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間在社會福利院做義工的體驗

時間:2022-05-14 03:30:00

導語:寒假期間在社會福利院做義工的體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寒假期間在社會福利院做義工的體驗

愛心是美的化身,因為有她的存在,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麗;愛使人感到溫暖,使人得到光明,使人有力量與所面臨的困難作斗爭。

進入大學,就是進入人生的另一個新階段,這也意味著我們即將步入社會這個大家庭。但在這之前必須打下堅固有力的基礎,才能使我們更好的在社會中生存下去。

我利用今年的寒假,到了市社會福利院義工,短短的一個星期讓我學到很多知識,這些知識都是無法從課本上學到的。

一、市社會福利院的簡介

省市社會福利院是市政府興建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始建于1951年,由當時的“中國天主教”、“救濟院”、“難民院”、“育嬰堂”合并為“人民救濟院”。1993年,占地面積90畝,總建筑面積2萬余平方千米新建福利院落成。

福利院設有老人部、兒童部、社區服務中心、康復中心、護理部、后勤部和院辦公室。福利院的主要任務是完成政府交給的收養社會上無家可歸、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孤寡老人和孤殘兒童,嚴格按行業標準要求為“三無”老人和孤殘兒童提供供養、醫療、護理、康復、教育、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服務。

福利院鄧院長說,現在院內人手緊缺,社會上的志愿者,如果沒有太多技能,可以來幫忙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如打掃衛生;如果是專業人士,如藝術人才,則可以教孩子們繪畫、音樂、舞蹈等,因為智障兒童在某些方面的天賦是超出你的想象,但也需要后天的培養。當然,如果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都能來付出一點愛,與孩子們多點溝通,教他們一些生存技能,孩子們適應社會的能力會加強,政府的負擔會減輕,孩子們將來一定會為多做貢獻的。

二、美國半邊天基金會

半邊天基金會是由珍妮•博文女士和另幾名曾領養過中國孤兒者一起在1998年成立的。基金會的創立讓眾多有幸從領養中國孩子的異國家庭充滿了生機,也讓這根看不見的紅線把他們和中國連接在一起。基金會從2000年開始,先后在中國30多家福利院啟動撫育計劃,與早期兒童專家合作,旨在幫助福利機構的眾多孩子健康成長,為他們帶來神奇的轉變。

基金會與國家民政部緊密合作,針對中國孤殘兒童的現狀,先后在國內16個省的41家兒童福利院建立并啟動了“祖母”、“小姐妹”、“大姐妹”、“新禾陽光家庭”等四個高品質的撫育和教育專案,幫助孩子們生命的最初歲月獲得一個真心關愛和照料他們的“親人”。

今天,半邊天的全球社區有成千上萬慷慨而滿懷愛心的個人公司和基金會組成,他們都各自貢獻著一份心力,幫助我們撐起屬于孤殘兒童的一片希望天空。

三、第一次與“他們”接觸

年月日,我來到市社會福利院,先從這兒的負責人那里了解孩子們的情況,看看我可以為孩子們做些什么事情。福利院有分兒童部、嬰兒部和老人部。我主要是在兒童部幫忙。兒童部共有40多名孩子,有從兩歲到七歲的,也有從八歲到十四五歲的。

兩歲到七歲、沒有多大的智力問題的孩子都進入了由美國半邊天慈善基金會組織的“小姐妹學前教育項目”接受特殊教育。接下來的一個星期里我將和這些老師們一起“工作”。

“小姐妹項目”由于有經費的保障,老師們都是從教育工作者中招聘,強調富有愛心和社會責任感,并經過專門的培訓,所以這里的自理能力訓練十分富有個性。比如,孩子們喜歡玩石子,老師們就教他們如何用石子數數;孩子們喜歡吃西瓜,老師就教他們如何區分大與小。效果十分不錯!

因為是第一次的見面,孩子們對我挺面生的,不敢接近我。這是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在老師的幫忙下,我主動和他們握手,我微笑著說“我們來當好朋友好嗎?”。剛開始只有兩個小朋友愿意和我握手的,不過我拿著玩具到其他小朋友面前邀他們和我一起玩,他們終于“接受”我了,還很開心的和我玩玩具呢。

他們上課的時間是周一到周五的早上八點半到十點半,下午兩點半到四點半。剩余時間就是他們的生活時間。

四、孩子們的情況生活狀況

很多人在不了解這些孩子的情況下,潛意識覺得他們是傻的,殘疾的,不去重視他們??墒俏液退麄兿嗵幒?,覺得他們有其他正常小孩的沒有的“可愛、幸?!?。

這些孩子很多是因為身體上的殘疾、智力問題而被父母親給丟棄的,他們有兔唇的,乙肝的,腦積水的,先天性心臟病的,弱智的等疾病。剛開始我會覺得他們很不幸,同情他們,相處后了解他們在福利院這個“大家庭”里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于是又為他們感到高興。

