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分析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25 08:23: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設計分析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設計分析報告

篇1

關鍵詞:現代報紙廣告;報紙廣告設計;誤區;設計方法

現代報紙廣告在設計的過程中存在一些誤區和問題,影響著報紙廣告的發展,只有將這些誤區消除,轉變報紙廣告的設計方法,才可以提升其優勢,促進其發展。

一、現代報紙廣告設計中存在的誤區

現代報紙在先進電子媒體的影響下,擁有者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報紙運行成本低,具有可重讀性、廣泛性等特性,為此成為了各大廣告商進行廣告信息傳播的一種媒體。現代報紙廣告的設計與其產生的廣告效果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在現代報紙廣告設計中,存在一些誤區,進而無法將報紙廣告的特色呈現出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報紙業發展起來,雖然現在媒體眾多,但是傳統媒體報紙擁有自己的特色,目前報紙廣告也逐漸的走向成熟,報紙廣告的設計目的、變現形式等均受到了關注。在當前的報紙廣告設計中存在一些誤區,影響著報紙廣告設計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報紙廣告設計目的不明;第二,盲目的迎合大眾;第三,模仿現代電子媒體廣告設計;第四,廣告與銷售不同步;第五,缺乏風格。

二、現代報紙廣告的設計方法

報紙是我們生活中接觸最早的一種媒體,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報紙頑強的生存著,人們每天從報紙中獲取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中有一部分特殊的信息,稱之為報紙廣告信息。報告廣告是報紙信息發展中的產物,在現代生活中,科學技術不斷的進步,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變得廣闊,報紙以及報紙廣告的市場競爭壓力的增加,報紙廣告的目的、效果、設計形式等,均需要不斷的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需求,為此需要加強報紙廣告設計。為了將報紙廣告設計中存在的誤區消除,改善報紙廣告設計的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加強報紙廣告設計的文字視覺藝術報紙這個傳統的媒體,其中的廣告信息是有文字、圖片、色彩三種元素組成的,文字是最常使用的一種元素,在報紙獨有的優勢和特性下,文字可以在報紙上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在報紙廣告設計中文字占主要的位置。文字是報紙廣告設計的基礎,也是視覺藝術中的最基本元素,所以在報紙廣告設計中,文字的設計、編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報紙廣告設計中,想要體現出視覺藝術效果,需要對文字選用的大小、字體等加強,通過文字將廣告清晰的、淋漓盡致的呈現在讀者的面前,通過文字將報紙廣告中的內容、有層次的表現出來,并給人舒適感。第二,加強報紙廣告設計中的色彩藝術在報紙廣告設計中,在文字視覺藝術的基礎上,搭配一定的色彩,可以呈現出報紙廣告的獨特性,還會增加報紙廣告在人們腦海中停留的時間。所以在報紙廣告設計中,需要合理的選用色彩,增加報紙廣告的色彩藝術。色彩同時也報紙廣告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報紙廣告設計中,需要根據報紙廣告的類型、商品的特性,結合讀者的適應性,增加色彩藝術,提升報紙廣告設計的美術效果。第三,加強報紙廣告的創意設計在新時代廣告的設計需要創意,創意是廣告生存支柱,在當前這個廣告時代,報紙廣告想要成功的突顯出來,除了需要具備文字視覺藝術、色彩藝術之外,還需要具有創新。報紙本身是一種特殊的媒體,報紙廣告的設計,在報紙特性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給讀者呈現出新鮮感,吸引讀者的目光。在報紙廣告設計中,如果要使用圖片,則對圖片質量的要求非常高,圖片在細節上的處理要非常的細膩,可以呈現出煥然一新的視覺效果,第四,加強報紙廣告的版面設計一則優秀的報紙廣告,不僅需要有優秀的設計,還需要有良好的版面設計,在報紙廣告版面設計中,需要保證廣告的設計與報紙的風格定位一致,使得報紙與報紙廣告保持整體上的一致性,不影響報紙這個傳統媒體的風格。其次需要對印刷熟悉,報紙廣告的設計,與實際印刷后的成品,在色彩上,有時存在差異性,在電腦排版中呈現的視覺效果非常高,但是在印刷后,出來的成品與電腦中的版面存在差異性,所以報紙廣告版面的設計,需要加強設計者的印刷知識,保證報紙廣告出來的成品與設計效果一致性。最后就是在版面設計中,需要合理的選用文字、圖形,現要報紙廣告版面設計中,文字和圖形的應用非常的講究,一定要注意版面的協調、美觀性。

三、小結

當前我們的生活被各種各樣的廣告覆蓋著,在眾多廣告中,報紙廣告想要醒目、明了,需要從設計上入手,走出以往報紙廣告設計中的誤區,加強廣告設計、廣告版面設計等。走出報紙廣告設計的誤區,注重報紙廣告設計的藝術性,將審美藝術、視覺藝術等表現出來,不過需要保證印刷品的質量。報紙是最具傳統特性的媒體,報紙廣告是報紙發展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信息,為了充分發揮報紙的作用和功能,需要保證報紙廣告設計的質量。

作者:董志宏 單位:吉林工商學院黨委宣傳部

參考文獻:

[1]金輝.現代報紙廣告設計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

[2]瞿古月.基于現代報紙版面設計的藝術性分析[C].西部發展論壇論文集,2016.

篇2

***管理處

二OO五年三月

***管理處

關于建設容器化育苗基地項目的分析報告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市每年都有大批市政道路及小區、廠企的新建、改造項目,按照建設要求,需求大量不同規格的苗木進行綠化配套建設。由于大部分工程基本都在七、八月份完工,已錯過了植樹綠化的大好季節,往往形成了以栽植大量草花替代苗木綠化的短期行為,造成了重復建設帶來的資金浪費,無形中提高了建設成本,而容器育苗恰恰解決了這一問題。結合山海關區園林處苗圃搬遷重建工作,擬在新址申請建設容器化育苗基地項目。容器化育苗在我市是否可行,對此進行了調查分析后,總結了以下材料,希望市領導對容器化育苗基地建設項目予以支持。

一容器化快速育苗技術簡介

容器化育苗技術又稱控根快速育苗技術,是一種以調控根系生長為核心的新型快速育苗技術。是由控根快速育苗容器、控根快速育苗專用栽培基質、控根培育與管理技術三部分組成。具有明顯的增根、控根和促長作用,使側(須)根形狀短而粗,數量多,總根量較常規育苗提高30—50倍。苗木的成活率幾近100%,育苗周期縮短50%左右,可四季移栽、移栽時不砍頭、不須緩苗,對土地沒有任何要求,后期管理工作量減少50—70%,對大苗培育和惡劣環境下植樹有明顯的優勢。

