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后雨范文
時間:2023-03-18 08:07: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飲湖上初晴后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初夏的早晨,金色的太陽冉冉升起,映照在湖面上,把湖水都染成了桔色。蘇軾坐在游船上一邊觀賞美麗的西湖一邊飲酒。這時的湖面猶如一面銅鏡。一陣微風吹過,湖面上蕩起層層細波,像魚鱗金光閃閃;像絲綢光滑柔順。多美的西湖啊!湖水的美在予它的靜與幽。它既不象大海一樣驚濤駭浪,變化莫測,也不象江河般川流不息,源遠流長。它象一位飽讀詩書的姑娘,優雅,恬靜,秀美。讓他聯想起戰國時那充滿智慧與膽略的美女-----西施
他還沉浸在這美景中時,遠處傳來了陣陣歡笑聲把他拉了回來。太陽已高高升起,這時的西湖充滿生機。湖中的荷花在陽光照耀下伴隨著美妙的歌聲翩翩起舞。瞧,那亭亭玉立的花骨朵,.白中透著點粉紅在風中搖曳著,若大的湖面就像一個舞臺。看這邊,一個個碧綠的像大圓盤似的荷葉,它們像是伴舞者,主角就是那些含苞欲放的荷花,有粉白。粉紅。鮮紅,頭頂的露珠像是一頂皇冠,把它們裝扮得更加美麗。
忽然,太陽像害羞的孩子一樣,鉆到云層里,天也變得灰蒙蒙的。云也似乎要湊個熱鬧,越積越多,越積越厚。小雨滴也被感染了,紛紛掙脫天空媽媽的懷抱爭先恐后地來到大地上。蘇軾急忙躲進船艙里。這時的湖面好似一張蹦蹦床,小雨滴在上面跳躍,歡唱。漸漸地湖面被層層雨霧所籠罩,影影綽綽,朦朦朧朧。幾艘小巧而精致的畫船緩緩駛來。讓人如同進入仙境般。慢慢地,雨停了,但湖面上仍蕩漾著一層霧氣,如詩如畫。這時的西湖象一幅細致精妙的水彩畫。
陽光下的西湖就象活潑,健康,充滿生機的姑娘;雨中的西湖卻多了幾分柔弱讓人憐愛。蘇軾望著這人間天堂般的景色,提筆寫下: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欲奇。
篇2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These pools,so lovely when their bright.Wavelets are glancing in sunlight.Still,when the hills are dimmed with rain.Their pristine loveliness retain.For symbol of the Western Lake The Western Maid you well may take.Whether adorned with white and rose.Or in unpainted grace she goes."
篇3
8靜夜思同步練習(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作業
(共5題;共26分)
1.
(6分)看拼音,寫漢字。
yāo
he
xuán
wō
liè
qie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iě
zuǐ
dāo
qiào
yǒu
hē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6分)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各”的第一筆是“一”。(
)
(2)“覺”中一共有四個點。(
)
(3)課文《一個接一個》中“唉,要是不上學就好了。”因為:“我”確實不愛上學。
(
)
3.
(6分)拼一拼,寫一寫。
chūn
tiān
liǔ
shù
xún
zhǎ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yě
huā
táo
huā
dàng
qiū
qiā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5分)讀一讀,連一連。
5.
(3分)看圖,選詞填空。
輛
棵
支
一________筆
一________樹
一________車
二、培優作業
(共1題;共9分)
6.
