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申論易考熱點問題
時間:2022-02-25 04:30:00
導語:國考申論易考熱點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國考即將拉開帷幕,相信我們的考生們都在積極備戰。那么怎樣在備考中我們怎樣把握申論的易考熱點呢?它們又有些什么特征呢?將申論易考熱點總結出了6大基本特點。以方便大家更好的把握申論考試的方向。
一、易考的熱點問題須與當前的理論熱點密切相關。
良好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是公務員必備的基本素質。應試者必須有堅定的政治信念、遠大的理想、服務的意識、求實的作風等,必須對當前國家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中心任務具有深刻的理解,必須熟悉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必須深刻把握當前的理論熱點。毋庸置疑,對政治理論不重視的應試者,難以在考試中脫穎而出。申論考試首先是對應試者政治理論素質的考察。2014年國考申論以目前中國發展中最重要的兩大產業問題,即農業中的糧食問題和工業產業升級轉型問題為主題進行命題,旨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決實際問題。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考察的是“怒江水電開發”,主要考察了“全面協調可持續”和“統籌兼顧”的觀點,也是圍繞科學發展觀來命題。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考察的是“土地問題”,主要考察了“以人為本”、“可持續”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觀點……這都緊扣科學發展觀等基本國策和理論熱點。在2014年各地的公務員考試中,山東省考察的是群體性事件問題;北京市考察應試者對國民素質、公民道德與國家軟實力知識點的理解;浙江省以金融危機為背景,談浙江經濟發展如何走出困境;江西省以返鄉農民工問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中小企業發展受困等為話題,考察在轉“危”為“機”的過程中,如何解決好民生問題。2014年,湖南省和云南省考察的是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問題;廣東省是社會救助問題;山東省是社會感恩意識匱乏問題;天津市是公共安全問題……2014年,廣東考察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必要性、緊迫性問題;重慶考察的是食品安全方面的話題;貴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問題;上海市是公務員精神和價值取向問題;河南省是“洋垃圾”問題;江西是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通過后面的分析,我們能夠發現這些熱點問題都是圍繞科學發展觀展開的,都緊扣重大理論熱點。事實充分證明,以理論熱點為背景,以社會熱點問題為依托,以國家政策為指導,選取合適的切入點命題已成為命題趨勢。這一思路將繼續指導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命題工作。
那么當前最大的理論熱點是什么?是金融危機?大學生就業?社會救助?新醫改方案?家電下鄉?農民工返鄉?能源危機?食品藥品安全?……所有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命題的熱點,但必須強調的是,一定要深挖熱點問題的理論依據,不能停留在就事論事的階段,一定要結合理論來進行分析。
二、易考的熱點問題須是中觀層面的問題,往往采取宏觀引領,中觀立意,微觀切入的考察辦法。
我們研判發現,宏觀引領,中觀考察,微觀切入是近年來申論命題的一大思路。公務員考試的目的在于選拔優秀人才,申論測試只是考察和測評人才素質的手段。由于國家行政工作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各行各業的“行家里手”參與其中,為此,公務員隊伍必須囊括全方位、立體化的社會精英。由于應試者具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從文史哲到數理化,并沒有一定之規。申論考試命題者必須考慮應試者相差較大的專業素養,不會設置過于宏觀或微觀的考題。過于宏觀,容易使應試者夸夸其談,空喊口號,無法拉開檔次,不容易找到切入點,只能在表面上做文章,看起來四平八穩,實際上無法體現應試者的真實水平以及創新能力,不能達到公務員考試選拔人才的目的;過于微觀,選拔到的人才可能只是某個領域的優秀者,其他專業的精英有可能成為“漏網之魚”,這樣將使得公務員考試既有失公平,又無法實現廣納賢才的初衷。為此,“申論”題目定是“中觀”的,出題者往往選擇兼具廣泛性、現實性、緊迫性的熱點問題,將應試者的視野鎖定在統攬全局的角度上,思考空間置放在廣闊的現實社會背景下,跳出一件簡單的具體事件或一個單純的具體問題的牢籠,以期解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觀層面問題”。
