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解讀

時間:2022-02-25 04:30:00

導語: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解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解讀

2014年下半年重慶市公務員錄用考試序幕已經拉開,廣大考生正在進行緊張的備考。在此關鍵時刻,通過對歷年重慶市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的研究歸納、總結了十大熱點問題供廣大考試備考參考。

本篇為法治問題相關資料。

一、傾力打造“法治政府”

直轄后的新重慶是我國幅員最廣、人口最多,集大城市、大農村、大移民為一體的特大城市。面對這一特殊的市情,近年來,重慶市政府推出旨在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四項制度”,即《重慶市政務信息公開暫行辦法》、《重慶市行政決策聽證暫行辦法》、《重慶市行政機關規范性審查登記辦法》、《重慶市政府部門行政首長問責暫行辦法》。這四項制度在第三屆(2014—2014年度)“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評選中,贏得了國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獲得創新獎。

政務信息公開打造“陽光政府”

2014年,重慶市政府制定了《重慶市政務信息公開暫行辦法》,這是打造“陽光政府”的一個重要舉措。

該項制度規定,除涉及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其他政務信息都必須公開。該制度自當年7月1日實施以來,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城市總體規劃、公務員選拔任用情況,以及政府投資項目的招標、建設和使用情況等20類政務信息,都要通過政府公報或者報紙、政府信息網、廣播電視等公共媒體公開。

目前,重慶市已完善了三級新聞機制,即市政府新聞,各區縣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及有關單位新聞,高等院校、國有大型企業新聞,將涉及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和重要事項的辦理情況,定期予以,對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的落實情況及時予以。

在打造“陽光政府”過程中,重慶市努力整合政府信息資源,在全國省級政府中第一個提出并實施網站群共建的模式,實現了部門網站內容實時在門戶網站上公布。其中“政府文件”收錄直轄以來市政府規章近3000件,是國內政府網站中時間跨度最大、最完整的政府規章庫,是人民群眾了解政策的重要信息源和檢索庫。

行政首長問責打造責任政府

按照行政首長問責制規定的程序,市長可以直接啟動問責程序,也可以根據人民群眾的舉報、控告、新聞媒體的報道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察部門、審計部門、司法機關的問責建議啟動問責程序。問責事由包括責任意識淡薄、重大決策失誤、監督管理不力、不依法行政等18種情形,不僅對責任事故要問責,對“不作為”、“亂作為”的也要問責。

2014年9月25日,在石柱縣牛欄口橋上發生一起特大交通責任事故。事故發生后,市長依據“問責暫行辦法”,及時啟動問責程序,石柱縣委副書記、縣長岳中煥引咎辭職,包括縣委書記在內的20人被追究了黨紀政紀責任。據了解,重慶市加大了行政責任追究的力度,一批有行政過錯的責任人受到了嚴肅的行政問責。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實施問責49例,追究領導干部89人,從而保證了政令暢通,促進了依法行政。

不僅如此,行政首長問責制還促進了行政機關正確履行職責和改進工作作風。行政首長問責制實施以來,該市多數區縣(自治縣)政府和市政府部門制定了實施辦法,建立了相應的行政問責制度,形成了比較健全的三級問責體系。渝北區交通局因交通建設特別是鄉村公路建設滯后、城區公交車管理混亂、整改效果不明顯等問題,在民主評議政風行風中連續兩次排名倒數第一。

為此,區委、區政府于2014年2月22日責令區交通局局長等5名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辭職,這在全區干部中引起了強烈震動。各部門千方百計添措施、想辦法,簡化辦事程序,縮短行政審批時限,努力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行政機關服務態度有了明顯改變。

行政決策聽證維護群眾切身利益

2014年11月11日下午5點,網頁上的數字跳動到83610,最終定格。

這是重慶市政府舉行的全國首次網上立法聽證會,就《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堅持以人為本創新和規范行政執法的決定》中涉及的行政執法方面的10大問題進行聽證。首次網上聽證會共吸引了8萬余人次的網民點擊參與,在線建議達300多條。

“網上聽證這種形式是行政民主的體現。”作為8位公眾陳述人代表之一的重慶市委黨校徐繼敏教授說。

在此前的2014年4月,重慶輕軌的票價問題,也在重慶市民中引起了廣泛爭議。政府部門及時召開輕軌票價聽證會,以聽取各方意見。輕軌公司提出價格不分段,一律15元,群眾反映票價偏高。聽證會后調整為全程票價5元,實行分段計價,起步價為2元。由于票價降低,為了維持軌道交通的正常運行,市財政每年補貼5000萬元。家住九龍坡區楊家坪,工作在渝中區的王先生,每天上班乘坐輕軌,他說,通過政府舉行聽證會,市民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按照《行政決策聽證暫行辦法》,行政決策涉及事項或調整收費項目及標準、重大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直接和廣泛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立法項目等11個事項都應當進行聽證。《辦法》還就如何保障群眾廣泛參與,如何規范聽證活動、如何科學集中民意等作出了規定。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7月1日該辦法實施以來,全市各級行政機關舉行決策聽證會達到1000余次,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好評。

