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止禮儀范文

時間:2023-03-30 17:46: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舉止禮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舉止禮儀

篇1

1、儀態展示您的教養

儀態,指人的姿態、舉止和風度,即一個人的表情、行為、動作,也包括人的體態語。它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心理、感情、素養和氣質。個人的禮儀修養正是通過一舉一動表現出來的。一個人即使有出眾的姿色、時髦的衣著,但如果沒有相應的行為美,就破壞了自己的形象。我們的姿態舉止就應該體現秀雅合適的行為美。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有行相。要率直而不魯莽,活潑而不輕佻,工作緊張而不失措,休息時輕松而不懶散,與賓客接觸時有禮而不自卑。一個人的氣質、風度及其禮儀教養不能僅是靠高檔的服飾裝扮而成的,更不是靠人們擁捧而就的,而是在一言一行中自然體現出來的。

2、站姿要有穩定感

最容易表現體態特征的是人處于站立時的姿勢。社交場合中的站姿,要求做到站有站相,注意站姿的優美和典雅。女性應是亭亭玉立,文靜優雅;男性應是剛勁挺拔,穩健大方。正確的站立姿勢應是:端正、莊重,具有穩定性。站立時的人,從正面看去,應以鼻為點與地面作垂直狀,人體在垂直線的兩側對稱,表情自然明朗。

溫馨提示注意防止不雅站姿,例如:

⑴ 上身。歪著脖子、斜著肩或一肩高一肩低、弓背、挺著腹、撅臀或身體依靠其他物體等。

⑵ 手腳。兩腿彎曲、叉開很大以及在一般情境中雙手叉腰、雙臂抱在胸前、兩手插在口袋等。

⑶ 動作。搔頭抓癢,擺弄衣帶、發辮、咬指甲等。

3、坐姿講究穩重感

坐姿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人體姿態,它反映的信息非常豐富。優美的坐姿是端正、優雅、自然、大方。入座時,要走到座位前面再轉身,然后右腳向后退半步,再輕穩地坐下,收右腳。入座后,上體自然坐直,雙肩平正放松,立腰、挺胸,兩手放在雙膝上或兩手交叉半握拳放在腿上,亦可兩臂微屈,掌心向下,放在桌上。兩腿自然彎曲,雙腳平落地上,男士雙膝稍稍分開,女士雙膝必須靠緊,兩腳平行,臀部坐在椅子的中央(男士可坐滿椅子,背輕靠椅背)。雙目平視,嘴唇微閉,微收下頜,面帶笑容。起立時,右腳向后退半步,而后直立站起,收右腳。

溫馨提示要堅決避免以下幾種不良坐姿:

⑴ 就座時前傾后仰,或是歪歪扭扭,脊背彎曲,頭過于前傾,聳肩。

⑵ 兩腿過于叉開或長長地伸出去,萎靡不振地癱坐在椅子上。

⑶ 坐下后隨意挪動椅子,在正式場合蹺二郎腿時搖腿。

⑷ 為了表示謙虛,故意坐在椅子邊上,身體萎縮前傾地與人交談。

⑸ 大腿并攏,小腿分開,或雙手放在臀下,腿腳不停地抖動。

4、走姿展精神風貌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從一個人的走姿就可以看出其精神是奮發進取或失意懶散,以及是否受人歡迎等,它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在生活中有的人精心打扮穿著入時,如果走姿不美,就會遜色三分;而有的人盡管服裝樣式簡單,優美的走姿卻使他氣度不凡。標準的走姿要求行走時上身挺直,雙肩平穩,目光平視,下頜微收,面帶微笑;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彎曲,擺動時,以肩關節為軸,上臂帶動前臂,向前、后自然擺動;身體稍向前傾,提髖屈大腿,帶動小腿向前邁。

溫馨提示注意矯正不雅的走姿:

⑴ 內八字和外八字。

⑵ 彎腰駝背,歪肩晃膀。

⑶ 走路時大甩手,扭腰擺臀,大搖大擺,左顧右盼。

⑷ 雙腿過于彎曲或走曲線。

⑸ 步子太大或太小;不要腳蹭地面、雙手插在褲兜或后腳拖在地面上行走。

⑹ 男士的走姿像小腳女人走路一樣,一步一挪;或像閑人一樣八字步邁開,那會給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覺。

5、蹲姿別不顧優雅

蹲姿一般以下列兩種為宜:

⑴ 交叉式蹲姿。下蹲時,右腳在前,左腳在后,右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全腳著地,左腿在后與右叉重疊,左膝由后面伸向右側,左腳跟抬起,腳掌著地,兩腿前后靠緊,合力支撐身體。臀部向下,上身稍前傾。

⑵ 高低式蹲姿。下蹲時左腳在前,右腳稍后,兩腿靠緊往下蹲。左腳全腳著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右腳腳跟提起,腳掌著地。右膝低于左膝,右膝內側靠于左小腿內側,形成左膝高右膝低的姿勢,臀部向下,基本上靠一只腿支撐身體。

溫馨提示:

下蹲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有彎腰、臀部向后撅起的動作;切忌兩腿叉開,兩腿展開平衡下蹲,以及下蹲時,露出內衣褲等不雅的動作,以免影響你的姿態美。因此,當要撿起落在地上的東西或拿取低處物品的時候,不可有只彎上身、翹臀部的動作,而是首先走到要撿或拿的東西旁邊,再使用正確的蹲姿,將東西拿起。

6、遞物講究安全、便利、尊重

行為舉止要考慮到是否有禮貌,是否傷害他人。以日常生活常見的遞交物品為例,請把握遞交物品三原則:安全、便利、尊重。若遞刀遞筆給他人,就必須授人以柄,千萬不要把刀尖、筆尖對著他人遞過去,要令人有安全感并使對方很方便地接住,還要等對方接穩后才能松手,這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現。端茶遞水最好雙手遞上,注意不要濺濕他人;要講究衛生,捧茶杯的手不要觸及杯口上沿,避免客人喝水時嘴唇碰到你手指接觸過的地方。若遞交書本、文件,也要盡量雙手遞上,讓文字正向朝著對方,使對方一目了然,不能只顧自己方便而讓他人接過書本文件后再倒轉一下才看清文字。

溫馨提示:

遞交物品時一般要求和顏悅色,并說:請接好、請用茶、請收好之類的禮貌語,還要注意目光的交流,雙方最好處于平視狀態,盡量避免俯視時的傲慢、施舍之意或仰視時的畏懼、討好之態。

7、行為注意情境、角色、距離

行為舉止應恰到好處。舉止三要素:情境、角色、距離。

⑴ 隨情境變化在辦公室與在運動場,在教室與在足球看臺上,出席婚禮與出席葬禮,朋友聚會與商務談判所表現出來的舉止神態截然不同,才是正?,F象。

⑵ 有角色意識

如果主次不分,沒大沒小,反客為主,不是別有用心,就是貽笑大方。人是社會的一分子,行為舉止就不可能為所欲為。特別是官員、軍人、教師等類型人物的行動就顯然不大自由。特殊人物的舉止格外令人關注,其效果也與眾不同。

⑶ 有距離概念

男女同學之間如果經??康锰疵庥邢嗵庍^密之嫌;情侶之間,如果離得太遠,就有鬧別扭之感。尤其是在社交活動中,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的遠近具有特定的含義。比如,距離75厘米左右是個人界域,意為親切、友好、融洽,適合于朋友、同志、同事談心;距離在45厘米以內是親密界域,意為親密無間、,適合于戀人、夫妻、母女等最親近者的交流。

