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記摘抄范文

時間:2023-03-14 23:56: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格列佛游記摘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格列佛游記摘抄

篇1

書是一陣風,吹散煩惱烏云;書是一陣雨,滋潤心靈成長;書是一聲雷,驚醒惡夢回頭;書是一絲光,指引前進方向。世界讀書日,愿書伴你快樂一生。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生必讀名著,供大家參考。

高中生必讀名著1、《西游記》吳承恩

2、《水滸》施耐庵

3、《朝花夕拾》魯

4、《駱駝祥子》老

5、《繁星·春水》冰心

6、《魯濱孫漂

流記》(英)笛福

7、《格列佛游記》(英)斯威夫特

8、《名人傳》(法)羅曼·羅蘭

9、《童年》(俄)高爾基

10、《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俄)奧斯特洛夫斯基

篇2

關鍵詞:課外閱讀;興趣;方法;有效性

書海無涯,開卷有益,關于閱讀的好處,古往今來,經(jīng)典而又深刻的論述比比皆是。一位哲人就曾經(jīng)說過:“―個民族的閱讀水平的高低決定了這個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的高低。”要想提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只有提高閱讀量,拓寬閱讀面,才能有利于積累知識,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語文海洋中汲取必要的養(yǎng)料。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使學生熱愛閱讀,怎樣才能在課外閱讀中真正受益。談談我的一點切身體會。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接一個班,我首先要制定好這個班的“語文課外閱讀計劃”。計劃之一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了激發(fā)閱讀興趣,開學初,我就開展了“課外閱讀摘抄展示欄”“課前三分鐘講演”“讀書隨筆”等活動。班級有個別以“懶”出名的學生沒有動手,我沒有批評他,而是旁敲側(cè)擊,一周后這個學生也加入到轟轟烈烈的讀書活動中去了。課前三分鐘的激情演說,激發(fā)了他們的讀書熱情,促使他們積極地去讀書,去捕捉信息。這種做法比起有些老師硬性設立摘抄本,有時還規(guī)定內(nèi)容和方向要好多了。不是把課外閱讀作為一種任務硬壓給學生,而是讓他們帶著興趣主動去讀,注重自身體驗,感悟生本,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成功的滿足感。

二、教給課外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一般包括精讀、略讀。課外閱讀常用的是略讀法。閱讀方法要遵循課內(nèi)帶課外。扶放相結(jié)合的原則。要讓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順序,即先初讀感知課文的大意,然后精讀、品讀,最后摘抄好詞好句,寫讀后感等。對于名著的閱讀比如;《格列佛游記》該怎么讀呢?要讓學生明確閱讀的順序:先看內(nèi)容和作者的簡介,然后再初讀全書。讀完全書,知道本書的大體內(nèi)容后再選擇精彩片段進行精讀賞析,同時做好筆記。

只有多看一些品質(zhì)高質(zhì)量好的書,學生才能獲得有益的影響,才能塑造美的靈魂。語文教師該怎樣指導學生擇優(yōu)閱讀呢?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要選擇內(nèi)容比課本豐富些,寫法比課文生動些,要讓學生在閱讀時感到觸類旁通的樂趣和產(chǎn)生再閱讀同類的其他讀物的強烈愿望的課外讀物。教師可以先開具閱讀書目,再定期向?qū)W生推薦好書或“美文”,這樣他們的閱讀興趣就會提高,閱讀量自然就會增大,閱讀能力隨之就會提高。但是對懶看書、偏重理科的同學。教師必須提一些要求。

三、處理好課內(nèi)與課外的關系。注意課外閱讀有效性

課外閱讀可以促進課堂教學。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說:“問你語文為何學好都說是課外看書所得。”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課外閱讀能為課堂教學提供廣闊的智力背景,發(fā)展學生的愛好和才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課內(nèi)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要由課內(nèi)帶動課外,以課外豐富課內(nèi)。如學習了魯迅的《從百春園到三味書屋》,就可以推薦魯迅的作品《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學習了高爾基的《童年的朋友》,就可以推薦他的《童年》。這樣從課內(nèi)精讀學到的知識在課外閱讀中得到復習和補充,能加深學生的認識和實際運用;課外閱讀活動中培養(yǎng)起來的自學能力和獲得的廣泛知識,又為學生搞好課堂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對于那些特別喜歡文學的學生,還可以引導他們課外去閱讀介紹作者生平事跡的文章,閱讀有關的歷史背景材料,閱讀課文所在的原著,閱讀與課文有關的地域景觀,風土民俗讀物,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綜合素質(zhì)得到進一步提高,促進他們身心全面發(fā)展。

