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領導選拔理論之十六:強基固本筑高樓——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時間:2022-05-01 04:59:00

導語:06年領導選拔理論之十六:強基固本筑高樓——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06年領導選拔理論之十六:強基固本筑高樓——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十六:強基固本高樓——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想建好一棟高樓,首先必須打好地基。地基越堅固,大廈越穩固。建設一個先進的政黨,好比建筑一項偉大的工程,同樣需要堅固的基礎。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那么,什么是階級基礎,如何增強?什么是群眾基礎,如何擴大?什么是社會影響力,如何提高?

不斷增強階級基礎

任何政黨都是有階級性的,都是一定階級利益的代表,有著自己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階級基礎。一個政黨是否先進,首先取決于它所代表的那個階級是否先進。

工人階級作為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是先進社會生產力的代表。中國工人階級是最富有政治遠見和犧牲精神,最具有革命的堅定性和徹底性,最具有組織性和紀律性,最能代表全體人民根本利益的先進階級。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確定為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按照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要求來建設自己,鞏固自己,加強自己。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黨才能成為中國最先進的政黨,取得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資格,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

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工人階級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推動著自身的進步。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深入發展,我國工人階級的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隊伍不斷壯大,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日益提高,工人階級的先進性在發展,黨的階級基礎在增強。隨著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的發展,工人階級作為先進生產力代表的歷史地位,將會越來越提升;作為先進生產力代表的整體優勢,將會越來越明顯;作為先進生產力代表的積極作用,將會越來越突出;作為先進生產力代表所具有的品格,將會越來越鮮明,從而黨的階級基礎將進一步增強。

要看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進行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使工人階級內部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工人階級隊伍的變化,從總體上說是積極的、進步的,是符合時展潮流的,既沒有改變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代表的歷史地位,也沒有改變工人階級的階級本質及其政治地位,而且從長遠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階級的整體素質,發揮工人階級的整體優勢。

歷史和現實充分說明,中國工人階級是最進步、最有活力的階級,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始終是我們黨最堅實的階級基礎和最基本的依靠力量。始終堅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始終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是中國共產黨永葆先進性的一個基本前提。

不斷擴大群眾基礎

黨的十六大修改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當好這“三個先鋒隊”,要求我們黨在增強階級基礎的同時,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群眾基礎。只有這樣,黨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才能把全民族全社會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的理想和目標而奮斗。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自覺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不斷擴大自己的群眾基礎,有兩方面至關重要的意義。其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是全國人民共同的事業。我們黨只有吸引和團結最廣大人民,才能實現所肩負的偉大歷史使命。其二,我們黨是一個長期執政的大黨,只有最廣泛最充分地吸收全民族各方面的優秀分子入黨,才能使自己的隊伍人才薈萃,更加強大。

或許有人會問,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吸收新的社會階層成員入黨,會不會影響黨的先進性?對此,我們黨以自己的光輝實踐作出了回答。我們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大量社會其他方面的優秀分子加入黨的隊伍。早期的共產黨人尤其是黨的創立者們,并非都出身工人階級,然而他們不僅參與了黨的創立,而且終身為黨的事業奮斗。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內的工人黨員不到10%,絕大多數黨員出身農民和小資產階級。創造性地提出要從思想上建黨,這就為解決非工人階級出身的人入黨問題開辟了一個路子。它要求黨員不僅從組織上入黨,還要通過嚴格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從思想上入黨,在革命實踐中鍛煉成長,逐步成長為無產階級的先進分子。實踐證明,這樣做是成功的。因此,我們黨只要堅持思想上建黨,堅持黨員標準和條件,就不會因為吸收新的社會階層優秀分子入黨而改變自己的先進性和階級性。

不斷提高社會影響力

黨的階級基礎增強了,黨的群眾基礎擴大了,黨的社會影響力就會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在新的世紀,面對國際國內各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和各種風險的考驗,我們黨只有進一步提高社會影響力,才能團結并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篇章。

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必須加強思想建設。同志指出:“看一個政黨是否先進,是不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主要應看它的理論和綱領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是不是代表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論猶如一面旗幟。黨有了正確的理論、路線、綱領,就為黨的事業發展指明了正確的前進方向,就能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就能動員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只要高度重視思想建設,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更好地統一思想,凝聚力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我們黨的社會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大。

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必須加強組織建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空前艱巨浩繁,需要十分堅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沒有這樣的組織領導,就很難把廣大工人、農民和社會各階層的力量有效地調動起來,凝聚起來,形成一支浩浩蕩蕩的社會主義建設大軍。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成分和社會組織形式日趨多樣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出現了空白點。在這種情況下,尤其需要加大組織建設的力度,不斷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不斷延伸黨的工作的范圍,充分發揮黨員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必須加強作風建設。一個政黨有了良好的作風,就能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和崇高的威信,就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影響力。我們黨一定要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維護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誠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廣大領導干部一定要堅持清正廉潔,執政為民,不斷增強拒腐防變、抵御各種不正之風的能力,經受住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只要我們黨始終保持和發揚良好的作風,就能永遠得到人民的廣泛支持和擁護,永遠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永遠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