(9分)讀詩《飲湖上初晴后雨》回答
(1)將詩句補充完整。
飲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詩中描寫了西湖上的________
(3)寫出下面詞語在詩中的意思。
瀲滟:________
亦:________
奇:________
相宜: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基礎作業
(共5題;共26分)
1-1、
2-1、
2-2、
2-3、
3-1、
4-1、
5-1、
二、培優作業
(共1題;共9分)
6-1、
篇4
1、西湖煙水茫茫。百頃風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濃妝,尾尾相銜畫舫,盡歡聲無日不笙簧。春暖花香,歲稔時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2、這首小令借用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的詩意歌詠西湖“宜雨宜晴”,宜“淡抹濃妝”的秀美。描繪出西湖一年四季花香千里、畫舫如織、笙歌繞梁的繁華景象。“稔”(ren),莊稼成熟。最后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總贊西湖,生動奇妙,數百年來廣為流傳。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教學時,我在介紹了作者杜牧后,卻首先將教學轉向了他的另一首詩《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通過學習讓學生理解了這首詩是即景感懷的:前兩句寫了詩人夜泊秦淮時,看到了寒江被迷蒙的霧氣所籠罩,江沙在明亮的月光映照下泛著銀光;后兩句則寫了詩人由聽到歌女唱著亡國之音《玉樹花》發出感慨――那些醉生夢死的權貴官宦豪紳們,不但沒能從這歌聲中汲取陳后主追求荒享樂而導致亡國的歷史教訓,卻一樣聲色犬馬、晝夜荒,國家危矣!
然后,我才帶領同學們轉向了《江南春》的學習。在讀通古詩、理解了詞句的意思之后,我拋出了一個思辯的問題:“你們覺得《江南春》與《泊秦淮》及以前學過的蘇軾的詩《飲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哪首詩更相接近?為什么?”,組織學生進行了探究學習:
1. 布置小組合作學習:
(1)自行思考,然后在組長的帶領下逐一表達觀點。
(2)小組內辯一辯。提醒:以理服人,有理不在聲高。
(3)能夠形成統一意見的,推選發言人參加全班交流。
2. 全班交流:
(1)發言人代表本組陳述理由。
(2)發言人進行辯論。
(3)其他人(含沒有形成統一意見的小組成員)補充發言。
結果是兩種答案都有。說“《江南春》與《飲湖上初晴后雨》更相接近”的同學認為,這兩首詩都以寫景為主,寫法上相似,都分別寫了晴天和雨天的美景,都讓作者無比喜愛,是“淡妝濃抹總相宜”;說“《江南春》與《泊秦淮》更相接近”的同學則略占上風,他們認為《江南春》最后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更含蓄地表達了對當今朝廷無限度的尊崇佛教的不滿,告誡他們要以南朝為鏡,是借古諷今。
教學到了這里,我已經沒有什么可講的了。面對學生期盼的眼神,我只在黑板上寫下了四個字“詩無達詁”。學生不解,我說:“那就當作業吧!大家課后去查一查,并將自己的理解在所在小組內做個交流。”
可以想見下課之后的情景,我笑了……
這笑,既有為同學們課后能夠自發、主動地去鉆研去學習的歡愉,也有自己覺得獲得了些許成功而暗暗竊喜。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可借鑒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 教師指導下的自主活動是學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的教學環節、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是學生發展的外在條件,不可或缺,但要使它們對學生的發展發揮作用,還必須借助學生主體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這里的思辯,就是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向學生提出思辯題,制造了學生的認知矛盾,使得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對古詩的理解)在與同組學生、同班學生的交流及教師的引導點撥下,產生了同化或順應,最終實現了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在這樣的自主活動中,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高,對古詩的理解也更加透徹、更加全面。
