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協議范文

時間:2023-03-17 15:10: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tpp協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tpp協議

篇1

關鍵詞:tpp;WTO;國際協議

2016年2月4日,來自環太平洋的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文萊、加拿大、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新加坡和越南12個國家,在新西蘭的奧克蘭正式簽署了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同時美國正在與歐盟進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的談判,雖然沒有透露文本內容,但是許多條款可能與TPP一致。TPP的經濟體量占到全球的40%,如果加上TTIP,則占全球經濟體量的達80%。因此TPP的簽署及執行,將對世界貿易的規則與格局產生影響,也不可避免對中國產生巨大的影響。2015年11月新西蘭政府率先公布了TPP文本全文,我們從條款本身來解讀美國所試圖建立的貿易新規則,并從中發現與WTO的關系。

一、TPP與WTO的聯系

首先,TPP目前成員國只有12個,且12個國家都是WTO成員國。而WTO自1995年接替GATT(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以來,成員國已經從128個增長到160個。TPP與WTO相比,絕大部分的國家都沒有納入進來。

其次,TPP在第一章《初始條款及一般定義》中就開宗明義指出“本協議之全體締約方,遵循WTO1994年GATT第24條及服務貿易總協定第5條之規定成立自由貿易區。”換言之TPP協議是根據GATT與WTO相關條款起草并簽署的。在定義條款中也將WTO的相關附件寫入了定義,如“反傾銷協定指1994年GATT第6條執行協定,載于WTO協定之附件1A”,“關稅估價協定指1994年GATT第7條執行協定,載于WTO協定之附件1A”,“服務貿易總協定指服務貿易總協定,載于WTO協定之附件1B”。

此外在正文條款中TPP也多次引用WTO的相關內容。如第二章《貨物之國民待遇與市場準入》中明確“農業協定指載于WTO協定附件1A下的農業協定”,“進口許可協定指載于WTO協定附件1A下的進口許可程序協定”,“各締約方依1994年GATT第3條及其注釋的規定,應一致給予其他締約方貨物以國民待遇。為此,1994年GATT第3條及其注釋的規定作為本協定一部分并用之。”

第四章《紡織品與成衣》中約定“本條規定不應解釋為限制締約一方在1994年GATT第19條、WTO防衛協定或第六章(貿易救濟)的權利及義務。”

第六章《貿易救濟》中明確“本協定并未對全體締約方依據1994年GATT第19條及防衛協定所采取的行為授予或課以任何權利或義務。”

第七章《食品安全與動植物防疫檢疫》中約定“在執行風險評估時各締約方應考量WTOSPS委員會及國際標準與相關指導”。

第八章《技術性貿易障礙》中明確“各締約方應適用WTO技術性貿易障礙委員會所公布、WTO技術性貿易障礙委員會自1995年1月1日起通過的決議及其后相關修訂。”

第十八章《知識產權》中明確“承認2003年8月30日WTO總理事會執行TRIPS協定及公共衛生宣言及相關WTO總理事會主席聲明,以及2005年12月6日WTO總理事會通過的與貿易有關知識產權修訂案決議及相關WTO總理事會主席聲明”。

第二十九章《例外及一般條款》中明確“1994年GATT第20條及其注解均作為本協定一部分并準用之。”“貨物交易方面,1994年GATT第12條及1994年GATT收支平衡條款備忘錄均作為本協定一部分并準用之。”

第三十章《最終條款》中明確“如全體締約方對本協議因WTO協定修訂而有所修改,除非另有規定全體締約方應協商是否修訂本協定。”

綜上所述,TPP對WTO相關條款的引用基本貫穿了整個TPP協議,不僅直接采納相關條款,還強調出現糾紛可以援引WTO救濟措施,因此TPP與WTO是緊密相連的。

二、TPP對WTO的改進

當然TPP并不是僅僅照抄WTO的相關內容,而是在WTO相關條款的基礎上或多或少都做了一些改進。如第二章《貨物之國民待遇與市場準入》,本章主要以WTO貨物貿易協定及農業協定為基礎,但增加了如不對再制品進出口限制、出口許可證簽發程序透明化及農業生技產品貿易等不在WTO中的新規范。

第六章《貿易救濟》,本章約定TPP締約方保有在WTO下采用防衛措施的權利,但在通知WTO防衛委員會時,應將電子文檔提供給TPP的締約方。維持WTO反傾銷協定等規范,但對調查過程增加一些程序及透明化的規定。

第八章《技術性貿易障礙》,本章主要架構在WTO協定基礎上,同時對最基本的原則如“不歧視”、“透明化”和“使用國際標準”在本章節中加以深化,用大量的篇幅(共15個條款)對WTO協定中透明化做了更加明確的規定。

篇2

2月10日,華盛頓偏暖的2月迎來了一個寒冷的星期五。一個名為“美智貿易關系:與智利大使館的討論”的小型閉門會議在華盛頓城中心的一座辦公樓內舉行。與會人員告訴《財經》記者,這是為3月14日-15日在智利舉行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成員國峰會預熱。

智利召集的此次峰會邀請了美國在內的所有TPP成員國,此外中國、哥倫比亞和韓國也在被邀請之列。在智利看來,美國退出TPP并不意味著TPP的終結,他們認為該協定可以通過“雙邊路線”或新的多邊區域貿易協定來推進。在某種形式上,這也是亞太地區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美國第一”貿易議程的集體反饋。

智利駐美大使館經濟處主任兼商務參贊孔特雷拉斯對《財經》記者說,3月中旬的這次高級別對話,將側重于各國對亞太地區貿易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看法,并討論在全球化進程中不同群體間產生的不對稱和不平等的問題。

孔特雷拉斯對此次對話充滿期望,他說,它將證明我們能令人信服、并有創造性地應對挑戰。在孔特雷拉斯看來,促進區域一體化,解決國際貿易最緊迫的問題要基于現有的拉美太平洋聯盟(Pacific Alliance)、TPP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以及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等其他相關的機制設定。

隨著五六千頁紙厚的TPP協商文本被束之高閣,TPP的美國合作伙伴國陷入了何去何從的困境。實際上,在過去的一年里,全球和區域貿易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反全球化和反貿易自由化思潮蔓延,國際貿易合作倒退。經合組織警告稱,已達成的貿易協議可能會傷及各方利益,尤其是試圖增加新的貿易壁壘的國家和地區。經合組織表示,全球主要貿易國增加貿易壁壘可能會對貿易和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帶來重大負面影響。 此次智和的TPP成T國峰會只是對話的開始,其他亞太國家繼續推進貿易合作而將美國拋在一邊,這樣的結果是美國服務和美國產品的競爭性大為失色,而等到美國意識到這一點時已經悔之晚矣。圖為2017年3月15日,太平洋聯盟部長峰會在智利維尼亞德爾馬舉行,此峰會旨在探索新市場應對美國保護主義。