四、培養(yǎng)忘好閱讀習慣

1.建立快樂閱讀的信念

為學生播下一種正確的閱讀思想,必將使他們終身受益。閱讀時一定要帶著快樂的心情走進書籍,并把書籍當作是產(chǎn)生快樂的源泉,這樣閱讀的效果自然十分顯著,就好像饑餓的人面對美味佳肴時的那種感覺。相反帶著一種不悅的情緒讀書,把書籍視作一種負擔,其收效之微也就自不待言。

2.養(yǎng)成堅持不懈的閱讀習慣

讀書在于積累,只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才能金石可鏤。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條件利用課前、課后的時間見縫插針地讀,一本書拿到手每天讀一點,集腋成裘習慣成自然,一天不讀書,生活中就像缺少什么似的,到那時學習習慣也就自然形成了。

3.形成專注閱讀的習慣

篇3

一、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特色做法

2015年我校成立了《丁立梅散文品賞與寫作借鑒研究》的課題組,全校師生掀起了閱讀丁立梅散文的熱潮。為了確保這項活動深入扎實地開展,從本學期起,我校師生做了一些切實的工作。

(一)讀書筆記示要求。每位學生摘錄“丁立梅散文”每周不少于兩篇,建議用專門讀書筆記,摘錄時將頁面邊緣三厘米處留有空白,適當用不同顏色的筆注上邊批,文末要注上總批。注明摘錄的出處,文中優(yōu)美句子用波浪線標出。老師平時強化檢查、督促、批閱,期中考試前夕班級內(nèi)組織讀書筆記的評選,期末考試結(jié)束后學校組織讀書筆記的評選、頒獎,組織優(yōu)秀讀書筆記的流動展覽。

(二)班級陣地設專欄。各班的書櫥要擺放一定量的丁立梅散文,并保證流轉(zhuǎn)量大,有借閱記錄,貼出“丁立梅散文專柜”;教室后墻設有“美文之窗”,教師將班級學生劃分成若干個丁立梅散文學習小組,定期輪流指名學生打印“丁立梅散文”,張貼到“美文之窗”,兩人負責句段批注、兩人撰寫推薦理由,一人負責課前朗讀。

(三)網(wǎng)絡平臺助交流。課題組已建構(gòu)一個網(wǎng)絡平臺,已經(jīng)在“新浪網(wǎng)”上申請了一個博客,博客名稱是“梅香悠幽”,副標題是“丁立梅散文品賞與寫作借鑒的研究”,包含11個欄目。

(四)專題采訪零距離。學校將安排“走進梅子”的活動,提前遴選好采訪的學生,擬好采訪題目,做好采訪記錄,聯(lián)絡好媒體記者、丁立梅作家、程韶榮教研員等。采訪活動結(jié)束后,及時編制出采訪快訊、采訪文案和校內(nèi)會,搜集好媒體報道資料,圖文并茂地到“梅香悠幽”博客。

(五)興趣小組展風采。老師負責在文學社員的基礎上篩選、建立丁立梅散文學習小組,形成檔案資料,建立學習網(wǎng)絡;每期的《海娃》文學社開出專欄刊登丁立梅優(yōu)秀散文及學生的模擬習作。

二、和金無足赤,白璧有微瑕――成績與不足

只有盡量為學生提供展示閱讀成果的舞臺,讓他們有成就感,才能更好地激勵學生多讀書。因此,我校常常開展“手抄報比賽”、“古詩朗誦比賽”、以“我勤奮我快樂”為主題的演講,以及“優(yōu)秀讀書筆記展評”、“讀書征文比賽”、評選“優(yōu)秀日記”等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示才華,在活動中樹立自信。

