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放新跨越新心得

時間:2022-09-21 10:55:00

導語:新解放新跨越新心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解放新跨越新心得

改革開放30年來,每一次思想大討論都伴隨著體制機制的變革和創新。如果說之前的解放思想是打破計劃經濟舊的制度體制的桎梏,今天解放思想的主要任務就應當是建立、改革、完善新的體制機制。

徐光春書記在省委八屆八次全會上指出:“體制機制創新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標志。不斷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建立科學合理的體制機制,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保障。要堅決擯棄一切不適應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科學發展掃清障礙。”

徐光春把當前我省“不適應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歸納為——基本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很不成熟、很不完善,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還大量存在,特別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發揮不足,政府職能轉變滯后、政績評價和考核激勵機制還不夠科學……

盡管到2007年底我省生產總值已達15058億元,居全國第5位,但與第4位浙江省的差距相當于我省生產總值的24%,與第6位河北省的差距僅相當于我省生產總值的8%。況且雖然我省的經濟總量較大,但人均指標還很小。河南的發展,前有標兵,后有追兵,時不我待!

事變時移,變法宜矣。目前,河南人民正站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新的歷史起點。體制機制創新是新解放的重要標志,沒有體制機制的創新,解放思想只能是一句空話,落不到實處;體制機制創新是新跨越、新崛起的根本保障,沒有體制機制的創新,解放思想就只能是一個夢想,沒有施展的舞臺。

省委八屆八次全會指出,從我省目前的實際看,創新體制機制,關鍵是要進一步增強市場意識,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增強開放意識,完善開放發展機制;強化服務意識,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導向意識,建立科學評價體系。

克難攻堅打響改革攻堅戰

“增強市場意識,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大國有企業戰略重組力度,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做強做大國有企業;加快制度創新,盡快革除束縛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弊端,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使各類主體在市場經濟中百花齊放、萬木爭春。進一步完善資本、人才、土地等各類生產要素市場,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健全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到2007年底,我省已經有98%的國有工業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與2002年相比,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戶數減少60%,但資產總額卻增長了63%,利稅增長2.2倍。國有企業的戶數少了,但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卻明顯增強了。

與此同時,非公有制經濟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60%,比2002年提高17個百分點,已經穩穩占據了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非公有制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比重、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比重均達70%左右。

這無疑是兩組令人欣喜的數字,它充分說明我省國有經濟煥發出旺盛的生機和活力,非公有制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力軍。

“我省的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體制機制問題,仍然是制約國企發展的突出問題。體制機制僵化,仍然是限制非公企業做大做強的最大阻力。”一位企業界人士如此感慨。

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創新,是一個艱難的話題。因為它勢必觸及到一些深層次矛盾,觸及到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于是,某些職能部門總不愿放開這只“有形的手”,到處亂伸,抓住不放。要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就要約束這只政府“有形的手”,讓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充分發揮作用。

我省文化產業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河南是一個文化資源大省,可是有不少文化資源躺在那里,亟待開發利用。對此,徐光春書記十分痛心。他在2005年提出,要改變政府對文化“喂養”的管理方式,“堅決把大部分文化單位從政府的懷抱里放出來,走進市場,在面向市場、面向群眾、自己創業的過程中,求生存、求發展。”

走向市場!這對慣于依靠“政府撥款、資金投入”的文化單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變。“逼”得許多文化單位不得不跳出原有的條條框框,開動腦筋,尋找出路。事實證明,走向市場,解放思想,文化產業可以煥發出驚人的能量。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在成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之后,銳意創新,放開思路,多元經營,在辦好報紙,實現主業穩步發展的前提下,創造了許多新的亮點和經濟增長點:河南手機報的用戶越來越多;大河錦江飯店成了省會商務人士入住的首選;大河傳媒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在向資本領域進軍……如今,在經營收入、利潤和產業結構調整等許多方面,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都走在全國同行的前列。

就全省而言,短短三年時間,文化產業增加值翻了兩番多,已經成為我省又一生機勃勃的經濟增長點。

解放思想,該放手時且放手,讓市場來說話。省委副書記、代省長郭庚茂在省委八屆八次全會上明確要求:要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大力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從制度上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開放度有多大發展空間就有多大

“增強開放意識,完善開放發展機制。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帶全局。強力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堅定不移地把開放貫穿到其他戰略舉措和工作部署之中,向開放要資源、要市場、要活力、要動力,尤其要緊緊抓住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在大項目建設、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方面有大思路大舉措大突破。”

“大開放、大發展,不開放、不發展。”省委省政府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把“開放帶動”作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略,把對外開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和戰略高度。

“開放度有多大,發展空間就有多大。”2005年,徐光春書記通俗地用“五子登科”——“換腦子、挖根子、變法子、裝輪子、闖路子”總結了對外開放的思路。

在省委、省政府的積極倡導下,省、市、縣三級黨委、政府建立了對外開放“一把手”工程,實行目標責任制。第二屆中部博覽會、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豫港投資貿易洽談會等一連串招商引資大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全省開放型經濟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原商務部長在參加2007年由河南主辦的第二屆中博會時評價說,河南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站得很高,看得很遠。

