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申請書范文
時間:2023-03-28 05:02: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五保申請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人xxx,農業戶口,今年64歲,務農為生,無正式職業,現居住在xxxxxxx。本人父母雙亡,終身未婚,無兒無女,獨自一人居住和生活。去年被診斷出患嚴重腰椎間盤突出癥,分別于去年底和今年初兩次入住人民醫院進行保守藥物治療,但效果不明顯。在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于今年3月接受手術治療。手術后出院回家臥床休養,靠年邁的哥嫂照顧飲食起居。最近又不幸患上骨結核病,隨著病情加重,大小便失禁,體重驟降,無法進食,高燒、嘔吐不止,生命垂危,不得已再次入院治療。經醫生診斷,此病需長期服藥治療并難以恢復勞動和生活自理能力,后續治療費用無法估計。
由于本人一直以務農、打散工和低保費為生,無穩定收入來源,生活極其清貧,加上一年多來患重病已經使我完全喪失了勞動和生活自理能力,今后生活難以為繼,陷入絕境。因此,現懇請民政部門考慮到我的實際困難,準予我申請農村“五保戶”,以幫助我度過風燭殘年!
此致
篇2
一、養老保險
參保指南
參保條件:
城鎮居民參保:
1、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
2、不符合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我市城鎮非從業居民,可在戶籍地自愿參加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所需資料:
城鎮居民參保:
(1)戶口本原件;
(2)本人銀行存折(結算賬戶)原件;
(3)社會保障卡或二代居民身份證原件;
(4)填寫《韶關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申請受理表》一份;
注:重度殘疾人持上述辦理材料以及《殘疾人證》向戶籍所在地殘聯部門申報參保;
參保流程;
城鎮居民參保:
有需要參保的居民持上述辦理材料到戶籍所在地的社保部門辦理相關的參保手續;
領取指南
領取條件:
1、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養老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
2、年滿45周歲不滿60周歲的城鄉居民,應逐年繳費至60周歲后,按月領取養老金,也可以一次性繳納若干年的養老保險費,但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
3、不滿45周歲的城鄉居民,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于15年,年滿60周歲的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所需資料:
領取材料:
1、第二代居民身份證;
2、戶口簿;
3、《養老保險待遇申報表》
根據不同領取情形,還需相應提供以下材料:
(1)重度殘疾人需提供殘疾級別為壹級或貳級的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
(2)低保(五保)對象需提供民政部門確認的有效證件;
(3)退伍軍人需提供退伍軍人證;
(4)社會申辦退休人員還須提供《失業證》或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資料的原件和復印件、本人戶口本原件和復印件、勞動手冊原件。
(5)申請因病提前退休的須提供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證明原件。
(6)申請軍轉干部提前退休的須提供本人提前退休的申請書。其中單位退休人員由所在單位加具意見。
(7)申請政策性提前退休的須提供政策性關閉破產企業提前退休申報補充表或加蓋有關印章。
(8)如涉刑律者,須附法院判決書、刑滿釋放證明原件和復印件。
(9)如到齡未及時申報領取待遇手續的,需補發養老金半年及以上的退休人員,要填寫《基本養老金補發申請書》(格式見附件),說明延遲申報原因和申明有關情況。有單位管理的退休人員,申請書須由單位蓋章核實情況。
領取流程;
1、單位或個人應在申領人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前一至二個月(屬于續繳人員應在符合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時)向我局申報領取基本養老金
2、符合受理條件的,我局向申報人出具《受理回執》
3、經審核符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的,基本養老金通過受托銀行劃入指定的賬戶。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
你們好!
我是xx縣xx學院xx級學生。此刻因家庭出現困難特向政府申請貧困助學金。
我家在xx縣xx鄉xx大隊。我家3口人,爺爺、爸爸和我。我的爸爸視力不好,無勞動潛力,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家出走;因此此刻這個家靠年邁的爺爺支撐,爺爺此刻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根本無勞動潛力,全家就靠爺爺那點“五保”經費在維持基本生活。高中的生活讓我的那個原本就困難的家更加困難,無力支付我的學費,我的入學學費都是父親跑遍了親戚之后湊齊的。
我自知家中的困難,因此決定要靠讀書來擺脫此刻的生活狀況,我明白單憑我的力量是不夠的,我要靠自我的行動來證明,也期望得到政府的幫忙。
在校期間,我會以“奉獻學院,服務同學”為宗旨,真正做到為同學服務,代表同學們行使合法權益,為校園建設盡心盡力,工作中大膽創新,銳意進取,虛心向別人學習,做到有錯就改,有好的意見就理解,同時堅持自我的原則;在學生利益的面前,我堅持以學校、大多數同學的利益為重,決不以公謀私。在班級,用心參與院里的各項活動。
我是一名貧困生,我有我自我的經歷,我的經歷使我認識到,貧困不能給我們帶來什么阻礙,我們的阻礙在我們心中,只有克服了自我的貧困心理,才能做的更好,“人窮志不窮,窮且益堅”,這么一句古語已經告訴我們了,我想我自我不會被貧困擊倒。而且會更加努力。來改變我們的現狀,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遠離貧困,否則我們會一向貧困下去。貧困不是我們的絆腳石,相反塌實我們的動力。我會更努力!!
因此期望能夠得到學校的補助,緩解一點經濟壓力。
此致
敬禮!