二、 只有通過交往,學生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
學習,作為一種培養人的實踐活動,其本質上就是一種學習主體之間的交往實踐活動,如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逐一表述觀點”“小組內辯一辯”“全班交流辯論”等。如果沒有這些交往實踐,學習便無從產生。加涅曾說過:“教學的實質就是一系列的溝通。”沒有溝通,學生獲得知識、陶冶情操、培養品行、形成個性就無從著手:在小組合作學習交往中,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學生分享了他人的所想所悟,從而獲得了擴大了的和改變了的經驗,因而增加了知識,增長了才干,發展了自身的能動性和主動性;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學生理解了他人的情感和態度,學會了與他人合作共處,形成了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團隊責任感等。
三、 張力的發現與消除,是閱讀教學最本質的應有之義
古詩,由于創作時代久遠,詩人通過文字所要表達的情、意等已經無從考證,使得文本本身具有了一定的未定性。在學習這首古詩時,這種張力具體表現為“《江南春》與《泊秦淮》及《飲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哪首詩更相接近”的差異和沖突,因此,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交流、辯論,最終讓學生懂得了“詩無達詁”的道理,因而學生形成了自己個性化的理解。這樣,文本之意與學生理解之間的張力,便在互相啟發、補充、拓展之中得到了消除,學生也在思辯的過程中收獲了許多,其經歷的過程遠比“求得統一的結果”更重要。
四、 教師要有開發自主的教學課程的能力
如教學古詩,如果就詩講詩,很容易會把解詞釋義作為重難點,然后告訴學生詩的寫作特點、表達的情感等,使靈動的詩句、美好的意境等淹沒在教師無滋無味的口水里。教者為克服這種教學帶來的弊端,采取了“外引內聯”式的教學策略,將古詩學習與拓展學習《泊秦淮》、復習鞏固《飲湖上初晴后雨》結合起來,讓學生進行比較甄別,不但增加了學生古詩文的閱讀與積累數量,而且培養了學生對古詩文的熱愛之情,提升了他們的傳統文化素養――這就是自主的教學課程開發。
五、 下課,不是教學的結束,它更應該是學習的開始
篇6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翻譯:從正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從側面看廬山山峰高聳,從遠處、近處、高出、低處看到的廬山樣子各不相同。我之所以沒法看清楚廬山的真正面目,是因為我正處在廬山之中。
2、《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翻譯:在晴天下,西湖上水波蕩漾,光彩熠熠,看起來漂亮極了,下雨的時候,遠處的山被煙雨籠罩,時隱時現,朦朧而美好。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那她無論是淡妝還是濃妝,都能襯托出她的美貌。
3、《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翻譯:荷花已經凋謝,連為它遮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的還在枝頭與風霜斗爭。一年中最好的景色你一定要記住,就是這橙子金黃、橘子碧綠的時候。
4、《惠崇春江曉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篇7
葉小綱的《臨安七部》精選了白居易、王昌齡、孟浩然、蘇軾、歐陽修、陸游、楊萬里和林則徐的詩詞,共十二篇。其中,白居易的《憶江南》包括三首短詞。《采桑子》則集合了歐陽修創作的兩首同名曲詞。為了配樂創作和詩意表達的需要,作曲家還將同屬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和《夜泛西湖》兩詩合并,另把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同王昌齡的《浣紗女》合二為一。如此一來,十二篇詩詞正好歸為七段,形成全曲創作的內容基礎。再從詩文的排列順序考量,作曲家并非以詩作誕生的先后排列,而是從詩文的內容和意境入手,賦予作品內在的發展結構。