8、握手友好情感的傳遞

握手次序應把握尊者優先和女士優先的原則,其次序是:上級、長輩、女士。具體說,在上下級之間,一般由上級先伸手,下級再相握;長輩與晚輩之間,應是長輩主動先伸手,晚輩立即反應;在男性與女性之間,應由女士先大方地伸手,男士有禮貌地響應。在表示祝賀、慰問的特殊場合,下級、晚輩、男士也可先伸手。主客之間:迎客時,主人先伸手,以示歡迎;告別時,客人應先伸手,表示感謝。告別時,若由主人先伸手,就有逐客之意。

溫馨提示:

⑴ 伸手時右手掌要與地面垂直,以示友好、平等。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上是順從性的握手姿勢,以示謙恭、服從,乃至乞求、巴結;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下是控制性的握手姿勢,表達的是居高臨下、傲慢,支配控制對方之意。

⑵ 握手時,必須注意目光交流,適當寒暄。切忌與對方握手時目光游移、左顧右盼,與第三人談話。

⑶ 通常,握手只能一對一,注意不能幾個人交叉握手,要等別人握完后再握。

⑷ 不能戴手套與人握手,女士戴的禮服手套除外。

⑸ 與一般女性握手只要握手指部分。

⑹ 不要用濕手、臟手或有疾病的手與人握手,如果對方已伸手,你應該亮出雙手,簡單說明情況表示歉意,以求得諒解,才不至于失禮。

⑺ 跨門檻時不可握手。賓主告別時,要注意跨門檻(一只腳在門檻邊,一只腳在門檻外面)時,不可握手。

9、行禮多姿多彩、靈活運用

⑴ 鞠躬

鞠躬是我國古代傳統禮節之一,至今仍是人們見面表示恭敬、友好的一種人體語言。和握手相比,鞠躬表達的敬意更深一些,常用于婚喪節慶、演員謝幕、講演、領獎等場面以及下級對上級、服務員對客人、初次與朋友見面。特別是在大眾場合個體與群體的交往時,個人不可能和許多人逐一握手,則以鞠躬代之,既恭敬,又節約時間,值得大大提倡。

⑵ 拱手(抱拳)

拱手禮是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禮節,而且它既可以避免人數眾多時握手的不便,又可以不受距離的限制,特別適用于春節拜年、單位團拜、親朋好友聚會或向別人祝賀時。

篇2

講話前后。演講人在演講前和結束講話后, 通常要鞠躬致意, 表示對聽眾的感謝和敬意。

領受獎品。得獎人在領受獎品時, 要對頒獎人和全體與會者鞠躬致意, 感謝鼓勵和愛護。

表演謝幕。表演文藝節目, 結束時對觀眾鞠躬謝幕, 對觀眾表示感謝。

篇3

問:應提前多長時間到達面試地點?

答:提前10分鐘到達效果最佳。在面試時遲到或是匆匆忙忙趕到都是致命的,而提前半小時以上到達亦會被視為沒有時間觀念。到達面試地點后應在等候室耐心等候,并保持安靜及正確的坐姿。

問:假如一些小企業沒有等候室怎么辦?

答:在面試辦公室的門外等候。當辦公室門打開時應有禮貌地說聲:“打擾了。”然后向室內考官表明自己是來面試的,絕不可冒然闖入。假如有工作人員告訴你面試地點及時間,應當表示感謝。

問:假如要敲門進入,該敲幾回門?

答:敲2回是較為標準的。敲門時千萬不可敲得太用勁。進門后不要用后手隨手將門關上,應轉過身去正對著門,用手輕輕將門合上。

問:進入面試室后能否馬上坐下?

答:等考官告訴你“請坐”時可坐下。坐下后不要背靠椅子,也不要弓著腰,并不一定要把腰挺得很直,這樣反倒會給人留下死板的印象,應該很自然地將腰伸直。

問:與考官交談時是否應始終注視對方?