申請人:xxx
20xx年x月x日
大學貧困生申請書2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學生高志華,男,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人,就讀于貴院電商系20xx級會電6班。我出生在一個貧窮而又落后的小山村。家中有四口人,父母文化淺薄,在家務農,弟弟正在讀小學。由于多年的勞累,父母兩人身體狀況極差,全年收入十分微薄。家中一年省吃儉用的錢大多都供給了我和弟弟讀書。
今年,我得到四川托普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全家人都很高興,因為我畢竟是我們村子里多年以后才考取的一個大學生。但是大學學費對于一個農村家庭來說真是一個天文數字。為此家中面臨著巨大的學費壓力,家中實在是拿不出足夠的錢來送我上大學,可是我又不想因為貧困而喪失上大學的機會,我知道當今社會如果沒有知識沒有文化是無法生存的。為了我能完成學業,親戚朋友湊足了入學的相關費用,但入學后的生活費用幾無來源。故申請學院考慮到我的家庭情況,能給予各種補助,幫助我順利完成學業。懇望批準。
此致
敬禮
申請人:
日期:
大學貧困生申請書3
敬愛的學校領導:
我是信息網絡技師班學生莫xx,因家庭經濟困難,特申請貧困生。
我非常感謝國家對我們貧困生的資助和關愛,我現在十分需要領導、學校、國家幫助我,讓我能有幸和其他的同學一起順利完成學業。
我是一個平凡的學生,出生于一個貧窮的小山村,那也是一個偏僻的地方,更是一個交通閉塞的地方。能夠從這樣貧瘠的土地上走出來,是我最大的幸運,更是我謹記教誨,努力拼搏的結果。在慶幸的同時,也增添了父母的皺紋和苦難。由于我的爸爸媽媽都是農民,他們因為我高興,更加為我而擔憂。高興之余巨額的學費卻讓他們吃不香,睡不好。我家沒有什么收入,父母為了供養我們姐妹上學早已是傾囊所其,每當繳納學費時,仿佛看到年長的父母又老了幾歲,腰也彎了很多。做女兒的知道他們也為我的學校費用而擔心。
經過多年的努力,帶著全家人的夢想,我來到衡陽技師學院讀書,但是我的學費卻讓我們一家更強列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我考慮到家里的實際情況,愿打算放棄繼續求學這條道路,早日參加工作來減輕父親的負擔,貼補家用,但是父親通過自身的經歷,深切體會到了文化知識的重,之后,父親告訴我:“只有教育才能改變家里的生活狀況。”所以,他不顧一切的讓我們讀書,但是這三年的巨額學費是我家的負擔,而我的父母情愿為了我的前途,無怨的背負一大筆債務,家里只有4畝左右的水稻勉強能提供家用,因此全家的年收入也只有幾千元,除去還債,日常開支,所剩也就無幾了,所以學費一直困擾著我們,作為家庭的一員,我替父母擔憂,同時也為自己擔憂。但是為了將來,我必須讀書上學,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不會那么的苦。
接受更多的知識是我的夢想,回報社會是我的追求,為了它,父母付出了很多,而我自己又何嘗不是呢!何況還有妹妹的學費。也許很多人都需要錢,可是,我知道自己的處境,真是舉步維艱,所以我會更加努力,決不讓父母和學校領導失望,我相信,一個平凡的學生會用自己的努力讓平凡的人生更加精彩。
我希望學校領導能給我這次機會,作為貧困生中的一員,我相信自己會將這次資助利用在自己的學業上,讓自己的素質、修養、文化得到提高,做一名優秀合格的大學生,將來為社會服務,為祖國效力。
大學貧困生申請書4
尊敬的學校領導:
我叫***,是****系****專業****班的學生,出生在一個貧窮而又落后的小山村。家中有四口人,父母文化淺薄,在家務農,由于多年的勞累,父母兩人身體狀況十分差,農業收入低微,所以全年收入十分微薄,還有一個弟弟正在****中學部讀書,家中一年省吃儉用的錢大多都供給了我和弟弟讀書。而我從小熱愛美術,高中時在學校選擇了美術專業。今年我圓滿的完成了XX年的學業,光榮的參加了高考。當我得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全家人都很高興,但我畢竟是我那個家族里難能可貴的大學生,也是我們村子里多年以后才出的大學生。但是從事美術專業的院校學費都有那么高,對于農村的家庭來說真是一個天文數字。為此家中面臨著巨大的學費壓力,家中實在是拿不出足夠的錢來送我上大學,可是我又不想因為貧困而喪失上大學的機會,我知道這個社會如果沒有知識沒有文化是無法生存下去的。所以我一定要完成我的學業。故申請有關部門證實學生的家庭情況,定于特困生類型,以便學生能在校獲得各種補助及助學貸款,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此致
敬禮!
篇4
摘 要 目的:探討神經母細胞瘤患者血清腫瘤標記物圍手術期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方法:收治神經母細胞瘤患者52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分析其血清腫瘤標記物,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e specific enolase,NSE)、乳酸脫氫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S100蛋白手術前后的變化及相關關系。結果:52例初診患者的血清NSE為33~356μg/L,血清LDH水平251~806U/L,手術后血清NSE為9~125μg/L,血清LDH水平101~320U/L,與手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腫瘤標記物 神經母細胞瘤 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 乳酸脫氫酶 S100蛋白
Clinical study of the changes of serum tumor markers of Neuroblastoma in the peri-operation period
Zhang Chunyi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f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Zhengzhou City in Henan Province,45005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serum tumor markers of Neuroblastoma in the peri-operation period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We selected 52 cases of neuroblastoma patients.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we analyzed the changes of serum tumor marker,serum neuron specific enolase,lactate dehydrogenase,S100 prote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ir relationship.Results:In 52 patients,before surgery,serum NSE was 33 to 356(271)μg/L,and serum LDH level was 251 to 806(563)U/L.After operation,serum NSE was 9 to 125(19)μg/L,and serum LDH level was 101 to 320(162)U/pared with before the oper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umor markers;Neuroblastoma;Neuron specific enolase;Lactate dehydrogenase;S100 protein