白居易的《憶江南詞三首》、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并《夜泛西湖》、歐陽修的《采桑子》位列前三,將臨安與西湖的自然景觀作為表現核心。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并王昌齡《浣紗女》,同孟浩然之《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歸為中間兩段,著重展現江南文人的思緒情懷。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和林則徐的《六和塔》作為最末兩段,煥發出情景交融的深意。詩人述景,卻將對他人的勸慰和個人感懷暗喻其中。可以說,作曲家對詩作的布局,展現出由景及人、由外至內、由淺入深的思維線索。他依此意為之譜曲,揮灑出一幅吟詠臨安的人文美卷。
《臨安七部》第一曲采用白居易的《憶江南詞三首》,由男高音獨唱。樂曲前奏由弦樂主導,在5小節內先現民歌風味的主題旋律。旋律進行連貫曲折,酣暢順達。末尾處的一拍內切分,通過模進引出幾許淳樸與幽默。演唱者的首句先抑后揚。樂隊緊隨其后配以上行連音,帶來悠然、快意的飛升之感。此句甚至為整部作品奠定了某種性格基調,在其后的不同部分多有應用。“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采用敘述的口吻,在旋律寫作上同傳統戲曲有神似之處。末句“能不憶江南”音調挑高拖長,刻畫出詩人內心的冥思之狀。“江南憶”第二段以同首段相似的旋律展現,只在“郡亭枕上看潮頭”一句略添新意。“更重游”一詞的重復,嘆惋之情溢于言表。和聲整體的下二度移位,更引出幾許落寞。“江南憶”第二段的配器加厚,帶有鮮明的總結之意。作曲家在“其次憶吳宮”處將樂段引向,其后樂句仿效前段,卻將“醉芙蓉”重復一次形成疊句。作曲家意在“醉”字,遂將“復相逢”一語連嘆三次。遙想樂天六十七歲作此詞篇,久病洛陽不可回返江南。相逢難復的凄楚自是最為可憐。作曲家以“三嘆”表此詩意,并將歌聲奉入夢境天邊。
《臨安七部》第二曲由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和《夜泛西湖》歸并而成。作曲家采用16分音符連音和短促頓音,營造出更加流暢、歡悅的效果。歌唱旋律雖以前八后十六的節奏型描畫湖波微漾的樂趣,旋律的整體趨向和神采卻似對前曲主題的延伸和繼承。“水光瀲滟晴方好”的飛升與自信,同“山色空瀠雨亦奇”的折返和內斂形成對仗,也產生了貫穿全篇的心緒對比。詩文第二段采用同頭的音樂進行,只在首句落音(B音,18小節)處對伴奏和聲略加調整。全曲第三段換了詩作。作曲家賦予“菰蒲無邊水茫茫”頓挫的旋律,具有鮮明的承接意味,并于后句“荷花夜開風露香”的末尾殊途同歸(落于升f,30小節)。經過6小節間奏,主題旋律在第四段再次顯現,最終以“看湖光”三字點透心中的美意。總體來看,本曲四段詩文所用音樂恰好呈現起、承、轉、合的結構關系,而別有神采的短小間奏將各段融為一體,帶來隨波觀景的欣然與灑脫。
歐陽修的《采桑子》二首作為第三曲,在寫景意境上漸次深入。作曲家以兩個鏗鏘的和弦開篇,瞬間帶來揪心之感,其后由三連音引導的下行樂節描畫心中的漣漪歸于靜穆。“輕舟短棹西湖好”的主題旋律依舊以先抑后揚的形態展現出來,卻將高音區的尾音以微弱的力度飄向天際,帶來企盼向往之感。全曲根據唱詞亦分四段,與第二曲在音樂結構上大體相似。然而,作曲家卻已參透文詞前后的意境差異,遂在“何人解賞西湖好”之前的間奏中加重音樂的悲涼感。其后的主題“轉”意明確。作曲家將“貪向花間醉玉卮”一句的旋律拉寬,以曲終人散的醉意傷情凝成全曲的高點。第四段的主題回歸,早把聽者帶入“芳草斜暉,水遠煙微”的夢境。心向白鷺,遨游太虛。
篇8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去的地方,我也不例外。但我和別人想去的地方不一樣,是杭州的西湖。
今年四月份,媽媽去華東五市觀光回來,直夸西湖美。看了媽媽拍得照片,我也覺得西湖的景色實在是太美了,太吸引人了。我也想去西湖親眼目睹一下她美麗的容貌。
從照片上看,西湖的大門口正對著孔雀園,園中的孔雀千姿百態,有只白孔雀正在開屏,它全身都是潔白的羽毛,像一把大白扇子豎立在園中央。有只花色的孔雀正在用嘴梳理自己的漂亮羽毛。孔雀園四周全是清澈的湖水,人們站在小橋上,可以看到成群結對的金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動。西湖的水一眼望不到邊,湖面上有大大小小的游船載著游客們觀看西湖的全景。
媽媽說到西湖不能忘記看蘇堤。它也是美景之一。在蒙蒙細雨中漫步蘇堤,充滿了詩情畫意,是一種非常難忘的意境。蘇堤旁邊是坡的石頭雕像,難怪在《飲湖上初晴后雨》中坡會把西湖比作西施。我真想現在就飛到西湖,看看它到底有多美。
照片上的西湖就這樣吸引我,我真想去看看它的真實面目。希望這一天早一些到來,早一些完成我的心愿。
篇9
美麗的江南是易醉的。
——題記
多水是江南獨有的。
“小橋流水人家”又怎能形容多水的江南?