答:這并不需要,當然更不能漫不經心地四處張望。在交談時應當顯得自然,平時怎么和別人交談的,就怎么去做。

篇4

正確的鞠躬姿勢:

首先得站好,以良好的站姿為基礎,雙手在身前搭好,雙眼注視對方,面帶微笑。

鞠躬時,以臀部為軸心,將上身挺直的向前傾斜,傾斜的角度也不一樣,一般是90、45和15度,目光隨身體自然下垂到腳尖1.5米處,鞠躬完之后,再恢復到標準的站姿,目光再注視對方臉部。

鞠躬時應做到文明,鞠躬的同時要問好,聲音要熱情,親切。

鞠躬動作要領:

行鞠躬禮時面對客人,并攏雙腳,視線由對方臉上落至自己的腳前1.5米處(15度禮)或腳前1米處(30度禮)。男性雙手放在身體兩側,女性雙手合起放在身體前面。

鞠躬時必須伸直腰、腳跟靠攏、雙腳尖處微微分開,目視對方。然后將伸直的腰背,由腰開始的上身向前彎曲。

鞠躬時,彎腰速度適中,之后抬頭直腰,動作可慢慢做,這樣令人感覺很舒服。

鞠躬適用場合:

鞠躬適用于莊嚴肅穆、喜慶歡樂的儀式場合。

日常生活中學生對老師、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表演者對觀眾等都可行鞠躬禮。

領獎人上臺領獎時,向授獎者及全體與會者鞠躬行禮。

演員謝幕時,對觀眾的掌聲常以鞠躬致謝。演講者也用鞠躬來表示對聽眾的敬意。

遇到客人或表示感謝或回禮時,或是遇到尊貴客人,這時可行鞠躬禮。

要準確地運用鞠躬禮:

正確認識鞠躬的度數,從小到大為15、45、90度鞠躬。

15度一般是運用在一般的應酬場合,如問候時,介紹,握手,讓座等都可以用15度鞠躬禮

45度一般是下級給上級,學生給老師,晚輩給前輩,服務人員給來賓表示的敬意。

篇5

2、沒有人會為了你的未來買單,你要么努力向上爬,要么爛在社會最底層的泥淖里,這就是生活。

3、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請不要用年齡和其他東西來束縛自己,年齡從來不是界限,除非你自己拿來為難自己。

4、沒有太晚的開始,不如就從今天行動??傆幸惶?,那個一點一點可見的未來,會在你心里,也在你的腳下慢慢清透。生活,從不虧待每一個努力向上的人。

5、世界的模樣,取決于你凝視它的目光。自己的價值取決于你的追求與心態一切美好的愿望,不是在等待中擁有,而是在努力中實現。

篇6

2、在我們身邊,有一些人,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也不肯輕言放棄?;蛟S他們沒有大事業,但在人生路上,已成贏家。

3、做人,無需去羨慕別人,也無需去花時間去羨慕別人是如何成功的,想的只要是自己如何能戰勝自己,如何變得比昨天的自己強大就行。

4、人生成功的秘訣是,當機會來到時,立刻抓住它。不停地專心工作,就會成功。

篇7

1 病 例

1.1 陳某,男65歲,有精神分裂癥病史,不知何故將“潔爾陰”瓶塞入肛管進入直腸,3 d后來院診治,以“直腸異物”入院治療,在腰俞穴麻醉下,用鼠齒鉗取出塑料“潔爾陰”瓶,直徑約5 cm,長約20 cm。

1.2 孫某,男,53歲,自行將“假體”塞入,進入直腸,自行取出未果,1 d后以直腸異物入院治療,在腰俞穴麻醉下用布巾鉗取出“假體”,直徑約4.5 cm,長約25 cm,表面凹凸不平。

2 討 論

2.1 異物來源 直腸異物從口吞入可從數天至1年[1]降至直腸,出現異物嵌頓,或腫痛,部分異物刺入直腸壁形成直腸周圍間隙膿腫[2]、肛瘺[3]。另一部分則是從塞入或外傷刺入,或檢查遺留物等。