神經母細胞瘤起源于原始神經脊細胞,為胚胎源性腫瘤之一,約占小兒腫瘤的8%~10%[1]。國內外對神經母細胞瘤的研究較多,有學者通過相關實驗研究發現,乳酸脫氫酶與神經母細胞瘤分期和腫瘤負荷(即腫瘤體積與體表面積的比值)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此外,還發現在一些神經母細胞瘤患者中,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可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2]。目前,國內關于NSE、LDH水平在圍手術期改變的相關研究十分少見,為了對該領域作相應的研究,我們在2000-2011年收治神經母細胞瘤患者52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神經母細胞瘤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通過病理學確診,符合神經母細胞瘤的診斷[3]。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齡1~10歲,平均3.5歲。按神經母細胞瘤國際分期(inter-nationalneuroblastoma staging system,INSS)進行臨床分期,Ⅰ期5例,Ⅱ期12例,Ⅲ期24例,Ⅳ期11例。所有患者均行腫瘤全切術或大部分切除術。
研究方法:對所有入組患者進行臨床資料的收集,通過這些臨床資料,主要分析在手術前后,患者血清NSE和LDH水平是否發生了相應變化。在本研究中,我們對NSE進行檢測時,使用的是電化學發光法,對于健康人,其值一般在0~16.3μg/L,LDH正常參考值80~245U/L。除了研究在手術前后NSE和LDH的變化外,還需探討二者之間的關系。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相應的統計分析和處理。數據分析使用秩和檢驗,相關分析使用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
結 果
52例神經母細胞瘤患者手術前后的血清NSE、LDH水平比較:手術前患者血清NSE為33~356μg/L,血清LDH水平251~806U/L,手術后血清NSE為9~125μg/L,血清LDH水平101~320U/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與LDH水平的關系:手術前患者血清NSE為33~356μg/L,血清LDH水平251~806U/L,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顯示,NSE水平與LDH水平呈正相關(r=0.593,P
手術后血清NSE為9~125μg/L,血清LDH水平101~320U/L,術后患者血清NSE為19~110μg/L,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顯示,NSE水平與LDH水平呈正相關(r=0.726,P
討 論
NSE是一種糖元酵解酶,一般情況下,神經元和周圍神經組織中的含量較多[4~6]。國外報道NSE與腫瘤負荷相關,多在Ⅰ~Ⅱ期與Ⅲ~Ⅳ期之間比較,未能比較NSE、LDH在手術前后的變化。本組資料研究患者圍手術期NSE、LDH血清水平的改變,提示患者手術前后血清NSE、LDH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NSE、LDH水平可能與腫瘤負荷相關。另外,本文研究發現患者血清NSE水平與LDH水平呈正相關,業已證實LDH可有效反映腫瘤負荷,而NSE與其呈正相關,故提示NSE有可能成為反映該類患者的腫瘤負荷的指標之一[7]。
綜上所述,本組資料顯示,血清NSE、LDH水平可反映腫瘤負荷,可作為手術前后監測神經母細胞瘤療效的輔指標。
參考文獻
1 Cooper BS,Stone SP,Kibbler CC,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isolation policies in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ith epidemiological and economic modelling[J].Health Technol Assess,2003,7(39):1-194.
2 孫艷虹,姜儻.腫瘤標志物在臨床上的應用[J].新醫學,2008,39(1):52-54.
3 高解春,王耀平.現代小兒腫瘤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538.
4 張小紅,王靜,王紅民.血清NSE,TSGF,CAl25,CYFRA21-1聯合檢測對肺癌的診斷價值[J].腫瘤基礎與臨床,2006,(1):16-18.
5 Ando S,Suzukim,Yamamoton,et al.The prognostic value of both 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 and Cyfra 21-1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J].AnticancerRes,2004,24(3b):1941-1946.
篇5
一、嚴肅的課題
*縣屬典型的山區貧困大縣,現有農村五保供養對象3868人,其中,孤老2981人,孤兒887人。由于受區位、經濟等因素的制約,五保對象中分散供養對象高達3540人,占五保對象總數的90%以上。這些分散供養的農村五保對象在醫療保障、基本生活、困難解決、行為監護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表現在:
一是住居分散造成集中供養難。我縣地處秦巴山脈,屬山區丘陵地形,幅員廣闊。3540名農村五保對象散居在全縣43個鄉鎮528個村,且有半數以上生活在離鄉(鎮)場鎮10公里以外山高坡陡的村落,老人們長期生活在所熟悉的故土,在心理上不愿承受背井離鄉的痛楚。同時,由于我縣屬國家級扶貧重點縣,人均GDP僅4260元,地方財政投入鄉鎮敬老院建設資金十分匱乏,以致敬老院設施老化、維修困難。因此,從供養條件上難以滿足集中供養需求,實行“愛心”責任代養是必然選擇。
二是國家政策與地方實情缺乏聯接機制。2006年3月,新的《農村五保供養條例》正式頒布實施,對農村五保供養事業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但該《條例》更多的是強調對象審批、資金管理和集中供養等方面的責任,而對于農村分散五保對象的供養措施和責任機制等未作詳盡闡釋和界定。以致于在實際操作中缺乏政策支持,如五保對象在醫療保障、住居條件、孤兒上學等一系列問題上,缺乏系統的科學的長效機制。因此,建立“愛心”責任代養制勢在必行。
