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發創新心得體會

時間:2022-03-26 07:00:00

導語:改革激發創新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激發創新心得體會

找出差距之后,就要破解難題。我們固然要對癥下藥、重點突破,但真正要解決問題,尤其是解決那些帶有普遍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的問題,“頭痛醫頭”還不行,還是要靠制度、靠機制。建立了好的機制,才能出實效、出顯效,更能出長效。所以,建章立制,是這次整改的重點要求,是“科學發展上水平”的重要保障。

建立新機制,需要有改革的精神。我們并不是在一張白紙上建立新機制,在整改過程中,往往會碰到那些“早已有之”的舊機制。這些老做法,因為曾經“行之有效”,又常常被視為“天經地義”,碰也碰不得,加上長期存在于人們身上的某些慣性思維,所以“改到難處是機制”,改革和創新機制并非一件易事。這就要求我們敢于解放思想、勇于突破陳規、善于破舊立新。只有堅持改革,才能創新機制,這也是市科技黨委和市科委學習實踐活動給我們的有益啟發。

招標、立項、撥款、項目啟動,這是最傳統、最常見的政府管理科技計劃的方式。市科技黨委、市科委領導班子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過程中,敢于質疑“天經地義”的管理機制,提出了先做項目后補助的全新管理模式,一方面催生更有產業化前景的優質項目,一方面激發項目承擔方的創新主動性。

近年來,科技工作立足長遠,在制訂實施科技發展規劃、積極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建設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市區聯動”等方面可謂捷報頻傳。其中,每年支持的百余項科技攻關項目功不可沒,如寬帶無線應急通信、現場醫療應急通信和高清數字電視等技術,在前期立項階段打下扎實基礎,在去年地震救援中一顯身手,屢建奇功。但與此同時,這百余項科研項目最終大多局限于學科、行業內部“小循環”,真正實現產業化并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成果還是鳳毛麟角,以企業為代表的項目承擔單位的創新主體意識有待提高。圍繞這些問題,市科技黨委、市科委領導班子通過深入學習調研和分析檢查,制訂了7個方面的舉措,提出了19條具體整改事項,其中針對立項方式進行了大膽革新。

目前的傳統立項方式“重心靠前”,即對所有項目花大力氣進行前期論證評估,然后交給承擔者實施。雖然“精耕細作”,但客觀上會把科技創新活動固定在某個框架中,一個項目實施起來短則一兩年,長則數年,其間科技趨勢、市場環境等都會發生變數,部分項目的實施效果有可能與立項設想相脫節,產業化推廣也因而困難重重。

市科技黨委書記陳克宏介紹,經過反復討論,他們醞釀科研計劃管理重心從“前”向“后”轉變。具體來說,是由項目承擔方(多數為企業)選擇預期可取得效益的科技項目,先用企業自己的資金開展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完成后經審核、評估,按一定比例或額度由政府進行相應財政資助。

這種“事后補助”方式的優點顯而易見:企業市場“嗅覺”靈敏,在發現科研項目應用前景方面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政府根據項目完成情況給予補貼,作為一種“在賽馬中相馬”的立項新方式,將充分發揮財政科技資金的杠桿作用,引導企業增加科技投入,讓政府的科技投入用在刀刃上。

根據計劃,這項工作將在今年開始試點。市科委有關負責人強調,這不意味著將全面替代原有立項方式。適用“事后補助”方式的項目,一般是市場參與度較高、產業化條件較成熟的領域,企業在自行開展研究前,也需向管理部門備案,經過專家的初步評審,確認其可行性后再實施;帶有戰略意義或是共性技術領域的項目,仍將保留傳統立項方式。通過兩種模式并行,最終實現“前拉后推”并舉的全新科技項目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