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技術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6 14:30: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產業技術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產業技術論文

電影產業技術反思論文

前幾天閑來無事就隨手亂翻書,結果翻到一本《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看完之后感慨萬分—遙想當年香港電影鼎盛時期,在整個亞洲乃至全球電影市場上是何等威風!可憐香港電影現在衰敗到好不容易出了個《無間道》,屁股后頭馬上就跟著出來一串長相頗為可疑的小弟,還都個個不成器。等到已經成為“星爺”的周星馳終于在沉寂四年后推出了救市之作《功夫》后,雖然票房一路飆紅,但整個香港電影實際上已經到了無市可救的地步。

不過里面有一段話我覺得非常經典,對于當下的中國電影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不管你是否影迷,你都會為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動:比如說故事的方式、影像與音樂的配合、人類普遍情感的煽動與塑造。這些跨文化吸引力,都是藝術技巧制造出來的。那技巧,就是娛樂的藝術。”

而在當今的亞洲電影中,我覺得惟一還能對得起這段話的,恐怕也就只剩下韓國電影了。

前段時間買了一張叫做《我的野蠻女金剛》的韓國電影,我之前聽都沒聽說過(后來一查才知道,這是韓國的票房冠軍《淘氣少女求愛記》)。不過一看這片名,就知道是走“野蠻女友”路數的電影,作為一個剛剛從“什么什么斯基”和“什么什么夫”組成的大師迷魂陣中逃出來的人,我很想找點夠庸俗夠搞笑的片子放松一下,就將它拿下。結果回去以后看的津津有味,很是懷念了一番當年和一幫朋友在錄像廳的小黑屋里看港片的樂趣。

這樣的電影我不說大家都知道,里面一定會有一個搞怪的女孩子,不漂亮也一定可愛,不可愛也一定有個性。然后她一定會遇上一個帥哥,不可愛就一定有錢,沒有錢就一定溫順,如果連溫順都沒有,那他就一定只能用“逆來順受”來形容了。然后就是兩個人搞來搞去,當男主角被女主角玩的將死未死的時候,愛神就象白袍甘道夫那樣出現了。最后兩個人就幸福地遠去,留給女性觀眾無限的遐想和尖叫。

既然這樣的電影路數是如此鮮明或者說老套,那為什么我還能邊看邊傻笑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需要娛樂!因為我們需要娛樂!因為我們需要娛樂!

查看全文

產業集群技術創新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產業集群技術創新動力

論文摘要:文章探討了影響產業集群內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外部動力因素,構建了產業集群內企業技術創新動力機制,并對相互之間的關系和作用進行了分析。

許多事實表明,內因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外因總是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因此,盡管企業外部的動力要素對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它們作為外因,只有通過誘導、喚起、驅動而轉化成內因,才能實現其動力效能。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真正主體。要大幅度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就必須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的機制與模式,探討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這種動力是存在于企業技術創新系統內部和外部、對技術創新活動產生驅動力的各要素之和。

一、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

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可能獲得的經濟利益和相對競爭優勢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其主要影響因素如下:

查看全文

高新產業技術企業的專利產權保護研究論文

一、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趨勢

(一)各國高新技術企業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保護

據有關資料顯示,世界上大多數高新技術企業,比如美國目前眾多高技術企業中,知識產權類資產已超過了總資產的60%。我國也適時地調整產業政策,規定高新技術成果向有限公司或非公司制企業出資入股的,其成果作價金額可達到公司或企業注冊資本的35%。這既是鼓勵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也是對知識產權在高技術企業中發展趨勢的回應。為適應高技術企業的發展,加強對高科技含量的科技成果權益的保護,各國都在調整知識產權政策。如1984年美國版權法將半導體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列為特殊保護,提高了對保護作品的要求。這些政策也客觀上導致了高技術企業中的知識產權科技含量增大。同時,發達國家也將一些尖端技術納入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如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1993年)、《知識產權與UII、GII(國內及國際)信息基礎設施白皮書》(1995年)、《數字化千年之際版權法案》(1998年)等,均把信息技術中的法律問題提出來,以尋求知識產權保護。