IMF官員對《財經》記者指出,一直以來,貿易都是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但我們還需要打磨政策細節以更好地將貿易、開放和一體化的惠益擴大到所有的人,同時減輕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在特朗普鳴金收兵之際,其他TPP成員國則在另尋出路。到智利赴會的各TPP成員國各自懷揣了不同的愿景,一些TPP成員國寄希望于新形式的TPP會由此誕生,另外一些成員國則希望改進現有的區域貿易協定,在此基礎上催生新的可能性。

無論如何,TPP的高標準和規則制定代表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方向,已非簡單的關稅削減和市場準入條款。它主張全面市場準入,取消或削減所有貨物和服務貿易以及投資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促進區域內生產和供應鏈的發展。此外,不同于以往任何自由貿易協定(FTA),TPP協定條款涵蓋內容廣泛,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原產地規則等傳統的FTA條款,到知識產權、勞工、環境、臨時入境、國有企業、政府采購、金融、發展、能力建設、監管一致性、透明度和反腐敗等亞太地區絕大多數FTA尚未涉及或較少涉及的條款。

前美國副貿易代表、現美國亞洲協會副會長溫迪?卡特勒(Wendy Cutler)是代表美國參與TPP談判的重頭人物,她對《財經》記者說,此次智利的TPP成員國峰會只是對話的開始,她最擔心的是,其他亞太國家繼續推進貿易合作而將美國拋在一邊,這樣的結果是美國服務和美國產品的競爭性大為失色,而等到美國意識到這一點時已經悔之晚矣。 后TPP時代?

TPP是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經濟工具,特朗普上臺后的第三天,就大刀闊斧地把前任的標志性協議扔進了廢紙簍,這令TPP除美國外的11個成員國措手不及,且心有不甘。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對外貿易的南美國家智利動了腦筋,決定利用拉美太平洋聯盟輪值主席國的身份,組織一次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高級別對話會,作為后TPP時代的探路石。

國際貿易和可持續發展中心(ICTSD)資深研究員費利佩?桑多瓦爾(Felipe Sandoval)此前是智利常駐世貿組織(WTO)代表團顧問,他對《財經》記者說,智利是組織這次峰會的自然之選。智利同時是拉丁美洲國家,也是太平洋國家,智利經濟的70%與國際貿易相關。智利最大的貿易伙伴在亞洲,智利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也在亞洲。出于長久的經濟和政治利益考量,從地理位置及與亞太地區的歷史關系出發,智利牽頭主辦這樣的高級別對話都水到渠成。

篇3

關鍵詞:會話初始化協議SIP;TCPN;建模;模型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5-0035-02

1 引言

第三代合作伙伴3GPP選擇SIP協議作為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IP多媒體子系統(IMS)心靈協議,是因其具有靈活、無縫和可擴展性,它將逐漸成為下一代網絡NGN中關鍵控制協議之一。它可以滿足多媒體通信與網絡電話的要求,所以很多的通訊公司均先后研發出了支持SIP的服務產品與終端產品。為充分適應這些技術的發展,SIP協議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完善與擴充,但是如果協議在設計環節出現任何問題都會給系統帶來難以預料的影響,所以為保證協議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應在早期開發時盡可能挖掘其隱蔽的問題并找出解決方案。

目前研究SIP協議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基于SIP的應用于服務[3];SIP測試工具和方法;其他協議與SIP協同工作。因時間著色Petri網TCPN[2]在描述帶有較復雜的交互動作和時間約束的系統過程中具有明顯的優勢,故本文以TCPN為模型分析工具進行SIP協議分層TCPN模型的構造,并在不同狀態下實現分層建模。

2 SIP協議事務處理

SIP協議通過事務進行會話控制,其主要事務有INVITE、non_INVITE事務。INVITE事務完成會話的創建,non_INVITE事務則完成會話的保持與關閉。SIP端系統(User Agent,UA)是連接服務器從而發送服務請求的一種應用程序。因UA向服務器發送服務請求并接收來自服務器的響應,故一個UA有UAS(用戶服務器)和UAC(用戶客戶端)兩部分,這兩部分就是SIP協議中的兩個最關鍵的參與者,UAC創建呼叫請求,UAS接受呼叫給出響應。

在SIP的請求消息中,最常用的有INVITE、REGISTER、CANCEL和BYE。其響應消息有1xx、2xx、3xx、4xx、5xx、6xx6種。SIP的呼叫方式有3種:從UAC到UAS的直接呼叫、從UAC發出的重定向呼叫、服務器發起呼叫。本文主要針對應用最廣的直接呼叫進行分層建模。

3 SIP協議TCPN分層建模

本文應用CPN Tools[4]進行INVITE事務的分層建模,并在不同的抽象層次上描述協議行為細化模型。這種方法在一個層次中描述協議細節,有利于優化或局部完善協議模型,也能有效把握模型規模,便于確認模型與分析協議性質。

SIP協議的TCPN分層模型中的10個模型頁分別處于不同的層次,每頁所描述的是對應抽象級別上的協議功能,低級別頁作為高級別頁的替代變遷子頁。各層次模型頁功能描述如下表1。各層內部模塊細化是依據UAS與UAC在INVITE事務執行過程中具備的不同狀態進行的,因在terminated狀態下協議無行為,而僅表示終止事務,故沒有單獨描述此狀態。

3.1 總體流程建模

SIP協議分層TCPN模型的top page(頂級頁)如下圖1所示,它總體描述了協議運行的網絡拓撲,其中使用了2個替代變遷對NET、UAS和UAC在協議運行過程中的交互行為進行描述。UAC通過NET向UAS發送REQUEST型數據,UAS將RESPONSES型數據通過NET回傳給UAC。

Client頁用以描述UAC的行為,下圖2所示為其頁模型。圖中的3個替代變遷對應的子頁能夠更加細致地描述處于不同狀態的UAC端行為。庫所Scene用以描述UAC的行為,變遷TransErr可以模擬協議在不同條件下出現傳輸層錯誤時所采取的處理方式。

3.2 網絡層建模

下圖3所示為NET頁模型,描述的是由UAC到UAS的網絡傳輸建模。庫所Schannel_Em記錄的是有多少個消息被成功地傳送到了UAS端,其初值為0。庫所CollectorCTS用以收集不可靠鏈路丟失的消息。變遷RCTS與CTOS用以模擬不可靠鏈路。不可靠鏈路的具體建模方式如表2所示。

通過上述時間類型、弧表達式及防衛表達式的應用,可模擬存在重復數據包、延遲、丟包的不可靠鏈路。若對其某些參數做適當的修改,便可動態調整其鏈路的可靠性,以此來真實地模擬不可靠鏈路。

