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云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14 15:37: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火燒云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感受火燒云的景色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5個生字,理解6個詞語的意思,積累描寫色彩的詞語。

3、初步學會在仔細觀察的的基礎上展開想象來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4、 會把提綱補充完整,并按提綱背誦課文第3~6自然段。

教學重點:會把提綱補充完整,并按提綱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在仔細觀察的的基礎上展開想象來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小黑板 錄音機及磁帶 作業本 (有條件的可準備圖片或課件)

《火燒云》一課在描繪火燒云變化的情景時,形象生動,語言優美。教學中,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加強聽、說、讀、寫訓練,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并落實單元訓練重點——注意積累材料。

一、抓住重點,創設氛圍,感受美。

《火燒云》重點描寫了夕陽西下時火燒云顏色、形態的變化。教學時,教師可先從整體入手,設計這樣的問題:

1.火燒云這一自然現象發生在什么時候?

2、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3.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講作者這種感受的?

然后讓學生邊聽教師范讀課文,邊看掛圖思考。之后讓學生談談(先同桌談,后指名談)聽完老師范讀后對火燒云的感受。這樣學生就能掌握課文的重點部分,初步領略到火燒云變化奇妙的景象美。

二、反復品讀,突出重點,欣賞美。

教師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重點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在朗讀中賞析描寫火燒云美麗景象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描寫的意境美。

1.指導學生欣賞火燒云上來時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景。

教師可引導學生解答: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是通過描寫哪此景物來表現的?

哪些詞語最能體現這種變化?

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感受。

2.重點指導學生欣賞火燒云上來時的色彩美。

①指導學生品讀第二、三自然段,結合掛圖體會“極多”和四個“一會兒”都是講顏色多、文化快的。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兩個重點句進行賞析:“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p>

②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兩個重點句,邊看插圖,邊體會,更真切地感受火燒云色彩變化美。

3.啟發學生欣賞火燒云千姿百態的形狀美。指導學生品讀第四、五、六自然段(先讀后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讀),并結合掛圖領會“一會兒”、“忽然又”、“接著又”等詞語的用法,明白這都是講火燒云的形狀多、變化快的。然后品讀第四自然段:“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過了兩三秒鐘,那匹馬在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可不見了??吹娜苏趯ふ荫R的尾巴,那匹馬變模糊了。”教師要重點指導學生理解這是寫火燒云變化快、開頭多,突出了火燒云千姿百態的形狀美。接頭指導學生學習第五自然段,讓他們想想哪些詞句表明火燒云的形狀多、變化快。最后讓學生自學第六自然段。

4.歸納全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一時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其實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薄翱墒翘炜掌坏却切酆盟暮⒆?。一會兒工夫,火燒云下去了?!笔箤W生明白這既是描寫火燒云顏色、形狀變化之美,又是表達作者對美麗景色的熱愛之情。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的心情與作者的心情相融合,以此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三、訓練說寫,落實重點,創造美。

這篇課文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火燒云這一自然景色的熱愛。教師可指導學生反復朗誦、品賞,充分感受火燒云的顏色、形狀之美。通過落實說、寫訓練,使學生在說、寫訓練中創造美。

1.先引導學生讀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的句子,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仿照著說。先同桌說,再指名說。這樣就形成了信息的多向交流與反饋,使學生對火燒云顏色、形狀美的認識更加深刻。

篇2

[關鍵詞]閱讀教學;審美教育;滲透

語文是小學教材中美育因素極為豐富的一門學科,《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就是通過感受和欣賞美麗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通過學習和使用美麗的語言來形成表現和創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美育呢?