(二)知識產權制度對高新技術企業的作用日益明顯

第一,知識產權制度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激勵作用。知識產權制度賦予智力成果的創造人一定時間內在市場的壟斷地位,確保創造者獲得收益的權利,調動其發明創造的積極性。知識產權制度設置了主體歸屬、客體保護范圍、權利體系、權利救濟與保護等內容,激勵創造者開發更多更好的新技術,最終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

第二,知識產權制度促進企業技術成果的轉化。權利人以公開技術內容為代價而取得獨占性權利,技術公開有利于新技術的普及和推廣。技術成果獲得知識產權保護,就可以使競爭在公平有序的法律環境中進行。

查看全文

光電子技術產業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世界光電子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我國的光電子技術和產業

論文摘要:光電子器件和部件廣泛應用于長距離大容量光纖通信、光存儲、光顯示、光互聯、光信息處理、激光加工、激光醫療和軍事武器裝備,預期還會在未來的光計算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將介紹國內外光電子技術及光電子產業的發展。

如果說微電子技術推動了以計算機、因特網、光纖通信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使得知識經濟初見端倪,那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容量光纖通信網絡的建設,光電子技術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國商務部指出:“90年代,全世界的光子產業以比微電子產業高得多的速度發展,誰在光電子產業方面取得主動權,誰就將在21世紀的尖端科技較量中奪魁”。日本《呼聲》月刊也有類似的評論:“21世紀具有代表意義的主導產業,第一是光電子產業,第二是信息通信產業,第三是健康和福利產業……”,可以斷言,光電子技術將繼微電子技術之后再次推動人類科學技術的革命。

1世界光電子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當初人們的預料,光纖已經成為通信網的重要傳輸媒介,現在世界上大約有60%的通信業務經光纖傳輸,到20世紀末將達到85%,但從目前光纖通信的整體水平來看,仍處于初級階段,光纖通信的巨大潛力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目前,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密集波分復用技術(DWDM,在同一根光纖內傳輸多路不同波長的光信號,以提高單根光纖的傳輸能力)、摻鉺光纖放大器技術(EDFA,可將光信號直接放大,具有輸出功率高、噪聲小,增益帶寬等優點)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得到廣泛的應用。現在DWDM系統和光傳輸設備中,光電技術的比例將從過去比重不到10%達到90%。一種全新的、無需進行任何光電變換的光波通信——“全光通信”,由于波分復用技術和摻鉺光纖放大器技術的進展,也日趨成熟,將在橫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通信系統上首次使用,給全球的通信業帶來蓬勃生機。為此提供支撐的就是半導體光電子器件和部件。光電子器件和技術已形成一個快速增長的、巨大的光電子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美國光電子產業振興協會估計,到2003年,光電子產業的總產值將達2000億美元。

Internet應用的飛速增長對電信骨干網帶寬提出越來越高的需求,為滿足需求的增長,人們可以鋪設更多的光纖,或靠提高單路光的信息運載量(現在主干網可以分別工作在2.5Gbps和10Gbps,并已有40Gbps的演示性設備)。但更主要的方法卻是靠發展波分復用技術,增加光纖內通光的路數(光波分復用的實驗記錄已經達到2.64Tbps)。波分復用技術的普遍運用為光電子器件和部件提供了廣闊的、快速增長的市場。無限戰略公司的報告指出:“信號傳輸用1.31μm和1.55μm激光器市場1999年達到13億美元,比去年增加23%;1.48μm信號放大用激光器1999年市場份額達到1.6億美元,比去年增加33%;980nm信號放大用激光器銷售額達2.9億美元,比去年增長121%。整個激光器市場的份額1999年達18億美元,預期2003年將達到30億美元”。美國通信工業研究公司(CIR)的研究預測,北美市場光電子部件的市場規模將由目前的28億美元增長到2003年的61億美元,約每年增長18.5%。密集波分復用設備銷售額也將從1998年的22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94億美元。報告稱雖然10年內全光通信還不會全面商業化,但是全光交換將在幾年內成為市場主流,報告也指出盡管光學部件市場被大公司所占據,但仍有創新性公司進入的可能。

查看全文

地區信息產業技術創新體系論文

論文關鍵詞:信息技術創新體系美日韓印信息產業發展模式國際區域創新體模式比較

論文摘要:國外不同地區在發展信息產業時依據自身特點,采用了不同的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信息產業技術創新體系。通過對美、日、韓、印信息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不同特點的研究,力圖尋求帶有規律性的經驗,為中國信息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完善提供幫助。

