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政策措施

時間:2022-02-01 11:07:00

導語: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政策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政策措施

一、加快推進奶牛“出戶入園”工程

采取積極有效措施,著力解決奶牛養殖規模小而散的問題,做到年內基本完成散養奶牛入園入場工作。進一步改善養殖小區水電路、糞污處理、防疫等設施條件,提高機械化擠奶比重,提升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飼養水平。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的扶持政策,支持新建、改建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支持現有的規模養殖小區(場)通過收購、代養、托管、租賃、入股等方式,接納散養戶和其他養殖戶的奶牛;支持乳品加工企業建立奶牛養殖小區和穩定的奶源基地。市財政安排100萬元資金對完成今年奶牛發展任務和實現奶牛“出戶入園”目標的縣(市)區進行以獎代補,對達不到要求的通報批評,并取消相應的評獎資格。

二、加大對乳品加工企業的支持力度

為有效解決因積壓奶粉造成企業流動資金不足和奶農生產資金不足的問題,由*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提供擔保,以企業生產的奶粉作抵押向金融部門貸款,所貸資金專戶管理,用于發放拖欠奶農的奶款,并享受自治區關于乳品加工企業原料奶收購新增貸款全額貼息和企業增收鮮奶補助政策。對用作貸款抵押的奶粉,市政府委托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監管銷售,因銷售不暢造成的損失由政府承擔70%,乳品企業承擔30%(具體辦法由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與金融機構協商制定)。支持乳品加工企業調整產品結構,開發中高檔次、高附加值的產品,并給予適當補助。鼓勵乳品加工企業開拓市場,對其在外地開展的品牌推介促銷活動給予適當資金補助。對全市現有乳品加工企業購置的快速檢測設備(主要是三聚氰胺檢測設備)給予資金補助。對符合規定的生鮮奶收購車輛,繼續實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乳品加工企業享受自治區和*市對工業企業應對金融危機出臺的優惠扶持政策。探索建立乳品加工企業間的奶源調節機制,形成穩定的奶源供應渠道。

三、積極推進奶產業“鑄龍工程”

加快發展以奶業合作社為基礎、奶牛養殖基地為依托、乳品加工企業為龍頭的產業化經營方式,以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形成奶業產業鏈各個環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一是引導奶牛養殖戶按照合作社法和章程規定,積極維護集體利益,履行法定義務,執行國家和企業標準,科學飼養,誠信經營,不摻雜使假,交售質量合格的原料奶。二是支持企業與合作社實行統一培訓、統一配種、統一配送飼料、統一收奶結算、統一防疫等方式,為奶農提供完善的技術服務,提高奶牛科學養殖水平,增強奶農的組織化程度。三是穩定原料奶的產銷關系,乳品加工企業必須與奶業合作社、奶農實行訂單收購,不壓級壓價,保持原料奶生產、加工和收購價格的相對穩定。四是建立健全利益分配制度,企業與合作社逐步實行二次返利分配制度,按照一定比例向奶農適當返還一部分流通、加工環節的增值利潤,增強利益聯結度。市財政今年安排200萬元資金支持5家乳品加工企業通過奶牛合作社與奶農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并組織部分養殖大戶、奶業合作社代表和乳品加工企業負責人到國外考察學習。

四、加大奶牛品種改良和飼養管理技術服務力度

以提高奶牛單產水平為核心,進一步加強奶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快奶牛品種改良步伐。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奶牛良種補貼項目,擴大改良范圍,建立成年高產奶牛和優質后備母牛補貼制度,對奶牛養殖戶實行直接補貼,穩步擴大優質奶牛資源。通過實施奶產業“鑄龍工程”,引進國外優質奶牛凍精和性控凍精進行品種改良,建立優質高產奶牛核心群。加強奶農飼養管理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全面推廣農業部《生鮮奶生產技術規程(試行)》、《奶牛場衛生規范》和科學配方、草料平衡等節本增效技術,幫助奶農降低成本。嚴格控制隨意宰殺和出售高產奶牛,指導奶農適度淘汰老弱、病殘和低產奶牛,改善牛群結構,提高生產效益。切實加強對奶牛疫病的防控,確保無重大疫情發生。

五、擴大奶牛政策性保險覆蓋面

進一步完善奶牛政策性保險制度,擴大奶牛政策性保險覆蓋面,做到各縣(市)區奶牛成母牛全部參保。在奶牛參保享受國家、自治區和縣(市)區補貼的基礎上,市財政對參保奶牛每頭再補助15元,以降低奶農投保自籌比例,規避奶農養殖風險。

六、盡快制定奶產業發展區域規劃

結合實施奶牛“出戶入園”工程和水源地奶牛場搬遷,合理規劃布局奶牛養殖區域。每個縣(市)區確定3-5個養殖區域,養殖區域盡可能利用荒地、沙地,遠離居住地。通過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和奶農在規劃范圍內建設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和飼草料基地。

七、加大對奶農的信貸支持力度

針對奶農缺乏周轉資金的情況,各縣(市)區積極協調金融部門幫助奶農落實貸款。協調各金融機構積極創新金融產品,開展奶牛抵押貸款,幫助奶牛養殖戶解決融資難問題。對符合條件的奶牛養殖戶的信貸申請,有關部門積極協調加快審批進度、落實信貸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