控根快速育苗容器控根快速育苗容器由底盤、側壁和插桿三個部件組成,用容器育大苗不必占用良田,可擺在任何無法耕種的土地上,苗木銷售和移栽都可現場去掉容器,不傷苗木根系,成活率可近100%,育苗容器可反復使用,壽命在5年以上。僅在容器內就可培育高達8米或更高的大樹。它是一次性投資,見效快,多年受益的快速育苗方式。

控根據快速育苗栽培基質控根快速育苗專用栽培基質是培育控根苗木的基礎,用量較大。采用有機廢棄物,如豬、牛、羊、雞、鴨糞,秸桿、刨花、鋸末、玉米芯、城市生活垃圾等為原料,經特殊的微生物發酵工藝制造,并根據原料和使用對象配加適當的水、抗旱、促根、緩釋肥,微量之素,以及防寒抗凍等輔料。

控根快速育苗培育與管理技術控根快速育苗培育與管理技術主要包括種子處理、幼苗培育、水熱條件調控,下種與移栽時間確定等。

容器化育苗同傳統的地栽苗木生產方式比較具有很大的優勢:第一,采用容器栽培可以無季節限制地供應園林綠化苗木,滿足反季節施工的市場需求。第二,容器栽培生產的苗木質量較高,成活率將近100%,綠化效果好,種植前不用修剪,可以一次成型,立竿見影。第三,傳統的大田栽培苗木往往帶走土球,導致土壤資源破壞,容器栽培可避免這一點,實現可持續發展。第四,由于容器栽培是離地生產,可利用荒灘、鹽堿地等不適合地栽的土地發展生產,降低土地成本。

二背景分析

隨著當前園林綠化和生態環境建設步代的加快,尤其是房地產精品的樓盤的園林施工,政府重點工程等高端市場容量的增加,對優質苗木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但目前國內的育苗和移栽大多數仍然沿用傳統方法,苗木質量差,“三低”(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效益低)的現象一直未解決。為了提高大苗移栽的成活率,現在經常使用的方法是每株樹苗攜帶與冠徑相應大小的土坨,并用草繩纏繞,既費工耗時,又難以保證成活率。在我市近來年的城市建設中,大部分工程都是在每年的作、八月份完工,錯過了綠化的大好時機,為了達到一定的綠化效果,往往以載植大量草花替代樹木的辦法,而草在生長期短,投入大,來年還需要新栽種造成了重復建設,重復投資的極大浪費現象,容器育苗恰恰解決了反季節用苗這一問題。

城市環境建設迫切需要發展大苗移栽新技術,容器育苗栽培技術在發達國家已有30年的歷史,是一種成熟的生活方式,而在我國正處于起步發展階段,還沒有大量推廣,在華北地區還沒有一家規模化生產企業,容器化育苗是常規育苗在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可以保護珍貴植物,促進園林產業的發展。

三前景分析

在新苗圃的建設規劃方案中充分考慮了該處的地理位置,土壤環境,進行了合理的功能分區,預留百畝土地用于建設容器化育苗基地,鑒于容器化育苗對土壤不做要求,利用其中砂壤土地塊做為容器化育苗區,不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通過開發這一項目可以有效提高經濟效益。為了迅速開發市場、占領市場,充分抓住2008北京奧運會這一大好時機,而且秦皇島市做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分會場,在大力開發城市建設的同時,將需要大批優質高檔的大規格苗木,因此建設容器化育苗基地前景廣闊。

四項目投資估算

苗圃新址上規劃出100畝土地做為容器化育苗基地,用于容器化育苗的嘗試性開發和推廣工作。在滿足我市反季節綠化用苗和大規格苗木需求的同時,不斷向周邊地區拓展。容器化育苗基地將劃分為常綠區、落葉喬木區、花灌木區、小苗區等多種苗木分區。經初步計算,100畝土地生產各種苗木所需不同規格容器大約為42600個,按每萬個容器的出廠價計算(不包括運輸及其他費用)約需資金142.6萬元;育苗區安裝滴灌管道設施約需資金50萬元;打機井需6萬元;購進苗木約需資金101.7萬元,以上費用總計300.3萬元。

五技術力量與設備

容器化育苗基地做為我市首家開發項目,不僅有穩定的銷售市場,而且有市、區兩級行業主管部門的強干技術力量做保障,具有潛在的開發和拓展能力。目前現有技術人員2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6人;擁有各種運輸、打藥、灑水車輛11臺以及必備的養護管理器械。

篇3

 一、本季度社會治安的總體狀況是:

1、本季度發生危害國家安全案件  0起。(或:本季度未發生危害國家安全案件)。

2、本季度共立刑事案件  1 起(其中:傷害   起、  起、搶劫  起、盜竊 1起、搶奪  起、詐騙  起、犯罪  起、其他  起),破案  起,逮捕  人,刑拘  人,繳獲贓款贓物總價值  萬元。

3、本季度共受理違反治安管理案件 9起(其中:擾亂公共秩序  起、妨害公共安全  起、侵犯人身財產權利9 起、妨害社會管理秩序  起),查處 9起,查處違法人員 11人,其中罰款 0人、拘留 0人、其他 9人。

4、本季度共發生火災事故 0起,  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   萬元。

5、本季度共發生交通事故35起,死 4人,傷 30人,直接經濟損失 3萬元。

6、本季度發生群體性事件 0起。

二、本季度社會治安的主要特點是:

1、刑事案件上升或下降。本季度刑事案件的立案數較上季度增加或減少  起,上升或下降  %。

2、治安案件上升或下降。本季度治安案件的受理數較上季度增加  2起,上升 29 %。

3、交通事故穩中有升。本季度交通事故的四項指數(發生交通事故  起,死亡  人,受傷  人,直接經濟損失  萬元)較上季度分別上升5 %、  100%、5  %、5  %。

4、火災事故上升或下降。本季度火災事故發生 0起,發生數較上季度增加或減少  起,上升或下降  %,經濟損失增加或減少  萬元,較上季度上升或下降  %。

5、群體性事件增加、減少或持平。本季度發生群體性事件0 起(或未發生群體性事件),與上季度增加、減少  起(或持平)。

篇4

關鍵詞:微機保護;硬件平臺

中圖分類號:

1引言

目前,微機保護產品在繼承常規保護成熟的技術原理的基礎上,其智能化的特點日益突出,這不僅更好地滿足了電力系統對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而且為保護的測試試驗和現場維護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因此,智能化微機保護產品在電力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按照文獻[4]的劃分,微機保護裝置經歷了三代的發展,許多傳統保護中無法實現的新技術在目前的數字保護裝置中得以成功的應用。盡管如此,隨著電力系統對微機保護裝置性能的要求不斷提高、保護原理和算法的研究和發展、硬件產品技術的進步,以及微機保護運行環境的更為復雜和嚴酷,研究設計新型的、高可靠的硬件平臺系統成為當務之急;硬件平臺系統作為保護原理的載體和實現繼電保護全部功能的基礎,其研制和開發必將推動繼電保護領域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從而為國家電力系統智能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我們在分析和吸收國內外同行廠家微機保護裝置先進技術和經驗的基礎上,研制開發了一套適用于高壓保護裝置的硬件平臺系統,該系統采用DSP(TMS320C32)+MPU(MC68332)系統結構,兩者通過雙口RAM來交互協同工作。本文將系統地闡述此平臺的設計思想、整體結構、組織原理,并介紹了所選運算DSP和邏輯MPU芯片的特點。最后通過實例:基于此硬件平臺開發的高壓線路保護裝置的試驗及動模情況,說明了此平臺的先進性。

2硬件平臺總體設計

2.1整體平臺系統結構

高壓保護裝置一般都采用多保護板加通訊處理板模式,通過內部通訊網來聯系各板信息。隨著時代、技術等方面的不斷發展,保護功能要求越來越高,保護原理越來越完善,同時為便于事故后分析,報告、故障電量等信息要求越來越詳細,以求確切地感知不同階段保護中各模塊的響應行為。上述種種原因決定了目前各有功能傾向的單CPU結構不能很好地滿足實際需求,鑒于此我們設計了雙CPU(DSP+MPU)結構,系統圖如圖1所示。

硬件平臺系統主要包括兩部分:基于TMS320C32的運算處理單元和基于MC68332的邏輯控制單元。運算處理單元任務定位于模擬量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功能模塊運算等功能;邏輯控制單元定位于保護邏輯判斷、開入量檢測、開出控制,以及監控等功能。采用這種MPU+DSP結構,充分利用了DSP適于數據處理優點的同時,也充分發揮了MPU豐富的I/O引腳、較強的邏輯處理能力,以及強大的通訊處理功能。

圖1硬件平臺系統結構

2.1.1運算單元區設計方案

運算單元區主要由TMS320C32、RAM、FLASH、A/D、EPLD等器件構成。此區核心器件TMS320C32芯片為TMS320C3X系列中的一款,是TI公司1995年推出的32位浮點型DSP。該芯片內部采用哈佛結構、流水線操作、特殊的并行指令、專用的硬件乘法器等適宜于數據運算的設計,這種特殊的硬件結構使得TMS320C32的處理能力達到60MFLOPS/30MIPS(每秒60兆次浮點運算或30兆條指令)。它采用增強型存儲器接口,并具有靈活的數據/地址總線,可充分利用存儲空間,增加了設計的靈活性,簡化了電路設計。

運算單元區的模數轉換部分采用MAXIM公司生產的14位逐次逼近型、2×4通道、帶采樣保持器的A/D芯片。改變了原來的多路開關切換的方式,減小了各模擬量之間不同步性。此單元區的譯碼、AD定時轉換啟動等功能完全由可編程邏輯器件EPM7128實現,這樣既簡化了印制版的設計,提高了電路設計的靈活性,又簡化了程序軟件的邏輯設計。從而在保證采樣高可靠性的同時,節省了DSP的處理時間。

2.1.2邏輯控制單元區設計方案

邏輯控制單元區主要由MC68332、RAM、FLASH、EEPROM、EPLD、秒脈沖對鐘電路、標準232維護口、開入開出電路,以及通信電路構成。此區核心器件MC68332是由MOTOROLA公司生產的32位微處理器,它采用HCMOS技術和精簡的指令系統計算機(RISC)技術,數據處理能力達32位,因而具有較高的執行速度、較高的穩定性和很強的邏輯處理能力。軟件看門狗、豐富的I/O口、可掉電保持的2K片上RAM、QSPI等豐富的控制功能使MC68332是一款非常適合控制領域的高性能芯片。

邏輯控制單元區的開出電路由EPLD和光電隔離器構成。通信電路由UART芯片及EPLD硬件設計的HDL協議構成的FDK_BUS(本公司自主開發的一種局域總線)板間通信網絡。秒脈沖對鐘電路利用TPU口檢測秒脈沖的觸發沿獲得GPS秒脈沖,保證了板級對鐘精度,為系統的故障分析提供了統一的時鐘。FLASH用于保存程序代碼,EEPROM用于保存定值、程序的CRC校驗碼、故障報告、擾動數據和裝置的事件記錄等。標準232維護口為程序調試提供了方便。

2.2系統實現原理

采用這種DSP+MPU的平臺系統結構,按照設計的功能分工:DSP來完成數據處理運算,如:數字濾波、相量計算、故障分量提取等,以及保護功能相對獨立模塊的處理,如:六個阻抗的計算、各序量方向元件計算、各阻抗區域判別等;而MPU來完成電力系統的狀態檢測,根據不同的狀態,按照保護邏輯方案來組織運算單元的計算結果以及開入量等,最終根據邏輯結果作相應控制,另外此單元區還實現所有的監控功能。兩CPU相對獨立,同時兩者相互監視是否正常運行;兩者之間唯一的聯絡方式通過雙口RAM來完成。由此有機地組成一個功能分布、協同運行的整體系統。

系統具體的組織方式為:運算單元區A/D所有通道轉換完成后以中斷方式激發DSP采樣中斷,DSP響應外部中斷用DMA的方式讀走原始采樣數據;DSP在獲得采樣數據后,將采樣數據精加工,并利用最新數據運算所有的功能模塊,然后將采樣數據、加工后數據,以及各模塊接口信息放到雙端口RAM中;運算處理單元通過郵箱機制,使雙端口RAM在對側產生一個中斷電平通知邏輯控制單元;邏輯控制單元在響應外部中斷電平后,將雙端口RAM中信息讀出,置于自身數據區域中;最后邏輯控制單元采用最新數據執行所有的邏輯控制。

通過這樣的平臺設計和任務分配,在大幅度提高采樣頻率的同時,能夠保證保護軟件功能在一個采樣間隔執行一遍,從而真正實現了電力系統狀態的實時檢測,最終提高了保護裝置的整體性能。