一、引導學生感受美

在小學閱讀中滲透審美教育,培養小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審美對象,引導學生有意注意語言文字,經過一段時間的冥想、消化、理解,通過這個過程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1.語言渲染法

著名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對于教師來說,他的語言恰似一面鏡子,通過它,可以看出教師思維的邏輯性、感情的豐富性、知識的廣闊性、認識的深刻性、表達的藝術性以及反映問題的敏捷性。所以,一位好的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要盡量做到語言準確、鮮明、生動,富有邏輯性,聲音抑揚頓挫,應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只有這樣,才能使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絲絲春雨無痕、自然地與學生交融。

2.情境對話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量創造對話情境,豐富學生的認知渠道,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學生可以體驗課文的真實情感世界,帶來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的共同感受,從而形成從理性認識升華到感性認識的學習過程。例如:在上《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時,一開課,我用了這樣一段開場白:“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去金華的雙龍洞玩一玩,做好準備,我們出發了。”接著課件出示精美的雙龍洞圖片,在學生伴著悠揚的音樂聲欣賞雙龍洞美景的同時,配以導語:“看,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進入洞內,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其次是些石鐘乳和石筍,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也很值得觀賞。”一下就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教師提供感性的資料作為補充,不僅能使學生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置身于具體睛境,也可以激發同學們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體輔助法

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工具來激勵學生,通過想象體會語言文字所要表達的情感,體驗文本的巧妙之處,從而使學生獨立探索出掌握語言學習的方法。如《觀潮》一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讀重點句段感受到潮水的長,潮水的高,潮水的氣勢猛、聲音響后,再借助多媒體通過視頻觀看錢塘江大潮真正到來的這一刻是不是與剛才大家想的一樣。當學生親眼看到錢塘江大潮的驚濤駭浪,潮水的聲音由遠到近,江潮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時,心情也隨之洶涌澎湃,跌宕起伏。所以,適當地使用視覺輔助,特別是使用現代教學手段、可以實現高效的信息傳遞和吸收,更能實現學生和文本的有效“對話”。

二、引導學生鑒賞美

在小學閱讀中滲透審美教育,從而培養小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小學生鑒賞美的能力,是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評價的能力。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審美教育活動,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對細膩語言的感性品味和理性分析,使情感體驗升華,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1.品詞析句,挖掘文本的語言美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優美的詞語、句子,他們鮮活、精妙,作為語文老師,一定要關注這些語句,在教學中隨時學會捕捉并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體驗作品遣詞造句的美妙之處,從而引領學生分析、理解旬式、句意,從中發現美、品味美,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素養。如設計《荷花》一課時,教師可抓住“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中的“冒”字,通過比較用詞展開討論,使學生感受到“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鉆出,也不是自然地長出,而是“冒”出,這不但與上句話中“荷葉挨挨擠擠”相呼應,而且也體會到荷花頑強的生命力,領悟荷花在荷葉襯托下奮發向上的精神,高尚的情操也由此得到陶冶。作品的語言往往滲入作者的情感。好的教學設計應引導學生透過字面表層意義,挖出其深刻內涵,讓作品的思想觸動靈魂,引起感情的共鳴。

2.分析篇章,剖析人物的形象美

小學語文課文中描寫了眾多的優秀人物,這些人物不僅行為美,而且心靈美,其美好的形象深入人心。教學設計時就要緊抓人物的特征,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形象的光輝。如《燈光》一課,展現了郝副營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為美好生活獻身的精神;《跨越百年的美麗》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靈和人格,她為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金色的魚鉤》一課,要感悟老班長關心戰友,舍己為人的人情美。備課時,教師不能只把目光停留在字詞句章上,而要著重分析人物身上閃耀的人性美。針對課文內容和小學生的審美特征,設計有效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引導學生欣賞深藏在語言文字背后的人物形象的光輝,從而使學生得到榜樣人物的感化和熏陶。