3.3 具體行為建模

本文表1中的Sproceeding、Ccalling、Cproceeding等底層模型頁描述UAS和UAC在不同狀態下處理事件的過程,也就是對協議的具體行為建模。下文以UAC端處于Ccalling狀態時的應答消息處理行為為例,闡述具體行為的模型描述方式。

下圖4所示為UAC處于Ccalling狀態時處理INVITE消息的模型,即Ccalling頁模型。圖中CallTimer表示UAC處于超時狀態時消息的處理過程,CallResp表示UAC收到UAS應答時對消息的處理過程。庫所TimerAorB用以控制A與B兩個定時器的觸發。融合庫所cloneCs用隊列存放UAC每次狀態的變化,其隊首為UAC的當前狀態,Scenec記錄UAC的當前狀態和導致UAC變為此狀態的事件。Message存放初始條件下從SIP協議上層收到的INVITE請求。Channel_Em用以記錄當前是否收到UAS的應答,其初值為0。

當收到UAS會送的響應消息時,變遷CallResp被點火執行,即運行其對應的函數代碼。此函數代碼中sta與st均為SCENEC型變量,st是處理消息前UAC的狀態,sta為處理消息后UAC的狀態。Action部分調用函數call_resp(st,resp)完成UAC對不同類型響應消息的處理,該函數代碼如下:

由上述代碼可知,處理類型為r2xx的應答消息后UAC處于TERM狀態,處理類型為r3xx的應答消息后處于COMP狀態,處理類型為r1xx的應答消息后處于PROC狀態。

4 總結

本文給出了SIP協議處理INVITE事務的TCPN分層模型,對該協議總體流程、網絡層、UAS與UAC間的具體行為在不同模型層次上分別進行建模。該層次模型規模可控、功能劃分直觀、數據結構完備,為建模后期協議的驗證與改進提供了較完善的模型基礎。

參考文獻:

[1] 姜秀玉,楊峰,崔再惠.SIP協議實現中消息解析的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0(7).

[2] 何中陽,李鷗,楊白薇,等.基于TCPN的TCP協議形式化描述[J].計算機工程,2011(9).

篇4

關鍵詞:TCP/IP協議網絡接口層網絡層傳輸層端口應用層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2)03-0000-00

因特網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網絡,自80年代以來,它的應用已從軍事、科研與學術領域進入商業、傳播和娛樂等領域,并于90年代成為發展最快的傳播媒介。信息傳輸和網絡互連是根據協議進行的,而因特網使用的就是TCP/IP協議。TCP/IP協議是因特網最基本的協議,是因特網的基礎。TCP/IP的全稱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中文譯為傳輸控制協議/因特網互聯協議。

1969年,因特網的前身阿帕網(ARPAnet),誕生之初僅連接了4臺計算機,供科學家們進行計算機聯網實驗用。到70年代,ARPAnet已經有了好幾十個計算機網絡,但是每個網絡只能在網絡內部的計算機之間互聯通信,不同計算機網絡之間仍然不能互通。卡恩于1973 年提出開放的網絡結構的思想。所謂開放的網絡結構,指的是任何類型的網絡都可以通過“網絡互聯結構”與其他網絡連接,這是因特網的核心技術思想。為了適應開放的網絡結構環境的需要,瑟夫與卡恩共同開發了TCP/IP協議,并于1974年正式提出。TCP/IP是實現不同網絡互聯的標準,成功地解決了不同硬件平臺、不同網絡產品和不同操作系統之間的兼容性問題。

TCP/IP協議定義了電子設備如何連入因特網,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傳輸的標準,它是因特網事實上的國際標準。協議采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層次由低到高依次為:網絡接口層、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每一層都調用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服務來完成自己的需求。

1、網絡接口層

網絡接口層(通信子網)是數據包從一個設備的網絡層傳輸到另外一個設備的網絡層的方法。由于ARPNET的設計者注重的是網絡互聯,允許網絡接口層采用已有的或是將來有的各種協議,所以這個層次中沒有提供專門的協議,因此網絡接口層實際上并不是因特網協議組中的一部分。實際上,TCP/IP協議可以通過網絡接口層連接到任何網絡上,例如X.25交換網或IEEE802局域網。[1]

2、網絡層

網絡層可以接收由網絡接口層發來的數據包,并把該數據包發送到傳輸層;也可以把從傳輸層接收來的數據包傳送到網絡接口層。網絡層的數據包是不可靠的,因為網絡層并沒有做任何事情來確認數據包是按順序發送的或者沒有被破壞。數據包中含有發送它的主機的地址(源IP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機的地址(目IP的地址)。

網絡層的協議包括IP協議、ICMP協議、ARP協議、RARP協議等,其中IP協議是網絡層的核心協議,完成數據從從源網絡傳輸到目的網絡的基本任務。IP協議定義了數據包在網際傳送時的格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IPv4版本,這一版本中用32位定義IP地址,可供使用的地址數超過37.2億,但是仍然不能滿足現今全球網絡飛速發展的需求,因此IPv6版本應運而生。在IPv6版本中,IP地址共有128位,這樣的IP地址數是原IP地址數的296倍,目前來看,IPV6的IP地址是不可能用完的。[2]

3、傳輸層

傳輸層提供應用進程間的通信。兩個系統之間的應用進程的通信,是用每個信息中的如下四項進行確認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號、目的端口號。其中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已在網絡層的介紹中說明。TCP/IP的端口號是一個軟件結構,用來標識本地計算機應用層中各個進程在和運輸層交互時的接口。在因特網不同的計算機中,相同的端口號是沒有關聯的。一個端口號對應一個16比特的數。服務進程通常使用一個固定的端口,例如,SMTP使用25、HTTP使用80。客戶進程通常使用系統分配的一個隨機端口號。[2]

傳輸層協議主要是傳輸控制協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TCP協議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可靠的的傳輸機制。通信之前要建立連接,通訊完成時要拆除連接。它提供一種可靠的字節流保證數據完整、無損并且按順序到達,TCP協議還能盡量連續不斷地測試網絡的負載并且控制發送數據的速度以避免網絡過載,對于一些需要高可靠性的應用,可以選擇TCP協議。UDP是一種面向無連接的,不可靠的傳輸機制。不是它特別不可靠,而是它不檢查數據包是否已經到達目的地,并且不保證它們按順序到達。UDP的典型應用是如音頻和視頻等這樣的流媒體,對它們而言,按時到達比可靠性更重要,或者如DNS查找這樣的簡單查詢/響應應用,否則建立可靠的連接所需的額外開銷將是不成比例地大。

4、應用層

應用層是大多數與網絡相關的程序為了通過網絡與其他程序通信所使用的層。數據從與網絡相關的程序以這種應用程序使用的格式編碼成標準協議的格式并進行傳送。來自應用程序的數據一旦被編碼成一個標準的應用層協議,它將被傳送到TCP/IP協議的下一層。

應用層一般提供面向用戶的服務,如HTTP、FTP、SMTP、POP3。HTTP是超文本傳輸協議,用于瀏覽網頁,FTP是文件傳輸協議,一般用于下載和上傳文件。SMTP是簡單郵件傳輸協議,用來控制信件的發送、中轉。POP3是郵局協議第3版本,用于接收郵件。

TCP/IP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開放性,即TCP/IP的規范和Internet的技術都是公開的。目的就是使任何廠家生產的計算機都能相互通信,使Internet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這正是后來Internet得到飛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萬雅靜,黃巍,梁玉鳳.網絡基礎實用教程[C].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14-16.