3平臺在高壓線路保護中的應用

此硬件平臺系統豐富的硬件資源和冗余設計符合當今各保護裝置硬件平臺統一的設計思想,滿足于各種高壓保護產品開發。為檢測此平臺系統的可行性,以及其各方面的性能指標,我們以高壓線路保護裝置(DF3621)的實際開發經歷來加以說明。

DF3621適用于220kV~500kV輸電線路,包括縱聯距離構成的全線速動主保護,三段式相間距離和接地距離及四段靈敏段和兩段不靈敏段的零序方向保護構成的后備保護,并可配備綜合自動重合閘功能。在硬件分配上具有創新特色:

整套裝置保護采用兩塊完全一樣的保護插件I和II雙重配置,即主、后備保護集成于一體。重合閘采用單獨保護插件III來實現。這樣配置既保證了現有高壓線路保護裝置中的啟動采用三取二方式的優點,又能夠保證最大程度上的熱備用,即使插件I和II之一因故退出后,仍具備完整的保護功能。

由于硬件平臺運算能力的極大提高

,以及存儲器件空間的富裕,DF3621采用面向對象模塊化編程,對各功能子模塊實行封裝,邏輯控制MPU僅能訪問模塊的接口信息,確保了整體可靠性。為提高裝置對系統狀態實時檢測能力,以及滿足某些智能算法和邏輯控制的要求,裝置模擬通道采用2000Hz的采樣速率。另外,為了便于分析保護的動作行為,保護故障處理程序采用透明化報告機制,能夠實現各功能模塊的狀態跟蹤,為故障后保護動作行為分析提供了有利信息。

此線路保護裝置已經順利通過電磁兼容測試,RTDS數字動模和傳統動模測試,表明此硬件平臺系統的各項指標能夠滿足于高壓保護裝置的要求。

4結語

本文提出了一套適合于高壓保護裝置的新型的運算單元加邏輯控制單元的硬件平臺系統,該系統既充分發揮了DSP適于各種數據處理的功能,又充分發揮MPU豐富的I/O引腳和強大邏輯控制能力的特點,為保護產品模塊化設計、采用高級語言,以及引入實時操作系統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礎。本文就此平臺系統的設計思想、各功能區部件的選擇和實現,以及整體組織方式給予了詳細闡述,并在此基礎上給出了此平臺的應用實例。

總結微機保護裝置開發、設計的成功經驗,我們深刻感受到,適應時代、技術等方面不斷發展的需求,在繼承傳統產品優點的基礎上,研制和開發新型的硬件平臺系統是必要的。在保證可靠性、快速性、穩定性等原則的前提下,提供更豐富的硬件資源,使保護裝置開發中的先進保護原理以及更高要求的實現不再受硬件條件的限制、滿足各種保護裝置的開發、為維護和升級提供了極大便利。

參考文獻:

1.易永輝,趙志華,薛玉龍(YiYonghui,ZhaoZhihua,XueYulong)等.一種新型的繼電保護軟硬件平臺(ANewSoftwareandHardwareFrameofRelayProtection).繼電器(Relay),2002(6),Vol.30,No.6,26-28

2.姜琳,沈有昌,楊奇遜(JiangLin,ShenYouchang,YangQixun).微機保護抗干擾研究(ResearchonAnti_InterferenceAbilityofMicroprocessor_BasedProtectin).電力系統自動化(AutomationOfElectricPowerSystem),1998(12),Vol.22,No.12,65-68

3.由欣,唐誠,劉建飛等(YouXin,TangCheng,LiuJianfei)實用微機保護裝置可靠性分析與研究(AnalysisandResearchonReliabilityofAppliedMicroprocessor_BasedProtection).電力自動化設備(ElectricPowerAutomationEquipments),2002(3),Vol.22,No.3,5-7

4.張振華,許振宇,張月品等(ZhangZhenhua,XuZhenyu,ZhangYuepin).第三代微機保護的設計思想(DesignConsiderationoftheThirdGenerationMicroprocessor-BasedProtection).電力自動化設備(ElectricPowerAutomationEquipmets),1997(8),No.3,24-25

5.楊奇遜(YangQixun).微型機繼電保護基礎(TheBasicPrincipleoftheMicroprocessor-BasedProtection).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Beijing:ChinaElectricPowerPress)1988

NewDigitalHVProtectionHardwarePlatformDesign

篇5

一、近年來我縣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成就

近年來,在縣委和政府的重視下,我縣把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根據省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和市“百村十鎮”示范工程的總體要求,我縣重點開展了“334示范工程”、在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村村通”工程和其它社會服務事業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34示范工程”。第一批“334示范工程”共安排示范鎮3個,示范村30個,示范村莊42個,其中縣級示范村莊28個。據了解,到今年6月底已全面完成“三清三改三整治”的工作任務。縣級示范村莊整治建設共投入資金將近一千萬元,通過一年建設,示范村莊主要道路全面硬化,污水溝塘全面治理,垃圾柴草全部集中處理,戶戶飲上安全水。連戶水泥路通戶率達到97.5%,新改自來水430戶,完成改水戶占99.6%,新改衛生廁所820座,衛生廁所覆蓋率達88%,拆除破舊房屋112間,清理垃圾1788噸,排水系統基本建成,衛生保潔長期管理機制逐步落實①。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縣指導、鎮組織、村實施”的指導模式,以小河道堤防加固、小水庫除險加固等為重點,增強了全縣水利基礎設施抗災保豐收保安全能力。對惠濟渠第四期除險加固工程、羅埠節水改造示范工程、農村飲用水安全等工程總投資達2404萬元,目前這些項目正在積極實施之中。同時,我縣通過積極爭取,XX-XX年間將有2座小型水庫和5條河道主干渠獲得每座80萬元、每條河60萬元國家和省定額專項資金補助,共計460萬元。②

篇6

【關鍵詞】 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

1 資料與方法

通過某市不良反應中心“廣東省藥品不良反應網絡管理平臺”數據庫、全國不良反應監測系統,對某市2006~2009上報的4513例藥品不良反應中402例中藥注射劑ADR進行回顧性分析。按《WHO藥品不良反應術語集》[1],對ADR損害的器官或系統進行分類。402例ADR按患者的年齡、性別、ADR的臨床表現、中藥注射劑種類、ADR的類型、聯合用藥等信息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年齡性別分布 402例不良反應病例中,男234例(占58.21%),女168例(占41.79%)。其中年齡最小為8個月,年齡最大為90歲。60歲以上人群發生ADR的幾率最高,占28.86%。

