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性與人性心得體會
時間:2022-10-20 04:11:00
導語:黨性與人性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廣大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共產黨員在踐行黨的宗旨、參與黨的事業的過程中,講的是黨性;在參與社會活動、融入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重的是品行;在與人相處、服務社會的過程中,作的是表率。開展“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學習教育活動,就是要把作為黨員的黨性與其作為公民的人性有機結合,將公民的道德標準與黨員的黨性修養有效統一,以發揚人性的優點、保持堅定的黨性體現黨的先進性。
關于黨性與人性的錯位表現
人性是人最基本的權利要求,是人作為社會存在的屬性,有善良、高尚、無私、勇敢等積極的一面,也有兇狠、低俗、自私、狹隘等消極的一面;黨性是人性政治化的升華、原則性的規范,是對人性積極因素的張揚和對人性消極因素的摒棄。
曾幾何時,一些人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黨性與人性對立起來,間隔開來,并由此導致一種錯覺:似乎一講黨性,就是只講政治、講原則、沒有人情、人性可言,使黨性成為一個冷漠無情的名詞。而一講人性,就是只講人情,片面強調人的本性、本能,把人性貶為低俗化的東西。
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對黨性與人性之間的關系認識不正確,言行不一致,表里不如一,導致在工作作風、工作態度、工作方法上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有的黨員干部嘴邊常掛“為人民服務”,標榜自己是公仆,實際上是以主人身份居高臨下,變成了人民為他服務;有的干部口口聲聲說轉變作風,深入基層,實際上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有的干部在大會上大談廉政建設、艱苦奮斗,背后則花天酒地,鋪張浪費,甚至中飽私囊;有的干部遍地搞工程,美其名“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實際上是為自己樹立“政績工程”,勞民傷財;有的干部彰顯自己愛民為民,實際上是一遇老百姓找他辦事,不是躲著不見,就是動輒呵斥,掃地出門;還有的干部整天吹噓改進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實際上遇事拖拖拉拉,或推推擋擋,不給錢不辦事,給多少錢辦多少事;更有甚者,依仗權勢,欺壓百姓,形同惡霸……凡此種種,不但不具備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黨性,甚至連最基本的人性都喪失了。
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的一些事情雖小,但拖著不辦,或不能辦好,就可能變成大事。而一些黨員干部往往不把它當一回事,沒有半點同情心,不想方設法去解決。群眾要求并不很高、經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和困難,滿足他們人性中最基本的權利要求。產生這種不正常的社會現象,原因就在于有的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嚴重脫離群眾,漠視群眾利益,不關心群眾疾苦。說重一點,就是喪失黨性,踐踏人性。
關于黨性與人性的正確認識
人性是黨性的基礎,黨性是人性的更高層次;人性蘊含有黨性的內容,黨性提取了人性中最精華的部分,是人性中的最亮點。因此,黨性與人性并不排斥,而是互相交融、共通的,黨性中所蘊含的人性更真實、更純樸、更動人、更高尚。
要堅持基本的人性標準,突出人性優點。在共產黨員的身上,人性先于黨性,黨性高于人性。一個優秀黨員,首先應該是一個優秀公民而又不僅止于一個優秀公民。古人認為,君子要有“仁、義、禮、智、信”五德,要有“溫、良、恭、儉、讓”五品等等,而且不同的階級與時代,不同的國度與民族,對人性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出發,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性標準,就是向善向上,誠實謙遜,心系百姓。向上,就是有一顆進取之心,追求進步,向往光明,好學上進,自強不息。誠信,就是有一顆坦誠之心,言而有信,說到做到,老老實實做事,誠心誠意待人。謙遜,就是有一顆謙虛之心,自尊尊人,寬厚待人,謙虛謹慎,常思己過,見賢思齊。心系百姓,就是有一顆愛民之心,把人民當作自己的衣食父母,把百姓當作自己的“頂頭上司”,以民為天,為民請命,體察民意,順應民心,維護民利。
要以尊重人性為基礎,強化黨性修養。黨員的黨性是以人性為基礎。魯迅先生說: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誰說英雄的身上沒有人性的溫柔?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個連“吾老”不老,“吾幼”不幼的人,又怎么相信他會是一個優秀黨員?每一個黨員,基于人性共同特征的正當利益訴求,應該得到尊重與承認。因此,修訂后的黨章突出了黨員權利的保障,重視黨員合法合理的利益要求。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國家經濟生活中的確立,理性精神全面回歸,“以人為本”成為共識,個體生命的尊嚴與價值得到尊重與張揚。與之相伴,黨員的個體利益也同樣得到了認同。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充分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保障黨員的基本權利,維護黨員的根本利益。這些要求,是我們黨從人性化的角度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把人性升華為黨性的具體體現。