2.2 異物形態大小 從口吞入的異物如骨頭、魚刺、竹簽等都比較小,形態可以是多種多樣。從塞入的一般比較大,形態多為圓柱狀。

2.3 異物進入原因 從口吞入,多為無意識的,故意吞入較少見。從塞入的則因瘙癢或精神異常,有意識的塞入或性刺激不慎陷入。外傷致異物進入也是原因之一。

2.4 異物的危害 較大或較多的異物在直腸下段產生阻塞,造成大便不通。異物刺激直腸壁產生疼痛、感染,形成肛管直腸周圍間隙膿腫、肛瘺。

2.5 手術 肛管直腸異物手術要求:麻醉效果良好是順利取出異物的前提條件。異物取出應注意異物大小、形態,是否刺入直腸、肛管,有無并發癥等。較大的異物取出困難,則應想辦法使異物固定,用帶鉤的鉗類,夾著異物底部拖出,不能通過取出者則考慮剖腹取出。術后應適當應用有效、適量的抗生素及止血藥,防止局部感染及出血。

【參考文獻】

 

[1] 郭玉琨,程躍.直腸異物嵌入1例[j].結直腸外科,2007,13(6):393.

篇8

2、行動。想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華麗的跌倒勝過無謂的徘徊。

3、一生中,你能尊重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尊重你;你能信任多少人,就有多少人信任你;你能讓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幫助你成功。人的一生給別人借過時實際是在給自己修路,厚道的人,你的人生路總是很寬很長!

4、人生是很累的,你現在不累,以后就會更累。人生是很苦的,你現在不苦,以后就會更苦。唯累過,方得閑。唯苦過,方知甜。

5、你心里最崇拜誰,不必變成那個人,而是用那個人的精神和方法,去變成你自己。

6、親愛的女孩,無論經歷過什么,都要努力讓自己像杯白開水一樣,要沉淀,要清澈。白開水并不是索然無味的,它是你想要變化的,所有味道的根本。絢爛也好,低靡也罷,總是要回歸平淡,做一杯清澈的白開水,溫柔的剛剛好。

7、從未輸過的人,往往會輸得一塌糊涂,從未跌倒過的人,往跌倒了往往會“一蹶不振”。

8、我們單槍匹馬闖入這世間,只為活出屬于自己的所有可能,愿你這一生既有隨處可棲的江湖,也有追風逐夢的驍勇。

9、不為模糊不清的未來擔憂,只為清清楚楚的現在努力。

篇9

    一、貼近學生生活,真實可信,以情感人

    列寧說:“如果沒有情感,就永遠不會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貼近學生生活,對學生有親近感、親切感,真實可信的課堂例子,方能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讓學生既感悟和理解理論知識,又心悅誠服的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例如:在進行“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形式”教學時,我以“金堂的紅桔、實用菌的發展”為教學實例。由于很多學生的家庭就經歷過或現在正在經歷紅桔、實用菌的發展所帶來的苦惱,例子一提出,就迅速引發了學生一探究竟的興趣。短短幾分鐘的討論,學生不僅理解了市場供求和商品價格的關系,還有學生感嘆家長的知識水平太低、不懂得價值規律,自己一定要認真學習。說句實話,這一例子的運用還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我也是在教學進程中才領悟到的。當然,用這樣的例子要求教師必須要熟悉學生生活,要能用對學生的關心、對知識的酷愛、對教學的責任感、積極向上的豐富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新奇引入,趣味盎然,以趣激學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毙睦韺W家們也認為,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來自對新奇內容和新奇知識的追求。生動形象、趣味盎然的感性事例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寓教于樂,更能在培養學生能力,陶冶學生情操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創造的智慧與樂趣。例如:在進行“矛盾的含義”教學時,我以“將狼先生請回來” 為教學實例。咋一聽事例的前一半,學生嚇了一跳,欲明究竟的表情也寫在了臉上。老師卻就此打住,開始引導學生討論,經過充滿激情,趣味無窮的討論,同學們得出了結論:“這一對天敵是相互依存的” 。 這樣做,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使學生在愉快中學會學習。