宏觀引領,中觀考察,微觀切入是近年來申論命題的一大思路。應試者在申論應試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宏觀的政策,宏觀的政策是管總的,比如教育亂收費,收入分配,社會安定,醫療費用等問題,這些都會涉及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涉及黨中央、國務院具體的方針政策。脫離了國家的宏觀政策會導致兩個嚴重后果,一方面容易離題萬里,無的放矢,其結果必定是“敗走麥城”;另一方面容易淺嘗輒止,沒有深度,也難獲命題人的青睞。應試者不能脫離微觀分析,不能泛泛而談,也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抓一點,不及其余。也就是說,應試者必須用宏觀政策,分析中觀問題,解決諸多具體的微觀問題,將三者有機結合。
三、易考的熱點問題涉及的面一定較廣,須以點帶面。
申論考試往往以某一中觀問題為中心,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考察實際問題。申論試題不可能把所有的熱點問題或者相關的理論知識都包括進去,它只能選取代表性強的,同時也能夠反映較為廣闊社會背景的問題為切入點來命題,這樣一來既能夠考察應試者的真實水平,也能夠滿足考試條件的限制。易考的熱點問題,傾向于能夠體現宏觀性、突出現實性、體現操作性的社會熱點問題,應試者關注的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具體事件,解決的也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具體問題,而是著眼于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問題”及性質、根源和影響。比如,2014年,山東省通過“重慶出租車罷運”、“甕安事件”、“玉湖水利群體事件”等考察如何應對群體性事件問題;北京市通過新加坡、韓國、美國等提升文明意識,強化文明行為的做法和杭州市紅領巾崗哨做法,考察應試者對國民素質、公民道德與國家軟實力知識點的理解;浙江省以金融危機為背景,談浙江經濟發展如何走出困境;江西省以返鄉農民工問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中小企業發展受困等為話題,考察在轉“危”為“機”的過程中,如何解決好民生問題。再比如,2014年,廣東省公務員申論試題,以六合彩在農村盛行為材料,考察農村文化建設的相關問題;江蘇省公務員申論試題,通過農村農民、城市居民、受災群眾、外來務工人員、退役運動員、貧困大學生和流浪乞討人員等多個社會群體的社會救助切入社會保障、社會公平問題。2014年浙江公務員申論試題,通過貧富差距、行業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等問題切入社會公平問題;山東公務員申論試題,通過證人作證制度、見義勇為保護制度切入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等。
四、易考的熱點問題須較為中性,沒有太多爭議,不涉及敏感問題。
申論考試不會直接考察敏感而有爭議的事件,而通常會對事件所延伸出的社會問題進行考察。申論考試不是單純地為考試而考試,也不僅僅是為了要某個問題的結論而考試,它試圖通過以考題的形式,通過審閱應試者的答案,了解應試者的思維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應試者是否能夠盡職盡責依法行政。因此,考題往往是大家在社會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問題,而且有較為明確的答案。而爭議太大的問題,整個社會還處于對它的觀察思考的階段,換句話說,大家的認識還處于模糊期,應試者本人也極有可能對該問題具有偏激的認識,從而無法反映他的真實素質和能力。另外,申論考試的試卷也是需要專人去批閱的,如果考題爭議太大,閱卷人和應試者如果持有針鋒相對的觀點,閱卷人很可能有失客觀,傾向于否定應試者的最終結論,而忽略他分析論證的過程。