篇5

關鍵詞:Photoshop;選區;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22-0087-02

隨著多媒體在教育培訓領域、電子出版領域、娛樂領域、咨詢服務領域、多媒體網絡通信領域等領域的全面應用,作為圖形、圖像的主要處理軟件Photoshop被廣泛使用。各大高校也相繼開設了《Photoshop》這門課程。《Photoshop》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都十分強的學科。學習內容豐富,涉及到的基本概念、知識點也偏多,基本工具十分豐富。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基本操作,模仿書本做出一些圖例只是 Photoshop 的初級教學目標,而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想象力,讓他們根據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創造性地設計出有創意的作品,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思想。但對于沒有接觸過圖像處理軟件的學生來說,要在短時間內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軟件并不容易。因此要使學生學好這門課,不但要從軟件使用的角度來考慮教學,更要從學生易于掌握、靈活使用的角度來考慮如何教好這門課程,特別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及美感等綜合素質[1]。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跟大家探討。

1 Photoshop中橢圓選區或圓選區的選擇

如圖1所示圖片,我們如何使用橢圓選框工具選取杯子的杯口橢圓。要畫出一個跟杯口一樣大的橢圓幾乎要嘗試很多次,有沒快速準確的方法一次畫成呢?這就是要讓同學思考的問題,通過任務驅動學生積極思考。提示學生使用參考線和橢圓公式。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絕大部分同學是沒有找出答案的。然后開始再開始講解,學生勢必認真聽講。

第五部,視圖菜單下,清除參考線。

通過實例探討、思考、講解,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 photoshop中圖像下的調整與圖層下的調整圖層的區別

在對講解調整圖像的色彩時,講解了圖像菜單下的調整下的各個菜單命令,在對圖層講解時,圖層下有新建調整圖層,在該菜單下的命令選項與圖像菜單下的調整下的各個菜單命令相同。同一個圖像我們使用上面2種操作都能得到一樣的效果。兩種操作有什么區別?這個問題拋給同學,讓他們進行討論。通常調整圖層的講解是在圖像調整的后面,通過這個問題可以讓同學對圖像調整進行復習,也加上了對調整圖層的影響。使用圖像調整是直接在圖像的圖層上對圖像進行修改調整,原始圖像的信息不被保留,這種操作只有一個圖層如圖4。使用調整圖層調整時所用的調整信息都在調整圖層上,原圖像的信息沒有被改變,需要還原圖像,只需要刪除調整圖層或隱藏調整圖層即可,如圖5所示。

3 在教學工程中給出實例操作的詳細步驟

要快速掌握photoshop的使用技巧,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操作練習,如果每個例子都讓同學自己看書操作,一定會花費很多時間。給出詳細的操作步驟很有必要。例如:實際操作講解;半身照照片背景顏色替換:

S1:文件->打開->第一講/證件照.jpg;

S2: 鼠標右擊背景圖層->復制背景圖層;

S3:選擇復制的背景圖層->圖像->調整->顏色替換;對話框中,顏色容差調整為200,替換顏色選取藍色;

S4:選擇副本->添加矢量蒙版->前景色和背景色進行替換->前景色為黑色;

S5:調整畫筆大小->對不需要遮擋部分;

S6:調整副本亮度為24,對比度為6。

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具體實例的制作過程上,命令的使用盡量不單獨講解和單獨練習,而是把要學習的命令融入到一個個生動的具體案例中,既講理論,又講實踐,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可增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記憶,還可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模式。實例教學法可通過典型例子,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使學生在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的狀態下,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職業能力和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2]。

4 結束語

Photoshop圖像處理是一門很生動有趣的課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只要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一定能引導學生把這門課程給學習好。

參考文獻:

篇6

中文譯名為傳輸控制協議、因特網互聯協議,又叫網絡通訊協議,這個協議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Internet國際互聯網絡的基礎,簡單地說,就是由網絡層的IP協議和傳輸層的TCP協議組成的。

TCP、IP 定義了電子設備如何連入因特網,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傳輸的標準,TCP、IP是一個四層的分層體系結構,高層為傳輸控制協議,它負責聚集信息或把文件拆分成更小的包,低層是網際協議,它處理每個包的地址部分,使這些包正確的到達目的地。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一、引言

SS7(Signaling System No.7)網絡和Internet網絡是兩個獨立的網絡,SS7用于傳輸電話信令,而Internet是基于分組交換的,用來傳輸數據業務。隨著IP網絡和SS7信令網各自業務的擴展,信令在IP網上的傳輸已經成為了關鍵問題,而信令傳輸具有高可靠性低時延的要求。在IP網絡中,大部分的業務都是通過UDP或TCP來傳送的。UDP是無連接的傳輸協議,它能滿足低延遲的要求,但是它卻無法保證可靠傳輸。TCP能保證數據可靠傳輸,但是它也不能完全符合信令傳輸的要求;TCP套接字不支持多宿性;TCP是面向比特流的,將數據傳輸當作是沒有結構的字節序列。

因此,為了滿足信令傳輸的要求,IETF的SIGTRAN(Signaling Transport Group)組提出了一種新的傳輸層協議─SCTP(Stream Control Transport Protoco1)。

二、SCTP基本概念

1.多宿性

多宿是指一個SCTP 端點可以通過多個IP地址到達,這樣兩個SCTP端點在建立了偶聯后,數據可以通過不同的物理通路進行傳送。

ATM 交換機偶聯的兩個端點A和B各自綁定兩塊不同的IP地址的接口卡,通過衛星電路和ATM兩種方式連接。其中一個地址被置為首選,另一個則作為可選,當首選通路出現錯誤時可以通過可選通路繼續進行數據傳輸而不會導致傳輸中斷,直到首選通路恢復。上層應用可以顯式聲明使用可選通路,丟包重傳也可以在可選通路上進行。