“上有天堂,下游蘇杭”又怎能表現出多水的江南的美?
多水的江南不僅是有“天堂”的美,更是無限的柔美。
自古以來,江南是溫柔的代表。
人說。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太過于溫柔,總令他們內心變的十分脆弱。
是的,溫柔的人總令人對她產生愛憐之情。但是,脆弱有怎能掩蓋住江南的美麗,易碎絕不是脆弱,易碎因水而起,也因水而碎,俗話說“女子似水”,不錯,溫柔的女子與易碎的江南聯系得是如此的和諧。
在江南,在那水中泛著小舟,美麗少女打著一把美麗的油紙傘,哼著一曲江南特有的歌謠,看著倆岸古老的建筑。
盡情享受著悠悠江南水的美麗,這怎不是一種享受江南?
江南的古城的城墻上,印著戰火的圖騰。在戰火之中,造就了江南的易碎的性格。在易碎的江南,我們能享受到的不僅僅是易碎的性格,還有……
美麗的江南,易醉的。
不錯,自古以來,多少文人雅士都在江南醉了,沒有酒香的江南令人醉了,因為她的美,
蘇軾。在江南醉了,留下一首《飲湖上初晴后雨》,呤出了江南的溫柔,呤出了江南的美麗,呤出了江南的易醉。
魯迅,出生在江南,他為后人留下了多少著作?《朝花夕。拾》,寫出了他在江南的醉人生活,用他的情感,描繪出了江南的愉悅,因為他們在江南里醉了。
林俊杰。一曲《江南》唱遍了大江南北。他醉了,在江南。
手中拿著精致的小壺,里面裝著清香的茶,坐在橋邊的涼亭中,不時品上兩口,
望著舟上那美麗的少女,聽著從水里傳來的悅耳的歌聲。頓時,覺得如此之美。真的,在江南醉了。
江南的美,在她的水里,在她的橋上,在她的茶香中飄蕩。
篇10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自從我學過《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古詩之后,杭州就成了我做夢都想去的地方。終于,我們來到了杭州,領略了她那天堂般的美。
來到杭州,首先看的是西湖。來到西湖河畔,看到湖光映著陽光,泛起了粼粼波光,還真有“水光瀲滟晴方好”的感覺。乘上船只,駛在湖面上,湖中荷葉一眼望不到邊際;荷葉中亭亭玉立的荷花,比二月的紅花還美麗,還真像古詩中描繪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看著,看著,我眼前逐漸浮現出一張美麗的面孔:那無邊的荷葉就是她的眼線,美麗的荷花就是她艷麗的紅唇,湖水變成了他水潤的皮膚——她就是美麗的西施,這使我馬上聯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湖周邊還有柳樹、松樹。我看見一只可愛的小松鼠在松樹上蹦來蹦去,調皮極了。還有孔雀園,美麗的藍孔雀和動人的白孔雀,引來了人們一陣又一陣相機的“咔嚓”聲。還有著名的花港觀魚,當你把一小把魚食投到河里時,魚兒們就會向你這邊蜂擁而來,搶著魚食吃,可壯觀了。
離開西湖,我們來到了古街清河坊,這是一條清朝留下的古街,里面還保留了許多古代建筑。我們在那里買了許多紀念品,個個都滿載而歸。
就要離開西湖了,可我們對這還是念念不舍。汽車把我們的軀體載走了,可我們的心還留在這美麗的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