三是濃郁的孝道文化催生“愛心”代養。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孝道文化建設,明確提出了把老年人政策待遇落實好、把老年人文化生活豐富好、把老年人言論行為引導好、把老年人自身作用發揮好、把老年人的事業關心好的“五好”思路,制定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六有”目標,組織開展了孝道文化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的“五進”活動。縣委倡議、縣人大常委會決定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孝道日”,并把2007年列為“省級敬老模范縣”爭創年。我縣濃郁的孝道文化建設氛圍,為我們開展農村五保供養“愛心責任行動”提供了有利的先決條件,實行“愛心”責任代養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發展了孝道文化。
二、有效的措施
我縣實施農村五保供養“愛心責任行動”,主要特點是建立“代養制”,對農村分散供養五保對象實行“愛心”責任代養。其具體做法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建立激勵機制,激發代養熱情。在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縣政府發出了“愛心”責任代養倡議書,縣民政局出臺了《關于開展農村五保供養“愛心責任行動”的通知》,明確了代養人的報酬,主要是堅持精神鼓勵和經濟補償相結合、以“精神鼓勵為主,經濟補償為輔”的原則,對代養人予以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精神鼓勵包括:鄉鎮給代養人頒發敬老榮譽證書;縣民政局給代養人頒發社會工作者聘書;每年通過評比后,縣政府頒發100個模范敬老光榮匾。經濟補償包括:每年給予代養人適當的補償金;協調相關部門在就醫、建房、就業、社會救助等方面給予代養人適當的優惠政策;五保老人死亡后,代養人對其土地、山林等有優先承包權,對其房產有優先購買權。
二是明確代養方式,界定代養內容。在代養方式上,按照代養人、五保對象雙方自愿的原則,采取“親友代養、干部代養、委托代養”三種方式,由具有供養能力、富有愛心和責任感的親戚朋友、黨員干部及社會人士對農村分散供養五保對象進行“愛心”責任代養。“愛心”責任代養的主要內容包括五保對象的“吃、穿、住、醫、葬”五個方面。同時,代養人還定期或不定期對五保對象交心談心進行精神慰藉,用親情和真情感化他們,激發他們的生活熱情。
三是制定“兩書一卡”,落實代養責任。由縣民政局負責,建立了“兩書一卡”責任機制,有效落實了代養責任。“兩書”即:一是申請書,由代養人提出自愿代養申請;二是協議書,由鄉鎮民政辦與代養人、代養對象三方共同簽訂代養協議,界定三方的權利和義務,明確代養人的代養內容、代養職責及代養報酬等。“一卡”即:愛心責任卡,由縣民政局負責給代養人制發愛心責任卡,包括代養人和代養對象的基本情況、代養內容和代養職責等三大內容。為確保“愛心”代養質量,專門建立了回訪督查機制,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代養對象家中,走訪調查代養落實情況。截止目前,全縣實行“愛心”代養對象3540人,其中,親友代養2221人,干部代養1124人,委托代養195人,代養雙方關系融洽。
三、顯著的效果
我縣通過農村五保“愛心”責任代養的實踐,有效化解了農村五保供養難問題,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進一步融洽了人文關系,推動了孝道文化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一是彌補了政策不足。全縣采取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干部聯村組、干部群眾到人頭的辦法,通過廣泛推廣投親靠友寄養、左鄰右舍代養、黨員干部認養、村組出面委托撫養、代耕幫養等多種形式,對農村分散供養五保對象實行“愛心”責任代養,有效增強了農村五保救助網絡建設、堵塞了五保工作漏洞、豐富了五保供養內涵,不僅使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在“吃、穿、住、醫、葬”等方面的供養措施和責任機制得到進一步落實,更重要的是彌補了分散供養五保對象政策的不足,切實解決了分散五保對象內心空虛、生活寂寞等精神撫慰問題,使國家五保供養政策得以有效延伸。
二是豐富了孝道文化。我縣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愛心”代養機制建立和實施后,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對孤寡老人等農村五保對象的關心程度進一步增強,廣大分散供養五保對象生活、治病、喪葬等方面通過簽定代養責任卡、包戶責任書、落實代養責任人等有效形式得到全面落實。使農村五保對象的生活標準和質量大為提高,廣大農村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孝道文化意識愈來愈濃厚。曾連任四屆縣人大代表的駟馬信用社退休女職工何蘭文,已義務資助和無償代養五保孤兒4人。其先進事跡經《巴中日報》、*電視臺采訪報道后,在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廣大機關干部、農民群眾、個體工商戶紛紛加入“愛心”行動,尊老愛幼頓時蔚然成風。目前,該鎮127名五保老人、孤兒全部落實了“愛心”責任代養人,且供養雙方關系融洽。
三是解決了集中供養難題。農村五保供養“愛心”責任代養機制的建立和實施,使廣大分散供養的五保對象可以“不離鄉土,根在故鄉”,有效得到照顧和扶持,既照顧了五保老人的生活習慣,也方便村坊鄰居、親戚朋友探訪照顧,有效解決了分散供養五保對象的救助難題,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五保供養社會化進程。同時,通過“愛心”責任代養制建立,也給集中供養減少了難度,降低了農村敬老院運行成本,緩解了貧困山區五保供養資金投入難的壓力。坦溪鎮民興村四社五保戶牟蓮成,由于無親無戚且年老多病,精神空虛,心理反常,不愿到敬老院養老,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鄰里關系十分緊張。實行“愛心”責任代養后,鎮黨委書記李平主動承擔起代養義務,經常深入牟蓮成家中問寒問暖拉家常,幫助其代領供養金、購買日常用品,并組織村社干部為其代耕代種田地,幫助發展起了土雞養殖致富項目。目前,牟蓮成精神上得到蔚藉,生活上更加充實,與鄰里關系也越來越融洽,而且還被評為該村的“和睦星”文明戶。
四是促進了社會和諧。我縣農村五保供養“愛心”代養責任機制的建立,為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平臺,五保供養“愛心”代養責任機制貫穿于政府職能部門、廣大人民群眾和五保對象之間,架設了黨和政府聯系五保對象的橋梁和紐帶,疏通了“民情—民心—民政”之間的聯系渠道,形成了強大的合力,逐步實現了農村五保供養由政府行為到廣大人民群眾自覺自愿行動的轉變,從而使民風更加純樸,鄉風更加文明,社會更加和諧,有力的推動和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圳百利瑪國際廚衛中心董事長吳劉菊蘭女士,從2005年以來,對我縣13名孤兒實行了“愛心”代養,每年為每人資助3000元直至學業完成。2007年6月,為讓孤兒們感受都市生活、享受人間真愛,喚起更多愛心人士的社會良知,吳劉菊蘭女士還專程組織13名孤兒到深圳市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慈善旅行,舉辦了專場慈善認養晚會,在深圳產生了巨大轟動效應,《南方都市報》等多家新聞媒體進行了跟蹤報道。
四、深刻的啟示
