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客吃飯開場白范文
時間:2023-03-20 14:43: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請客吃飯開場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日本人在發起勸誘時傾向使用“話題提示”其次是“開場白”第三是“關懷體貼”。而中國人的習慣是“開場白”其次是“話題提示”最后是“關懷體貼。贈送禮物時所說的「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日中兩國也不盡相同。請客吃飯時的發話,付款,兩國也存在差異。本研究將在具體場合對勸誘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先行研究 勸誘發話 「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 請客吃飯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1(a)-0219-02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國人與日本人之間的交流越發頻繁起來。但是,交流間的誤解和摩擦也隨之增多起來。例如:勸日本友人再吃些東西時,他們會重復的說“吃飽了、足夠了”以示謝絕。但是,一旦你把食物拿出來,他們就會把拿出來的東西全部吃掉。有的中國學生就會問:“這是為什么呢?有點兒不能理解。”這是因為,他們把對方的做法看成自己固有想法,按照自己的理解尺度來解讀對方的意思,從而出現了這種狀況。那么,日本人在想要勸誘人時,會如何發起會話?在贈送禮物時,又會說些什么?再者,邀請人吃飯時,他們又會說些什么呢?與日本人相比,中國人會如何做以上的事呢?兩者的差異又在哪里?本研究想要對這樣的問題加以研究。
學習日語的目的除了能夠正確使用語法外,還能夠和日本人進行流利的交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即使能夠正確的使用語法,也經常會和日本人產生交流上的差異。那是因為不是十分的了解日本人的生活習慣和語言表達習慣。因此,本研究從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勸誘發話場面、贈送禮物場面,以及請客吃飯的場面進行考察、比較、分析,明了勸誘表現在日中語言文化下的不同。希望此研究對日語學習者在和日本人交流時有些微的幫助。
1 先行研究
所謂勸誘是指說話者邀請聽話者(單數或是復數)和說話者一同進行相同的行動,或指說話者向聽話者建議做某種行動(與共同獨立性無關)。(坂田2004)。
關于勸誘的研究不多,例如:有從日本的教育立場上分析勸誘的談話構造(鈴木2003、筒井2002)。有通過對日語中勸誘發話以及相應回答的問卷調查來對照分析日中語言行為的樣式(劉健華1984)。作為勸誘表現所被使用的「シヨウ「シマショウ(樋口1992)和考察研究在勸誘表現里「シナイカ和「シヨウカ的機能(安達1995,姬野1998)等等。
這些研究大多數是從構造論方面、言語行為方面和表現行為方面進行的考察研究。但是,關于日中兩國在具體勸誘方面的研究卻不多,因此,本研究想要從具體的場面考察研究在日中言語文化上勸誘表現的差異。
2 關于勸誘發話
勸誘發話者在進行勸誘時,未必會直截了當的進行邀請,而是根據對方和場合,先向對方說一些圍繞勸誘而展開的話語,例如開場白、關懷照顧、話題提示等等。以下例舉了日中兩國勸誘發話者關于勸誘周邊話題的實例。
(1)開場白。
①寒暄。
例:日おはよう(早上好/こんにちは(你好)/お疲れ様(您辛苦了)
中 吃了嗎?/最近挺好的?/最近干嗎呢?
②打招呼。
例:日 お~い、C子!C君!Cちゃん! C先生!
中 Hi!小李/ 喂!
③注目要求—— 引起對方注意的發話。
例:日 あっ/ あら/ あのさ/ あのーですね
中 那個~,嗯~
(2)關懷體貼。
①惶恐之意—— 觀察對方的情況,表達恐慌,抱歉之意。
例:日 お忙しいところ大変恐縮ですが、(這么忙還來打擾您,太過意不去了)/ 突然、悪いけど。(這么突然,很不好意思,但是)
中 實在不愛好意思/知道你很忙,但還是不得不求你
②減輕對方負擔—— 為減輕聽者的負擔而敘述條件,傳達不是強求的發話。
例:日 先生のご都合がよろしければ。(老師是否方便呢?)/ どうしても無理って言うんだったら仕方ないけど。(這么說很無理,可是沒有辦法)
中 也知道最近工作很多,如果不方便的話~~/知道你很忙,要是沒時間的話~~。
(3)探求方便—— 尋求聽話者現在的狀況,確認現在的狀況,已做好發話的準備。
例:日 今ちょっと話せる?(現在說會話行嗎?)/今お時間いかがですか(現在有時間嗎?)