2.多流性

SCTP通過數據傳輸和數據遞交相互獨立來實現多流特性。每個DATA數據塊在協議中使用兩套順序號:傳送順序號TSN和流順序號SSN。當一個用戶消息被分段后,必須在該消息的每個分段中帶有相同的SSN,這樣才能從一個流中分辨出不同的消息。當用戶消息被分段到各個DATA塊中,接收方就要使用TSN對消息進行消息重組,即被分段的用戶消息的各段必須使用連續的TSN。SCTP允許數據接收端確定TSN是否出現間隔,以及在間隔后收到的消息是否屬于同一個被影響的流中。如果TSN出現間隔,SSN也出現相應的間隔,則收到的消息就在被影響的流中,否則SSN不會出現相應間隔。接收方可以繼續在未受影響的流中傳送消息,僅緩沖被影響的流直到被重傳,各流相互獨立,解決了在TCP單流中容易出現的隊頭阻塞現象。

3.阻塞控制機制

SCTP阻塞控制同樣是基于速率自適應窗口的機制,通過重傳的方式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SCTP和TCP的阻塞控制機制有幾點不同:

(1)SCTP采用與TCP相似的基于SACK間隔報告的快速重傳機制,但SCTP沒有一個顯式快速恢復階段,借助SACK塊SCTP自動進入快速恢復。

(2)SCTP強制使用SACK,在TCP中SACK的使用是可選的。在遇到單個數據窗口發生連續丟包時,SCTP更為健壯,避免了耗時的慢啟動階段,節省了帶寬,同時提高了吞吐量。

(3)SCTP在慢啟動或阻塞避免時,阻塞窗口大小隨著確認字節增加,而TCP中則是隨著接收到的確認字段增加。SCTP改善了在長傳輸延遲的環境下(如衛星鏈路)的傳輸性能。

(4)SCTP在阻塞避免時,阻塞窗口只有在整個窗口被充分利用才增加其大小。此外,如果SCTP端點保持一個低的發送速率,而沒有充分利用阻塞窗口,這時網絡不會產生丟包指示,阻塞窗口不斷增大,此時發送端突然發送一個超過阻塞窗口的突發數據流,結果會造成網絡更加阻塞。

(5)SCTP規定發送端收到4個重復確認后開始快速重傳,而在TCP中是3個。

轉貼于 4.安全機制

傳輸協議可用于傳輸像計費或信令消息這樣的敏感信息,SCTP中提出了服務的可用性和消息的完整性兩個目標。

對服務的可用性而言,常見的威脅是拒絕服務,根源就在于目標主機為每個未決的連接在內存中保留了大量無用的狀態信息,最終耗盡系統資源。SCTP采用“四次握手”的連接建立方式和COOKIE機制消除了SYN攻擊的威脅,解決了為未決的連接保留狀態信息的問題。服務器端只有在收到COOKIE ECHO消息后才從關閉狀態進入建立狀態,此前的關閉狀態不為客戶端的請求保留任何狀態信息。Cookie放在INIT ACK和COOKIE ECHO消息中在端點間傳送,服務器能夠從COOKIE ECHO中提取出建立正常偶聯要求的所有信息。Cookie機制設立的主要用意是將狀態信息存儲在客戶端或者網絡上,而非服務器內存中,它的使用將服務器資源預留的時間推遲到了Cookie帶回完整的鑒別信息后。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防御DoS攻擊的方法。

如果攻擊的目的是信息的完整性和機密性,那么SCTP載荷將是攻擊的目標。SCTP用IPSec(IP Security)或傳輸層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來保護載荷。

三、問題與挑戰

作為一種相對新型的協議,SCTP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要解決,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1)No.7信令傳輸有嚴格的可靠性需求,但至今沒有大規模利用SCTP協議在IP網上傳輸No.7消息的可信的結果報告,仍有許多的仿真和實驗工作要做。

(2)SCTP假定所有的數據丟失都是由阻塞引起的,而且RTT也在逐漸慢速變化。

(3)不中斷數據傳輸即能動態增刪地址對一些關鍵應用或移動環境很有益,但需要增加新的塊定義和參數類型,目前正處于IETF草案階段,而且又引入了額外的風險:流量重定向攻擊。

四、結束語

雖然SCTP最初是作為一種為了在IP網絡上傳輸信令消息而設計的,但它與生俱來的新特性使越來越多的人認為SCTP將會是一種新型通用傳輸協議,甚至可能會替代現有的TCP協議成為下一代網絡主要的傳輸協議。

目前,SCTP已被3GPP采納,許多設備廠商都已經完成了各自的協議和互通測試,但大規模應用的仿真工作仍在進行,SCTP在無線互聯網下的應用及性能評估也在進一步研究中。

參考文獻

1 Randall R.Stewart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S].IETF RFC 2960,2000.10.

2 Randall R.Stewart .流控制傳輸協議SCTP參考指南(影印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

3 于林.SS7 over IP的關鍵技術SCTP概述.江西通訊科技,2002.12

篇8

開局Draco出生在左下角,而fantasy出生在右上角。Draco造下第一個水晶的農民就延逆時針方向探路,fantasy12人口同時放下兵營和氣礦,然后派出一個農民探路,很顯然他打算用skt1流進行壓制和擴張。Draco第一個農民很快發現了fantasy的位置,家里又派出一個probe前去在中上的水晶礦旁偷造下水晶。顯然,他想做些什么。

花開兩支,Draco的農民在fantasy家中徘徊,或者攻擊造建筑的農民,或者通過右鍵點水晶礦在礦間穿來穿去,利用槍兵在礦區行進困難的特點,輕易的擺脫著槍兵的追殺。家中單兵營龍騎提射程,fantasy的探路農民未到,一個龍騎就把路口堵得死死的,SCV看了一眼,就放棄了繼續偵查的想頭。隱刀?金甲?雙兵營龍騎?單兵營vr轉雙兵?提速狂徒?還是?Draco的目的就是要fantasy感到疑惑,發展起來束手束腳。然而他的目的沒有達到。fantasy猶如maphack一般把一個槍兵準確的派向了中上水晶礦,從而發現了Draco正在建造的兩個兵營。這樣以來,fantasy需要做的只是在家門口埋滿地雷,并擴張就夠了。

分析

農民的探路時機

最開始draco計劃的戰術就是野兵營,否則,造第一個水晶的農民去探路是很傷經濟的。有一段時間,pvt造第二個水晶的農民才去探路一不用知道t怎么打,只要知道t在哪就夠了。但現在有了被rush的隱患,探路要早一些。