實踐證明,我縣推行農村五保供養“愛心責任行動”,受到了五保對象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愛心”代養責任機制的建立,不僅惠及了廣大農村五保對象,也使社會力量參與到五保供養中來,其做法和經驗對我縣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產生了深刻影響和有益啟示。
啟示一:有利于實現五保供養規范化。建立“愛心”代養責任機制,對那些住居分散、地域偏僻的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實行定人、定責、上門包戶幫扶,既方便了五保供養對象,又有利于今后的長遠發展,不僅大大降低了非生產性支出,避免了有限資源的不必要浪費,而且有利于五保供養規范化管理和長遠發展。由此可見,實行“愛心”責任代養是有機銜接國家政策與地方實情的有效方式。
篇6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為指導,按照中央及省、市擴內需、調結構、促轉變、惠民生、保穩定的總體要求,堅持自力更生和政策扶持相結合,科學規劃,精心組織,扎實穩妥推進,切實改善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條件,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目標任務。2011年農村危房改造實施范圍擴大至全省各縣,12月底前完成省下達我縣農村危房改造任務(480戶),是一項關系我縣社會和諧穩定的民生政治任務。此項工作將列入年終目標考評(具體考評細則另行通知)。縣城及城關鎮規劃建成區范圍一律不納入農村危房改造范圍;建制鎮和集鎮規劃區范圍的農村原則上不安排農村危房改造任務。
(三)基本原則。政府支持,農戶自愿。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政府將予以政策支持,充分整合可用資源加大推進力度,同時充分尊重困難農戶改造危房的意愿,調動群眾自主建房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力更生建設家園。
因地制宜、經濟實用。農村危房改造要從農村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充分體現安全、經濟、適用、節能、節地、環保等要求,確保重建和改造的住房符合農村困難群眾的基本居住要求。
公開、公平、公正。規范操作程序,公開補助政策、公開申請條件、公開審批程序和審批結果,陽光操作,接受群眾監督。
科學規劃,節約用地。新建的住房要符合鄉村規劃和農房設計要求,先行安排利用農村空閑、閑置宅基地和老宅基地進行建設,做到一戶一宅,建新拆舊。
二、補助對象和補助標準
(一)補助對象。農村危房改造補助對象為居住危房中的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及其他貧困農戶。各鄉(鎮、場)要按照優先幫助倒房受災戶和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認真確定補助對象。危房是指導依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村危險房屋鑒定技術導則(試行)》鑒定屬于整棟危房(D級)或局部危險(C級)的房屋。
(二)補助標準。按照農村危房改造方式,補助對象自籌資金能力等不同情況,制定分類補助標準。第一類,翻建、新建房屋的困難農戶:屬于分散供養五保戶的對象,每戶補助標準1.5一1.8萬元;屬于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的對象,每戶補助標準1.3一1.5萬元;屬于貧困戶的對象,每戶補助1一1.1萬元。具體補助標準由縣農村危房改造領導小組根據入戶調查情況審批確定。第二類,維修加固房屋的困難農戶,由入戶調查組根據房屋破損程度實施分檔補助,最高不得超過1500元。
三、危房改造的基本要求
(一)改造方式。擬改造農村危房鑒定屬整棟(D級)的危房要拆除重建,屬局部(C級)的危房要修繕加固。重建房屋原則以農戶自建為主;農戶自建房屋確有困難并有代建意愿的,由農戶寫出書面申請和承諾,鄉(鎮、場)要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幫助農房選擇有資質的施工隊伍代建。堅持以分散分戶改造為主,集中改造為輔的原則,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新農村建設點困難農戶、受地質災害威脅和扶貧移民整體搬遷村中貧困戶的危房改造。要積極編制村莊規劃,統籌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等方面的資金,協調道路、供水、沼氣、環衛等設施建設,整體改善村莊人居環境。
(二)改造要求。農村危房改造要充分考慮抗震設防要求。在滿足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控制建筑面積和總造價,防止出現群眾盲目攀比超標建房現象。翻建新建住房建筑面積原則上控制在40至60平方米以內,同時又便于農民富裕后向兩邊擴建或者向上加蓋。
(三)強化質量管理。各鄉(鎮、場)要建立農村危房改造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縣城鄉建設局要組織技術力量,對危房改造施工現場開展質量安全巡查與指導監督;加強農村危房改造竣工質量安全檢查,對檢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要開設危房改造咨詢窗口,為農村提供危房改造技術服務和工程糾紛調解服務。
四、資金籌集與發放
(一)加大資金整合力度。中央按照戶均6000元標準,省配套補助資金標準為戶均5000元,配套資金由省、縣(市、區)財政共同負擔,具體為:西部政策延伸縣按省、縣(市、區)8∶2比例,非西部政策延伸縣按省、縣(市、區)6∶4比例分擔。縣政府將采取積極措施整合相關項目和資金,將新農村建設、農村住房救助、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扶貧移民搬遷、地質災害移民搬遷等與農村危房改造有機銜接,通過政府補助、銀行信貸、社會捐助和農戶自籌等多種渠道籌措農村危房改造資金。
(二)規范資金發放。縣財政局在財政社會保障基金專戶下開設“農村危房補助資金”分戶或專戶(以下簡稱財政專戶),補助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分帳核算、封閉運行、專款專用。
縣城鄉建設局要定期將核定的資金發放人數及金額報送縣財政局,縣財政局及時將資金撥付到補助對象賬戶(一卡通),集中供養代建戶,縣財政局按要求將資金撥付到所在鄉(鎮、場)財政所支付,縣財政局要制定好農村危房改造資金發放管理辦法,合理確定補助資金階段發放比例,及時撥付資金到戶。
(三)加強資金監管。縣財政局要會同監察、審計等部門加強對資金的監督管理,定期對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審計部門要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
五、操作程序
(一)個人自愿提出申請。符合農村危房改造條件的農戶,由戶主自愿向所在村委會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供戶籍、農村五保供養證、低保金領取證、貧困殘疾人證明、貧困戶證明和危房照片等材料。
(二)集體評議。村委會接到農戶申請后,召開村民會議或