中 現在方便說話嗎?/有空嗎?
(4)話題提示—— 預告說話內容,尋求事實行為的可能性,然后暗示想要邀請之意,向對方做起發話準備。
例:日 とってもスポーツができると聞いたけど?(聽說你體育很好?)
中 我聽說了一件事/有個事,不知道該不該說。
以上就是勸誘周邊話題的實例和意義。根據調查的結果,能夠得到以下結論:日本人在勸誘人時,最常使用的是“話題提示”其次是“開場白”第三是“關懷體貼”。與日本人相對,中國人最經常使用的是“開場白”其次是“話題提示”最后是“關懷體貼。在“開場白”中,選擇“打招呼”的日本人有很多,而選擇“寒暄”的日本人卻不怎么多。與日本人相比,中國人不論是選擇“打招呼”還是選擇“寒暄”,哪一個都很多。在“關懷體貼的發話”中,日本人經常使用“減輕對方的負擔”,而中國人卻多數選擇用“話題預告”。
3 贈送禮品時的「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
3.1 從使用情況上看
在日語學習者的印象中,日本人給對方贈送禮品時,經常會說「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這也被認為是“關懷體貼”的一種。那么現在日本人還頻繁的使用「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這種表達方法嗎?中國人在送人東西時也會用「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這種方式嗎?清(1999)對在百貨商場購買中元節禮品的顧客進行了問卷調查。在贈送對方禮物時會說些什么這一問題,300名的回答者中只有1例使用「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其次,作者對景德厚子關于「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的調查作了如下整理:
根據表1,在被調查的76名日本人當中,選擇最多的是不使用「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這種表達方式,有27名。其次是根據場合使用的人數也較多(21名)。因此,可以說,現在的日本人不怎么使用「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這種表達方式。
根據表2可知,中國人對于贈送禮物時是否用「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這一表達方式問題的回答,對自己的上司或長輩會用,對友人不會史用的人最多(11名),而選擇用的人只有3人。
通過這兩個表的比較分析,能過得到這樣的結論:日本人也好,中國人也好,在平常贈送禮物的時,不頻繁使用「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而是由根據場合和地位來決定的。
3.2 從使用情感上看
「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是一種對自己謙恭對他人尊敬的表達方法,并不是真的就是「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沒價值的東西),是表達一種懷有謙遜感情的語言。同時也表達了一種“不是很值錢的東西,不用給予還禮”的感情。但是在中國,在送人東西時,經常會說“這是費了好大力氣才找到的東西、這是好東西,只有在名品店才買得到”或者說“這是花了很多心思特意為你買的東西”“等這樣的勸誘對方接受的發話,表明是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得到的,無論如何也要收下的意思。
下面從「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的使用場合和當被勸誘者聽到「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這句話時的反應方面進行論述。
“真的是不值錢的東西,價格很便宜” 的時候、“感覺與對方多少有些距離”的時候、“對對方抱有很大的期待”的時候、“對對方是否滿意而感到不安”的時候,這時會用「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這種勸誘表達方法。例如像在7月的“中元節”和12月分的“歲末”,對經常照顧自己的長輩、上司、恩師或一個公司贈送另一個公司禮品時,通常會說「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這樣的勸誘發話。
在過生日時或是以個人名義贈送禮物時侯,贈送禮物的人會考慮對方的喜好和性格,盡可能的選擇適合對方的禮物,傳達為了使對方從內心感到滿意和高興而盡心選擇時,不說「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而會說“如果能合你的意就最好了”“找尋了……喜歡的東西”“選了認為適合……的東西”等用這樣的語言表達勸誘對方收下。