2.2 ADR類型 402例中藥注射劑ADR報告中,ADR類型以一般的ADR為主,有241例(占59.95%),嚴重的ADR為13例(占3.23%),新的一般ADR為132例(占32.84%),新的嚴重ADR為16例(占3.98%)。

2.3 ADR臨床表現及涉及系統 402例中藥注射劑ADR報告中,涉及16個系統679例次,累及最多的是全身性損害,其次為皮膚及其附件損害。主要不良反應表現詳見表1。

2.4 ADR所涉及的中藥注射劑品種情況 402例中藥注射劑ADR報告共涉及51種中藥注射劑,排名前六位者分別為雙黃連注射液(占9.95%)、參芪扶正注射液(占7.35%)、丹參注射液(占5.45%)、喜炎平注射液(占5.45%)、參麥注射液(占4.98%)、生脈注射液(占4.98%),共誘發161例,占總中藥注射劑ADR的38.16%。

2.5 聯合用藥情況 發生不良反應的402例中藥注射劑中,單用藥物346例(占86.07%),聯合用藥56例(占13.93%)。聯合用藥中大多數為兩藥聯用,共31例(占聯合用藥55.36%),其中兩種中藥注射劑聯用為10例,占32.26%;中藥與化學藥聯用的有21例,占67.74%。

3 討論

3.1 ADR與年齡性別的關系 某市從2006年至2009年的402份中藥注射劑ADR的報告中,男性患者的比率較女性患者高,60歲以上的老年人構成比最高,占28.86%。老年人一般伴有多系統疾病,抵抗力、機體耐受力及臟器功能下降,對藥物代謝能力降低,易發生中毒和過敏反應[2]。

3.2 ADR涉及系統及臨床表現 由表1可見,中藥注射劑ADR累及最多的是全身性損害,以過敏性休克最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常與中藥的復雜成分有關,因其本身含有蛋白質、鞣酸、色素、揮發油及淀粉等致敏成分[3],在加工提取過程中未能把致敏物質去掉,當輸入體內后,這些物質作為抗原引起機體一系列病理生理反應,嚴重可致休克死亡。另外,一些中藥注射液透明度、微粒及穩定性都存在不足,與常用輸液配伍后可致溶液中不溶性微粒增加,產生熱原反應等,亦可發生過敏反應[4]。

3.3 聯合用藥與溶媒選擇 在臨床使用中,中藥注射劑大都分為復方制劑,由多味中藥提取而成,所含成分相對比較復雜,與化學藥注射液配伍后常會引起溶液的pH值改變,或發生氧化、聚合等化學反應而形成不溶性微粒,變態反應的發生率很高,嚴重時易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導致死亡[5]。

各種中藥注射劑在各自的治療范圍內發揮著優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早期研發的品種沒有經過嚴格的臨床前評價和臨床試驗,既沒有中醫的辯證論治,又沒有機理說明,不能滿足指導醫生臨床用藥的需要[6]。所以應遵循中藥注射劑使用的原則,臨床應嚴格按藥品說明書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等合理用藥,并加強對中藥注射劑應用情況的分析,增加醫院藥學和臨床之間的溝通,重視中藥注射劑ADR監測和分析、反饋工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 WHO國際藥物檢測合作中心.WHO藥品不良反應術語集.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3.

[2] 包谷. 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特點、成因及預防措施.藥事組織,2009,18(14):57.

[3] 周超凡,張京艷.中藥注射液的相關問題及對策.中醫雜志,2008,49(7):647.

[4] 曹學東. 9 種中藥注射劑不可溶性微粒觀察.中醫藥研究,2004,1(5):55.

篇7

公共藝術的概念

“公共藝術”的概念最初引進中國的時間是20世紀90年代初,主要以城市雕塑和壁畫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筑為主要形式出現在城市空間中的,這與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城市化建設帶來的“城市服裝快餐”的需求息息相關,并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城市雕塑運動。但近幾年,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全球一體化的影響,“公共藝術”成為當代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同時又以不同的表現形態呈現出來,不僅僅是雕塑、繪畫、廣告、涂鴉等表現形式,還包括音樂、舞蹈,體育等多重藝術手法相結合來反應公眾共同生活所發生的審美變化,文化需求等。

校園中的公共藝術

“校園”是一個充滿藝術魅力與文化生機的地方,一個好的校園環境不僅體現在綠化環境、學術氛圍、教學體制等方面,更重要的是校園中優秀的公共藝術作品代表了整個學校的視覺活動,也帶給學生們的是視覺文化體驗。

我看公共藝術

1.校園公共藝術是學校豐富的表情

清華校園中題為 《悟》 的雕塑,將書的雕塑設計成人臉,讓人感覺書是有生命的,書的世界承載太多生命奧秘,只要你開卷便會悟出其中的意味,很符合清華校風。

2.校園公共藝術是學校一道風景線

臺南藝術大學,學生動手改造后的校園草坪,成為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公共藝術是人們在街道停留的“交流者”

國內誕生第一條公共藝術街,位于北京東南四環的街道,整條街道讓來往的腳步有了停歇,讓盲目的人們在此喘息,在此交流著。

4.公共藝術是城市的“粉刷匠”

在上海淮海西路570號上鋼十廠遺址上,一組組韻味十足的新老建筑和動人的雕塑作品正逐漸浮現在世人面前。這里是集雕塑藝術中心、創意產業園于一身的上海城市新名片。

5. 公共藝術是街道的“裝飾家”

6. 公共藝術是街頭絢麗的一道風景線

7. 公共藝術是全球的“警示牌”

倫敦泰晤士河南岸藝術區大型公共藝術活動,臺灣藝術家黃芳瑞以街頭突變的形式將兩只上吊的企鵝雕塑品懸掛在千禧橋邊,用來警示暖化危機。因此引來更多人探全球公共社會話題,藝術進入公共空間,可見公共藝術也是全球的“警示牌”。

8. 公共藝術是街頭的“繪畫家”

9. 公共藝術是城市的“幽默調侃者”

公共藝術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意義

1.豐富和充實著校園文化內涵

校園公共藝術提升了審美的同時得到了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傳播。校園公共藝術表面看美化了校園環境,實質更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也是互動的一種形式。校園文化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其中校園的公共藝術建設是與學習和生活緊緊相扣的,在豐富了生活的同時啟迪著藝術與環境的思考,這不僅是共同認知的文化內涵,更是一種文化現象。

2.是提升校園文化的載體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傳遞的最魅力的氣息,公共藝術又是校園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校園公共藝術可以是動態的、開放的、互動的展演;可以是留存學校歷史的雕塑;可以是通過互聯網藝術或游戲娛樂的方式進入大眾的,總之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說公共藝術是學校文化的孵化器。

