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從輝煌到末路有感九
時間:2022-07-31 03:40:00
導語:讀從輝煌到末路有感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決定,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就黨的自身建設狀況來看,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嚴重脫離群眾,理想信念動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道德敗壞、人論喪盡,乃至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腐敗問題。《從輝煌到末路》一書的三十多個反面典型事例,無不證明這一問題。現在重溫同志以德治國的思想,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和深刻的教育作用。
同志指出,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須雙管齊下。這一思想提綱挈領,非常深刻。它警示我們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
教育與德治的立足點是“應當”。它是遵守社會規范的基礎,自我約束的動因。加強教育,增加道德修養,它在防腐拒腐中起基礎性作用,目的是努力提高人的理想、道德、情操等修養水平,使黨員干部在倫理、人格、理念、理性等方面得到升華和凈化,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從政道德,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從政,踏踏實實辦事。做到“不思腐敗,不愿腐敗”,是“自律”。
德治就是個體主動地提出道德修養目標,以實際行動對自己的德行進行自我認識,自我激勵,自我監督和自我改正,是一個人在道德修養上自覺能動性的表現。它具有三個特點:①變社會指向為自我取向,把社會要求、期望自覺地內化為個體要求。②變客體為主體。一般性的教育對作為教育對象往往會產生被動意識,而自我教育個體的主動意識到起決定作用,個體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十分突出。③變外灌為內導。一般的空講,榜樣的示范,文藝的欣賞,領導的教誨,諍友的勸戒,家庭的熏陶,無不是外部灌輸的性質,但這種外部灌輸要為個體消化、汲取,必須通過德治的內導功能。它有三方面作用:①有助于良好德行的形成。人的德行并非天生就有,也不可能自發形成,而是教育的結果,但教育畢竟是一個外因。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德治正是通過“接收——反映——內化——行動”達到目的。②有助于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在德治過程中,個體往往自己發現問題,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做出問題結論。這實質就是一種提高認識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③有助于拒腐蝕,抗污染能力的提高。整個社會紛繁復雜,魚目混珠,良莠難辯,如果不篩選、分析,就有可能將毒餌當佳肴。所以只有加強德治,才能明辯是非,抗拒腐蝕。
實現“德治”的有效途徑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自重,就是自我認識,識人難,識已更難。對一個領導干部來說,正確認識自己的地位、權力、責任,樹立矜持自重的形象十分重要。一些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往往與其對自己的地位、權力、責任、形象認識不足、自重不夠有關。一個自我尊重的人,就應該珍惜操守,激濁揚清,而不會是頤指氣使,甚至以身試法。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就不會把地位和權力,看成是自己的必然歸依,而導致地位權力化,權力惡性膨脹。
自省,就是自我反省。其一,自省就要經常地檢討審視自己。這種經常地檢討、審視,也就是對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標準和提高。其二,要反觀自照,善于借鑒。自我反省,既是對自我的審查、檢討,也是借鑒別人,反觀自己,審查檢討自己。通過向先進人物的學習,看到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不足,以獲取修養的方向;通過借鑒別人的失誤和不足,以尋找苗頭,警策提醒;通過借鑒反面典型,以自我警惕,防微杜漸,劃清界線。這正是自省所要求達到的目的。
自警,就是嚴格自律,自我約束。明令禁止的,自覺遵守;監督約束的,自覺接受。這是一個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最起碼的要求。但僅此是不夠的,還要做到“四慎”。一是慎獨。在無明確規定,缺乏監督約束或監督約束不嚴的情況下,在沒有監督,無人注意,別人不知曉的環境里,謹慎不茍,獨善其身,自求人格之完美。二是慎微。加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于細微處嚴加防范。通過自己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去辨別是與非的界線,錯與非錯的界線,先進與落后的界線,高尚與庸俗的界線,道德與不道德的界線。三是慎權。應用好手中的權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決不能“專權”,“擅權”,濫用職權。四是慎欲。清心寡欲,淡泊處世,才能自我警覺,自我約束,才能抑物欲,戒貪婪,存正氣,禁邪念。
自勵,就是要進入“馬不揚鞭自奮蹄”的自我激勵境界。一要志存高遠,為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遠大目標,而不斷地自我激勵,奮斗不息。二要正確取向。把自己人生奮斗目標,人生價值寓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之中,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基礎之上,做到利誘而不惑、寵辱而不驚。三要奮發自強。一個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自身修養高度重視的人,才能自我激勵,奮發自強。
管理與法治的立足點是“必須”。體現的是允許什么,保護什么鼓勵,鼓勵什么,不允許什么,反對什么,懲治什么等多種思想和行為規范,它以嚴明的法律,嚴格的管理,使人“不敢腐敗、不能腐敗”,是“他律”,在防腐治腐中起著保證作用。同時,制度和法律可以迫使人們知善惡,識美丑,培養人們強烈的道德意識,從而使法律的“他律”逐漸轉變為高度的“自律”,外在的強制變為內在的自覺。