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民主評議(或投票票決),議定是否屬補助對象,并予以公示;經評議(或票決)認為符合補助對象條件、公示無異議的,填寫《省農村危房改造建房申請審批表》(附件1)或《省農村危房改造維修申請審批表》(附件2),貧困戶和無房戶還要按照《關于做好農村危房改造貧困戶和無房戶認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分別填寫《省農村危房改造貧困戶情況登記表》(附件3)、《省農村危房改造無房戶情況登記表》(附件4),并上報鄉(鎮、場),對經評議或公示存在異議,經復核不符合補助對象條件的,要及時向申請人說明理由。
(三)入戶審核。鄉(鎮、場)接到村委會的申報材料后,要組織人員進行入戶審核。經審核符合條件的,由鄉(鎮、場)簽署意見報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不符合條件的,鄉(鎮、場)將材料退回所在村委會,并說明原因。鄉(鎮、場)審核結果要在村務公開欄進行公示。
(四)審批和公示。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接到鄉(鎮、場)上報的材料后,進行實地復核,對符合補助對象條件的,予以審批,并根據專業技術人員對住房危險程度作出鑒定意見,核定補助方式及標準。對不符合補助對象條件的,不予審批,并說明原因,審批結果要在村委會和村小組進行張榜公示。公示內容包括:戶主姓名、家庭人口、家庭收入情況、家庭住房情況。同時,各鄉(鎮、場)要做好公示資料收集保存工作,并要組織做好與已經批準的危房改造農戶簽訂合同或協議工作。
(五)竣工驗收。農村危房改造竣工后,由縣城鄉建設局會同發改、財政、民政等相關部門對翻建新建、修繕加固住房進行全面檢查驗收。
(六)設置標識牌。翻建新建,修繕加固房屋經驗收合格后,各鄉(鎮、場)應在補助對象住房的顯著位置懸掛“政府資助援建”標識牌。標識牌尺寸為28cm×20cm,材料為銅質或鈦金,字體為紅色,在標識牌下方標識“二0一一年”。掛牌所需費用由縣財政承擔。
六、實施步驟和時間節點
(一)調查摸底、登記造冊階段。縣民政局和鄉(鎮、場)要組織人員深入村組,對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其他貧困戶的住房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并登記造冊,建立臺帳。調查摸底工作于6月20日前完成。
(二)明確任務,分解落實階段。各鄉(鎮、場)要結合實際制定好2011年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確定好具體分管領導、安排好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并將任務細化分解到村、組,并于2011年6月25日前報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民政局、縣房管局備案。
(三)危房鑒定,組織實施階段。計劃任務下達后,縣城鄉建設局會同相關部門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按照《農村危險房屋鑒定技術導則(試行)》要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其他貧困戶的危險房屋進行技術鑒定,確定危房等級,填寫《省農村房屋安全鑒定報告書》(附件5);各鄉(鎮、場)要摸清翻建新建、修繕加固的危房數量,并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確定建房對象,確認改造方式。補助對象基本信息和各審查環節結果要進行“三榜公示”。危房鑒定和補助對象確定工作要在7月20日前完成。各鄉(鎮、場)在危房鑒定和補助對象確定工作完成后,要迅速組織開工建設。
(四)檢查驗收、總結工作階段。各鄉(鎮、場)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完成后,要進行自查驗收,并向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交工作總結和總體驗收申請。2011年12月份,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有關部門對各鄉(鎮、場)危房改造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驗收。
七、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加強對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領導,縣政府成立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城鄉建設局。各鄉(鎮、場)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層層簽訂責任狀,采取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的辦法,落實責任制。鄉(鎮、場)和村級組織要通過組織鄰里相幫、結對幫扶、投工投勞等措施幫助困難戶建房。
(二)明確工作職責。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搞好政策銜接,形成工作合力,縣發改委會同城鄉建設、財政、民政部門負責編制農村危房改造規劃,積極爭取中央和省投資補助。縣城鄉建設局負責牽頭組織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具體要抓好農村危房的技術鑒定、項目規劃選址、質量監管、農戶檔案管理,信息統計錄入和牽頭組織工程驗收。縣民政局負責做好補助對象的調查摸底和認定,參與項目工程的統籌規劃、指導協調和工程驗收。縣財政局會同發改、城鄉建設、民政等部門負責安排危房改造資金的籌措和撥付,制定資金管理制度,保障工作經費,積極爭取中央、省財政補助。縣國土局負責解決農村危房改造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指導新舊宅基地整理、復墾。縣殘聯負責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對象的落實。縣交通運輸局負責幫扶危房改造村莊的道路建設。縣監察部門負責對全縣危房改造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縣審計局負責對補助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扶貧、環保、水利、農業、衛生、民族宗教、地震等部門要依法履行職責,積極支持配合做好相關工作,尤其是對危房改造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飲水安全、產業發展給予傾斜。
篇7
大家好!為了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努力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自然人文特色彰顯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按照區市縣的統一部署,近年內將對農村達不到抗震的危房全部進行改造。
一、改造對象。居住在危房中的農村極度貧困戶、建檔立卡戶、低保戶、殘疾戶和其它貧困戶。
二、改造程序。
一 個人申請。凡符合農村危房改造條件的家庭,由戶主自愿向所在地的村委會書面申請,并提供戶籍、五保供養、低保金領取、貧困殘疾人、貧困戶等證件和危房照片材料,并填寫《xx縣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申請表》。