3.感情朗讀,體驗文本的情感美、意境美

Z文教師必須教會學生在朗讀時學會以聲傳情,以情感人,引起聽者感情的共鳴。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憶江南》選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寫得生機盎然,色彩艷麗?!叭粘鼋t勝火”一句表現出春天花卉的生機勃勃之態,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濃艷、熱烈之美。次句“春來江水綠如藍”與上旬日映江花的火紅色相映發,便覺更加絢麗奪目。用短短十幾個字展現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幾乎無需過多聯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不但貼切傳神,而且表現出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營造出了一個悠遠深長、余情搖漾的境界。像這樣被千古傳誦的佳作名篇還有很多,如杜甫的《望洞庭》、賀知章的《詠柳》以及韓愈的《早春》等,我們都可以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去誦讀,去品味,去體會,去理解祖國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和文學的意境美。

三、引導學生創造美

在小學閱讀中滲透審美教育,培養小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審美創造力,是指小學生按照“語言文字的規律”再現美的事物的能力。它是在感知美、鑒賞美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完善和發展。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掌握技能,大膽運用到實踐中,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

1.文本填白補充美

課本中,有些內容沒有進行詳細的描述,寫得比較簡單,給讀者留下了一定的空白,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空白點,指導學生肆意發揮想象,用自己的思想把空白填充起來,使課文更加豐滿和翔實。如《觸摸春天》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此刻安靜的心上,一定劃過一條美麗的弧線,蝴蝶在她八歲的人生劃過一道極其優美的曲線,述說著飛翔的概念?!苯處熆梢詥l學生展開想象:“此時的安靜,仰著頭,仿佛張望到了什么?”學生紛紛展開想象,有的說:她仿佛看到了蜜蜂在花朵上采蜜。有的說:她仿佛看見了蝴蝶在不遠處翻飛盤旋。有的說:她仿佛看見了蒼翠挺拔的大樹、色彩絢麗的花朵……豐富的想象升華了美,通過想象,學生感受到了盲姑娘安靜憑著對春天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她用心靈的眼睛看到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看到了整個繽紛的世界,從而感受到了她身上散發出的那種生命的力量之美。

2.拓展閱讀延伸美

篇3

剛剛接觸這種教學模式的時候,我和我的學生們都不適應。需要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查閱大量的資料,更要深入地挖掘教材。還要根據不同年級和不同文本來設計,每節課之前教師都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為此,我巧設“閱讀導航”,使學生逐步形成語文能力。

一、提示型導航,讓學生有據可依

在課題實驗的初期,由于學生不具備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為了給學生一個強有力的“抓手”。我通常選用提示型的閱讀導航。比如在教五年級的《月光曲》一課時。我先是深入地研究了教材。此文講述了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重點是兄妹二人的情感變化,以及他們聽到貝多芬精彩的演奏時候的聯想畫面。本文的訓練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根據這個要求我設計了這樣的閱讀導航:

提示一:一定要認真讀全文,找出課文中描繪《月光曲》內容的段落?

提示二:該曲的創作靈感來自哪里?畫出相關的詞句讀讀品品。

思考:在創作過程中貝多芬對兄妹倆的情感如何變化的?

研討:你認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變化的嗎?

拓展思維:貝多芬為什么沒有回答盲姑娘的話?

練筆:想到了( )想到了( )想到了( )

這樣的導航對學生有了一個很好的引領作用。做到了先“扶”后“放”。

二、結構型導航,巧學詩歌更高效

由于詩歌內容較短,學生容易讀通。因此在詩歌的教學中我都是重點指導第一小節,并在學習中鼓勵學生提煉出學習方法。再引導他們按照自己總結出來的學習方法自學后面的內容。因此在這種文體教學時候,我設計的導航就有所不同。比如《鄉愁》的導航:

提示:搜集有關余光中的資料,了解寫作背景。

閱讀詩歌三部曲:

1.朗讀吟誦――感受詩歌音樂美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從語速、節奏、感情等方面揣摩朗讀技巧。

2.咬文嚼字――體會詩歌語言美

邊讀邊思考:(1)四個時間詞分別代表作者的什么時期? (2)反復讀疊詞,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3)詩歌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3.聯想畫面――欣賞詩歌的畫面美

詩歌中用四種事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么樣的鄉愁?