農(nóng)村初中由于經(jīng)濟落后、交通閉塞、信息傳播慢、農(nóng)村學生家長的觀念落后,經(jīng)費的限制造成學校圖書室藏書量不足,以及閱覽室相對封閉、應試教育的壓力等因素,導致學生課外讀寫不容樂觀。表現(xiàn)在對課外閱讀價值的認識不足;學生自覺閱讀的興趣不濃;不喜歡讀文學類的書籍;對科學閱讀方法的掌握不夠。

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外讀寫計劃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引導自主讀書。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強化劑,能開發(fā)潛力。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之前,先印發(fā)名言警句,對學生曉之以理,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使他們重視課外閱讀。如“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等。在教室、閱覽室張貼名言警句,喚起學生對書的熱愛。鼓勵學生選取有關書的格言作為座右銘,張貼于家中的書房,時時警策自己多讀書,讀好書。利用初中學生對名人的崇拜心理,選取名著名篇,對其動之以情。

(二)營造讀書氛圍,陶冶學生情操。我們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陶冶。(1)開放學校圖書室,班級成立圖書角,學生自發(fā)地把家中的書籍暫時存到班里來,由小干部登記造冊,管理借閱。“存一本書,看百本書”。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讀書條件。(2)教室墻上,貼滿學生自己的作品――剪貼、墻報、課文插圖,給學生讀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保證閱讀時間,養(yǎng)成良好習慣。我校讓學生保證每天30分鐘讀書,要求學生每天閱讀課外書不少于2000字,作不少于200字的讀書筆記,摘錄認為寫得好的精彩語段、章節(jié),并讓家長、同學監(jiān)督簽字。“學生并非不愿讀書,也并非真的沒有時間”。閱讀前必須選好作品填入“計劃表”中(以內(nèi)容積極健康、文學色彩濃郁為原則,由組長把關),并在作品后面標明需多少天,約在何日前讀完該作品。每次閱讀后,及時標明閱讀日期及頁碼,并在“片語感言”欄中寫感言,內(nèi)容是在閱讀中收獲最大、感受最深的體會。

(四)選擇適當讀物,提高閱讀質(zhì)量。語文課外讀物的選擇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必須與學生的文化層次、思想水平相適應,必須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和時代的發(fā)展。我校語文組要求學生讀的書籍有《繁星?春水》、《寄小讀者》、《朝花夕拾》、《泰戈爾詩選》、《西游記》、《水滸傳》、《文化苦》、《魯濱孫漂流記》、《格列佛游記》、《馬克?吐溫中短篇小說選》等。

(五)指導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技能。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對于提高閱讀效益、培養(yǎng)學生用心專注、刻苦鉆研、頑強學習的心理品質(zhì)、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具體方法如下。

1.指導精讀。掃清文字障礙,弄清句段含義,領會全文中心。

2.指導速讀。篩選重點,把握重點語段,總觀整篇要旨,不斷提高速度的能力。

篇4

關鍵詞:課外閱讀 語文水平 重要渠道

目前,迫于升學的壓力,有些教師只讓學生投身于題海戰(zhàn)術之中,不但不支持學生的課外閱讀,反而斥之為“歪門邪道”“不務正業(yè)”而橫加干涉,公開宣稱不準學生看課外書,對那些“以身試法”者,若被抓了現(xiàn)行,不是沒收批評,就是撕書毀壞。久而久之,學生也因?qū)W業(yè)負擔過重,加之課外閱讀既耗時又不能立竿見影地產(chǎn)生效果,便對此不屑一顧了。特別在初中階段,許多學校對課外閱讀也是既不指導又不要求,完全采取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導致學生知識面狹窄,視野狹隘,對許多本應了解的名著知之甚少,語文水平更是令人擔憂。其實,課外閱讀是對語文課堂的補充和延伸,不僅能為學生開辟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增大語文信息量,也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欲望,又是對學生進行的一次德育、智育與美育教育,而且還是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徑。那么,怎樣才能使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起到重要作用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給學生指明閱讀的基本途徑

依照《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從課文的教學實際出發(fā),在課外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擴大閱讀的活動。這項活動能大大增加學生的見識,具體操作如下:

1.由學習節(jié)選的課文,拓展到整部著作。

2.由學習短篇課文,拓展到閱讀文集。如學習《阿長與山海經(jīng)》,去閱讀散文集《朝花夕拾》;學習《紙船》,去閱讀冰心的詩集;學習《皇帝的新裝》,去閱讀安徒生童話集。

3.由學習課文拓展到閱讀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其他文章。如學習的《我的母親》,去閱讀的《回憶我的母親》;學習諸葛亮的《出師表》,去閱讀《后出師表》、《三國演義》。

4.由學習課文,拓展到閱讀介紹作者的生平、事跡的傳記。如學習了魯迅、朱自清、冰心等作家的作品,去閱讀《中國現(xiàn)代作家傳略》等。

5.由學習課文,拓展到閱讀與課文評論、鑒賞課文的文章。如學習了一些唐詩、宋詞后,去讀《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中的相關賞析文章。

6.由學習課文,拓展到閱讀與課文題材、寫法同類的其他文章。比如學習朱自清的《背影》、魏蘇的《臺階》,去讀《父親的愛》、《奇跡的名字叫父親》等表現(xiàn)親情的文章。

二、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讀書欲望,盡最大限度地使人人參與到讀書活動中,首先我們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個喜歡閱讀的家庭容易帶出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一個喜歡閱讀的教師更容易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應在教學中利用一切適當?shù)臋C會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武松打虎》一課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機智勇敢,武藝高強的武松非常佩服,就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借閱《水滸傳》。這樣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閱讀,既能增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又能提高他們課外閱讀的質(zhì)量。

此外,還可針對學生好奇心強的這一特點,教師或用幾句精練貼切,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激發(fā)其求知欲,或用扣人心弦的解說為學生當好“導游”,把他們引入一個無比瑰麗的書的世界。也可以開展讀書筆記評展、精彩詩篇朗誦會等活動,這都是營造閱讀氛圍的好辦法,都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自發(fā)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為。

三、選擇恰當?shù)拈喿x內(nèi)容

選擇恰當?shù)膬?nèi)容是課外閱讀的關鍵,否則既浪費了時間,又可能使學生的思想受到侵蝕。別林斯基曾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偉大文學家魯迅也說:“讀書如蜜蜂采蜜,不能只采一種,要采多種花,釀出的蜜才更好。”所以,閱讀的內(nèi)容不可單一,越廣泛越好,獲取的知識才會更加廣泛豐富,眼界才會更開闊,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更有益。為此,我把教育部規(guī)定的名著,根據(jù)不同年齡特征一一推薦給學生。七年級:《魯賓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童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八年級:《朝花夕拾》《繁星》《春水》《駱駝祥子》。九年級:《名人傳》《西游記》《水滸傳》。還有近兩年的暢銷書,如《生命的留言》《三重門》《雨衣》等。

在推薦好書的同時,也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科學的閱讀方法是提高閱讀效果的保證。有了科學的方法,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閱讀時一般根據(jù)篇幅長短與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以利學生在課外閱讀時仿效,如瀏覽、精讀、摘記、跳讀、旁注等,讓學生真正地走進閱讀的殿堂。

四、檢查閱讀的效果

課外閱讀的目的是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活躍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的智慧,豐富學生的想象,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此,必須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如讓學生以閱讀中獲得的內(nèi)容為素材進行演講,形式不限,或檢查學生的摘抄筆記,并讓學生互相傳閱,還可以介紹他們各自的閱讀經(jīng)驗,也可以互相出題競賽等。

古人云:“松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為最。”作家肖復興也說:“能夠熱愛讀書并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于一個人真是最大的財富。”是的,一本書就是一艘船,能帶人到達遠方。老師和家長帶學生到達不了的地方,書可以帶他們到達。如果我們想把學生教育好,讓他們能學到真正的學問,我們需要并且能夠做到的,就是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幫助他們從學習熱愛讀書和怎樣讀書開始,讓每一位學生藉讀書拓寬視野、完善觀念、涵養(yǎng)性情、成長人性、增長能力。