二 評議公示。村民委員會對收到的申請書及表,經村民代表會議評議后,確定危房改造對象,做好會議記錄予以公示,廣泛聽取群眾意見。評議公示后,對不符合條件的,應向申請人說明情況和理由。
三 審查公示。各鄉鎮(管委會)對村民委員會上報的申請材料組織國土、民政采取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信函索證等方式,對申請人的住房和家庭經濟情況等進行調查核實,符合條件的報縣農村危房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批,不符合條件的將材料退回所在村委會并說明原因。審查結果在各鄉鎮(管委會)政務公開欄對戶主姓名、家庭人口、家庭收入情況、家庭住房情況、擬改造房屋選址進行公示,并留有公示照片資料和會議記錄,鄉鎮(管委會)與經批準的危房改造農戶簽訂改造協議。
三、改造原則。嚴格按照村莊布局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采取集中改造與分散改造相結合的方式(必須是坐北向南),對屬D級危房的進行拆除重建(極度貧困戶采取集中建設)。一是以自籌自建為主,農戶自建確有困難且有統建意愿的,鄉村應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幫助農戶選擇有資質的施工隊伍進行統建。二是以分散分戶為主,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危房較集中的村莊進行改造,統籌協調道路、供水、環保等設施建設,整體改善村莊人居環境,無論是分散改造還是集中改造必須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決不允許有偏親、厚有和冒名頂替的。三是以就地翻建為主,農戶確需在異地重建的或集中連片興建的,必須辦理相應合法手續,不得擅自私蓋濫建,更不能在高速公路、鐵路兩側200米,國省道50米,縣鄉道20米范圍內改造建房等。四是以一幢一戶為主,堅決杜絕一幢房屋多戶申請驗收享受補,確需直系親屬(有3個宅基地證的享受2套,有2個宅基地證的享受1套)建在一幢上的必須屋頂瓦分開且下面有院落隔墻屬單門獨院。
改造標準。
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等重點對象,把保障貧困戶住房安全作為當前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首要任務,加強危房改造質量安全管理,全面實行“五個基本”,即基本的質量標準、基本的結構設計、基本的建筑工匠管理、基本的質量檢查、基本的管理能力,切實提高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水平,全力實現危房改造戶住房安全戶戶有保障。
一質量標準。基礎部分的處理必須符合當地地質條件。結構上必須設置上下圈梁和構造柱,極度貧困戶的門1米,窗子大于1.8米的必須在每間隔墻打構造柱(構造柱和上下圈梁連接)。其它戶的門1.5米,窗子大于2米的必須在每間隔墻打構造柱(構造柱和上下圈梁連接),砌筑砂漿的水泥標號必須滿足質量要求,決不允許同一幢房屋出現不同質量的結構,墻體、門窗屋面、地面等圍護結構必須符合抗震、保暖、節能要求。建檔立卡貧困戶房屋改造后建筑面積不得超過40平方米或人均13平方米以內,堅決杜絕室內外豪華裝修,外墻體不得貼瓷磚、掛石材,否則不予驗收。
二 面積標準。4類重點對象改造房屋的建筑面積原則上1至3人戶控制在40-60平方米以內,且1人戶不低于20平方米、2人戶不低于30平方米、3人戶不低于40平方米;3人以上戶人均面積不超過18平方米,不得低于13平方米。農戶根據自身需要確定住房面積,缺口資金和超出面積建設費用由農戶自籌。
三 補助標準。自治區2017年補助標準統一調整為:“四類重點對象中的極度貧困戶”每戶補助3.9萬元,其中,中央和自治區財政補助3.6萬元,縣財政整合涉農資金補助0.3萬元;“四類重點對象”每戶補助3萬元,其中,中央和自治區財政補助1.8萬元,縣財政整合涉農資金補助1.2萬元;“其他貧困戶”每戶補助1.5萬元,由中央和自治區財政全額補助。
五、改造要求。一是為使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公平、公證、透明,請農民朋友們必須嚴格按照標準規范建設,方可享受補助資金,決不允許建房時不按標準建設,建成后驗收不合格到處找關系、托人情,采取5戶或10戶聯保,若出現1戶不按標準建設的房屋其他幾戶均按不達標對待。二是堅決杜絕冒領、克扣、拖欠補助資金和向享受補助農戶索要“回扣”、“手續費”等行為,若農民朋友按照規范標準建設的房屋,受到阻礙或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就辦事的以及以各種借口收取費用的,請急速向當事人追回資金并留有證據,向紀檢監察部門舉報。三是由于近幾年的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僅靠國家的補助資金,致使農村居住在最危險、經濟最困難的老、弱、病殘弱勢人群無法改善居住環境,基層各級組織既要積極幫助農戶自愿申請享受農村廉租房建設,也要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采取互建、援建和一對一幫建相結合的方式,發動親幫親、鄰幫鄰,開展社會互助,動員單位、工商企業、社會各界捐款捐物幫助農村特困人群危房改造建設(請農民朋友在房屋側面上圈梁處抹一塊80*80噴繪標志牌位置,驗收合格噴(掛)牌)。
農民朋友們,農村危房改造是一項推動社會經濟、關系民生、利國利民的重要工程,需要各位農民朋友的大力支持、積極配合才能完成,請參與危房改造的農民朋友積極配合村委班子做好危房改造的前期選址、舊房照片采集等基本信息,縣農村危房改造辦公室不受理不按規范標準建設的房屋,若出現不按規劃隨意建設、不節能省地、不抗震安全、先建后申請等一律不予認可,愿大家一起努力共建美麗的新家園。
監督電話:縣紀委監察局:
篇8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全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主動避災。堅持群眾自愿、政府主導、陽光操作原則,以“整體搬得出,長期穩得住,逐步富得起”為目標,通過避災搬遷,提高災區人民的抗災水平和能力,確保災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改善災區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二、基本原則
(一)自愿搬遷原則。居住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需要搬遷的移民,必須在自愿的基礎上,由本人提出申請。各有關鎮(街道)要做好宣傳動員工作,確保在自愿的基礎上,實現搬遷。
(二)政府主導原則。避災搬遷移民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必須由政府主導,組織各方面力量參與實施。
(三)整體搬遷原則。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工程治理難度大或工程治理效益差,且具備避災搬遷條件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整體搬遷移民,主動避讓地質災害,最大限度地保障地質災害易發區內人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三、目標任務