需要強調的是,對于年度發生的過于敏感的問題,爭議較大的問題,沒有結論的問題,一般不會涉及,這是申論考試命題的重要原則。也就是說,并不是事件一直沒有爭議過,有爭議多是過去的爭議,而且帶給人們無限的思考。以2014年國家公務員申論試題為例,試題圍繞怒江開發探討人與自然的問題,其背景資料是怒江于2014年7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自然遺產,同年8月,國家發改委通過了在怒江中下游修建十三級水電站的方案。汪永晨和其他環保人士展開了反對建壩的“怒江保衛戰”。2014年9月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召開的怒江項目聽證會上,來自動物學、植物學、地學、生態學等不同領域的30多位學者發表了他們的觀點。同時,越來越多的關心怒江命運的民眾的聲音也加入到對怒江大壩的爭議中來。2014年2月18日,總理作出批示:“對這類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且有環保方面不同意見的大型水電工程,應慎重研究,科學決策。”怒江建壩工程被擱置。2014年水電專家對《提請依法公示怒江水電環評報告》公開信予以澄清。這一問題,在經過充分討論后,雙方觀點已經定型,國家也有了明確的政策,而且延伸出的人與自然關系問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思考,故而能在2014年成為命題點。
但是,并不是年度焦點問題就不會成為命題點,只要不是敏感、爭議、沒有結論的三位一體的話題就有可能成為命題點。2014年山東省公務員申論真題,就是以“重慶出租車罷運”、“甕安事件”、“玉湖水利群體事件”等社會輿論熱點話題考察如何處理群體性事件,對于這些問題,從黨中央國務院到基層政府,都是高度重視的,國家的政策也是很明確的,不屬于爭議較大或沒有結論的問題,只是由于地方政府處事不當而引發而已。應試者在備考過程中不可忽視食品藥品安全、拆遷、農民工返鄉、家電下鄉、擴大內需等年度焦點問題。
五、易考的熱點問題須是社會上當前存在的實際問題,但不一定是最熱的問題,往往具有一定的滯后性。
申論的性質類似于古代的策論,以社會熱點問題為依托,綜合考察應試者的邏輯思辨能力和知識積累水平。自2014年開考申論以來,無論是中央、國家機關的申論試卷,還是各省市的申論試卷,都是選取普遍的社會現實問題或某一時期的社會熱點問題作為考試的背景材料。因此,申論的背景材料一定會取材于社會熱點問題,和社會熱點密切相關。但為什么說不一定是最熱的問題呢?因為,申論考試的題目必須要體現一個“不可預測性”。首先,從考試的區分度來講,最熱的問題應試者通過種種途徑都能感受到,而且很可能所有的應試者都能對該問題侃侃而談,大家考得都不錯,應試者間的分數也就難以拉開,就失去了通過公務員考試選拔人才的目的;其次,社會上最熱的問題一般都是爭議較大而沒有形成定論的問題,設置這種考題的弊端我們前面已經論述過了。公務員考試是規范的考試,一般不會涉及這種類型。因此,我們必須關注當年的理論熱點問題,同時,如果有充分的時間備考,我們還應當關注“往期的”熱點問題(特別是最近五年的熱點問題),往年的真題,特別是地方公務員考試,重復命題或圍繞同一話題出題已經成為一個趨勢。公務員考試考察的是思維,是能力,而不是簡單的照搬照抄。
什么是“往期”的“熱點”話題?簡單地說,就是這一社會話題在過去的某段時間內曾經是公眾相當關注的話題,在當時曾經被廣泛討論過,但現在公眾焦點已經不是主要集中在該話題上了,這就是“往期”時事。為什么還是“熱點”問題呢?是指該話題雖然已經不是目前公眾注意力的焦點所在,但這一話題仍然對現在的社會有重要的影響,對現實的發展仍然有影響,還是“熱點問題”。前文已述,2014年怒江中下游修建十三級水電站的方案,是發改委在2014年提出的建議,由于當時爭議較大,被擱置,當時也就沒有成為命題的焦點,經歷幾年爭論后,爭論雙方的觀點已經定型,所以在2014年才成為考點。再比如,2014年的突發公共事件問題,也不是當年的熱點,早在2014年“非典”出現之后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思索。再例如,2014年奧運之年,眾多人都以為北京會以奧運話題為中心命題,然而,在2014年才以奧運會這個往期話題,與國民素質提升相結合進行考察。此外,2014年下半年,廣州公務員申論考試的話題——“專家信用(誠信)危機”的社會問題,這一話題在社會上的廣泛討論其實源于2014年《中華工商時報》對香港教授丁學良的訪談。在訪談中丁學良批評國內經濟學家一心為利益集團代言,并放言:中國合格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這一言論在當時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公眾和傳媒的廣泛談論,而專家的誠信問題也就開始被公眾所關注。可以說這是2014年的一大新聞,但卻在2014年下半年的廣州公務員考試中成為背景資料。2014年的“三農”問題,早在2014年年初,中央就了免除農業稅的一號文件,接著又采取了一系列切實措施解決“三農”問題,從而把全社會的焦點導向了“三農”問題。
- 上一篇:教師在期中考試總結會發言
- 下一篇:教育工作暨表彰大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