而fantasy則是在13人口時派出scv去探路的。這意味著他能在p龍騎出來前探完兩個出生點。因為看不到p的開局,對t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這局中,fantasy的運氣不佳,因為他看到Draco的農民很早就到他家,所以判斷Draco是在靠近自己的出生點,所以最后探到Draco家時,什么也沒看見就被兩個龍騎殺死了。

中前期

回到比賽,Draco取消了正在建造的兩個兵營,fantasy的槍兵還沒打掉水晶,Draco的兩個龍騎就出現了。fantasy的槍兵掉頭就跑,但龍騎比槍兵更快,Draco控制騎邊打邊追,殺掉三個槍兵。然后在坦克出現時后退,等待第三個龍騎的支援。雙方的第二仗發生在中上水晶礦――Draco偷建筑的位置旁的橋頭。Draco三個龍騎,fantasy三個槍兵一個坦克一個雷車。Draco兵力不優不劣,龍騎射程早已升好,距離自己分礦還有相當遠的距離,退守輕而易舉。但Draco選擇了進攻,目標是fantasy的坦克。

fantasy的坦克稍微靠前,但它反映很快,Draco的第一炮打中坦克時坦克巴已經在退。三個槍兵點射最靠前的龍騎,一個雷車迅速的埋下兩顆地雷。龍騎移動的同時齊射第二炮,第三炮,坦克爆炸,但靠前的龍騎被點殺,靠后的龍騎引爆地雷,神族還剩一血量充足的龍騎,人族還剩一輛有一顆地雷的滿血雷車和兩個只有10滴血的槍兵。龍騎后退點射,再后退再點射,雷車埋雷后被點殺。此戰后,Draco還剩一個有4點甲25血的龍騎,而fantasy只剩一個沒血槍兵,以兩個龍騎的代價換掉5個槍兵一個坦克一個雷車,Draco小賺了一筆。雙方分別擴張,為了平衡水晶和氣體的比例,Droco早早的取消了采氣,二礦好后立即造下氣礦,隨后雙方補兵營的補兵營,補重工的補重工,比賽進入中期。

分析

此役看似Draco大賺,但6個槍兵到中期幾乎完全無用,fantasy和Draco同時放下二礦,經濟對等,Draco沒有任何優勢可言。更何況,野雙兵營是要靠停造農民來實現的,這讓Draco的經濟小傷了一下。

通過取消采氣來平衡水晶和氣礦的收支是現在常用的一種技巧,fantasy在采集了100氣體造下重工場后,也把采氣體的農民拉去采礦。這么做的意義在于,采集更多的水晶意味著更快地擴張分礦,如果需要氣體,只需要更早的造下二礦的氣體就可以了。

中期

此時Draco并不知道fantasy是否擴張。畢竟Sktl流也有轉單礦rush的變化存在。現在主流的對策是速vr,先出一個ob偵查,然后再決定擴張還是暴兵。Draco也出了一個vr,并補充了第三個兵營。但他優先造了一個運輸機并運上三個狂徒。直接奔赴fantasy的家中。作為一個成熟的人族選手,Fantasy的家中自然是坦克防空嚴陣以待。可是他并不知道,Draco的運輸機中并沒有金甲蟲。Draco的運輸機在fantasy家中徘徊的同時,在左中擴張了三礦。并造下vc提升狂徒速度。第四個和第五個兵營依次放下。

Fantasy的選擇中規中矩,在43人口時連補兩個重工場到四個,但卻較早的造下分礦的氣礦,而四重工一波流不需要太多氣體,分礦氣礦會造得很晚,很明顯,他早造重工場僅僅是為了在早期擁有提速雷車以便實施騷擾,而并非以rush為目的。而早采分礦氣礦的用意十分明顯:采集更多的氣體,以保證中期高人口部隊中的坦克數。

Luna這張地圖中央不能造建筑,正因此早期擁有運輸機加狂徒能化解人族的rush戰術的威脅。而且運輸機還能逼迫人族把精力放在防守而不是進攻上,為神族三礦順利的擴張爭取足夠的時間。這種變化可攻可守,值得每個神族玩家學習。

雷車的第一次驚世表演

運輸機過渡后,Draco三礦在握,兵營逐漸補齊,開始發展并防守。而fantasy的雷車上路。雙方的第一次交火發生在Draco的左中三礦,8個雷車見到兩個站位不好的龍騎,迅速的沖過去,在其身邊埋下6顆地雷,然后轉身追殺農民,Draco的主力龍騎回救,地雷引爆,雷車殺掉6個龍騎后撤退,八個雷車仍剩其六。雷車操作之好讓人驚嘆。

隨后雷達閃過,Draco二礦口龍騎調整陣形一字排開,不給雷車以破綻,fantasy放棄繼續的騷擾的念頭,安心擴張三礦。Draco三礦造下一個炮臺,龍騎部隊開始在地圖中央游走,一個農民悄然奔赴右下的主礦偷礦。此時無人想到,這片礦成為了比賽的關鍵。

5draco致使的兩個失誤

fantasy雷達閃過,見到Draco的三礦只有一個炮臺,并沒有部隊協防,5個沒血的雷車沖過去強行點掉三個probe后被炮合消滅。隨后六個滿血雷車再次上路,這一次Draco的炮臺火力便顯得不足,六個雷車強殺農民速度很快,但Draco迅速的回救,并將主力分作兩部分,兩邊包抄,fantasy的六個雷車在殺掉7個農民后全軍覆沒。

兩次不算成功的對Draco的三礦的騷擾并沒有阻止fantasy繼續屠殺農民的念頭,四個雷車再次上路,這一次的騷擾非常成功,總共殺死了Draco9個農民。而Draco的閃電兵的騷擾并不威功,電兵僅僅殺掉了3個scv。

fantasy有兩點騷擾細節作的很好,第一,他沒有在Draco部隊救援的必經之路上埋雷,因為這樣的效果并不明顯。第二,他先讓雷車走到Draco三礦基地的下方,這樣,當Draco把三礦農民拉向二礦時,能殺掉更多的農民。

被殺掉過多農民的Draco人口被fantasy超過,但他早早的在角落偷偷的放下了航母的建筑。航母就要問世。沒有氣體的他無法保地面持部隊的質量――只有一隊多一點的龍騎和閃電兵,還有的就是大量效的單位――狂徒。

fantasy的部隊從家推了出來,Draco立刻發動沖鋒。他的陣形很好,狂徒扇形展開沖到坦克身邊,閃電兵放下閃電,然而,在fantasy170的高人口部隊面前,Draco的兵種質量差,兵量少。坦克幾聲轟鳴后,神族主力全滅,雙方人口差距超出了60。fantasy順利的打掉Draco的二礦和三礦,而Draco的口只航母開始了騷擾fantasy資源點之旅。