可以說,目前我省已經步入了對外開放的高速路:

2007年,全省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分別是2002年的4倍、6倍和3.3倍;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等4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中原;同時,河南企業“走出去”也不斷傳來佳音:已有21家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實現境外上市,募集資金近200億元。

但與此同時,由于歷史上欠賬太多,另一數據又讓人倍感壓力:

我省進出口總額僅占全國的0.6%,利用外資僅占全國的3.7%,經濟外向度明顯偏低,與我省經濟總量在全國的地位也不相稱,開放帶動能力有限。

郭庚茂在省委八屆八次全會上要求:要積極引進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和行業50強與我省企業進行戰略合作,下半年要全力辦好5項重大經貿活動。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喻新安說:“全球經濟正經歷自工業革命以來規模最大的轉型,經濟全球化所引起的商品、服務、資本、信息、技術、勞務等要素的全球流動和配置呈加劇之勢。因此要加快‘走出去’步伐,樹立‘省外即外’意識,堅持對內對外開放并舉,加快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帶全局,河南在開放之路上急速前行。

在服務中實現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

“強化服務意識,建設服務型政府。以轉變政府職能、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務員素質的‘兩轉兩提’為重點,大力推進服務理念、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的全面創新,切實解決好政府職能存在的‘錯位’、‘越位’、‘缺位’、‘不到位’的問題,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變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努力在服務中實現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

“我們群眾想查詢點東西咋就這么難呢?”今年7月,因向許昌市發改委了解生豬飼養相關信息時多次遭遇推諉、拒絕,許昌縣農民謝某以行政不作為為由將許昌市發改委告上法庭,并被許昌市魏都區法院受理。

據了解,這是5月1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實施以來,全省首例因不履行信息公開條例而引發的行政訴訟。

政府信息本應為民所用為民所知,此事讓我們看到長期以來“官衙門”作風和意識并未破除,而在現實中,政府職能存在的“錯位”、“越位”、“缺位”、“不到位”現象比比皆是。

近年來,我省的服務型政府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多成效:機構改革不斷推進,行政機構和編制逐步精簡;省級審批項目取消60%以上,省市縣鄉四級普遍設立行政服務大廳,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普遍推行;在全國率先提前一年免除農業稅;率先放寬企業進出口經營權登記條件,率先下放外資企業審批權限……

但是,服務型政府的內涵不僅如此。正如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張穹在一次新聞會上所言:服務型政府,是以人為本的政府,是透明政府、法制政府、責任政府。

河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程傳興說:“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有完善成熟的民主政治制度,有比較健全的維護群眾權益的機制,包括利益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和利益保障機制,從而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形成發展的強大合力。”

當前,我省已經對服務型政府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對全省現有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項目進行全面清理;二是對全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進行全面清理;三是年底前形成省市縣鄉四級行政服務網絡……一條條扎實的舉措,以“兩轉兩提”為重點的服務型政府在提速建設之中。

建立科學評價機制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強化導向意識,建立科學評價機制。要研究改進過去那種重物輕人、重產值輕效率、重投入規模輕成本核算、重經濟發展輕社會事業的片面考核辦法,積極探索建立和完善符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統籌兼顧經濟、社會、生態和人的全面發展的評價考核體系,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確保科學發展觀真正落到實處。”

淅川縣2007年度鄉鎮綜合目標考核排名,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上兩屆冠軍、工業大鎮九重鎮此次跌到了令人驚訝的倒數第一。

其原因就在于淅川縣對鄉鎮的考核“換了指揮棒”,從原來的過分關注經濟指標,變成經濟發展和生態環保、社會發展同步,那些只注重上項目,忽略生態建設的鄉鎮不再是寶貝疙瘩。

像淅川一樣,GDP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曾是各地官員的“指揮棒”。一談發展就是經濟發展,一談經濟發展就是速度加快、總量增長,而不計環境代價,不計資源代價。突破孤立的發展思想,重視經濟增長、生態環保、社會發展、民生福利的協調發展,“指揮棒”的指向是個關鍵。

調整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就是對“指揮棒”的成功運用:

因為原有13項指標的縣域經濟評價體系缺少反映社會事業發展、資源消耗、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的指標。2006年,我省對之進行了調整。新體系首次提出,縣域經濟考核指標要體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在這個新評價體系的指引下,縣級官員念念不忘的速度和排名,開始逐漸讓位于效益、結構和質量。當年受表彰的“10快縣”,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為15.8%,比全省縣域生產總值增速還低0.6個百分點,但因各項指標協調發展,綜合位次升幅都在12個位次以上。

2008年,河南再一次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進行修訂完善,把主要指標增加到22項,涵蓋了“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發展與人民生活”、“可持續發展”等各方面。

一位省委黨校的專家說:“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也是樹立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建立科學的、以人為本的評價體系后,就可以用這個指揮棒引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自覺地不斷推動體制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