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福建省《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驗》考試題第二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

時間:2022-05-01 03:15:00

導語:03年福建省《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驗》考試題第二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二部分言語理解表達

閱讀下面短文,完成16-20題。

每個人在社會上生活,每天都要與人交往,經常會遇到些別人對自己無禮、無理的事,碰到些別人需要自己理解、幫助、支持的事。在這些事情面前,是寬宏大量,與人為善,還是小肚雞腸,與人為惡,不僅是一個人道德品質修養高低的表現,而且直接影響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

自古以來,人們就把善良推崇為美德,并且把“樂善好施”視為養生的靈魂。名醫張景岳就曾說過:“欲壽,惟其樂;欲樂,莫過于善。”這是很有道理的。現代醫學認為,人的心理活動和人體的生理功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良好情緒可以使生理功能處于最佳狀態,反之則會降低或破壞某種機能,引發各種疾病。而善良是美好心境的“興奮劑”。美國耶魯大學病理學家曾對7000多人進行跟蹤調查,結果表明,凡與人為善的,其死亡率明顯偏低;而與人不睦,遇事斤斤計較的人,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導致心理紊亂,出現變態心理,而且會引發失眠、健忘、不思飲食、精神恍惚、胸悶、頭疼等病癥。有關長壽老人的研究也表明,長壽者多是敦厚、善良的人。

社會心理學家也認為:一個人內心充滿善意,多行善事,心中必然會涌起欣慰之感。一個人堅信自己活在世上于他人有益,是他人生活的支柱,這就會成為鼓舞自己的一種精神力量。

這誠如馬克思所言:“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而活著,那么他的生命是黯淡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具有意義。”這種富有意義的“善行”,不僅是完善自我的“催化劑”,而且是養生健身的“營養素”。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十分注意加強這方面的道德修養。

16.人們生活在社會中,每天都會碰到對自己無禮、無理的事情,處理這些事情,可以看出一個人:

A.文化水平的高低

B道德品質修養的高低

C.是寬宏大量,還是小肚雞腸

D.是與人為善還是與人為惡

17.中國人歷來把樂善好施視為養生的靈魂,是因為:

A.樂善好施會使自己產生良好的情緒

B.幫助別人會帶來好運

C.人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

D.樂善好施能讓自己少遇到麻煩

18.一個人堅信自己活在世上與他人有益,是他人生活的支柱,這會產生鼓舞自己的一種

精神力量,因為:

A.人活著需要目標

B.人活著要有自己的理想

C.為他人幸福而活著,才使生命更有意義

D.為別人有用會使自己產生自豪感

19.“善行”是養生健身的營養素,這說明養生的根本在于:

A.多吃有營養的東西

B.多為他人做好事

C.完善自己的生活信念

D.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

20.良好的情緒可以使人身體處于最佳狀態,相反,惡劣的情緒則會使人生理功能降低或

破壞,以致引起疾病。這是因為:

A.人的身體功能會產生作用

B.人的心理和生理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系

C.心情好有助于消化

D.情緒穩定會使睡眠質量高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1-25題。

當你站在海邊,望著一望無際的蔚藍海水和一層一層涌向岸邊的浪花,是否會有一種舒暢、開闊、生氣勃勃的感覺?

俄羅斯生物物理學家阿拉巴特日獨辟蹊徑,觀察研究了這一現象。他注意到,當誨水在風力作用下形成海浪時,會產生人耳聽不見的頻率為8~13赫茲的次聲波。該現象早已為人們所知曉。但是阿拉巴特日感興趣的是,在我們人體內部究竟是什么東西能與來自大海的次聲波頻率相一致吧?當他注意力轉向生物醫學資料時,馬上發現了自己想找的答案。原來,在人的大腦里存在各種不同的生物電流,它們可以通過電腦圖記錄下來。科學家們對記錄下來的腦電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類。已知的幾種生物電流節律無論在頻率上還是在強度上都有很大差別,其中一種e節律的頻率為8-13赫茲。真是驚人的巧合!也許,海洋次聲波能在人的大腦里引起某種共振。節律能使人們表現出正常精神飽滿的狀態。只要人稍微緊張、疲倦,節律便會減弱,這時大腦中具有其他頻率的一些節律就會開始占上風。

這是否意味著人類大腦中的天然。節律具有某種對大海生活的遺傳生理適應性呢?或許這種遺傳生理適應性正說明人類遠古祖先起源于大海吧。阿拉巴特日認為,人為激發頻率為8-13赫茲的次聲波完全能使人處于并保持不眠狀態。這也許是生理學上又一新課題。

