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爭先創優讀書心得
時間:2022-10-05 09:27:00
導語:黨員爭先創優讀書心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籍是我們與古今中外圣人賢達溝通的最便捷的途徑。如果我們愿意,可以與許多偉大的人物同處一室,日日為伴,聆聽所言,交流無礙。故與書為伴,就猶如與知識為友,以智慧為師。左拉說,“我們不必羨慕別人的聰明,如果也要像別人那樣聰明,那就是讀書。”
這話也許只說對了一半。同樣的閱讀未必有同樣的效果。或曰,真正的聰明人不僅愛讀書,而且會讀書。日本一位作家說,“懂得如何閱讀的人并不多。若要培養出文學趣味與辨識力,這之前,需要大量的文學經驗,缺乏這點,學會閱讀幾乎是不可能的。”王國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這三種境界之談,被視為治學的重要經驗。第一境界,選準目標,高瞻遠矚;第二境界,苦心孤詣,廢寢忘食;第三境界,豁然開朗,得心應手。這些都是頗具參考價值的意見。
關于讀書的方法,可以說的話很多。或許,有幾個方面應特別留意。
讀書需作選擇。一位學者把書分為五等:瀏覽之書、細讀之書、熟讀之書、再三細讀之書、終生相伴之書。英國作家羅思金把書概括為兩類:一時之書與永久之書。在他看來,好書應是鏤之金石的典籍,而不是楮墨精良的書信報章。這個標準未免有些苛刻。一篇美文,垂之久遠;一封書信,情辭并茂,其實也可歸入永久之列。概言之,人們無非是表達這樣一個意思,人有文野之分,書有高下之別,擇友要良,讀書要精,如此而已。
書海無涯,以有限生命暢游無限書海,就要細加斟酌。一個讀書人應該有若干“看家”的書,無論怎樣精簡,也不要丟棄;無論怎樣繁忙,總要隨時翻翻。比如,一套《古文觀止》,翻閱何止百遍。選家披閱數載,淘沙揀金,以千錘百煉之精神匯集千錘百煉之作品,什么時候讀都會心馳神往。再如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無論用什么標準看,都在不朽之列。兩漢宏文、唐詩宋詞、元代雜曲、晚明小品中一些久經錘煉的篇什,不必很多,百余種足以使我們經常約會文化盛筵。許多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經典,這些經典對人的一生有著深遠的影響。這并非說我們可以忽視新知識、新文化、新文明,而是說新書往往要經過歷史的沉淀,才會顯示其價值,才能引為知己,成為“看家”的好書。
讀書需入心田。散文家毛姆說,讀書必須是一種享受,而不應是為了應付考試,或者硬著頭皮辦差。為應考而讀也不能算錯。無論是經典之籍,還是時事手冊,用心讀和不用心讀,效果完全不一樣。古人曰:“好學深思”。學以窮理,問以解疑,問前須學,學后要思,是很好的方法。有的人坐擁書城,但所獲不多,問題可能是好讀書而不求甚解,沒有讀懂讀透讀到心里去。古人提出“注六經”,講的是讀書的被動和主動。被動讀至多不過賞玩而已,主動讀就加上了自己的創造。所以也有人說,“以書為主,心為奴隸,釋卷之后仍屬茫然。”套現在的一個詞叫“互動”,接續著別人的思考,延長著別人的智慧,豐富著別人的想象,以我為主,就成為書的主人。公務員之家
讀書當學以致用。讀書有兩種目的,一種是消遣,一種是使用。消遣猶如消費,使用轉化為創造。德國學者伊•卡內蒂說,有一種人叫書迷鬼,“書迷鬼看到所有的書,無論什么書都可以,只要讀得懂就行。”這是一種愛好興趣、一種生活方式。他們不愿聊天、不愿打牌、不愿旅行,就愿意面對書籍。當然,最好還是把讀書與工作、事業結合起來。除了消遣娛樂,我們總應該有一個工作目標和一項事業。讀書與工作、事業結合才能化為創造,也才能獲得源源不竭的動力。讀以為學,可以增加知識;學以致用,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好。這樣,讀書也就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
最是讀書滋味長。然而,在這樣一個生活和工作節奏日益加快的時代,已經很難找到西窗高臥的閑暇。但無論怎樣忙,我們都應該擠出一時半刻,專注而安靜地讀上幾頁書。文化的涵養會使我們的思想保持鮮活的亮色。
- 上一篇:企業年金制度的發展前景論文
- 下一篇: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