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治理商業賄賂 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時間:2022-12-13 02:18:00

導語:堅決治理商業賄賂 促進和諧社會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堅決治理商業賄賂 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治理商業賄賂涉及經濟、法律、制度、思想道德、黨風廉政建設等多方面問題,扎實推進這項工作,對于加快實現社會和諧的目標,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去年以來,我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切實把治理商業賄賂作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點任務,自查自糾、查辦案件、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三項工作都取得明顯階段性成效。但商業賄賂滋生蔓延的原因比較復雜,治理商業賄賂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一、突出四個重點,推動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必須緊緊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本、實現科學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一系列戰略思想,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務求實效。

(一)努力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推動經濟建設。一是逐步消除企業運行的“潛規則”,給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機會,使其將主要精力放在正常的生產經營上。二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使市場價值規律和市場競爭規律正常發揮作用。三是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防止權力越位、缺位、錯位,減少權利尋租的機會,促進政府轉變職能,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四是督促行業主管(監管)部門切實加大監管力度,加強對行業內經營組織的引導和約束,嚴厲打擊不當競爭、限制競爭、非法經營、無證經營等行為,提高監管實效。

(二)扎實解決關系群眾切實利益的突出問題,推動社會建設。教育、衛生、體育、環保等社會事業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產生活,也是容易發生損害群眾利益行為、產生不和諧因素的重點領域。治理商業賄賂必須與糾風工作緊密結合,著重解決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堅決治理教學設備、教學器材采購和教輔材料出版發行中的不正當交易行為,降低教育成本,避免和減少教育亂收費,促進“上學難、上學貴”問題的解決。堅決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切實減輕患者負擔,有效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同時,認真抓好商業保險、體育、電信、電力、質檢和環保等領域的治理商業賄賂工作。

(三)不斷深化體制機制制度改革,推動政治建設。要通過治理商業賄賂發現體制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漏洞,不斷建立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內控制度。進一步深化政務公開、廠務公開制度,充分保障職工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投資體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確立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真正實現政企分開,充分保障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不斷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規范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探索職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徑。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按照市場經濟和世貿組織規則的要求,加快內外貿一體化進程,形成穩定、透明的涉外經濟管理體制,確保各類企業在對外經濟貿易活動中的自主權和平等地位。加快推經和完善壟斷行業改革,對壟斷行業放寬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進行有效監管。繼續完善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經營性土地和工業用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政府采購等制度,實行陽光作業,減少發生商業賄賂的機會。

(四)積極培育文明健康的廉政文化、商業文化,推動文化建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影響是滋生商業賄賂的思想根源。要從根本上杜絕商業賄賂,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積極培育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商業文化,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加強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培養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深刻闡明商業賄賂對我國國際形象的嚴重損害,用民族精神激發人們增強治理商業賄賂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強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積極推進商務誠信建設,大力倡導公平競爭、依法辦事、誠實守信、互利互贏的經營信條,使經營者自覺抵制不正當交易行為。

二、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確保治理商業賄賂工作取得實效

治理商業賄賂要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認真總結多年來尤其是去年來集中開展專項治理以來的經驗,正確分析和把握新時期商業賄賂的特點和規律,堅持教育、制度、監督、查處并重,堅決糾正各種不正當交易行為,不斷鏟除商業賄賂滋生的土壤和條件。

一是強化工作措施,切實解決自查自糾中存在的問題。抓好政策引導、典型引導、監督檢查,督促通過自查自糾發現問題的單位研究提出處理措施和辦法,落實整改措施。堅持以監管促糾正、以督查促糾正,不斷創新監管方法,健全“經濟戶口”

管理制度,完善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引導各行業組織制定從業規范,不斷把自查自糾工作引向深入。

二是加大辦案工作力度,保持對違法犯罪分子的高壓態勢。把查辦案件作為專項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受理投訴舉報,排查案件線索,著力查處重點領域案件和涉及國家公務員的案件。選擇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實行掛牌督辦。進一步完善案件通報、聯席會議、協查等制度,強化查辦案件的整體功能。

三是加強組織協調,推進防治商業賄賂長效機制建設。對通過專項治理發現的體制機制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總結分析,積極與政府主管(監管)部門和有關方面進行聯系溝通,向黨委政府提出意見建議,督促建章立制、深化改革、堵塞漏洞,切實避免和減少發生商業賄賂的機會。重點推進行政審批、財政稅收、投資、價格、醫療衛生體制和行業協會、商會管理體制改革,深入實施政務公開、土地有償使用、政府采購、產權交易、招標投標制度,進一步制約行政權力,規范市場秩序。

四是開展調查研究和理論研究,進一步探索治理商業賄賂的有效途徑。大力總結推廣各級各單位在工作實踐中創造出的好經驗、好做法,研究借鑒國際上防治商業賄賂的先進做法,增強工作指導力度和效果。針對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和急待解決的問題,組織力量開展專題調研,拓寬專項治理工作思路,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積極開展理論研究,準確把握特點和規律,把研究成果及時轉化為相關政策和制度,推動治理商業賄賂工作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