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風廉政監督力體會
時間:2022-10-12 04:26:00
導語:黨風廉政監督力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施綱要》明確提到要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政府專門機關監督、司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如何充分發揮各種監督主體的積極作用,提高監督的整體效能,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和實踐的新課題。各種監督主體完全可以達到目標一致、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從而推黨風廉政建設。
第一,要明確監督職責,拓展監督渠道。監督職責不明、渠道不暢,都會導致監督錯位、越位甚至缺位或弱化監督。《實施綱要》對各種監督主體的監督職責和監督方式作了宏觀性的原則規定,在實踐中,我們有必要進一步細化監督職責,進一步拓展監督渠道。首先要明確各種監督主體的監督對象、范圍和內容。其次要拓寬和疏通監督渠道。在實踐中,我們要拓展四個監督渠道。一是拓展知情渠道,要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逐步推行黨務公開和對重大事項進行公示和聽證等方式,讓監督者充分了解監督內容。二是拓展參與渠道,讓監督者通過測評、評議、調查、參加會議、執法監察等方式參與監督。三是拓展反映渠道,要進一步完善信訪、舉報制度,設立專門舉報電話,或新聞媒體的公開報道等方式,讓監督者能及時便捷地反映有關問題或建議。四是拓展成果運用渠道,對反映的問題或建議,有關職能部門應及時研究分析,給予解決和采納,并予以反饋。
第二,要整合監督力量,創優監督環境。各種監督力量各自為政,缺乏溝通與協調,習慣于單純線式監督,就會造成監督力量分散或監督力量抵消。因此,要整合各種監督力量,形成上下聯動、左右互動、縱橫交錯的網式監督。在實踐中可實行各監督主體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工作協調,各監督主體要互通情況,綜合運用監督信息,發揮監督的整體作用。同時,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增強自覺接受監督意識,正確對待監督,加大對壓制、限制、阻撓監督和濫用監督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倡導監督、大膽實施監督、支持保護監督”的濃厚氛圍,積極營造不同意見平等討論的環境。這樣,盡管各種監督力量的分工不同,角度不同,手段不同,程序不同,仍然可形成協調效應和監督合力,發揮監督效力。
第三,要提高監督能力,務求監督實效。監督者自身素質不高,被監督者感受不到監督,都會影響監督的實效。首先要提高監督者的思想政治素質。在監督方面,有些是職責或責任,有些是權利,主要區別在于職責或責任不容放棄,權利則可以放棄。對放棄監督職責或責任的監督主體,應追究責任。因此要監督者樹立“加強監督是本職、疏于監督是失職、不善于監督是不稱職”的理念。其次要提高監督者的業務素質。監督必須在法紀、制度的軌道內進行,而這其中對監督的規定既有實體性規定,也有程序性規定,監督者只有全面理解,準確把握,才能切實履行監督職責或責任,正確行使監督權利。再就是還要讓被監督者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八小時內”與“八小時外”都處在監督之下,能讓其時時處處感受到監督的存在和監督的力量,促使其廉政勤政優政。
- 上一篇:機關作風建設意見
- 下一篇:全區機關作風建設會議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