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領導選拔理論之十二:《被告山杠爺》引起的思考——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時間:2022-05-01 04:57:00

導語:06年領導選拔理論之十二:《被告山杠爺》引起的思考——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06年領導選拔理論之十二:《被告山杠爺》引起的思考——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十二:《被告山杠爺》引起思考——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幾年前,一部名為《被告山杠爺》的電影,在贏得人們廣泛好評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法治問題的思考。山杠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村主任,他一心為公,敢說敢管,但沒想到,他用“游街”的辦法教育村里一個不孝的兒媳,卻逼出了人命,使自己成了被告。山杠爺“好心”辦了壞事,錯就錯在他的行為觸犯了法律。在現代法治國家,小到治理一個村莊,大到治理一個國家,都應該按照法律辦事。這就是說,要依法治國。

治國的基本方略

法治作為人類創造的政治文明成果,在社會發展中越來越顯示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提出了“法治應當優于一人之治”的思想。在中國古代,《管子》中也出現了“以法治國”一詞。其后,戰國時期的商鞅、韓非等人又發展了“法治”思想。盡管古代先賢提出過不少關于法治的思想,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不可能實行真正意義上的法治。到了近代,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批資產階級思想家,在批判封建專制統治的同時,提出了資產階級法治思想,促進了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和資本主義法治的建立。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進步。然而,資產階級法治仍然帶有它自身不可超越的階級局限性。

新中國的成立,為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法治國家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取得重要成就。但是,由于后來受“左”的干擾,特別是“”的破壞,我國法制建設一度遭受過嚴重挫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十分強調法制建設,他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大力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初步建立起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1996年2月,同志明確提出了“依法治國”。黨的十五大報告第一次深刻地闡述了依法治國的涵義,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任務。2014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明確寫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正式把這一治國方略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下來。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深刻理解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應注意把握以下內容:

——由誰來依法治國?是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來依法治國。人民群眾是依法治國的主體。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通過法律形式把自己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行使當家作主的各項權力,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只是代表人民具體行使國家管理職能。

——“依法治國”治什么?這里的“治”,是指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包括依法懲處各種犯罪行為,也包括維護每個人的法律權利。

——“依法治國”依據的是什么法?就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法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意志的統一,具有最高的權威和至上的效力。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嚴格依照憲法和法律辦事,自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個字來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備的法律,使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來后,必須遵守和執行。執法必嚴就是嚴格執法,它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行使國家行政執法權和司法權。違法必究就是對一切違法犯罪行為都要遵照“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給予懲處。

現實的迫切需要

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

首先,依法治國是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民主與法治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只有人民掌握政權,實行社會主義民主,才能把自己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法律,建立起自己的法律制度,才能使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同時,人民的民主權利和公民的基本權利,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民主制度、民主結構、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都需要有法律加以確認、規范,并通過國家的強制力來保證實施。

其次,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市場經濟是一種法治經濟,離不開法制的保障。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必然要求比較完備的法制。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進一步完善法制建設,顯得更加緊迫。當前我國經濟領域出現不少混亂現象,如失信毀約、制假販假、偷稅漏稅、欺行霸市等,破壞了市場秩序,干擾了國家建設,損害了群眾利益。這些都與我們相關法律不夠健全以及執法不力有直接關系。

再次,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只有實行依法治國,才能更好地促進思想道德建設、科學技術進步、文化教育發展。比如,我國的民法通則、婚姻法、收養法等法律,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要求,把道德義務轉化為公民的法律義務,從而增加了道德規范的約束力,這無疑有助于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的形成和改善。又如,我國刑法、行政法等法律把嚴重破壞精神文明建設的行為規定為犯罪或行政違法行為,并對違反者施以不同程度的制裁和處罰,直接保證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

最后,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可靠保障。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矛盾比較突出。這就要求我們要依靠法治來協調社會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同時還要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宏大的系統工程

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多方面努力。

實行依法治國,必須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干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現在,我們黨的中心任務、所處環境和隊伍結構已經發生許多重大變化。這些重大的變化,客觀上要求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把黨對國家的領導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同時,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要帶頭遵守并維護憲法和法律,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法辦事。

實行依法治國,必須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改革開放以來,在短短的20多年間,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截至2014年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已審議通過了400余件法律或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國務院頒布了近1000件行政法規,各地出臺了約8000件地方性法規,國務院各部委和有關地方政府還了3萬多件規章。黨的十五大提出的“到2014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目標正在逐步變為現實。在新的世紀,我國的立法工作還要不斷加強和提高。

實行依法治國,必須嚴格執法。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必須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在我國,約有80%的法律和法規是由行政機關執行的,行政執法在法律實施過程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司法則是懲治犯罪、保護公民權利的最終有效手段。能否做到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關鍵。要進一步健全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做到公正司法。

實行依法治國,必須增強全體人民的法律意識。社會主義法治是建立在人民自覺遵守和維護法律的基礎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依法治國的根本問題是提高人的法制觀念。鄧小平強調:“要講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來越多的人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要通過加強法制教育,使全國人民樹立起自覺的法制觀念。1985年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四次作出關于開展全國普法教育的決議。我國已經完成了三個五年普法工作,現在進入了“四五”普法階段,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要繼續做好普法工作,使人們進一步養成遵守法律的習慣,自覺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言行,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