總之,課外閱讀是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學會積累,處理信息的主渠道,是語文教學的課外延伸。在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能力這條教學道路上,我們將不斷探索、改進,爭取讓學生收益多多,讓他們那美麗的少年生活因為讀書而放射出更加動人的光彩。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字詞積累 教學方法

要學習語文首先需要對字詞進行一定的積累,擁有豐富的字詞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礎,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但在如今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許多學生對字詞的積累沒有足夠重視,這使得學生在以后閱讀和寫作的學習中會較為困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不能忽略字詞的積累。

1.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字詞積累現(xiàn)狀

1.1在初中語文學習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字詞難度加大,不僅字形變得更加復雜,字詞意義也變得更加多樣。然而部分學生對于字詞的學習還停留在小學時簡單的認知程度,因而學生對課文讀過幾遍之后就不再管了。教師應當在初中開始階段,就要求學生積累每節(jié)語文課程中所學習的字詞,包括一些文言單元的字詞等。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語文課前預習及課后鞏固,讓學生采用練字方式進行字詞的反復摘抄和積累。教師也可以布置相關作業(yè),加強學生的字詞練習,在一個單元結(jié)束后,利用考試方式,觀察學生的字詞學習掌握情況。

1.2學生在閱讀理解題、作文方面的表達中,不注重對錯誤字詞的修改和訂正。在練習寫作時,部分師生較為關注文章的整體布局和采用何種表現(xiàn)手法,忽略字詞的書寫、運用。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較為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語文表達的流暢度,比如說,在《荷包蛋》一課中:“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親指著碗里的荷包蛋告誡兒子……“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虧!”父親指著蛋教訓兒子說……“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會讓他吃虧!”父親意味深長地對兒子說。教師較為詳細地為學生講述這段話中“告誡”、“教訓”這二者的順序不能更改,否則會影響文章流暢度等。

2.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字詞積累方法

2.1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積累字詞

新課程改革后,越發(fā)重視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來源于現(xiàn)實也作用于現(xiàn)實。學生在平常生活中,可以通過廣告、電視等平臺進行字詞積累。這類積累方式一般較為自由和分散,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積累。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課程安排中,利用一節(jié)課的實踐,讓學生將自己所看到過的廣告語、商標名稱或者其他字詞等寫下來,與同學分享。這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時刻進行字詞積累,開闊視野,學習速度也較快,同時在生活的人際交流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2在課外閱讀中積累字詞

學生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字的學習離不開詞、詞的學習離不開句、句的學習又離不開文。字、詞、句、文四者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具有一定的學習規(guī)律。且許多生字和新詞的出現(xiàn)、講解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的,以此加強學生語文知識體系的構(gòu)建。因而,學生可以適當采用課外閱讀的方式進行字詞積累,在課外閱讀中,學生若是遇到不認識的生詞,可以進行記錄和整理,比如用查字典、詢問他人等方式學習這些生詞,從而達到積累字詞的目的。

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一些課外閱讀書目。比如說《二十世紀中國詩歌精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十世紀外國散文精選》、《繁星》、《伊索寓言》、《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記》、《名人傳》、《愛的教育》、《童年》,等等。

2.3對字詞的積累把握要放到具體情境中

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剛上課就檢查學生的字詞情況,尤其是文言文,學生還沒有深入理解教材,就要對字詞進行默寫等,會使得學生在學習字詞中注重機械式記憶之類的學習方法,從而削弱字詞學習效果。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字詞進行有效記憶,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字詞,從而培養(yǎng)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比如說學生讀葉圣陶先生的《蘇州園林》,文章對蘇州園林的描寫所使用的形容詞都運用得非常好,靈活體現(xiàn)了蘇州園林的特點。如“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個不同”、“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可是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中“因地制宜”、“俯仰生姿”等詞語的使用,恰到好處地描寫了蘇州園林的景致。

3.結(jié)語

字詞教學和積累的方式多種多樣,初中語文教師在字詞教學中不要局限在考試范圍之內(nèi),而要擴展學生的知識層面,豐富學生的字詞庫。學生要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進行字詞積累。學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字詞,才能夠有效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字詞的學習和積累是對初中生學習語文的一個最基本要求。為了全面提高初中生語文素養(yǎng),語文字詞教學需要得到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