想象四幅畫面體會。

有了這樣清晰明確的閱讀導航,學生們將會在輕松的氛圍下,自主感悟出了詩歌的語言美、結構美、意境美。同時形成了一定的語文學習的能力。

三、寫作型導航,善用練筆形成能力

經過兩年的課題實驗,學生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他們基本能抓住重點,分析難點,主動學習了。這個時候我的閱讀導航如果過于簡單就不會有引領的作用了,甚至是流于形式了。于是我就增加閱讀導航的難度。讓學生獨立完成資料的查閱和整理。完成對文本的分析和理解。還要提煉出要研討的重點問題。甚至有的導航會根據本單元的寫作訓練重點,有寫作的要求。如:在教學《頒獎詞三則》一課是我設計了這樣的閱讀導航:

1.熟練朗讀頒獎詞,說說頒獎詞與平時學習的課文有什么區別?

2.思考課文講述的三個人物有哪些優秀的事跡?

3.學法指導:學習頒獎詞你有高招嗎?

4.小練筆:給身邊的感動人物寫一段頒獎詞。

有了這樣的閱讀導航,學生們在課堂上可以相互學習,課堂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分享過程,也是學習方法交流的過程,更是語文素養提高的過程。

四、激勵型導航,抓住心理挖掘潛能

每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再優秀的學生也有學習的疲勞期。所以正當我的實驗初見成效的時候。備受學生喜愛的閱讀導航,有時候也會遭到學生們的“冷遇”。孩子們表現的不以為然,老師提前一天布置的導航內容,第二天完成情況不好,給課堂教學帶來很多阻力。甚至有時候不得不按照另一套教學設計進行教學。反思后我得出了結論:學生厭煩了老套的閱讀導航模式,每天都是字詞的要求,閱讀的訓練,寫作的指導等。主要是我設計導航的時候語言變化過少。于是我改變了設計閱讀導航時所用的表達方式。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比如“聰明的你不妨想一想?!薄拔沂亲詫W小能手。”“開動腦筋”等。比如在教學《釣魚的啟示》一課時,我設計的導航中就有這樣的內容:開動腦筋:“我”為什么不愿意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里?還有在教學《火燒云》一課時候為了鼓勵學生查閱資料,我設計的閱讀導航中就有一點兒這樣的內容:我是自學小能手:查找有關火燒云的資料。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又上來了。而且他們的動力十足,學習效果不言而喻了。

五、趣味型導航,妙用兒童語言創設情境

這種形式的導航適用于低年級的語文課堂。由于孩子小,他們的識字量少,理解能力也不強。我就盡量把閱讀導航的內容設計的少一些,詞語生動有趣一些,多用兒童喜歡的語言來描述閱讀導航的要求。如一年級下冊《風》一課的閱讀導航:

找風:讓我們自由讀課文,投入到尋找“風娃娃”的行動中吧!在詩人的眼里,風都在哪里出現了?

我是識字高手:把課文中不認識的“生字寶寶”圈出來,借助拼音讀一讀,同桌間互相幫助。

有了這樣的閱讀導航,孩子們學習興趣更濃了,語文學習的能力更強了,聽過我課的很多領導和同事都說,我班學生閱讀和表達的能力比同年級的學生高出很多。他們的表達真實有條理,閱讀流利有感情,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形式的,而是真正地在互動交流。在這樣的模式下,在這樣的“閱讀導航”的指引下,孩子們的語文能力不斷提高。

篇4

關鍵詞:小學語文 提高 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已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緊迫任務。下面,我將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膚淺看法。