引言

信息產業與社會經濟之間具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只有不斷吸收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建立并完善信息技術創新體系,才能使整個社會經濟及信息產業發展達到最優的協同效果。國內外不同國家或地區在發展信息產業時根據自身特點,采用了不同的發展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信息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其中,美國模式、日本模式、韓國模式和印度模式是當今世界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國內外信息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不同特點,將有利于發掘帶有規律性的經驗,有利于我國信息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和健康發展。

1美、日、韓、印信息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特點

1.1美國:市場牽引型

查看全文

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管理論文

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被稱為21世紀的革命性領先技術,其產業化方興未艾。生物技術產業,尤其是生物醫藥產業是一項高投入、高利潤的產業,它的利潤率達到了17.6%,是利潤率為8.1%的信息產業的兩倍。因此,展望未來,多數分析家認為,生物技術產業是繼信息產業之后迅速崛起的又一個高新技術產業,在21世紀初將與信息技術產業并駕齊驅,并最終成為主導全球經濟的核心產業。生物技術和產業如此巨大的發展前景,有著其必然的原因:

一、生物技術對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1.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0世紀的一百年,人類憑借著科學和技術的巨大發展與進步,發明和創造了機械化和自動化的生產和交通設備與工具、電子與系統集成化的通訊設施與器具、家用電器、電腦以及化學合成物質,極大改變了自身的生活、生產和經濟方式,邁進現代化的階段。歡欣之余,人類也不能忘記在發展中付出的慘重代價:在準備大踏步向現代化邁進的20世紀中葉,人類社會卻面臨著全球性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人口與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糧食生產滯后、能源耗竭和資源短缺的五大危機。這些問題顯然是發展中帶來的,它們直接向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毋庸置疑,一項技術的進步對社會和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然而,工業革命發展進程表明,人類一味強調技術的先進性和對經濟的推動作用,而忽視技術對人類自身和生態環境的安全性時,人類最終要飽嘗在技術發明初期未曾預料的苦果。曾幾何時,滴滴涕一問世便被譽為人類技術史的里程碑,聲稱它可以殺死害蟲卻對人畜無“害”,可以拯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1946年,該產品在美國上市引起巨大轟動,以至引來化學公司投巨資開拓殺蟲劑市場。僅在1947~1949年間,滴滴涕的投入就達38億美元,旦利潤逐年直線上升,到1951年利潤額猛增1.1億元。它的發明人保羅·米勒被人們稱為救世主,獲1948年度諾貝爾獎。然而時隔6年后,滴滴涕就被發現具有激素效應,嚴重影響動物(包括人類)的性分化和生殖,并且通過母體傳遞后代,導致許多的野生動物數量急劇下降。到1970年,美國率先下令禁止使用滴滴涕。

20世紀70年代末期,人類開始意識到,技術的安全性對于人類自身生存與繁衍及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絲毫不亞于技術的先進性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價值。因此,由聯合國提出、各國政府共同倡導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意味著今后的科學和技術發展具有雙重使命:既促進生產力進步和為人類謀福利,又保護人類及其生存和繁衍的環境。

查看全文

政府技術產業管理論文

知識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的全面增長,是當代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結構所面臨的一次嶄新的革命。進入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產業、通信產業等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知識型產業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世界經濟增長在表現出日趨全球化的同時,又表現出知識化、技術化、網絡化和虛擬化等重要趨勢。究其原因,高新技術產業化活動的宏觀化、社會化、全球化和政府功能化乃是當代知識經濟崛起的重要條件,也是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因素。以高新技術產業化創新活動為主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擴張模式越來越受到當今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高新技術產業化活動中政府功能也正在得到強化,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對高新技術產業化中政府的組織、規劃、政策引導功能已迅速增強。高新技術產業化政府功能的客觀存在,表明政府在高新技術產業化需求創造和市場創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一方面,高新技術產業政府管理需求迅速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管理正在成為政府高新技術產業化功能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政府高新技術產業管理功能強化必須成為政府高新技術產業化功能的主體。在很大程度上,政府高新技術產業管理競爭力乃是一國政府高新技術產業化功能作用的核心。政府高新技術產業管理競爭力,不僅有彌補“市場失靈”的特別功能,而且對高新技術產業化中政府功能缺陷的校正也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從長遠分析,政府高新技術產業管理競爭力的提高是改善和優化高新技術產業化政府功能的重要條件,也是促進它發展成為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可持續發展的一個不可低估的重要力量。本文具體研究了政府高新技術產業管理競爭力的基本含義、特點,并對發達國家強化政府高新技術產業管理競爭力的具體做法進行比較全面的分析。