要從修煉人品起步,強化黨性修養。共產黨員講黨性,首先要具備優秀的人品和積極健康的人性。不打好這個基礎,沒有這個前提,再談什么黨性修養,說什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稽之談。只有奠定了優良人性人品的基礎,黨性才能更堅強,先進性才能更扎實有效、更長久地保持下去。講黨性,應從修煉人性起步。缺乏起碼的人性,根本談不上具備什么鮮明的黨性。當前黨群、干群關系上存在的突出問題,向廣大黨員干部提出了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進程中應該怎樣堅持黨性原則的問題。更廣泛的黨性原則,應該體現在服務群眾的日常事務之中。當我們把黨性作為最真實的人性去對待、去堅持的時候,黨性原則就會被賦予更真實、廣泛的內容,更貼近群眾、富于人情、體現人性,廣大群眾就更容易看得見、摸得著。
要堅持黨性與人性的有機結合。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共產黨員要善于把堅持黨性原則與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有機地結合起來,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從幫助群眾解決久拖不辦的問題和困難入手,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從而讓廣大人民群眾看到共產黨員身上所體現的黨性原則是那樣充分而又富于人性、人情,在他們眼中展現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普通而鮮活的共產黨員形象。共產黨員講黨性不是一句空話,要善于把黨性原則融入無盡的為人民服務之中,讓黨性閃爍著人性的光芒。
關于人性向黨性的升華渠道
堅持道德為先,宏揚“真善美”相結合的人性。修練人性的目的,就是要發揚人性的優點--如正義、善良、責任等等,抑制人性的弱點--如虛偽、貪婪、殘暴等等。而這依賴的是道德的教育和約束,譬如我們從小接受的“五講四美三熱愛”,到同志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其實都是道德層面的要求。道德的要求是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的,它是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是對人的思想起約束作用。而要讓道德的約束起作用,則依賴于宣傳、教育和示范。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征就是重視道德教育,傳承文明風尚。總書記以“作榮作恥”為主要內容的新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們開展道德教育的主題內容。其次要加強制度約束。要通過從技術層面上制定、規范和完善法律、制度和規則,規范行為,維護秩序。
堅持宗旨為本,強化“責權利”相結合的黨性。鍾煉黨性的目的,就是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將共產主義信仰植根于共產黨員的靈魂,使之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自覺地服從和服務于黨的事業。那些在革命戰爭時期面對敵人的誘惑和屠刀視死如歸的烈士,支撐他們大義凜然行為的,就是“共產主義必定會實現”的堅定信念。而要讓一種“認識”上升為“信仰”,靠的是學習、修煉和引導,靠的是廣大共產黨員對實現階段性目標的可見性。黨的組織對黨員的要求,是使之成為一個發揚“人性優點”的高尚的人,一個具有堅強“黨性”的可靠的人,一個對黨的宗旨踐行始終、對黨員的責任承載始終、對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利慎用始終的人。
堅持務實為要,突出“想說做”相結合的實效。要堅持把社會的道德要求內化為自身的主觀要求,內化為自已的日常行為準則。唯有如此,才能在各種誘惑面前、在人性的優點與弱點的較量之時有足夠的定力和慣性,作出符合人性優點,也就是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的選擇。要加強黨性錘煉,對馬克思主義真學、真信、真用,把馬克思主義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上升為一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唯有如此,共產黨員才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可靠的人。黨的先進性從來都是具體的,是通過每一個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來體現。共產黨員講黨性,要求每一個黨員在工作、生活中時時刻刻體現出先進性,通過發揮出與眾不同的先鋒模范作用,將黨的先進性從理論上落實到個體的工作和生活實踐中,從而實現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在為人民服務實踐中的有效結合,體現人性與黨性在共產黨員身上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