一、抓好課前預習

預習是學生對課文的知識事先做個先知先覺的過程,學生預習時會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對于困惑或疑問的知識點會有深刻的印象,學生往往經歷了一個自動獲得知識、解決疑難的過程。學生帶著疑問上課就會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再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如學生在預習《草船借箭》一課時,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欽佩不已的同時也產生了幾個疑問:為什么諸葛亮去借箭的時候故意一邊擂鼓一邊吶喊?為什么諸葛亮知道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為什么諸葛亮只要二十條船,不要多點或少一點的船?……因此,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在上課時迫不及待地要求解決。在集體討論和教師點撥中,學生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順利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課堂上就能節省時間,有利于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更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大量的事實證明,凡優秀的教師,在課前都會很認真地做好課前準備。有的反復修改教學設計方案,有的細細斟酌考慮,他們所做的教學設計方案,許多都成了青年教師學習參考的材料。因此,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語文教學尤其要重視備課,因為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了解學生的情況,知道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該怎樣教??梢哉f,一堂課就是一盤棋,我們要下好這盤棋,就得在踏上講臺之前有一盤計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課堂上靈活應對,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三、創設和諧的氛圍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心靈碰撞的過程,不光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的交流、合作的運用,因此,我主張教師本身首先是一團火,并把這一團火化成對學生的情和愛帶進課堂,尊重、理解、寬容學生,讓學生從教師的熱情服務中、關心與尊重中體會到溫暖與期望、激勵與鼓舞,進而感到老師可親、可信。

教師要因“學”論“教”,設計教的過程,課堂上打破學生圍著老師轉、老師圍著教案轉,而是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設計教的過程。

四、重視朗讀訓練

閱讀教學的第一步是讀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教師應盡的職責。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聽出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像《給予是快樂》、《去年的樹》這類課文,通過朗讀就能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同情之心;像《火燒云》、《觀潮》、《鳥的天堂》等這類文字優美的課文,更要讓學生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積累優美詞句,受到美的熏陶,產生愛國之情。在閱讀教學中,課文中的重點段,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深刻,對表現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朗讀理解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讀不但可以感受語言文字的韻律美,而且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當然,朗讀的形式也要多樣化,可引導學生自由讀、小組讀、同桌互讀、比賽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五、培養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良好的讀書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和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要讓學生真正進入文本與作者對話,明白文本的主旨,從更深的層次理解文段,老師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聯系有關背景資料進行深入理解。如閱讀《匆匆》這篇課文,讀懂了作者從八千多個日日夜夜中產生的感受,可以聯想到自己度過的四五千個日日夜夜,從而與作者的感受產生共鳴,也悟出一些道理。在閱讀的同時,要讓學生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通過動筆畫一畫、寫一寫、與同學議一議,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只有養成了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有大幅度的提高,我們的課堂才會真正具有實效性。

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篇5

一、潛心鉆研自蓄知識之泉

她十分推崇俄國作家車爾雪夫斯基的一句名言:“教師把學生造就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該是這種人”。她從不滿足于日復一日的常規教學,而是孜孜不倦的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探索教學規律,學習借鑒語文教學專家的經驗,新課改的春風吹遍了龍山大地,于是,又擺在教師面前一個最大的難題,那就是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教師必須要學會制作課件,于是,她每天研究電腦,先從基礎知識入手,慢慢的簡單的課件會制作了為了不讓自己手生,她每周堅持做一個課件。上課是教師向學生傳輸知識的最基本形式,她每天上完課后,都要以書面的形式寫一個教學反思,每大周結束后,進行整理。她本著在總結中前進,在前進中提高的原則不斷的豐富自己。教書育人的藝術,是她刻苦鉆研,虛心學習的結果,是她苦練基本功,勇于探索和實踐的結果。

二、銳意教改喜收豐碩之果

新課改伊始,她先轉變了教學觀念,把學生看作課堂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形式上,她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并主動參加了小學計劃性自主學習的課題研究。她曾主講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我愛家鄉》、閱讀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等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課生動,有興趣,容易懂,記得住。她所任的班級,總是呈現出“尖子生冒得出,后進生不落伍,中等生邁大步,”的喜人局面。