21.頻率8~13赫茲的次聲波產生的條件是:

A.海水B.風力

C.海岸D.海浪

22.阿拉巴特日認為人在海邊感覺心情舒暢的原因是:

A.大海能給人一種舒暢、開闊,生氣勃勃的感覺

B.海洋次聲波能在人的大腦里引起某種共振

巳在人的大腦里存在令人興奮的各種生物電流

D.生物電流節律在頻率,強度上都有很大的差異

23.在劃橫線的地方填一個正確的詞:

A.鎮靜B.安靜

C.寧靜D.清靜

24.選出不符合本文觀點的一項:

A.人類開發,利用大海次聲波是生理學的一個新課題

B.人大腦里頻率為8-13赫茲的節律能使人精神飽滿

C.人類大腦中的天然。節律或許具有某種對大海生活的遺傳生理適應性

D.人腦中。節律減弱時,常常也是人在緊張和疲倦的時候25.適合本文的標題是:

A.人類利用大海次聲波指日可待

B.人類在海邊找到精神飽滿的原因

C.奇妙的大海次聲波

D.人為激發次聲波可以使人不眠而精神飽滿

閱讀下文,回答第26~30題。

1990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米切爾·洛林宣布:在2.6億年以前,棲息在美國得克薩斯山區一種外形像晰蝎的名叫四角龍的爬行動物,確實是哺乳動物的遠古“親戚”,

①填補了進化鏈中,從爬行動物到哺乳動物中缺少的一環。

1987年,米切爾·洛林研究了一塊盤龍類的頭骨化石。隨著研究的深入,化石上的一些細節卻使他困惑不解。——②大多數的盤龍類在腭部有很大的孔,而在較進化的獸孔類身上,這個孔已被封閉,四角龍也有一個腭孔,但已明顯縮小,其直徑僅為0.635厘米。

③,盤

龍類在頭部背面有一塊很大骨,用以支持頜骨,在獸孔類中,這塊骨頭已大大縮小了,而四角龍的這塊骨要較獸孔類大,又較盤龍類精小。更為重要的是,四角龍的頭角上有個骨架,穿過顳孔的咀嚼肌像獸孑l類那樣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盤龍類那樣由肌腱相接。

這些發現使洛林相信,四角龍是盤龍類和獸孔類之間的一個過渡類型。他又把從幾塊盤龍類和獸孔類動物化石中獲得的信息輸入電腦(包括腭孔、顳孔形狀、頭顱骨形狀、牙齒數量和著生位置等),——④由電腦判斷出兩者之間的聯系。結果表明,在進化樹上,通向獸孔類一邊的第一個分叉就是四角龍。

26.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

A。四角龍的頭角B.頭角上的骨架

C.被穿越的顳孔D.穿越顳孔的肌肉

27.文“兩者之間的聯系”指的是:

A.由盤龍類、獸孔類化石中分析出的相關狀況

B.由盤龍類、獸孔類中發現的動物進化規律

C.腭孔、顳孔、顱骨的形狀,牙齒的數量以及著生位置

D.四角龍與盤龍類、獸孔類之間的區別和變化

28.下列幾種說法中,與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A.四角龍頭部背面那塊用來支持頜骨的骨頭,比獸孔類的大,但又略小于盤龍類

B.對三種古生物進行比較之后發現,大多數盤龍類腭孔大,四角龍的很小,獸孔類的已

封閉

C.洛林的發現是對四角龍、盤古龍類和獸孔類身體各部位的化石進行分析和比較計算

的結果

D.洛林的研究,證實從爬行動物到哺乳動物之間存在著過渡類型,填補了近代史中的

一項空白

29.根據文中所述,在生物進化系統樹上,四角龍出現的位置應該在圖中ABCD哪一處?

30.文中①-④處應填人的詞是:

A.于是/由于/因此/隨后

B.從而/因為/于是/然后

C.隨著/女口果/此夕/于是

D.從而/因為/此外/然后

閱讀下文,回答第31-35題。

對于自然界中的物質,無論大的還是小的,人類一①找到了操作它們的合適方法,利用起重機可以移動成噸重的貨物,使用光鑷可以撥動分子和原子,等等。最近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又有了新的發明,那就是通過模仿生物大分子的融合裝配,使微米級的物體能夠自己裝配自己。

眾所周知,DNA和蛋白質等大分子都能依靠形狀的互補或分子間的作用力(如氫鍵和疏水作用力)來進行分子間的牽引。因此,多肽能在被基因表達后自發地折疊成有功能的蛋白質,DNA也能在扭曲成雙螺旋后繼續纏繞成短棒形狀的染色體。——②對于比生物活性分

子稍大一些的物體來說,這種作用力方式同樣有效嗎?

