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機關干部作風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8 08:18:00
導語:黨政機關干部作風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期,我們就機關干部作風方面的問題,深入到一些部門、單位、企業進行了調研,傾聽企業和群眾的反映和要求,就當前市機關干部作風方面一些突出問題的表現、成因以及治理對策,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剖析研究。
一、市機關干部作風建設的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市各級各部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加強和改進干部作風建設作為推進工作、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來抓,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有關制度規定,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充分肯定和熱烈歡迎。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市上下形成了抓作風建設的濃厚氛圍。在市第九次黨代會上,市委把“培育一個好風氣”作為三大執政理念之一提了出來,大力加強和改進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以良好的黨風政風來帶動社會風氣,為發展創造更加優良的環境。今年以來,總書記在中紀委三次全會上提出,要把加強領導干部黨性修養、樹立和弘揚良好作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好后,市委更加重視,措施更加有力,工作抓得更緊更實。
二是以活動為載體,干部作風建設逐年深入。近幾年來,根據中央和省委要求,結合實際,在全市黨員干部中先后開展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集中教育活動;同時,還一年一個主題,先后開展了“加強作風建設、促進社會和諧”,“做勤廉表率、促科學發展”等主題教育活動;還以作風建設為主題,先后開展了“經濟發展環境建設年”、“作風建設年”、“創建高效機關服務科學發展”主題實踐活動等,不斷推進市干部作風建設。在這些活動中,各級各部門結合各自實際,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有關制度規定,認真解決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為主線,認真解決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干部作風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增強。全市各級各部門以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主線,認真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屢糾屢犯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提升了干部作風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新審批方式、削減審批項目、簡化審批程序,努力為企業和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大力推進政務、村務、黨務公開,開展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等工作,使黨務政務工作更加公開、透明運行,更便于社會監督;不斷創新深化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扎實開展“政風行風熱線”、“熱點對話”、“經濟環境萬人評”、“涉企窗口(科室)評議”、“百名領導干部服務百家企業”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不斷加大明查暗訪、專項治理、典型案件曝光等工作力度,同時進行嚴格責任追究,促進了機關干部作風的不斷轉變,干部作風建設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對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比人民群眾的期望,一些機關干部在作風方面,還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有的問題還比較突出。
(一)黨性原則不夠強。有的黨員干部放松世界觀的改造,理想信念動搖,價值觀發生扭曲,甚至搞封建迷信,不信馬列信鬼神。有的缺乏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政治上不夠清醒堅定,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分不清是非,聽信和傳播小道消息。有的明哲保身,關系至上,不講黨性講交情,不講原則講關系,不講五湖四海講小圈子,甚至把庸俗作風、市儈習氣帶進黨內,在干部隊伍內,稱兄道弟,搞哥們義氣。
(二)群眾觀念淡薄。有的公仆意識淡化,官氣十足,既不能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更談不上造福百姓,甚至對群眾的疾苦、合理訴求麻木不仁。有的心態比較浮躁,滿足于追求立竿見影的“顯績”,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對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既不動心,更不動手。有的工作出發點不是為了黨的事業,而是為了個人升遷,干一點事就要求回報,剛提拔就琢磨“再上一個新臺階”。
(三)工作責任心欠佳。有的思維方式陳舊,工作方法簡單,滿足于當“傳聲筒”、“中轉站”,對如何創造性地抓落實缺乏思考,工作缺乏應有的主動性、創造性。有的在其位不謀其政,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聞不問。有的身處重要的崗位,但心思不在工作上,精于圓滑世故,忙于交往應酬。
(四)行政效能不高。機關辦事難問題還大量存在,門好進、臉好看、話好說,但事不辦或拖著辦。能辦的事要有意無意設置一些門檻,能立即辦的事情硬要拖上幾個來回,特別是在個別部門,領導定了的事情,往往在一些科長、科員那里卡殼,“中梗阻”現象在一些部門、地方比較嚴重。如有企業反映在辦證審批時,部門與部門之間互設前置條件,缺乏溝通協調,導致相互推諉,讓企業無所適從。少數干部工作作風散漫,紀律性不強,上班炒股聊天,玩游戲辦私事。
