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改革發展體會

時間:2022-10-20 01:34:00

導語:加快改革發展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快改革發展體會

2008年注定將是當代中國發展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一年。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短短數月之內,我們先后經歷了來自各方面的重大挑戰和考驗。突如其來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是大悲;規模空前的北京第二奧運會,精彩紛呈,無與倫比,是大喜。大悲和大喜,都是對13億中國人勇氣、能力、智慧的全方位考驗。實踐已經證明:中國并沒有因為四川汶川大地震而影響舉辦一場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也沒有因為舉辦奧運會而影響抗震救災和其他各方面工作的開展,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勢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繼續向前推進。我們為什么能夠通過兩場極具挑戰的“大考”、贏得世人的高度贊譽?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快速發展使我們具有了抗擊風浪、經受考驗的雄厚基礎。

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加快發展是世界各國的普遍選擇。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不斷發展、加快發展,才能不斷提高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也只有不斷發展、加快發展,才能為真正辦成一些大事、從容應對各種災害災難和突發事件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強大的精神支撐。對于這一點,以前的歷史已經證明,而今年的經歷則讓我們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

抗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既需要采取迅速的行動、進行高效的組織,又需要動用眾多的機器設備、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作后盾,“心有余而力不足”,結果就很可能是被困難和災害壓倒。而我們在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面前,做到了挺立不倒、從容應對,取得了重大階段性勝利。這歸根到底在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有了巨大發展,我們擁有較為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較好的社會條件。

舉辦奧運會這樣一個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體育盛會,不僅需要建設大量的比賽場館、改善各種基礎設施,而且需要做好安保工作、提高服務能力,更是對北京市乃至全中國的一次綜合考驗。如果沒有精心的籌備和細致的工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后果都不堪設想。而我們在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驗面前,做到了兌現承諾、不負重托,讓國際社會滿意、各國運動員滿意、人民群眾滿意,展現了中國人民的良好形象。這歸根到底也在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中國人民增添了底氣和自信。

的確,改革開放新時期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30年來的快速發展,不僅使中國人民穩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而且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雖然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特別是在當前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前進道路上還會有許許多多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和困難,我們更應該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通過加快發展積累更為雄厚的實力,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進一步增強應對風險和挑戰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