1政府高新技術產業管理競爭力基本含義和特點

1.1高新技術產業管理競爭力的基本含義。

(1)政府高新技術產業管理競爭力與政府高新技術產業化功能。當代高新技術產業化實踐表明;一方面,市場機制是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活動發展的主要動力所在。這是高新技術產業化在世界各國經濟增長、國際競爭力提高、綜合國力增強和國家整體形象設計等方面能發揮并且正在發揮出巨大的能動作用和主體作用的基本條件;另一方面,要普遍和縱深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活動,除了必須塑造企業行為主體外,還必須有政府相應功能的支撐與服務。這是高新技術產業化所以能對當代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變革性作用的必要條件。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所以能長期在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國際競爭中始終處于牢固的壟斷地位,與這些國家政府在高新技術產業化活動中有效的高新技術產業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說,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模式中對政府功能的作用尚有不少異議的話,而在高新技術產業化活動領域,它們幾乎都作為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活動的一個重要職能來實施。這表明,在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模式方面,發達國家的政府職能與傳統產業管理職能發生了巨大的分離,正在發生重要的調整。高新技術產業化對經濟增長、充分就業、抑制通貨膨脹和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等方面都發揮出了重要作用,并且這種作用還有進一步提高的趨勢。這是發達國家政府長期以來不懈地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管理競爭力的重要啟示。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為例,其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已占整個制造業增加值的25%,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1996年7月,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提出的《為了國家的利益發展技術》報告中強調,技術進步是決定經濟能否持續增長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技術和知識的增加占生產率增長總要素的80%左右。由高技術產品的開發而形成的帶有高技術含量的服務業的出口額已占商品出口額的40%。1996年5月的西方七國首腦會議上確定,由歐盟部長理事會支持召開的“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中產業的競爭力——政府的作用”研討會,探討了高新技術產業化新經濟發展模式中政府功能及其政策問題。顯然,提高政府高新技術產業管理的競爭力,是強化高新技術產業化政府功能建設的基礎和核心所在。

發達國家新經濟實踐表明,強化高新技術產業管理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經濟功能轉型和創新的重要方向。一般而言,政府高新技術產業化促進功能的實現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政府本身在高新技術產業化活動中的直接參與行為,如把財政資源投入高新技術產業化中去。二是政府通過建立一系列優惠政策體系去推動、引導、促進、調整和規范全社會高新技術產業化中創新活動的持續、有序化發展。三是通過建立和完善高新技術公共基礎設施來提高國家對高新技術產業化的供給能力,提高科技創新資源的配置效率。因此,政府高新技術產業管理功能的形成和作用也相對復雜。這表明,政府高新技術產業管理競爭力提高并不像傳統產業那樣簡單明了。

(2)政府高新技術產業管理競爭力的基本含義。政府高新技術產業管理競爭力反映政府政策、法規、規劃與計劃等促進和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增長、扶持和規范高新技術產業化活動發展、加快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的競爭實力。它是指一定經濟體制下的政府經濟功能在高新技術產業管理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競爭力。

查看全文

新技術產業政策論文

推動高新技術發展的主要力量是有利于創新的制度。因此,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首先應建立起有利于高新技術以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創新制度。

法律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涉及到的法律制度大體上有兩個層面:一是大的法律環境,即高新技術活動要涉及到的一般法律制度;二是小的法律環境,即高新技術活動所涉及到的特別法律制度。從成功的經驗看,高新技術產業是在大的法律環境已經具備或基本具備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然后形成促進其發展的小的法律環境。如日本,前者有《外資法》、《促進基礎技術研究順利開展法》、《小企業新技術振興法》等,后者有《筑波研究學園都市建設法》、《高技術工業智密區開發促進法》等。[1]實踐證明,對于政府來說,最能有效地推動高新技術發展的,不是籌集風險資本和親自運作投資項目,而是以發展高新技術為目標,營造一個有利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法律環境,加大制度創新的力度。