三、精心育人贏得贊譽之聲

盡管她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但她把精力還是放在了學生身上。端午節,把媽媽婆婆一起叫來,為她的學生包粽子;她和愛人要一夜不眠,要煮好200多個有汁有味的茶蛋。6點鐘,帶著熱乎乎的茶蛋和粽子,她準時趕到了學生的寢室。當她把熱粽子和茶蛋送到學生手中,很多孩子感動得哭了。她們在她送的茶蛋上畫滿了笑臉,高興地把這些茶蛋叫做能給他們帶來好運的“滾運蛋”,他們把茶蛋放在兜里,帶進書桌,總也舍不得吃。八月十五,她為他們買來了月餅、葡萄,她的50個學生,有的父母身患殘疾,有的來自單親家庭,有的失去了父母雙親……她深知她的學生比同齡的孩子多一些滄桑,多一些辛酸的過去。所以,她帶這個班的總體構想是讓孩子們能成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用關心、愛護、激勵的風,鼓起他們自信、自尊、自立、自強之帆,把孩子們從貧寒家庭背景中磨練出的倔強,轉變為他們長大成人的性格優勢。她每天早出晚歸,把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記掛在心上。經常去食堂,了解學生的伙食情況;走進學生的宿舍,幫他們一起整理內務……

四、甘做紅燭燃燒生命之火

2000年初,24歲的她成了一名準媽媽,嚴重的早孕反應讓她痛苦不堪。她帶的學生六月初就要參加升初中考試了,她教三個班的語文課,上復課時,她一天要連續站上六節課,還要上晚自習,跟早讀,晚查寢……一天堅持下來,腿腫脹得像根木頭。平時穿36號的鞋,那時買39號鞋穿還擠腳。隨著考試臨近,同學們的情緒也極易波動,如何讓同學們保持平和的心態,在復習階段能有效提高成績,這些都是畢業班班主任面臨的工作考驗。就這樣,她克服了種種身體不適,沒有誤過一節課,沒有放松過對班級的管理。學生們被她這種忘我的精神感動了,學習更刻苦了,紀律更嚴明了。

她的孩子在2004.8.28日正式上幼兒園了,一年多來,她沒有接送過一次,甚至連兒子的班級都找不到。她同事趙老師的姑娘和她兒子在幼兒園同一個班,一天趙老師跟她轉訴他姑娘的話:“爸爸,沈鈞韜他沒媽媽,每天都是他爸爸接送他,我們從來沒見過他的媽媽,你說他多可憐!”聽見這話,她的心情十分復雜,禁不住潸然淚下。她的確不是一個好媽媽,她真的很對不起她的兒子。一天,無意間聽兒子唱到“世上只有爸爸好,有爸的孩子像個寶……”她一下抱起兒子,淚水再一次滾落下來。是的,兒子現在不知道她為什么哭,但她相信,長大后,兒子會懂她的,也一定會理解媽媽的――因為她是50個孩子的“合格媽媽”呀!

五、矢志不渝澆綻榮譽之花

多年的播種,換取了誘人的果實。02年她被農場授予“十佳輔導員”、“優秀教師”的光榮稱號,04年被農場授予“優秀教師”、“三八紅旗手”的光榮稱號,并在分局舉辦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會議上做課改經驗交流,同年,被分局教育局授予“數學學科骨干教師”,“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的光榮稱號,05年被分局、農場授予“優秀教師’、“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的光榮稱號,06被農場評為農場首屆“十佳教師”并在分局舉辦的說、講、評大賽中獲一等獎,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07年榮幸的評為分局級“十佳教師”。她的教學設計《火燒云》曾在省教育學會上獲一等獎。并多次指導學生獲獎。08年再獲“分局級模范教師”光榮稱號。09年在參加的課題研究成果《在小學學科教育中開展的課題研究》被評為優秀教育科研成果壹等獎。同年她參加的課題研究《多種教學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被評為教育科研成果壹等獎。09年她參與的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新課程下小學生計劃性自主學習行動研究》課題驗收合格。在課題研究中因成績顯著被評為該課題研究的先進個人。2010年12月她在全省小學語文閱讀活動中,積極組織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取得了優異成績,被評為先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