為了得到答案,哈佛大學的懷特賽德和他的學生開始模仿蛋白質的融合裝配,用被稱為二甲基硅氧烷的疏水材料制作了一些六角形的小物體,這些小物體雖然只有幾個微米大小,但懷特賽德卻設法將它們中的數個黏結在一起,并在個別面上涂上了親水物質,做成一些具有不同形狀的模擬“蛋白分子”。把這些“蛋白分子”放入水和油的混合系統后,親水部位結合到親水部位,疏水部位結合到疏水部位,他們——③按照設計的意圖完成了自組裝。

科學家認為,這項新近發明的技術可以在一些微小物體的精確安裝中發揮作用,例如制造電腦芯片和微型機械。但在獲得最后的成功之前,還有一個必要的步驟需要完成——把這些自組裝好的小東西焊接起來。——④目前里面的黏合力是如此的小,一旦從液體中拿出,它

們就會像豆腐一樣地散架。

31.與第一段文意不符合的一項是:

A.人類又找到了操作自然界微小物質的新的方法——微米級物體自組裝

B.哈佛大學的科學家能夠使微米級物體自組裝

C.微米級物體自組裝是通過模仿生物大分子的自組裝原理來完成的

D.生物大分子的融合裝配給科學家完成微米級物體自組裝以啟迪。

32.下列對“這種作用力方式”解說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DNA和蛋白質等大分子都能依靠形狀的互補或分子間的作用力來進行分子間的牽引

B:氫鍵和疏水的作用力

C.微米級物體組裝時物體間的結合

D..多肽能在被基因表達后自發地折疊

33.根據第三段文意,與懷特賽德實驗具體情況不符合的一項是:

A.實驗是模仿蛋白質的融合裝置進行的

B.實驗時,小物體的自組裝是在水和油的混合系統環境下進行的

C.實驗時,將六角形小物體黏結在一起并在面上涂親水物質,做成模擬“蛋白分子”

D.實驗時,“蛋白分子”自組裝是按照設計意圖進行的

34.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實驗證明,對于比生物活性分子稍大一些的物體可以進行自組裝

B.微米級物體自組裝還需要解決組裝好的小東西的黏合力問題

C.哈佛大學的新發明在微小物體的精確安裝中發揮作用,制造出了電腦芯片和微型機械

D.微米級物體的組裝是按照科學家的設計意圖自己來組裝自己

35.文中①-④處應填人的詞是:

A.可能/雖然/必然/因為

B.似乎/然而/果然/因為

C.好像/但是/顯然/因此

D.幾乎/顯然/最終/所以

閱讀下文,回答第36-40題。

天文學家發現——①宇宙中離地球最遠的星系。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這個星系名叫8C1433+63,距地球大約150億光年,是天文學

利用設置在夏威夷群島莫納克亞天文臺的凱克望遠鏡發現的。

這個星系的光信號要歷經150億年才能到達地球,所時間是地球年齡的3倍。

這一發現表明,宇宙本身至少有150億年的歷史,從而否定最近根據宇宙膨脹情況對宇宙

年齡作出的估算:宇宙只有120億年或更小的年紀,在此之前天文學家發現的最遠的星系距地

球130億光年,是1991年發現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新發現的星系——②含有一些恒星,這些恒星在其光信號到達地球

時,就已經年邁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沙隆·斯客拉德教授目前對英國《每日電訊報》的記

者說,這個新發現的星系已經充分形成一事實表明,宇宙的年齡有③還要大于150億

年。

這一結構與靠近地球的一些恒星的年齡的估計相等。天文學家估計離地球最近的一些恒

星的年齡④有160億年。

36.文中“在此之前”的“此”指代的是:

A.最近根據宇宙膨脹情況對宇宙年齡作出的估算

B.發現名叫8C1433+6”的星系

C.1991年之前天文學家的發現

D.8C1433十63星系充分形成

37.文中畫線“年邁”的意思是:

A.年齡至少有150億年

B.年齡大于150億年

C.年齡至少有160億年

D.年齡大于160億年

38.不能作為“宇宙本身至少有150億年的歷史”這一推論的依據的一項是:

A.凱克望遠鏡發現8C1433+63星系距離地球大約150億光年

B.8C1433+63星系的光信號要歷經150億年才能到達地球

C.最近根據宇宙膨脹情況對宇宙年齡作出的估算是錯誤的

D.天文學家估計離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齡至少有160億年

3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凱克望遠鏡發現8C1433+63星系是離地球最遠的恒星

B.1991年天文學還發現最遠的星系距地球130億光年,而1991年后則發現最遠的星系

距地球只有120億光沂或者更小

C.沙隆·斯客拉德教授是根據8C1433+63星系似乎含有一些恒星而作出“宇宙的年齡

有可能大于150億年”這一推測的

D,天文學家估計離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齡至少有160億年,這一估計糾正了沙隆,

斯容拉德教授的推測

40.文中①-④處中應填人的詞是:

A.可能/至少/似乎/迄今為止

B.迄今為止/似乎/可能/至少

C.似乎/可能/至少/迄今為止

D.迄今為止/可能/至少/似乎

閱讀下文,回答第41-45題。

位于中國尼泊爾邊境上的喜馬拉雅山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脈。它的頂峰珠穆朗瑪峰高

達8848米,堪稱世界之最。

近半個世紀以來,地質學家對喜馬拉雅山進行了研究,特別是近20年來世界各國學者紛

紛對青藏高原進行實地勘測,弄清了喜馬拉雅山脈的來龍去脈。科學家們從喜馬拉雅山的原

層海相沉積層中找到了魚龍、三葉蟲、珊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標本,從而證明:早在

4000—5000萬年前,喜馬拉雅山脈所處地區是一片湛藍的大海。

眾所周知,地球最上層約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層帶有彈性的堅硬巖石,叫做巖石層,

巖石層可以發生脆性斷裂,形成為數不多的板塊,板那個之間可以作相對運動。根據板塊大地

構造假說,科學家們將全球巖石分為6個大板塊,即歐亞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

塊、印澳板塊和南極板塊。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就是由于歐亞板塊和印澳板塊的互相碰撞,使

得沉積在海中的巨厚沉積巖褶曲隆起所致。這樣古海便漸漸消失,代之以高聳人云的山脈。

科學家們經過測量,發現印澳板塊至今仍在向北漂移,致使喜馬拉雅山脈繼續不斷升高。

近萬年來,喜馬拉雅山脈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一些地質學家認為,地球上的山脈是不會超過萬米的。他們曾用生活中的一個例子作解

釋,———③我們用雪白細嫩的豆腐來“疊羅漢”,——不需疊上幾層,最底層的豆腐必將由

于承受不了其上的壓力而最終“垮臺”。這個例子同樣適用于山脈的升高。因為山脈的升高也

像是“疊羅漢”,只不過是用泥土、巖石在不斷堆積而已。在山體不斷抬升之際,山底所承受的

壓力也是相應增大,一旦達到極限,偌大的山體就會像豆腐那樣散架崩塌。

經過推算,科學家們認為這個極限負荷是當山脈上升至10000米時的負荷。這一假說同

樣證明了地球上至今沒有萬米高山的原因。

然而,喜馬拉雅山脈還在不斷上升,——②上升速度仍保持每5厘米不變,不用

25000年,高度將超過萬米。到那時,喜馬拉雅山脈是散架崩墁塌,還是繼續高聳地球上,可以

說至今還是一個謎。

41.對第二段兩句話之間的關系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因果B.條件

C.轉折D.解釋說明

42.對第三段的大意有幾種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說明了地球表層的情況

B.說明了地球的構造

C.說明了喜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

D.說明了板塊大地構造假說是如何形成的

43.對科學家推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科學家推算,山脈的高度不會超過萬米,但喜馬拉雅山能否超過萬米還是個謎

B.科學家推算,山脈的高度不會超過萬米,但喜馬拉雅山有可能超過萬米

C.科學家推算,山脈的高度不會超過萬米,喜馬拉雅山也不例外

D.科學家推算,山脈的高度不會超過萬米,喜馬拉雅山最高只能達到萬米

44.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地球上層約,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層帶有彈性的堅硬巖石

B.喜馬拉雅山脈是由沉積在海中的巨厚沉積巖互相碰撞褶曲隆起所致

C.一些地質學家認為,地球上的山脈高度可達萬米

D.喜馬拉雅山如果每年上升5厘米,再有25000年,高度將超過萬米

45.文中①-②處少了兩對關聯詞,應填人的關聯詞是:

A.只要....就/女口果....那么

B.女口果·....·那么/如果·....·就

C.只有……才/因為……所以

D.如果……那么乃口果……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