由于風險投資的對象是高新技術產業,風險項目的成功通常要建立在一定水平的研究開發基礎之上,因此,知識產權的保護尤其重要。對此,各國政府制定了大量有關專利保護、環境政策、技術轉移、引進外資的特殊法律。

稅務優惠:稅收優惠政策對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起到重大作用。1969年美國曾把長期資本收益的最高稅率從29%增加到49%,這給風險投資業帶來沉重打擊,也極大地影響了高新技術的發展。1978年美國取消了這一稅收政策,即把長期資本收益的最高稅率從49%調到29%。1981年又由29%降低到20%。這個稅收政策實施的結果使1981年風險投資總額增長了2倍。[2]英國政府于1983年制定《企業擴展計劃》,為了誘導中小企業投資高新技術,稅收政策規定對統辦小企業者可以免60%的投資稅,對新創辦的小企業可以免100%的資本稅,并取消投資收入附加稅。日本政府于1985年制定了《促進基礎技術開發稅制》,對購置用于基礎技術開發的資產,免征7%的稅金。巴西政府規定高新技術投入超過企業利潤5%的企業可免交產品稅,允許企業把所欠稅款的80%用于研究與開發投資。總之,各國政府制定的稅收優惠政策,有效地推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退出機制:風險投資追求資本的增值收益,而不是投資的分紅。因此,一旦時機成熟,風險資本就會以不同的形式退出。其退出的主要形式有:公開上市、股權轉讓、破產清算。

查看全文

灌溉產業化技術管理論文

調控虧缺度型實時變量高效環保田間節水灌溉技術體系的產業化問題ZHANGAai-xi,ZHENGCheng-hai

(TheSemi-aridAgricultureEngineeringAndTechnologyResearchCentreOf

P.R.China,Shijiazhuang050051,China)

Abstract:

Keywords:Higheffichion;Fieldwatersaving

1.河北省水資源現狀:

查看全文

高新技術產業研究論文

推動高新技術發展的主要力量是有利于創新的制度。因此,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首先應建立起有利于高新技術以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創新制度。

法律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涉及到的法律制度大體上有兩個層面:一是大的法律環境,即高新技術活動要涉及到的一般法律制度;二是小的法律環境,即高新技術活動所涉及到的特別法律制度。從成功的經驗看,高新技術產業是在大的法律環境已經具備或基本具備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然后形成促進其發展的小的法律環境。如日本,前者有《外資法》、《促進基礎技術研究順利開展法》、《小企業新技術振興法》等,后者有《筑波研究學園都市建設法》、《高技術工業智密區開發促進法》等。[1]實踐證明,對于政府來說,最能有效地推動高新技術發展的,不是籌集風險資本和親自運作投資項目,而是以發展高新技術為目標,營造一個有利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法律環境,加大制度創新的力度。

由于風險投資的對象是高新技術產業,風險項目的成功通常要建立在一定水平的研究開發基礎之上,因此,知識產權的保護尤其重要。對此,各國政府制定了大量有關專利保護、環境政策、技術轉移、引進外資的特殊法律。

稅務優惠:稅收優惠政策對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起到重大作用。1969年美國曾把長期資本收益的最高稅率從29%增加到49%,這給風險投資業帶來沉重打擊,也極大地影響了高新技術的發展。1978年美國取消了這一稅收政策,即把長期資本收益的最高稅率從49%調到29%。1981年又由29%降低到20%。這個稅收政策實施的結果使1981年風險投資總額增長了2倍。[2]英國政府于1983年制定《企業擴展計劃》,為了誘導中小企業投資高新技術,稅收政策規定對統辦小企業者可以免60%的投資稅,對新創辦的小企業可以免100%的資本稅,并取消投資收入附加稅。日本政府于1985年制定了《促進基礎技術開發稅制》,對購置用于基礎技術開發的資產,免征7%的稅金。巴西政府規定高新技術投入超過企業利潤5%的企業可免交產品稅,允許企業把所欠稅款的80%用于研究與開發投資。總之,各國政府制定的稅收優惠政策,有效地推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退出機制:風險投資追求資本的增值收益,而不是投資的分紅。因此,一旦時機成熟,風險資本就會以不同的形式退出。其退出的主要形式有:公開上市、股權轉讓、破產清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