如果在不恰當的場合說了「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就會帶來像下面這樣負面影響:“如果對人說了的話,就會想為什么那么在意呀?會感到很驚訝”(中國人)“相當的奇怪,說‘不是很多的東西’這樣表達不是會更好么?”(馬來西亞人)“對方太過鄭重其事了”(中國人)“朋友的話,討厭這種感覺,因為感覺不親切”(中國)。
中國人和日本人在關于贈送禮物方面存在著差異,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日本人不再像人們印象中的那樣,經常用「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而是根據不同的地位和不同的場合來決定是否使用它,另一方面,中國人在給對方禮物時,總是向對方傳達為了對方傾盡全力這種感情,并且這種感情是不受場合和地位限制的。
4 關于請客吃飯
在日本,想要邀請對方吃飯時,會說“今天,我請客”“一起吃個飯吧,時間12點”然后,雙方就會一起去吃,被邀請的一方會說“謝謝”作為禮貌回答。誰提出的邀請,就由誰買單,很少考慮性別問題。但是在中國,男方邀請女方吃飯,男方付款。女性邀請男方吃飯,有女方付款的請況,但還是由男方付款的情況更多,這是關乎男方面子的問題。為了傳達“自己熱情、積極的態度”,會說:“嘗嘗這個,很好吃,我每次都會點”并主動把這道菜放到對方碗里。或者說“還有很多,多吃些,千萬不要客氣。”等等這樣的話。因此,在要請人吃飯時,必須要注意對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方法和語言表達方式。
5 關于研究結果
對于勸誘在語言文化上的具體表現,如果只是按照自己國家的習慣進行交流的話、在異文化交流中就很容易引起誤解和摩擦,因此,中國的日語學習者在用日語進行交流時必須要注意到這些。本論文從“勸誘發話”“贈送禮物”“請客吃飯”這三個具體的方面進行考察、比較,研究,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首先,日本人在勸誘人時,經常使用的是“話題提示”,中國人卻對“開場白”情情有獨鐘。在日本很少有人說像「おはよう(早上好)這樣的寒暄,經常使用的是“開場白”。但是在中國,“寒暄”也好、“開場白”也好,兩者均被經常使用。再者、日本人勸誘人時都帶有減輕對方負擔之意,相反,中國人要先根據勸誘行為的可行性,然后再暗示自己想要勸誘的這種心情。
其次,現代的日本人再贈送禮物時,是根據地位和場所才決定是否用「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這種表現形式。「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是一種自謙的,尊重對方的語言。在親友之間是不使用「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而是用其他的語言代替,表達出“用心選擇”。在中國也有根據地位、場合來使用「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這樣的語言,但如果在不適當的場合用了「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的話,就會造成「いや(討厭、厭惡)這樣的負面影響。在中國人的信念中,不論贈送什么樣的禮物,都要表達出為了贈送給對方,費了很大的精力、對方無論如何都要收下的這種心情。
第三,在勸誘對方吃飯時,中國人都用一種非常積極態度來邀請對方,并且,根據性別不同,付款人也不同。但是在日本,并沒用這種表現形式。
本文論述的是在日中言語文化下具體場面中勸誘所表現出來的差異。對于日中具體勸誘場面,日本人的表現方式、勸誘者和被勸誘者之間的心情和中國人的表現方式、勸誘者和被勸誘者之間的心情有著明顯的差異。日本人也好,中國人也好,具體勸誘的時候,都是按照固有的交流方式進行交際。這是除了語法錯誤之外,引起交流摩擦和誤解的最大原因。但是,本稿只是在“勸誘發話”“贈送禮物”“請客吃飯”三個具體的場合,從言語的角度進行分析,并不是從語法的角度進行考察的。因此,從語法上考察時今后的課題,并且,關于“請客吃飯”的勸誘場面,沒有從心理角度進行考察,所以今后也有必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參考文獻
[1] 鈴木睦.「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から見た勧誘のしくみ.《社會言語科學》第6巻第1號,社會言語科學會,2003.
[2] 筒井佐代.「會話の構造分析と會話教育.《日本語·日本文化研究》12,大阪外國語大學日本語講座,2002.
[3] 劉健華.「勧誘·応答における日中言動行動の比較.大阪大學文學部,(日本語學).1984.
[4] 長谷川哲子.「勧誘の談話における日本語學習者の発話の特徴.《立命館源于文化研究》.立命館大學國際言語文化研究所.2002.
[5] 景徳厚子.「異文化間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影響を與える要因.第一章第一節《言語》.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