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之金融危機

時間:2022-04-17 05:41:00

導語: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之金融危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之金融危機

*月*日,國務院總理應約與英國首相布朗通話時表示,要認真總結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正確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積累與消費的關系,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關系。在有關專家看來,溫總理向西方發達國家首腦提出正確處理好“三大關系”的呼吁,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不論是深深卷入危機中的歐美金融強國,還是需要金融創新支持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正確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均已成當務之急。

自去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國內外經濟界對虛擬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爭議再起。尤其是虛擬經濟的高度流動性、不穩定性、高風險性和高投機性,使得虛擬經濟一度遭到誤解,甚至把美國目前遭遇的金融危機直接歸罪于虛擬經濟本身。

實際上,虛擬經濟系統是和實體經濟相對應的一種經濟活動模式。采訪中,南開大學虛擬經考,試大網站收集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劉駿民為《瞭望》新聞周刊分析,“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匹配良好時,虛擬經濟將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為廣泛的融資渠道,轉移市場運作的風險,從而有效保障實體經濟的發展。然而,當虛擬經濟過度膨脹時,就會產生泡沫經濟或者金融危機。”

近日,被譽為“中國風險投資之父”的全國人大前副委員長成思危也形象地描述說,“如果將實體經濟系統看成是經濟系統中的硬件,則可認為虛擬經濟系統是經濟系統中的軟件。”他認為,我國虛擬經濟發展目前還僅僅處于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非常欠缺駕馭虛擬經濟的經驗。

因此,關于虛擬經濟的發展,劉駿民指出,目前歐美國家面對的是虛擬經濟過度發展所導致的與實體經濟脫離的“泡沫化”、“危機化”問題,而我國則是虛擬經濟發展滯后、風險防范能力薄弱和難以適應實體經濟需要的困境。在他看來,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更理性地吸取當前歐美金融危機爆發的經驗教訓,和正確對待我國虛擬經濟如何認識和發展的問題。

虛擬不能脫離實體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聯系緊密。在實體經濟系統中產生的風險,例如產品積壓、企業破產,都會傳遞到虛擬經濟系統中,導致其失穩;虛擬經濟中的風險,例如股票指數大落、房地產價格猛跌、銀行呆賬劇增和貨幣大幅貶值等,也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從經濟史分析可以看到,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才逐步產生的,同時它的產生天然就是為了促進實體經濟更好地發展。”天津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王愛儉否定了虛擬經濟“原罪說”。她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自虛擬經濟誕生起,就利用其固有的諸多優良特性為實體經濟快速增長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從而也造就了虛擬經濟自身的大規模擴張。

比如,虛擬經濟可以為實體經濟動員儲蓄,提供融資支持;發展虛擬經濟可以轉移風險,降低交易成本;可以更好揭示和傳遞實體經濟的信息,提高實體經濟運作效率;通過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社會資本配置效率和企業經營效率,促進社會整體運行效率。

當然,虛擬經濟過度膨脹也必然帶來負面效應。王愛儉介紹說,在一國之內,可能引發泡沫經濟,促使市場投機盛行,削弱監管當局監測能力。我國A股總市值在20*年11月份達到33.62萬億元,到今年9月份縮水至13.52萬億元。盡管不是真實財富的損失,而是虛擬財富的無法變現,但對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市場信心造成較大壓力。

在全球范圍,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則會加強金融市場壟斷和金融霸權,導致世界經濟乃至世界政治格局處于不穩定狀態。以美國為例,美國GDP在全球所占份額不足25%,但美元卻占到全球外匯儲備的64%、外貿結算的48%和外匯交易的83%,憑借美元特殊地位,美國可以通過印紙幣來償還國際債務彌補外貿財政赤字,從而將國內危機轉嫁給世界,加劇世界范圍的市場動蕩和兩極分化。

但是,無論如何,“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虛擬經濟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從實體經濟中孕育出來的,實體經濟的重要性高于虛擬經濟。”劉駿民強調,虛擬經濟由實體經濟系統中產生,又依附于實體經濟系統。也就是說,如果忽視這個基本認識,虛擬經濟的脫離實體經濟發展基礎而成為“脫韁野馬”,最終變成整個社會的“洪水猛獸”,只是時間問題。

謹防“泡沫化”

“由美國次貸危機發展成全球性金融危機,事實上,就是源于虛擬經濟‘小資金捅大窟窿’的經濟杠桿作用。”劉駿民認為,正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嚴重背道而馳,才釀成了目前日益深化的美國金融危機。

劉駿民指出,在華爾街危機爆發的過程中,次貸危機只是起到了一個導火索的作用,深層次原因則在于虛擬經濟的嚴重膨脹,使得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嚴重失衡,資產價格泡沫化,并導致虛擬經濟累積的系統性風險集中爆發。

