造條件發展潔凈煤技術。積極采用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不斷推動管理創新,加快企業管理信息化進程,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持續提升。

加快發展與深化改革的關系。煤炭企業僅憑單一主導的煤炭產品是無法長久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在實現資本經營的同時,必須考慮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改革進程,實施多元化經營發展戰略,在組織好集約高效生產、發揮現有規模的基礎上,立足煤、超越煤、延伸煤,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對煤炭產品進行深加工和綜合利用,逐步形成以煤為主的多元化產業鏈,從而降低經營風險,提高綜合效益。此外,還要大力調整勞動力結構,精干煤炭主體,逐步剝離企業辦社會功能,實現提高效益、提高職工收入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有機結合,最終以雄厚的資金、一流的人才、先進的管理將企業提升到更高層次。

三、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經濟技術創新貫穿于企業發展的全過程

長期以來,煤炭工業一直走的是一條以粗放外延式為特征,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為代價的傳統發展道路,其發展過程目前仍處在規模遞增階段,遠沒有達到規模經濟。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在各個層面進行經濟技術創新,靠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增長速度,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不僅是適應能源結構調整和生態建設的需要,而且是煤炭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煤炭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為此,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必須把企業經濟技術創新作為重頭戲。

深化內部改革,為企業經濟技術創新提供制度保證。國有煤炭企業應進一步樹立技術創新觀念,通過建章立制,完善機制,大力推動經濟技術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營造有利于技術創新的環境和氛圍: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構造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使國有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和技術創新主體;充分認識到制度創新本質是為經濟技術創新工作的全員化與持續化提供組織與制度保障,從而提高企業創新的效能;在實行制度創新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推進經濟技術創新;對現行的科技管理體制進行改造,將企業的信息、情報、科技、設計、研究集中起來,成立企業經濟技術研發中心,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充分發揮科技人員和設施設備的效能,為技術創新奠定基礎。如我們肥城礦業集團公司,近年來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活動,打破傳統的技術管理體制,成立了“科技服務中心”和“金馬”有限責任公司,不僅激活了經濟管理機制,大大加快了礦區經濟技術創新步伐和信息網絡化建設進程,而且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市場需求是推動企業經濟技術創新的動力和導向。從根本上說,企業經濟技術創新的動力來自于市場競爭的壓力和對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隨著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節能、環保意識的增強、煤炭消費市場發生重大變化,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目前多數企業僅僅局限于低層次的價格競爭,靠降低成本和擴大產量占有市場,這是一種低級的不成熟的有限競爭。國有煤炭企業應通過提高產品技術含量、研發新產品、引進新技術新工藝、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實現產品多樣化,通過深加工和技術、產業升級,提升、改造傳統煤炭開采產業的整體水平。同時還應大力發展煤炭產品的后續加工和精加工,發展潔凈開采和潔凈煤技術,滿足市場需求,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更要始終堅持好以市場、顧客為導向的企業經營理念,重視市場營銷,及時了解市場信息和用戶需求并獲得新的技術創新信息源,調整經濟技術創新策略,實現經濟技術創新與市場的有效銜接,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生存和發展。

綜合治理企業技術創新環境,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經濟技術創新服務。許多國有煤炭企業經濟技術創新不成功并不完全是技術的原因,更多的是環境因素、體制因素和缺乏企業內部創新制度保障。因此,提高國有煤炭企業經濟技術創新水平和能力,更是有賴于企業技術創新環境的綜合治理。煤炭企業要在分析所在地域經濟環境的基礎上,樹立企業發展戰略意識,打破原有的“條塊分割”體制,從區域經濟發展全局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技術創新政策和措施;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手段,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產品結構,特別是發展煤炭的后續加工和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擴大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增強區域工業經濟實力;要改革企業競爭模式,使企業從低水平的價格和數量競爭中解脫出來,通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的煤炭開采業,促進產業升級,使國有煤炭企業利用其技術、制度、人才、信息等資源優勢進行市場競爭,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先機,求得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