    三、典型精當,創設情景,培養思維能力,以景助學

    思想政治課教材知識的解析、教材內容的理解、深化和運用均有賴于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而針對教材的相關內容,選擇典型精當的事例,創設情景則能有效的幫助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例如:在進行“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地位” 教學時,教師設置了一個情景事例,“請討論,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作為一個新建的擁有五百億資產的國企老總,你首先需要什么?”(學生積極討論,答案多種多樣。隨著討論的進一步展開,答案逐漸趨向于首先需要對企業人、財、物,產、供、銷的管理權力);“當你擁有權力后,怎樣保證這種權力不是謀私的資本,而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依托,是謀求和指揮企業的發展的保證?”(答案由討論初的多樣化趨向于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你認為這種監督機制是什么樣的?”(學生討論的范圍除經濟常識本框內容外,還涉及到了市場經濟的法制性,政治常識的民主監督、依法治國。對此,教師進行適當引導,為今后的教學打下伏筆);“你擁有了權力,也建立起了企業發展的監督機制,是否就能夠確保企業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確保企業的性質呢?”(討論的結論是離不開黨的領導);“那么我國現階段所建立的企業管理體制是什么?其中的監督機制、方向保證又是如何實現的?(學生討論歸納)那么,作為國企的老總,你是否只需要處理好企業自身的發展就可以了呢?還應該處理好哪些關系呢?”……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在和教師一起設置的情境中充當角色,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有效的培養了思維能力,也獲得了“成功”的愉悅。

    四、緊扣時代脈搏,凸顯時代特征,明理施教

    思想政治課自身的特點決定了政治課教學必須緊扣時代脈搏,凸顯時代特征,及時反映國內外重大時政熱點和社會熱點。而教材的修訂在這方面是明顯滯后的,如果教師能在深刻把握教材內容和學生思想實際的基礎上,精心選擇恰當的針對性強的國際國內的新形勢、新事件、新成果等鮮活的熱點材料作為實例,其結果絕不僅僅是開闊了學生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簡單。更能讓學生胸懷全球,放眼世界,面向未來。例如:在進行“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的教學時,教師選擇了“美國操縱的伊拉克武器核查案”這一熱點做為切入點,要求學生討論分析美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然后教師在進行適當的點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當然,這種事例的運用必須隨著形勢的變化、實踐的發展,不斷推陳出新。

    五、追尋探索,勇于創造,突出德育功能,培養健全人格

    思想政治課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德育育人功能。通過課堂教學,激勵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造、積極向上,形成樂觀、健全的人格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題中之義。在這方面,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意志品質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展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如果教師總是照本宣科式“重復昨天的故事”而沒有新意、沒有創造,那么,首當其沖受到摧殘的將是學生的人格。如果教師能不斷探索、不斷創造,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弘揚正氣,用積極的事例去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反思事例、感受社會與生活,或者組織學生參觀訪問,通過“活例”實踐,來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覺悟。

篇10

《禮記》之成書

要了解《禮記》的成書背景,需將歷史的車輪推至西漢中期。當時,漢武帝在中央建立太學,從全國各地選拔優秀青年到太學學習,內容便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五經,即《詩》、《書》、《禮》、《易》、《春秋》,其中的《禮》,也就是后世通行的《禮儀》,記載了中國古代15套禮,雖然內容涉及上到天子下到諸侯大夫等各階層,但就其記載的禮儀種類而言還是很有限的,所以禮學家開始廣泛地采納當時所能見到的各種有關禮的記文,選抄一定的篇數,擴充《禮儀》的不足,以備朝廷議禮、制禮所用。在這一過程中,有兩個人的創作脫穎而出,他們就是戴德和戴圣叔侄。

鄭玄在《六藝論》里曾記載:“戴德傳《記》八十五篇,則《大戴禮》是也;戴圣傳《記》四十九篇,則此《禮記》是也?!庇纱丝芍?,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不過在后來的流傳過程中散佚了,到今天只剩下39篇。戴圣編選的四十九篇本《小戴禮記》完整地流傳到今天,也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