“從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停止與黃金掛鉤那一刻起,美國就開始為今天的考試,大網站收集危機埋下了伏筆。”劉駿民指出,20世紀70年代以前,美元出境主要通過資本項目逆差,美國把美元借給歐洲,然后歐洲用美元購買美國商品,這就意味著對美國以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的需求增加,導致美國實體經濟增長;在70年代以后,美國則是通過經常項目逆差輸出美元,購買外國商品,在失去黃金價值支撐的信用美元體系下,意味著對美國實體經濟需求減弱和對虛擬經濟(包括房地產、股票、債券及其他可以反復炒作的資產)需求增大,導致美國制造業的外移和虛擬經濟過度膨脹。

于是,美國虛擬經濟越來越表現出相對獨立性,這種獨立性使其脫離實體經濟而快速擴張,泡沫成分不斷加重,資產價格普遍大幅度偏離或完全脫離由實體經濟因素決定的資產價格,導致虛擬經濟泡沫化,如美元危機、美國股市和房市資產價格泡沫破滅,以及眾多美國金融機構信用危機導致的破產、購并甚至國有化。統計數據顯示,20*年,美國GDP總量為13.84萬億美元,而截至20*年12月2日的數據顯示,美國股市總市值約為17.8萬億美元。另外,20*年美國金融機構杠桿負債比例則達到了GDP的130%以上,華爾街金融服務業全年利潤占全美公司利潤的40%.

“因此,要想解決美國的華爾街危機,必須調整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兩者發展失衡的機制,重建實體經濟,否則美國金融危機就會反復發作。”劉駿民對本刊記者說,這也是中國決策者應該吸取的重要經驗教訓之一,“美國此次金融危機原因有多方面,如經濟結構問題、監管不力等,但最重要的因素還是金融深化不當引發的虛擬經濟泡沫化。”

“當出現危機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糧食,而不是化妝品。”他提醒說,我國發展虛擬經濟要謹防“泡沫化”傾向,堅決不能脫離實體經濟的基礎,“一個人可以依賴炒作資產生存,但是一個民族和社會不可以靠任何資產的炒作來維持生存。”

適度原則發展虛擬經濟

對于我國虛擬經濟發展現狀,劉駿民的判斷是,我國虛擬經濟目前還處于比較淺層次的階段,目前,我國的虛擬經濟與整體經濟的匹配程度還不夠,國內虛擬經濟主要停留在股市上,而A股又是“單邊市”,金融產品過于單一。而且,虛擬經濟占GDP比重過低。

也就是說,中國與美國發展虛擬經濟的情況完全不同,不是過度的問題而是建立和完善的問題。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國就不需要平衡虛擬與實體之間的關系。他建議決策者在未來規劃我國虛擬經濟發展長期政策時,要借鑒美國教訓,“遵從適度和平衡原則,積極防止虛擬經濟的負面作用。”

那么,如何平衡、穩定和協調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劉駿民認為,虛擬經濟考試,大網站收集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穩定關系,主要靠虛擬經濟的穩定來維持,“穩定虛擬經濟,不是抑制其價格波動或規模,而是將整個虛擬經濟系統的運行規則、監管方式加以理順。”首先要健全法律法規,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規范虛擬經濟系統中的主體行為;其次要規范、完善資本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效規避和轉移風險;其三要加強監管和嚴格執法。

采訪中,王愛儉特別強調目前我國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決策和實施,一定要充分考慮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的配套。例如我國人民幣近期出現的“外升內貶”的情況,就是我國金融深化不夠和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不配套所造成的。

她指出,虛擬經濟會通過多種方式對宏觀經濟運行施以影響:一是金融資產價格的變化會影響居民個人的消費需求和企業的投資需求,進而對物價、產出等宏觀經濟指標產生實質性影響;二是經濟虛擬化程度加深,使經濟社會中投資于金融商品的貨幣需求量增加,對貨幣政策調控機制提出了嚴峻挑戰;三是虛擬經濟中的金融產品定價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市場供求關系和人們的心理預期與信心,因而帶有很大的波動性,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市場的信心;四是金融資產定價的合理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進而影響實體經濟。

在王愛儉看來,所有這些都表明,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相互作用與發展不僅是宏觀經濟自身發展與宏觀調控的結果,而且在我國當前由計劃調控向市場調控轉變的過程中可以“為我所用”。比如,她建議,可將控制虛擬經濟合理規模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整體戰略實施的一個重要裝置,發揮貨幣能量(流動性)的吸收與釋放轉化作用。結合我國具體情況,劉駿民最后認為,不論如何,當前我國需要做的仍然是加大虛擬經濟的發展,以滿足我國實體經濟金融支持力度不夠的問題,“作為一個大的經濟體,如果虛擬經濟沒有大的發展,國外大資金進入以后沒什么資產可買,而我們調控的經驗又不足,那就很可能成為未來經濟健康發展的薄弱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