部門文件審查避免政出多門

加強對“紅頭文件”的監督,避免政出多門。2014年7月1日,重慶出臺了《重慶市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審查登記辦法》。這項制度規定,市政府各部門的規范性文件涉及行政許可、收費、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事項的,必須送市政府法制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并由政府辦公廳統一登記編號。

該項制度著力解決行政機關濫發文件、文件相互打架以及變相或直接謀取部門不當權力和利益等問題,以保護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制的統一。該制度實施兩年半以來,重慶市政府共審查各區縣(自治縣)政府、市政府各部門的規范性文件355件,其中準予登記和備案315件,不予登記和備案40件。同時,各區縣政府參照該項制度也審查了本級政府各部門及鄉鎮政府大量的規范性文件。

該項制度規定,管理相對人可以啟動對抽象行政行為的監督審查程序。重慶市政府處理了7件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規范性文件的審查建議,有效地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有兩份“紅頭文件”還是由普通公民提請審查的。一件是《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同意實施〈重慶市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管理辦法(試行)〉的批復》,公民對該文件規定的執法主體的合法性問題要求審查。另一件是《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生豬定點屠宰廠(場)設置規劃〉的通知》,有公民提出關于定點屠宰生豬的流通限制與國家動物防疫法不一致。為此,重慶市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會同重慶市政府法制辦及相關部門、市高級人民法院多次溝通,現已議定處理意見。

重慶市人大法制委有關人士說,公民、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向國家權力機關提請審查“紅頭文件”是一件新鮮事物,今后將逐漸增多。它標志著公民的民主意識、法治意識和權利意識日益提高。

創新,是年輕直轄市不懈的追求。在2014年推出創建法治政府“四項制度”后,重慶在執法聯動、建設領域行政審批、區縣擴權、鄉鎮轉型等方面進行改革。比如建設領域的“五大環節并聯審批改革”,企業在改革前,從選址到驗收需要分別到20多個部門跑手續,改革后,只需到四個部門,“關口”精簡了五分之四,時間比改革前減少了一半多。

二、重慶優化法治建設

與時俱進更新立法理念

按照“執政為民、服務發展”的要求,強調以人為本、立法為民和可持續發展;注重立法精品意識,堅持立法數量、質量與效益的統一;強調實事求是,注重立法的地方特色。

圍繞中心突出立法重點

一是推動政府管理創新。推出了政府管理創新“三級改革試點”方案等規章,進一步完善行政管理體制,系統推進政府管理創新。二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向市人大常委會提交了《重慶市液化石油氣經營管理條例(草案)》、制定了《重慶市公共汽車客運線路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等規章,進一步完善了重慶市的市場運行環境。三是構建和諧社會。向市人大常委會提交了《重慶市宗教事務條例(草案)》、《重慶市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辦法(草案)》、《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草案)》等法規,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四是推進新農村建設。

向市人大常委會提交了《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辦法(草案)》、《重慶市水利工程條例(草案)》等,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五是強化公共安全。制定了《重慶市軍用機場保護辦法》、《重慶市社會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辦法》等規章,進一步強化了重慶市公共安全領域的制度建設。六是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制定了《重慶市管線工程規劃管理辦法》、修訂了《重慶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等規章,進一步規范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高了城市現代化水平。

完善機制創新立法模式

堅持開門立法,進一步完善了“媒體公示、公開聽證、委托起草、社會招標、現場論證”五大立法模式,立法透明度、公眾參與度和社會認可度進一步增強。

一是100%的征求意見。一年來,所有立法項目均通過市政府網站或市內主要媒體向社會公布并廣泛征求意見,共收到反饋意見一萬余條。二是堅持實行公開聽證。對《重慶工資支付規定》等重大立法項目,實行公開聽證。在審查《重慶市國家教育考試條例(草案)》時,還探索實施了網上立法聽證。三是繼續實施委托起草。對一些專業性較強、難度較大的項目委托專家起草,如委托重慶大學起草了《重慶市政府信用管理辦法》。四是適時組織現場論證。對《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辦法》等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立法項目,實施現場論證聽取群眾意見。

三、:重慶必須健全法治,外資才會不期而至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說,要讓重慶實實在在成為國內外投資者的安全區、放心區,這樣才能吸引國內外大公司來渝投資。

肩負中央使命協助重慶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的表示,重慶能否迎來大開放的新環境,有賴于能否建設起法治健全的市場體系。

他說:“一個法治健全的成熟市場,各種經濟要素會不期而至,越發展越順利。無論是世界500強還是中國500強,也就會因有章可循和安全感而放心、安心到重慶來。”他在重慶市市政法會議上說,2014年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30周年。重慶要在新一輪的發展中不失時機,取得成功,必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下大氣力擴大開放,深化改革,努力成為吸引和匯聚國內外各種發展要素的“熱土”。他指出,發展依賴環境,發展環境就是競爭力。公正、高效、安全、有序的法治環境,對于吸引各類經濟要素、形成現代市場具有重要作用。

2014年12月底,在他首次發表來渝施政綱領時就強調,要把重慶轉化為中國內地對外開放前沿,重慶要大開放。可以看出,治理重慶的主旋律是“大開放”。談到政法隊伍的建設,他強調:“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一定要在政法戰線培養一批精通金融、財務、房地產、熟悉國際經貿規則的專家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