從今年起,用兩年時間對居住在危害程度高、治理難度大的隱患點的群眾,在自愿的基礎上,實施移民搬遷,使他們搬遷后的抗災能力顯著增強、居住安全環境和條件明顯改善、生產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根據我區需要避災移民搬遷的任務和工作的實際情況,今年在沙石鎮東風村、水西鎮石珠村、沙河鎮華林村等鎮村的50戶214人實施避災移民搬遷。
四、補助標準
避災移民搬遷工作的補助標準以人為單位進行補助,省補助3500元,市配套400元,區配套100元,到戶資金人均3500元,其余資金統籌用于集中安置點公共基礎設施的改善
五、實施步驟
(一)搬遷對象核查。各有關鎮(街道)要在7月底前對本地急需并自愿避災的群眾,進行核查,確定準確的避災搬遷點和人數。
(二)制定避災移民搬遷規劃。各有關鎮(街道)要在7月底前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和避災移民搬遷規劃,包括移民搬遷的組織、搬遷對象的核實確定、安置點的選擇、基礎設施建設等。新的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要進行地質災害評估。
(三)強化宣傳動員。各有關鎮(街道)要在8月中旬前組織干部深入到有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農戶家中去,認真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做到“工作人員上門到戶、宣傳資料發放到戶、政策規定宣讀到戶、群眾疑慮解釋到戶”,廣泛宣傳黨和政府的避災移民搬遷政策,宣傳災害隱患對生命財產的威脅,讓群眾充分認識到地質災害隱患的嚴重性,讓群眾自愿搬遷,隱患點整體搬遷。
(四)確定搬遷對象和安置點。各有關鎮(街道)要在8月20日前指導有移民搬遷任務的村確定擬搬遷移民對象,并在本村公示;8月30日前完成鎮(街道)擬搬遷移民對象的審查工作,并報區地質災害避災移民搬遷領導小組審批。集中安置的要在8月底前完成安置點的選點和規劃設計工作,同時辦理好有關報批手續;分散安置的鎮(街道)要督促搬遷戶在8月底前完成安置點選定工作,地礦部門要組織專人對所有安置點進行地質災害評估,防止二次避災搬遷現象發生。
(五)組織搬遷對象自主建房。各有關鎮(街道)要督促搬遷戶在今年12月31前完成搬遷移民新建房屋建設,并于明年春節前搬入新居。
(六)總結驗收。2012年2月由區地質災害避災領導小組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對各安置點進行驗收,同時做好相關資料、檔案的收集整理,對避災移民搬遷工作進行總結上報。
五、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避災移民搬遷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系統工程,為確保搬遷工作順利進行,區政府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區發改委、財政局、建設局、交通局、水利局、扶貧和移民辦、新村辦、市國土局分局、市地礦局直屬分局、州城郊供電公司、有避災移民搬遷任務的鎮(街道)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區地質災害避災移民搬遷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區扶貧和移民辦),具體負責避災移民搬遷的日常組織和實施工作。
(二)密切部門配合。各有關部門(單位)要明確職責、加強協調、密切配合。
區扶貧和移民辦:負責移民搬遷的日常組織工作,計劃和資金的協調、移民搬遷工程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等工作;
區發改委、區建設局:負責將符合條件的地質災害移民納入農村危房改造計劃優先安排;同時做好避災移民集中安置點的規劃設計及新戶型圖紙設計等工作;
區財政局:負責移民搬遷資金的籌措、使用和監管;
區交通局:負責安置點的公路建設;
區水利局:負責安置點的飲用水工程建設;
區新村辦:爭取將避災移民搬遷安置點納入新農村建設示范點;
市地礦局直屬分局:負責對各有關鎮(街道)摸底調查情況進行確認,地質災害隱患核查、搬遷安置新址評估、避災業務指導等工作;
市國土局分局:負責搬遷移民安置用地的協調審批工作,確保避災移民的安置用地;
州城郊供電公司:負責安置點的用電建設;
各有關鎮(街道)負責搬遷移民對象的摸底調查、審查核實、宣傳發動、安置點選址,因避災移民搬遷而導致的矛盾糾紛處理等工作;其他相關部門也要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有關工作。
(三)嚴格規范操作。避災移民搬遷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有關鎮(街道)要堅持“政府主導、群眾自愿、陽光操作”,以“整體搬得出、長期穩得住、逐步富得起”為目標,嚴格規范操作,切實將此民生工程建設成為民心工程,確保移民安居樂業,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1、移民對象的認定。對象的認定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全過程“陽光操作”。避災移民搬遷的對象是居住在地礦部門認定的危害程度高、治理難度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眾。在操作過程中,要堅持“戶申請,村推薦,鎮(街道)審查,區批準”的程序。(1)由自愿搬遷的農戶提出申請,填寫《移民扶貧搬遷申請書》,由村委會核實有關情況,確定擬搬遷移民對象,并在本村進行張榜公示;(2)經第一次公示無異議后,由村委會報鎮(街道)審查并確定擬搬遷對象,并統一報區地質災害避災移民搬遷領導小組審批。(3)區地質災害避災移民搬遷領導小組審查確定移民農戶名單后,在移民遷出地行政村再次進行張榜公示。無異議的,組織移民填寫《移民搬遷審批表》,農戶、村委會、鎮(街道)、區扶貧和移民辦分別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具體表樣見附表)。
2、安置方式的選擇。安置方式由移民自主選擇決定。根據我區實際,采取下列安置方式:(1)集中安置。對同一隱患點十戶以上移民的,在征得多數移民意見的基礎上,采取集中安置方式進行安置,選擇條件較好的地點建設移民集中安置點。(2)分散安置。對同一隱患點不足十戶農戶的采取分散安置方式進行安置,安置地點在本村范圍內由移民自行選擇,在本村組范圍內無法安置的,由鎮(街道)協助解決。無條件建新房的,可以通過購買舊房予以安置。(3)敬老院安置。將符合“五保”條件的孤寡老人安置在敬老院。避災移民安置的選址要與小城鎮建設規劃、農民集中建房規劃以及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科學規劃,慎重選擇。盡量做到“六近”,即近路、近水、近電、近田、近校、近醫院。必須做到“一高兩避”,即高于洪水線,避開地質災害威脅,避開泥石流威脅。安置點選擇要尊重移民意愿,由移民自主選擇。
3、集中安置點建設。移民安置點建設堅持“五統一分”。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資金管理、統一竣工驗收和分戶自主建房。每個集中安置點的移民必須達到10戶以上。
4、補助資金的管理。移民個人建房補助款實行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封閉運行,用“一卡通”直接發放到移民戶。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根據資金來源,實行項目管理和報賬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