3. 營造場域精神,賦予空間感情

公共藝術參與性的特點使其可以雅俗共賞,因為它營造了空間的表情,豐富了空間的感情。讓封閉的空間活了起來,這就是公共藝術為校園空間帶來的巨大魅力。

我國校園公共藝術教育的缺失與發展策略

隨著中國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和高校的擴招,很多院校也相應的開展了公共藝術專業,但有些院校是在傳統學科的基礎上稍加改名甚至是某些傳統學科的代替,這樣就失去了公共藝術學科的特色,也失去了公共藝術的文化主旨。針對目前高校公共藝術學科存在的一些問題,本人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與發展策略。實施策略分析:

1.建立多學科交叉整合系統

首先要結合城市設計、景觀建筑、園林設計等專業角度出發,對公共藝術學科的各方面進行單一的學科延伸與整合。

2.注重人文性

首先要注重人文性,關心公眾的心靈需求,充實精神空間。在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中,高科技已經讓人與人變得冷漠,人們在忙碌的工作與繁雜的學業中無暇顧及身邊的家人與朋友,漸漸地,人們變得浮躁不安,變得冷漠孤獨。公共藝術作為校園開放的視覺養料,不僅能拉動人們之間的距離,更利于公眾把它作為情感對象進行感知和交互,公共藝術作品把人們帶到了另一個高度的精神追求,引發了人們對美的向往與思考,也拉進了藝術家與大眾的距離感,從而讓更多的藝術平民化、人文化,使得校園文化更加蓬勃向上發展。

3.關注社會問題

雖然身在校園中,但無可避免的是社會問題。通過關注社會的問題反應公共藝術帶來的校園文化,例如目前相當火爆的大黃鴨,從香港來到了北京,甚至也來到了商場里、校園中、小湖中隨處可見,大家喜歡大黃鴨,不僅是它造型可愛,重要的是給予了我們壓力的釋放,是對童年的回憶,是一種精神上的關懷。

結語

校園公共藝術作為校園建設中重要的精神載體和文化食糧已經介入了公眾的生活,公共藝術不僅反應校園中的文化現象用時也反映了現代人的精神現象。它植入給人們的是“精神養料”,是現代都市人精神空間匱乏時的填補與心靈追求,是覺醒的人文,是人們勞動智慧的結晶。也可以說,我們的校園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館,在這個大型博物館中,各種學科,各種文化,各種氛圍交相輝映,相互滲透融合,我們應該讓公共藝術把我們的校園變得越來越精彩,讓我們的校園博物館更加豐富多彩,將藝術永恒的記憶永存我們青春的校園時代。

篇8

關鍵詞:花生剝殼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分析報告

根據市場需求,為滿足廣大農民的迫切愿望,公司組織的科研團隊又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決定立項開發新機型,從2011年元月開始,設計、開發6BH―4500B型花生剝殼機,時間為一年,項目完成后盡快轉換為生產力,增強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加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科研資金投入及分配預算方案

本項目新型花生剝殼機的研發周期從2011年1月項目立項,到2011年10月中旬小批量試制結束,分赴各花生產區進行可靠性試驗,項目預計12個月完成,項目共計投入研發資金80萬元,預算費用為:

二、設計主要技術經濟目標

1、該機設計生產量≥4500kg/h(花生果)。

2、需要動力合計為≤18kW。

3、整機重量≤1510kg

4、破碎率≤3%

5、損傷率≤2.8%

6、損失率≤0.5%

7、仁中含雜率≤2%

8、剝凈率≥98%

三、創新特征及分析研究內容

(一)采用四輥機構,增加出仁率,降低破碎率和損失率

因花生的生理特征,收獲的花生果中一般大果占60%,中形果占25%,小果占15%,為了增大生產量降低花生仁破碎率,將一、二道剝殼輥直徑設計為φ437,轉速可調為130/160轉/分鐘,兩輥共用一個進料箱,配用相同間隙的籠柵,進行首次剝殼。通過增大工作面積,降低搓摩壓或推摩壓強度,減少摩擦系數,實現機體縮窄節省原材料和降低電耗,從而達到增加產量和降低破碎率的目的。首次將大花生果剝殼后的物料經分選篩處理,分選篩在處理過程中自動將中、小花生果分為兩級,通過A、B運料裝置,將中、小花生果分別輸入三道剝殼輥和四道剝殼輥,三道、四道剝殼輥配用不同間隙的籠柵以適應不同大小的花生果加工。尤其第四道剝殼輥專用于未成熟的花生果剝殼,可增加出仁率0.2% 。

另外,將一、二、三、四輥分別布置在兩個高度平面,結構緊湊、節省材料,從而解決了四個剝殼輥在同一個平面布置所造成的物料收集困難、機體過長、過寬,增大運輸費用的矛盾。

(二)籠柵快速更換

剝殼Ⅰ、Ⅱ輥下方的籠柵可以從剝殼機一側快速抽取更換,此技術的理論意義有二。其一是剝殼機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有些花生果中含有較多的秸稈,因農村勞動力少,清選不到位或有些花生摘果機性能差清選不好,造成剝殼輥與籠柵之間時常被秸稈纏繞和堵塞,直接造成剝殼產量降低,破碎率增加。采用此技術可快捷更換籠柵,方便清理秸稈纏繞堵塞和籠柵損壞時便于修理,消除不良因素。

其二是在剝殼工作中,因花生果的貨源不同,產地不同、品種不同,造成花生仁大小不同。由于籠柵自身筋與筋之間的間隙,只能適應特定范圍內尺寸的花生仁,遇到超出范圍較多的花生仁時,需要及時更換相適應的籠柵,否則會使破碎率增加。采用此技術具有快捷更換相適應花生使用的籠柵特點,有效的降低破碎率,并縮短剝殼輔助時間,達到增加產量的目的。

(三)可調籠柵與剝殼輥之間的間隙。

在以前的實踐工作中,我們總結出花生果大、小不同,剝殼易難程度也不相同,籠柵與剝殼輥的間隙適度與否,直接影響到生產量或破碎率。目前市場上的剝殼機不具備調整籠柵與剝殼輥之間的間隙這種功能。采用此技術彌補了這種缺陷,極大地提高了機器的廣泛適用性。