《禮記》之作者

《禮記》既為選編之作,各篇作者何許人也便又成了學術領域一個難題。

《禮記》共四十九篇,其中《曲禮》、《檀弓》、《雜技》三篇因篇幅較長而分為上下篇,因此實為四十六篇,這四十六篇《記》文或單篇流行,或收錄在儒家弟子的著作中,各篇作者不一、寫作年代不同。班固注說:“七十子后學所記也”。唐人陸德明在其《經典釋文·序錄》里指出,“《禮記》者,本孔子門徒共撰所聞以為此記,后人通儒各有損益”。梁啟超認為,“《禮記》為儒家者流一大叢書”。由此可見,關于各篇作者和寫作時代,學術各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今人王鍔著《成書考》,對此問題考辨頗為翔實,可資參考。

《禮記》之內容

《禮記》與《儀禮》、《周禮》合稱“三禮”,是一部先秦、秦漢時期的禮學文獻選編,其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義,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做人的準則?!抖Y記》包含四十九篇《記》文,約九萬字,內容廣博、繁雜,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祭祀、日常生活等諸多方面,集中體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

一、治國平天下的政治主張

《禮記》產生于“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社會混亂無序、動蕩不安。重建政治秩序、確立積極的社會理想便成了思想家們研究的重要課題,于是百家爭鳴,各派學者紛紛提出獨特的治國方略。在這樣的背景下,儒家弟子將希望寄托在了“禮”上,希望通過重構禮樂制度來整合禮樂文化,建構新的社會理想和政治秩序。于是,在《禮記》里不乏對建構理想社會的政治主張。

何為理想社會?孔子這樣闡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边@段文字通過對夏代以前原始社會的描述,展現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美好圖景。孔子又說,這樣的社會已經不復存在了,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域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執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由此可見,小康社會是儒家社會理想的現實目標,在“天下為家”的社會特征基礎上,儒家力圖通過禮制維持社會的穩定。

為了實現“大同”、“小康”這樣美好的社會理想,儒家學者們竭力宣揚以禮治國的思想?!抖Y記·大學》篇指出,要想達到“平天下”的理想,必須由修身開始。強調“以修身為本”,也就是強調治理國家的根本在于建立明德,一個人不能脫離內在的道德修養去建功立業,這鮮明地反映了儒家“內圣而外王”的政治特點。當然,已在位的君主更要注重德行方面的修養,“上好仁,則下之為仁爭先人”、“長民者章志、貞尊仁,以子愛百姓;民致行己以說其上矣”,君主的德行直接影響到為臣者的言行,進而影響這個國家的道德風貌,因此,在上位的人更要身體力行,時刻以禮規范自己的行為。

關于治理國家的辦法,《禮記》獨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它力求根據“禮”的規范明確規定君主應該做什么,比如《月令》一文就是希望根據春、夏、秋、冬四季特點提出每個月君主應實行的政令和不應實行的政令。按照陰陽五行之說,春天的特點是“生”,所以天子應該“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以順生為行政準則;夏天的特點是“長”,所以要勞農勸民,修習禮樂;秋天的特點是“殺”,天子要選士厲兵,討伐征戰,修正法制,主城修倉等;冬天的特點是“藏”,不但要處理喪葬之事,還要準備年終祭祀。這一思想不僅強調了行政事要遵循自然法則,更突出了遵循禮法規定的特征。

二、秉承天道的禮學思想

由《禮記》的創作目的,我們不難想象出,解釋禮、闡發禮是該書的核心內容。作為一部禮學經典,《禮記》不但解釋了禮的含義、作用,更向后人展示了各種各樣的禮儀,為我們了解先秦時期的禮儀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資料。

《禮記》認為最原始的禮產生于飲食行為,人們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開始了最原始的祭祀活動。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禮文化不斷發展豐富,逐漸有了一套完備的體系,以致西周時在禮學思想的指導下社會穩定,人民安居。由此可見,禮有著重要的作用,概括來說有三點。