他們有專門的炊事員為他們做飯,有專門的洗衣人員為他們洗衣服,有醫生護士為他們治病,有專門的保育員24小時照顧他們的生活。

在節假日里,會有很多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和單位給孩子們送來生活用品、衣服鞋子,書籍,玩具,零食牛奶、水果;會有愛心人士帶他們回家過節,讓他們體驗“回家”的幸福。

在院里保育員阿姨就是他們的媽媽,院長就是爸爸,他們是幸福的,因為有很多“爸爸媽媽”在愛他們、疼他們。

五、和他們一起“上課”

今天這節課老師要教小朋友做臉譜。我和老師一起先幫小朋友們溫習臉上各個器官的名字,我先發問“小朋友眼睛在那里??!”,他們都摸摸自己的眼睛說“在這里”,還有鼻子耳朵嘴巴。溫習過后,老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有已經剪好的鼻子嘴巴的紙片、礦泉水瓶瓶蓋、固體膠、雙面膠,接下來引導孩子將其貼在臉上的相應的地方。

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發了張圓形的紙片當做臉,然后把“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發到他們手上。我在靈靈小朋友旁邊幫助她,引導她眼睛要貼在哪里,鼻子要貼在那里,這兩樣貼好后她自己就知道了嘴巴要貼在鼻子的下面,我舉起大拇指夸她“靈靈,靈靈你真棒!”。每個小朋友的貼法都不一樣,所以就有不同表情的臉譜,有一副樂呵呵開心的表情,有一副愁著臉的苦悶表情。孩子們可以找到每個準確位置,只是不能很準確地將它們貼正,所以才會貼出各種表情的臉譜。

活動結束后,我們帶著他們去洗手,然后老師開始分點心。獎勵他們能很好的完成臉譜的制作。老師把糖果發到他們手上,小朋友們會很有禮貌的說:“謝謝老師”。靈靈拿著糖果到我面前說:“燕姿姐姐,我有糖果”,我笑著說:“靈靈,你今天表現真棒。”

通過這樣的活動使我逐漸認識到,雖然孩子們有身體上和智力上的殘疾,但是經過訓練,耐心地教他們,他們會學會的,而且不比正常的孩子差。

下午就是和他們玩玩具。老師有教他們用筷子夾小毛球。老師說:“小朋友們表演用筷子夾毛球,好嗎?”,小朋友都拿起一雙筷子到放毛球的柜子前,小朋友左手拿著筷子,右手拿著杯子。他們很認真地區夾毛球,翠翠小朋友喜歡黃顏色的毛球,她把柜子里的黃色毛球都夾進自己的杯子里;云婷小朋友喜歡夾到一個毛球就去告訴老師一聲,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

他們說話有些模糊,一些字咬不準,所以和他們溝通會有點小困難,但是大概意思還是能夠明白。他們會唱好多兒歌,如“我愛北京天安門”、“國歌”、“小星星”等。最讓我感動的是老師教會他們唱“感恩的心”還有手勢,每當有叔叔阿姨來和他們做活動時,老師就會組織小朋友們表演“感恩的心”這個節目,來表示對叔叔阿姨們的謝謝。我看完他們的表演后就得很感動,覺得他們好強,這樣他們從小就會心存感恩,將來回報社會。

這幾天的天氣特別好,早上老師就把自行車拿出來讓小朋友們騎。因為自行車的數量有限,所以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有的騎,老師就會叫他們大一點的小朋友要讓給弟弟妹妹騎,他們就會在后面推著弟弟妹妹騎車,自己也玩得不亦樂乎??!

我給小朋友組織了一場騎自行車比賽,讓有車的小朋友都把車停在一條直線上,我數一二三,預備跑,小朋友騎著自己的車出發了,會有一兩個小朋友聽不懂指揮,我就說:“快看,哥哥姐姐都騎走了,我們快去追他們吧,加油啊!”這些小一點的孩子也騎著自己的車出發了。他們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開心的笑容。比賽結束后,我把糖果發到他們手里,他們都很大聲的說謝謝!

快到吃飯時間了,在老師帶領下,小朋友都把自己的自行車放進儲藏室里,然后休息十分鐘就洗手吃飯了。小朋友在老師走之前會說:“老師下午見!”。我可以感覺到孩子們都很喜歡和老師們在一起,喜歡上課,一天結束后會很期待明天的到來,快點見到老師。

六、體驗有感

這些天的社會實踐,我學會很多。社會上還是有很多弱勢群體需要我們的幫助,需要我們的關心。我們在開心的生活同時,也別忘記了奉獻自己一點愛心給這些孤殘兒童,給他們鼓勵,教他們一些生存技能。只要奉獻一點點,孩子們都會無比開心、無比幸福。

孩子們的天真笑容打動我,讓我更有信心利用我已有的知識去幫助他們,讓他們知道社會上是有很多人在關注著他們,讓他們更快樂的生活著。

愛是無私的,愛是純潔的,愛是真誠的。讓我們把更多愛心箱給更多的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他們需要我們的愛心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