一要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具體地說,就是要保證制度的整體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堅持整體性,要把眼光放在全局上,制定和出臺法規制度,要考慮全局的效益,不能是個別的,局部的管一時的,而應該是普遍的,一般的,管長期的,要從法規制度自身完整性來研究問題,深入研究其自身規律,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制定出臺的各項法規制度。所謂規范性,就是制定出臺的各項法規制度,都要成為規范的法律文本,便于執行落實。所謂可操作性,就是制定和出臺每一個法規制度,都不能大而空,針對性,實效性要強,要做到每一條每一款都是管用的。另一方面要克服執法中的“軟骨病”,排除各種干擾,剛正不阿執法。要堅決杜絕以言代法,以權代法,以權壓法,以罰代刑,以及貪贓枉法的腐敗問題發生。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特殊公民,更沒有特殊黨員。只要違法違紀的都要依法依紀嚴懲不貸,以震懾腐敗分子,教育黨員、干部。
二要加強政治紀律教育。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是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的。黨的政治紀律是維護黨的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線的紀律,這是黨對每一個黨員的基本要求。一是思想上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就是要在思想上用黨的基本理論即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在政治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上來,保證中央的政令暢通。二是要堅決維護中央的權威。就是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自覺服從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保證政令暢通。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各行其是,各自為政,削弱損害中央的權威。三是要加強組織觀念。任何黨員,不論職務高低,資歷深淺,都是黨的組織的一員。要自覺接受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督,認真執行組織的決議和決定,嚴格按黨章辦事,按黨內生活準則和黨的各項制度辦事,擺正個人與組織的位置,處理好個人與組織的關系,做到個人服從組織,決不允許個人凌駕于組織之上。四是在政治上要光明磊落。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加強黨性鍛煉和修養,要講真話,辦實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對黨要忠誠老實,襟懷坦白,對同志要真誠相待,滿腔熱情,不能曲意逢迎,虛情假意,更不能陽奉陰違,說一套做一套。要堅決反對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等錯誤傾向,勇于向一切不良現象作斗爭,不怕得罪人,不怕受打擊報復,真正堅持黨的原則,維護和加強黨的政治紀律。
三要強化監督管理機制。對于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的監督管理,既是一項經常的艱巨的任務,需要各級黨組織作出不懈的努力,又是一項現實的緊迫的任務,需要各級黨組織根據監督管理的職責要求,狠抓各項監督管理措施的落實。從這幾年揭露出的大案要案來看,一些領導干部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屢屢得逞且無所顧忌。這些案件大多是群眾舉報出來我或由其他案件連帶出來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對領導干部的監督不力。這是突出的問題,就是還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度和機制,越是對高級干部越缺少有力的監督和管理。實踐表明,哪個地方、部門黨內監督工作抓得比較緊,民主集中到執行得比較好,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比較有力,哪個地方和部門的個人專斷、濫用職權的情況就比較少,消極腐敗現象就會受到抑制,出了問題一般也能得到及時解決。反之,監督工作薄弱,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壞,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權力被濫用而又得不到制止,往往就會出問題,甚至出大問題。因此,從嚴治黨,首先要治理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只有把這個關鍵抓住了,抓好了,才能把從嚴治黨的各項工作做好。在抓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監督的同時,要發揮多方面的監督作用,把黨內監督同法律監督,行政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監督結合起來,把黨的組織紀律約束同法律、法規和政紀約束結合起來,把自上而下的監督同自下而上的監督結合起來,逐步形成強有力的監督體系,這樣才能有效地管理好黨的干部隊伍,才能使腐敗行為能夠得到揭露和處理,才能更好地擔負起領導人民群眾搞好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
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實質上反映了黨風廉政建設“治”與“防”的辯證統一,即“防”中有“治”,“治”中有“防”,“防”與“治”互為條件,共同發生作用,兩者不固定不變,孤立靜止,非此即彼,相互對立的,而是相互包含,對立統一的。重“治”輕“防”或重“防”輕“治”,都會失之于偏頗。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兩者重視,兩者并舉的同時運用,雙管齊下,在黨管干部中構筑起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相互促進,互為作用的堅固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