其一,“禮”是人類與動物區別的根本標志?!笆谷艘杂卸Y,知自別于禽獸”(《曲禮》上);“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冠義》);“禮義者也,人之大端也”(《禮運》)。這也就是說,人之所以成為人,最根本的不同就是人有一套依據道德仁義而制定的行為標準。一個人如果不遵循這樣的標準,那么即使他能說話、會走路,也與鳥獸無異。

其二,“禮”規定了人類社會的秩序?!胺蚨Y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曲禮》上)“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昏姻、疏數之交也。”(《哀公問》)由此可看出,禮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沒有禮就不能正正當當地崇拜神明;沒有禮便不能分別誰是君長誰是臣下以及貴賤長幼的輩分;沒有禮也就不能區別男女父子兄弟的親情以及在婚姻上社會上彼此之間的關系。

其三,“禮”在治理國家中的重要作用?!胺蛎?,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薄岸Y”在治理國家的作用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道德教化?!抖Y記》的核心思想是禮治主義,即要求統治者在政治實踐中通過對禮樂制度、禮儀規范的廣泛推行,維護社會等級秩序和國家政治的穩定。先秦儒家主張從倫理道德入手,充分發揮道德精神善化民心,通過禮樂教化來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

除此之外,《禮記》尤為重視喪、祭二禮。因為喪、祭二禮集中體現了先秦時期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結構、血緣關系以及與其相應的思想觀念。因此,《禮記》對喪制、喪事、喪服等內容有著詳細的記載,當然《禮記》中還記錄對冠、婚、燕、射、朝、聘等禮儀的介紹,可謂是一部經典的禮學大全。

三、尊師重道的教育理論

對教育的重視是儒家學者一貫秉承的重要思想。在《禮記》中,《大學》一文的開篇便指出學習的目的在于彰明自身的光明之德,在于親愛民眾,在于使自己達到至善的境界。正是因為對教育的作用有著如此之高的評價,許多學者盡其一生只為尋找那最高的教學理念。在《禮記》中,對教育的目的、原則、方法等思想的闡述集中在《學記》一文中,雖然對于今人來說很多文字佶屈聱牙、晦澀難懂,但是很多思想對于今天的教育仍然適用。

(一)關于教育目的和作用

《禮記》繼承了儒家教育思想的傳統,認為教育與政治緊密相連,教育是政治統治的工具,因此在《學記》里有這樣的描述:“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諛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边@段話明確地提出教育具有鞏固統治、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在儒家學者看來,統治者要想實現統治,一方面要教化于己,使自己擁有較高的道德水平以實現德治;另一方面要教化于民,提高百姓的道德修養以維護社會穩定。

(二)關于教育原則

《禮記》對教育的重視首先體現在對“尊師重道”的提倡。《禮記·學記》中明確指出,“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前面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要想使教育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最基本的要求莫過于對教育的尊重了,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教師能否更好地實現其職能是教育發揮作用的前提,因此對教師尊敬是發揮教育功效的先決條件。

除此之外,《禮記》還提出了“教學相長”這一重要的教育思想。認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只有通過教別人,才能發現自己還有哪些地方尚未弄懂;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才能努力上進,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才能發奮自強。在今天的教育中,這一思想仍然占據重要地位。

(三)關于教育方法

《禮記》中提出了很多具有現實意義的教學方法,這些方法樸實而有效,無不體現著古人的教育智慧。

“大學之法,禁于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p>

在這里,《學記》將使教育成功的方法總結為四點:“豫”就是預防,在學生的錯誤想法還沒有露出苗頭時就加以禁止;“時”就是把握時機,在學生正好處于可以教導的年齡而給予教導;“孫”就是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施教;“摩”就是切磋琢磨,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要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學記》強調,作為一個教育者,不僅要知道教育成功的方法,還要知道學生會犯哪些錯誤,《學記》里同樣將學生的過失總結為四點,即“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針對學生這四種過失,教師要做到“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做到揚長避短,補偏救弊,幫助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