但勝利在望的fantasy有些大意,并沒有對有氣礦的左上和副礦進行擴張,也沒有派主力進攻Draco右下的分礦,更沒有去拆掉Draco的主礦建筑,他的巨型機器人不斷的在自己的主副礦徘徊,不但給了對手喘息的時間,也讓自己的資源點擾得很厲害。

篇9

《專利合作條約》(PatentCooperation Treaty,簡稱PCT)是繼《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之后的一個意義重大的國際條約,它奠定了各國在專利領域進行國際合作的基礎。PCT是主要涉及專利申請的提交、檢索、審查以及技術信息傳播的合作的一個條約。

在設立PCT之前,需要在數個國家或地區獲得專利保護的唯一途徑是直接向每一個國家或地區提交專利申請,每一個國家或地區依據其本國或地區的法律規定,對此專利申請分別獨立進行檢索,審查、公布或公告等工作。由此就會導致這些國家或地區對同一個發明創造進行部分重復的工作。為了避免重復工作,減輕各個國家專利局的工作負擔,因此,設立了PCT申請體系。

PCT的主要程序及其優勢

PCT申請包括兩個階段,國際階段和國家階段。

國際階段具有以下程序,

1 提出PCT申請。專利申請人可以公約約定的多種語言中的一種在一個受理局提出PCT申請,此PCT申請的效力相同于在指定的PCT成員國提出一件專利申請:

2 形式審查。受理局會依據公約約定的標準對PCT申請進行形式審查,

3 作出國際檢索報告。國際檢索單位會對PCT申請進行國際檢索,并出具檢索報告說明相關的現有技術:

4 國際初步審查。國際初步審查為可選擇程序,專利申請人選擇后,國際初步審查單位對PCT申請進行國際初步審查,并為申請人提供一份包含所要求保護的發明創造是否滿足專利性國際標準的觀點的報告,供申請人及選定的PCT成員國專利局參考。

國家階段的程序為申請人在優先權日起30個月或者寬限期內依據PCT程序進入選定國家,選定國家的專利局依據其本國法律對該專利申請進行審查,以決定該專利申請是否可以獲得該國家專利。若申請人在優先權日起30個月或者寬限期內沒有進入選定國家,此PCT申請在選定國家的效力終止。

依據PCT申請體系,PCT申請在進入國家階段之前,已經由國際階段的受理局進行了形式審查,國際檢索單位進行文獻檢索。在專利申請人選擇了初步審查的情況下,國際初步審查單位進行了初步審查。選定的PCT成員國專利局可參考國際階段的受理局、國際檢索單位以及國際初步審查單位的審查結果,依據其本國的法律規定審查此專利申請,或者直接承認上述審查結果,并依據其本國的法律規定,處理此專利申請。因此,對各個國家的專利局來說,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復工作,節約了審查資源。

對于申請人,PCT申請體系有以下好處(1)有充足的時間考慮是否要在多個國家提出專利。利用PCT申請體系,從本國提出專利申請至進入各個選定的國家至少可有30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專利申請人可根據專利技術在各個PCT申請指定國的發展情況及產品的市場前景決定是否要進入這些PCT申請指定國,從而避免提出不必要的專利申請。(2)有充足的時間在各個PCT申請選定國辦理相關的委托手續及專利申請事務。(3)可根據國際階段得到的檢索報告、初步審查報告判斷是否有必要繼續國家階段程序,在PCT申請指定國提出專利申請。若檢索報告、初步審查報告表明PCT申請明顯無專利性,專利申請人可中斷程序,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費用。

但PCT申請體系也存在以下缺點(1)程度復雜,相關申請表格填寫難度大,(2)修改頻繁,專利申請人疲于適應。在PCT申請體系獲得極大成功的同時,也面臨著超負荷運轉、體系日漸復雜、效能日益下降等方面的嚴峻挑戰,因此,不得不頻繁進行修改以解決出現的新問題。(3)獲得專利保護的時間推遲。盡管PCT申請經受理局受理后,即相當于在各個指定國提出專利申請,但要獲得專利保護,還要進行國家階段。由PCT申請選定國依據其本國的法律進行審查,授權。一般情況下,獲得專利保護的時間會比要求優先權直接提出專利申請的方式推遲2年左右。(4)申請成本高。PCT申請會增加國際階段的官方費用以及支付給專利機構的服務費。(5)僅發明專利可提出PCT申請,外觀設計專利不適用。

總的來看,PCT申請有其優勢但也有缺點,申請人應根據其具體情況,合理選擇PCT申請體系。如某項重要技術有前瞻性,申請人希望在許多國家獲得專利權,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市場評估和辦理專利申請手續,則可選擇PCT申請。如該重要技術只是希望在少數國家獲得專利保護,則可以要求優先權,直接在這些國家提出專利申請。如某項技術并不是非常重要,而且生命周期短,沒有必要在許多國家獲得專利權,則沒有必要選用PCT申請。

中國PCT申請的現狀及思考

中國于1994年1月1日成為PCT的正式成員國,并同時成為PCT條約規定的受理局、國際檢索單位和國際初步審查單位。

近幾年中國的PCT申請數量迅速增長。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計,2005年中國共計申請2503件,首次挺進申請量排名前十,2006年共計申請3951件,同比增長57.8%,2007年共計申請5456件,同比增長38.1%。3年的增長速度皆居世界各主要國家之首。在2007年全球企業PCT申請公布量排行榜中,中國PCT申請量位居世界前列的有華為和中興兩家公司。華為從2006年的13位躍升至第4位,創下發展中國家企業的歷史新高。中興也從92位升至52位。

盡管中國PCT申請數量增長迅速,但在漂亮數據的背后,顯現的卻是盲目、攀比的心態。利用PCT體系進行多國專利申請,獲得專利授權的時間會延遲,而且費用較高。如果不是一項有前瞻性、技術生命周期長、并希望在許多國家獲得保護的重要技術,專利申請人通常不會選擇PCT申請體系。正是由于PCT申請體系適合于有前瞻性、技術生命周期長的重要技術,所以,PCT申請量會作為評估創新能力的參考指標之一。為了提升政績、爭取知識產權成果排名,各級知識產權部門大力鼓勵其本地企業多提出PCT申請,并給予相應的資助。而企業為了標榜研發創新能力、爭取政府資助,或者是對專利排名的癡迷,不計成本、盲目地追求PCT申請數量。甚至有些企業根本就不了解PCT,但在各方面的宣傳與鼓動下,也提出一些PCT申請。由此,產生了大量沒有必要的PCT申請,造成資源的浪費。

另外,國內專利機構的涉外專利事務處理能力弱,與外國專利機構的溝通能力差,并不能很好地協助國內申請人辦理國家階段的事務,導致多數PCT申請在國際階段之后就不了了之,并沒有在相應國家獲得專利權,造成申請人極大的損失。