(五)本位主義嚴重。極少數部門單位缺乏大局意識,考慮問題辦事情,習慣于從本部門本單位利益出發,對上級的決定、命令以及批辦、交辦的事項,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不執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令不暢。一些執法單位將執法作為創收的重要手段,一些企業和群眾對此意見較大。有些單位、個別人以檢查指導之名,行“創收”、吃喝之實,“三亂”問題屢有發生。一些執法部門收費罰款隨意,自由裁量權過大,收費罰款就高不就低,張口就是價。有的部門單位隨意設點查車、臨時人員無證查車、扣車即時不處理、罰款就高不就低等;有些部門單位辦班培訓任務太多太濫,加重了企業負擔。
(六)極少數干部以權謀私。有的單位講排場、比闊氣,超標準超編制配備小汽車,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參加高消費娛樂活動等現象依然存在。有的借婚喪嫁娶、生病住院、喬遷提拔之機收受錢財。有的領導干部熱衷于插手各類建設工程、經營性土地出讓、房地產開發等市場經營性活動,謀取不正當利益。
上述干部作風方面的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主觀方面來說,干部個人的思想觀念、素質能力、黨性修養、道德水平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從客觀方面來說,文化傳統、社會環境、體制機制、利益關系等有著深刻影響。從工作方面來說,作風教育不扎實、規章制度不健全、監督管理不嚴格、追究懲處不到位,導致一些作風建設的措施要求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三、加強機關干部作風建設的幾點建議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要求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牢記“兩個務必”,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倳浽诮衲甑牡谑邔弥醒爰o委第三次全會上,要求全黨要把加強領導干部黨性修養、樹立和弘揚良好作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好。強調加強領導干部黨性修養、樹立和弘揚良好作風關鍵是要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狠抓落實、務求實效,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挑戰中增強黨性、改進作風、提高本領。調查的結果表明,抓好機關作風建設,必須立足現實,實事求是,從解決廣大干部群眾反映最強烈和最關心的事情入手,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公務員之家
(一)加強教育。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方法,豐富教育載體,活化教育形式,擴大受眾范圍,增強教育輻射面。大力開展宗旨觀、政績觀教育,牢固樹立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大力開展民主觀、法制觀教育,牢固樹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大力開展誠信教育,使誠實守信成為機關干部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善用正面典型引導,形成健康向上的機關作風。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實踐活動,著力增強黨員干部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
(二)強化落實。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察實情、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定下來的事情要雷厲風行,抓緊實施;部署了的工作,要督促檢查,一抓到底。對一些關鍵的、重要的環節,領導干部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揮。要健全和落實責任制,分解細化任務目標,定期檢查考核。要堅定不移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定不移地貫徹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把作風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考慮,實現作風建設與經濟社會建設同頻共振、協調發展。要不斷拓寬服務“富民強市”建設的有效途徑,到“富民強市”建設的實踐中尋找問題,改進作風,糾正偏離科學發展要求的行為。
(三)強化監督。一是強化上級的監督責任。明確規定凡因上級監督不力、下級出現問題的,要追究領導責任。二是增強班子內部的監督意識。通過召開民主生活會、開展談心活動、個別交換意見等形式,加大內部監督力度。三是提升群眾監督的地位。拓寬渠道,廣開言路,通過政務反饋網絡和設置投訴電話、舉報箱等途徑了解群眾呼聲;加強網絡監管,建立輿情信息聯絡員隊伍,開通熱點輿情反映渠道;定期召開廉政評議會議,聘請群眾監督員,開展問卷調查,發放征求意見卡,完善群眾來信來訪制度。四是發揮職能部門的監督作用。對機關和服務窗口人員履行職責情況,采取明查暗訪等形式強化監管,對存在的問題不護短,堅決予以處理、曝光。
(四)領導帶頭。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要發揮好領導干部的導向作用和示范作用。在思想作風建設方面,突出“正”字,堅持講政治、講正氣,加強黨性鍛煉;在學風建設方面,突出“用”字,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修身、學以致用,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作風建設方面,突出“實”字,樹立和實踐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和利益觀,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在領導作風建設方面,突出“公”字,增強民主意識,虛心聽取各方面意見,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在生活作風建設方面,突出“慎”字,慎欲、慎微、慎獨,嚴格執行廉潔從政規定,保持嚴謹的生活態度、生活作風。
(五)嚴格考核。增強執行紀律的“硬度”,減少“彈性”。對違反制度規定的,一經查實,該通報的通報,該誡勉的誡勉,該調整的調整,該處分的處分。要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考核獎懲制度,制定科學的、量化的、操作性強的機關效能考核辦法,把效能考核與工作目標考核、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領導干部年終述職、公務員年度考核等結合起來,把考核結果作為業績評定、獎勵懲處、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 上一篇:農村產業化知識經濟時代的考驗
- 下一篇:企業黨的思想建設工作宣傳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