篇10

一、引言

SS7(SignalingSystemNo.7)網絡和Internet網絡是兩個獨立的網絡,SS7用于傳輸電話信令,而Internet是基于分組交換的,用來傳輸數據業務。隨著IP網絡和SS7信令網各自業務的擴展,信令在IP網上的傳輸已經成為了關鍵問題,而信令傳輸具有高可靠性低時延的要求。在IP網絡中,大部分的業務都是通過UDP或TCP來傳送的。UDP是無連接的傳輸協議,它能滿足低延遲的要求,但是它卻無法保證可靠傳輸。TCP能保證數據可靠傳輸,但是它也不能完全符合信令傳輸的要求;TCP套接字不支持多宿性;TCP是面向比特流的,將數據傳輸當作是沒有結構的字節序列。

因此,為了滿足信令傳輸的要求,IETF的SIGTRAN(SignalingTransportGroup)組提出了一種新的傳輸層協議─SCTP(StreamControlTransportProtoco1)。

二、SCTP基本概念

1.多宿性

多宿是指一個SCTP端點可以通過多個IP地址到達,這樣兩個SCTP端點在建立了偶聯后,數據可以通過不同的物理通路進行傳送。

ATM交換機偶聯的兩個端點A和B各自綁定兩塊不同的IP地址的接口卡,通過衛星電路和ATM兩種方式連接。其中一個地址被置為首選,另一個則作為可選,當首選通路出現錯誤時可以通過可選通路繼續進行數據傳輸而不會導致傳輸中斷,直到首選通路恢復。上層應用可以顯式聲明使用可選通路,丟包重傳也可以在可選通路上進行。

2.多流性

SCTP通過數據傳輸和數據遞交相互獨立來實現多流特性。每個DATA數據塊在協議中使用兩套順序號:傳送順序號TSN和流順序號SSN。當一個用戶消息被分段后,必須在該消息的每個分段中帶有相同的SSN,這樣才能從一個流中分辨出不同的消息。當用戶消息被分段到各個DATA塊中,接收方就要使用TSN對消息進行消息重組,即被分段的用戶消息的各段必須使用連續的TSN。SCTP允許數據接收端確定TSN是否出現間隔,以及在間隔后收到的消息是否屬于同一個被影響的流中。如果TSN出現間隔,SSN也出現相應的間隔,則收到的消息就在被影響的流中,否則SSN不會出現相應間隔。接收方可以繼續在未受影響的流中傳送消息,僅緩沖被影響的流直到被重傳,各流相互獨立,解決了在TCP單流中容易出現的隊頭阻塞現象。

3.阻塞控制機制

SCTP阻塞控制同樣是基于速率自適應窗口的機制,通過重傳的方式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SCTP和TCP的阻塞控制機制有幾點不同:

(1)SCTP采用與TCP相似的基于SACK間隔報告的快速重傳機制,但SCTP沒有一個顯式快速恢復階段,借助SACK塊SCTP自動進入快速恢復。

(2)SCTP強制使用SACK,在TCP中SACK的使用是可選的。在遇到單個數據窗口發生連續丟包時,SCTP更為健壯,避免了耗時的慢啟動階段,節省了帶寬,同時提高了吞吐量。

(3)SCTP在慢啟動或阻塞避免時,阻塞窗口大小隨著確認字節增加,而TCP中則是隨著接收到的確認字段增加。SCTP改善了在長傳輸延遲的環境下(如衛星鏈路)的傳輸性能。

(4)SCTP在阻塞避免時,阻塞窗口只有在整個窗口被充分利用才增加其大小。此外,如果SCTP端點保持一個低的發送速率,而沒有充分利用阻塞窗口,這時網絡不會產生丟包指示,阻塞窗口不斷增大,此時發送端突然發送一個超過阻塞窗口的突發數據流,結果會造成網絡更加阻塞。

(5)SCTP規定發送端收到4個重復確認后開始快速重傳,而在TCP中是3個。4.安全機制

傳輸協議可用于傳輸像計費或信令消息這樣的敏感信息,SCTP中提出了服務的可用性和消息的完整性兩個目標。

對服務的可用性而言,常見的威脅是拒絕服務,根源就在于目標主機為每個未決的連接在內存中保留了大量無用的狀態信息,最終耗盡系統資源。SCTP采用“四次握手”的連接建立方式和COOKIE機制消除了SYN攻擊的威脅,解決了為未決的連接保留狀態信息的問題。服務器端只有在收到COOKIEECHO消息后才從關閉狀態進入建立狀態,此前的關閉狀態不為客戶端的請求保留任何狀態信息。Cookie放在INITACK和COOKIEECHO消息中在端點間傳送,服務器能夠從COOKIEECHO中提取出建立正常偶聯要求的所有信息。Cookie機制設立的主要用意是將狀態信息存儲在客戶端或者網絡上,而非服務器內存中,它的使用將服務器資源預留的時間推遲到了Cookie帶回完整的鑒別信息后。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防御DoS攻擊的方法。

如果攻擊的目的是信息的完整性和機密性,那么SCTP載荷將是攻擊的目標。SCTP用IPSec(IPSecurity)或傳輸層安全(TransportLayerSecurity,TLS)來保護載荷。

三、問題與挑戰

作為一種相對新型的協議,SCTP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要解決,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1)No.7信令傳輸有嚴格的可靠性需求,但至今沒有大規模利用SCTP協議在IP網上傳輸No.7消息的可信的結果報告,仍有許多的仿真和實驗工作要做。

(2)SCTP假定所有的數據丟失都是由阻塞引起的,而且RTT也在逐漸慢速變化。

(3)不中斷數據傳輸即能動態增刪地址對一些關鍵應用或移動環境很有益,但需要增加新的塊定義和參數類型,目前正處于IETF草案階段,而且又引入了額外的風險:流量重定向攻擊。

四、結束語

雖然SCTP最初是作為一種為了在IP網絡上傳輸信令消息而設計的,但它與生俱來的新特性使越來越多的人認為SCTP將會是一種新型通用傳輸協議,甚至可能會替代現有的TCP協議成為下一代網絡主要的傳輸協議。

目前,SCTP已被3GPP采納,許多設備廠商都已經完成了各自的協議和互通測試,但大規模應用的仿真工作仍在進行,SCTP在無線互聯網下的應用及性能評估也在進一步研究中。

參考文獻

1RandallR.Stewart.StreamControlTransmissionProtocol[S].IETFRFC2960,2000.10.

2RandallR.Stewart.流控制傳輸協議SCTP參考指南(影印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

3于林.SS7overIP的關鍵技術SCTP概述.江西通訊科技,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