(四)變速箱可變轉速輸出。

花生果剝殼時的干濕程度不同,需要不同的搓摩壓或推摩壓的力度和頻次,設計兩種轉速能使剝殼輥的作用更趨于合理。

四、預計達到的技術經濟指標

整機重量:1500kg~1530kg。

整機銷售價:25050元(含電機)。

整機材料費用:9284元。

其中,鑄件:461kg

角鋼:445kg

圓鋼:130kg

各類鋼板:378kg

電動機:3臺

外f件、外購件、標準件:若干

工資費用:3600元。

生產銷售一臺6BH―4500B型花生剝殼機預計獲毛利潤9320元,稅收2846元。

五、技術經濟分析

本項目科研資金投入80 萬元,當年完成設計、中試、小批量投放市場試驗進行完善,科技研究成果完成后,預計第一年銷售 500臺,新增銷售收入1252萬元,年度可創毛利潤 466萬元,創稅收142.3萬元,企業科研投資可在兩年內全部收回。科研成果轉化后,預計第二年銷售 1000臺。第三年銷售 2000臺。

六、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企業經濟效益:通過對有關資料分析,我國每年新增大小花生剝殼機6000 臺套,預計新增用戶2000臺套,新舊更換需4000臺套。 6BH―4500B型花生剝殼機臺售價25050元,按年推廣銷售2000臺計算,企業可獲毛利潤1864萬元。

社會效益:就購機戶而言,購一臺(套)機器,加上電力設施、輔助設施,總投資在5~6萬元。需3名操作工,日工資合計240元,每日電費需150元,日均維修保養費需20元。購機戶經營模式多數是加工剝殼不收費,只賺取花生殼出售,花生殼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可取暖、發電等。每噸花生殼售價250元比較俏銷,單臺機日加工6小時,加工量可達27噸花生果,花生果出殼率平均按45%計算,則每日可獲取花生殼12噸,日毛收入為3000元,每日需支出費用410元,日凈收入為2590元。由于受花生果貨源限制,每年加工時間一般在3個月左右,凈收入可達20多萬元。當年即可收回投資,并凈盈利10多萬元,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途徑之一。

經測算,花生剝殼機工作時,花生仁破碎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其微粒和微粉將直接損失掉0.1個百分點。而6BH―4500B型花生剝殼機采用低破碎率設計,能將國標的4%破碎率標準降至3%以下。破碎率降低1個百分點,可直接減少損失0.1個百分點。如上所述,年推廣銷售3000臺,加工花生果總量可達729萬噸,出仁率按55%計算,花生仁總量可達401萬噸。按總量減少損失0.1個百分點計算,減少損失總量可達4010噸。

以上增收和減損兩項,合計為 18590噸,社會效益顯著。

另外,應用吸風式分選篩將加工花生果的屑塵定向有序排放至特制的儲存室,大幅度減少工作現場的屑塵,有效地改善操作工的工作環境和周圍環境污染,也是較大的潛在效益。

七、結論

篇9

【關鍵詞】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發電設備平均利用率;發電設備容量

1 田灣核電站概況

田灣核電站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田灣,廠區按照建設八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規劃。一期工程建設2臺單機容量106萬千瓦的俄羅斯AES-91型壓水堆核電機組,機組設計壽命40年,年平均負荷因子不低于80%,于1999年10月20日開工建設,1、2號機組分別于2007年5月17日和8月16日先后投入商業運行,自并網發電至2014年12月31日止,總累計:

1)發電量:1212.34億千瓦時;

2)上網電量:1131.00億千瓦時;

3)實現工業總產值(稅后):525.32億元;

4)實現工業增加值:410.16億元;

5)實現利潤總額:233.61億元;

6)CO2排放量:0噸;

7)SO2排放量:0噸;

2 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統計

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發電設備平均容量在滿負荷運行條件下的運行小時數,這是一個等效滿功率的概念,它即適用于發電企業內部的縱向比較,也適用于各發電企業、行業之間的橫向比較,其計算公式為:

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報告期發電量/報告期發電設備平均容量

根據江蘇省電力公司歷年公布的全省發電廠電力生產情況綜合表,統計出江蘇全網、江蘇電網6000KW及以上火電、田灣核電機組在2008年至2014年間平均利用小時數據,具體如下:

從上述表中可以看出不論是江蘇全網、江蘇電網6000KW及以上火電、田灣核電機組近年來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基本呈上升趨勢,但也有例如:2013年、2014年江蘇全網平均利用小時出現下降,其主要因素是由于地方經濟增速減緩所造成的電力需求下降。

3 發電設備平均利用率對比分析

發電設備平均利用率是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與年度實際日歷數之間的比值(每年8760小時),所以平均利用率越高就意味著所創造的價值越高,因此它也是衡量發電效率的重要指標。

同樣,我們也統計了2008年至2014年間江蘇全網、江蘇電網6000KW及以上火電機組、田灣核電機組數據,主要如下:

通過上述圖標,可以看出田灣核電的發電設備平均利用率遠遠高于江蘇全網及江蘇電網6000KW以上火電機組,同時即使是2008年最低的75.58%也仍然高于江蘇全網及江蘇電網6000KW以上火電機組年度最高值。

4 發電設備容量統計

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是發電量與發電設備平均容量的比值,因此,分析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就必須同時了解和分析電網設備容量情況。

發電設備容量就是指機組的額定功率(即滿功率情況下,每小時的發電量),它是由該設備的設計所決定的,未經權威部門批準,不可隨意變動。

根據歷年統計出的江蘇全網、江蘇電網6000KW及以上火電、田灣核電機組發電容量數據,可得出以下結論:

七年以來,田灣核電站兩臺機組容量占比江蘇電網總裝機容量比重不斷下降,截止2014年底,核電裝機容量占江蘇全網總裝機容量的2.53%。

5 總體分析結果

5.1 發電設備利用率高低比例懸殊

在上述表圖我們不難看出,與江蘇全網、江蘇電網6000KW及以上火電機組相比,田灣核電站的兩臺核電機組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率是非常高的,最高的2014年達到了90.29%,即便是最低的2008年75.58%,依然比江蘇電網6000KW及以上火電機組最高利用率的2011年的66.04%還高出9.54%,田灣核電站近七年均值為84.37%,江蘇電網6000KW及以上火電機組近七年的均值為62.58%,較田灣核電低了21.79%。

5.2 田灣核電機組發電設備年度平均利用率平穩上升

田灣核電發電設備平均利用率逐年上升: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七年分別為75.58%、76.82%、84.55%、86.54%、87.22%、89.61%、90.29%,其中最高為2014年的90.29%,最低的2008年為75.58%,兩者差值14.71%,原因有三:

①是公司始終以確保兩臺機組的安全可靠運行為中心,通過各部門的共同努力,田灣核電兩臺機組總體運行情況良好。期間,公司通過不斷深化和完善日常生產管理組的有效運作,在做好日常、大修計劃編制、跟蹤的同時,不斷加強和改進機組預小修計劃管理,并對機組存在的重要設備缺陷及時進行跟蹤、討論和決策;維修、儀控等檢修部門不斷加強對機組0、1級缺陷及其它重要缺陷的響應和消缺力度,運行部門嚴格按要求落實機組操作和有關設備的定期巡檢制度、這些有效舉措均為機組的后續安全、穩定、可靠、經濟運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②是田灣核電站兩臺機組自投入商業運行以來共計經歷了14次大修,隨著檢修人員業務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大修工期的不斷優化,大修工期逐年下降:特別是2011年T204大修工期39.2天,創造了當年VVER-1000型機組大修工期最短世界紀錄。2013年T206大修工期29.1天,再次刷新VVER-1000型核電機組年度大修最短工期世界紀錄。

歷次大修工期對比

③是公司保持了良好、和諧的廠網關系,通過密切加強與網、省調的溝通和協調,為公司爭取了較好的年度發電指標,為兩臺機組的穩發、滿發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為配合做好兩臺機組大修后的順利啟動及并網工作,公司始終與省電力公司保持密切聯系,不定期通報大修進展情況,使電網能夠提早安排機組啟動的時間窗口,為機組大修后機組的順利啟動及并網創造外部條件。

④是有國家“清潔能源發電排序優先”政策的保駕。目前國家《節能發電調度辦法》規定的電力調度先后順序為:

第一,風能、太陽能、海洋能、水能機組;

第二,生物質能、地熱能、垃圾能機組;

第三,核能發電機組;

第四,燃煤熱電聯產機組和煤U石機組;

第五,天然氣、煤氣化發電機組;

第六,其他燃煤發電機組;

第,燃油發電機組。

當前,火力發電依然是國內電力生產的主力軍,排在核電之前的清潔能源發電機組,基本上是為電網調度承擔調峰作用的能源,只有核電站的發電能力,可以同火電機組一樣不因季節和自然條件的改變而影響到電網的供電負荷,所以,排在火電之前調度上網,就是國家對在運行核電機組目前最大的庇佑。

⑤是核能發電企業尚未全面進入電力“競價上網”市場。2004年5月18日,華東電力市場進行模擬運行階段,自2006年4月3日,江蘇電網進入“競價上網”試運行階段以來,參與電力市場競價上網的電廠已占江蘇總裝機容量的一半以上。由于目前江蘇核電未進入電力競價上網市場,同時由于核電機組裝機容量所占比重非常小,目前還不足以讓電網調度專門思考如何平衡調度核電站的上網電量,這也是發電設備平均利用率較高的重要原因。目前,江蘇省內在運行的核電機組僅為田灣核電站的1、2號機組,總裝機容量為212萬千瓦,截至2014年底,田灣核電機組容量僅占江蘇全網總裝機容量8583萬千瓦的2.53%,2014年田灣核電站全年累計發電量167.67億度,占江蘇全網2014年總發電量4347.82億千瓦時的3.85%。

6 風險預測

隨著國家核電機組容量的不斷增加,將導致資源、人才的減少分化及核電站之間競價上網的局面遲早會出現。

能源環境決定了清潔高效的核電,將是未來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的主力方向(雖然受今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影響,但不會改變中國總體電力能源發展方向),當前我國核電事業發展相對迅速,這給相關行業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同時我們也能看到,迅速發展的核電,對各種有限的資源和能力的需求也在急劇膨脹,有限資源的不斷稀釋,天然鈾等戰略資源被搶占,人才隊伍一定程度的分化。且隨著核電新成員的不斷加入,電網核電容量不斷增加,在提倡和諧社會、循環經濟的大環境下,任何一個發電企業都不可能再享受“能發多少度電,電網就包銷多少度電”這樣的待遇,隨著未來核電機組的增加,如果核電被迫參與“競價上網”的方式,將對田灣核電站總體運營成本提出較高要求。

7 建議

7.1 苦練內功,打造“可靠性品牌”

核力發電雖然具有清潔環保的優勢,但是在電網側,它就是電力,產品本身不具備較大的競爭優勢,且可替代性強,電網調度很在意的是電源側的生產管理對整個電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影響,保證電網安全運行,是電網調度最在意的結果,所以我們必須苦練內功,讓田灣核電站成為清潔、安全、可靠發電站的代名詞。

7.2 降低生產運營成本,強化管控力度,實行風險管理,應對未來完全競爭市場的到來

前面,我們提到,如果未來核電站也將采用“競價上網”的方式,來解決核電站之間的上網電量問題,那么我們田灣核電今天就應該開始注重建立、健全本企業內部的發電成本控制體系,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企業風險管理,以充足的準備來應對未來完全可能的競爭市場到來。

篇10

[關鍵詞] 心腦血管病;心肺復蘇;機械通氣;氣道高壓;報警;設置

[中圖分類號] R459.7;R47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17-0021-04

Analysis on alarm upper limit setting of airway high pressure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patients combined with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JIN Xiao GAO Lijuan WEI Tiemin XIA Yuqun WANG Suy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Lishui Centr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Lishui 3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ventilator setting of peak airway pressure level 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in patients combined with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90 patients requiring CPR due to cardiopulmonary arrest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mall volume of tidal(VT) ventilation group(group A) and the conventional VT ventilation group (group B), each with 45 patients. Respironics Esprit ventilators were used. VT was set as 7ml/kg in group A, and the high pressure alarm was set as 60 cmH2O, with frequency as 10 times/min. While in group B, VT was set as 10 ml/kg, and the high pressure alarm was set as 40 cmH2O. Decelerating flow in pattern of 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VCV) was selected in both groups. Key indicators of arterial blood gases and blood lactic acid value were monitored and recorded at 15 min and 30 min of CPR. The numbers, successful rate of resuscitation, and changes of 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at 0.05). The successful rate of resusci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 B(P

[Key words]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irway high pressure; Alarm; Setting

在急救過程中需要很快給予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以維持患者足夠的呼吸功能;同時還需要通過心臟按壓,促使心臟可輸送血液至全身,以人工代替心臟、呼吸系統工作,防止臟器發生缺氧性壞死[1]。但在CPR過程中此類患者在接受機械通氣時呼吸機容易發生反復出現的氣道高壓報警。為促進CPR時患者機械通氣參數設置的合理性,2012年起我院針對合并有心腦血管病且發生心跳驟停患者,對復蘇期間的呼吸機氣道壓設置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及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方法,選擇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因伴有心腦血管病且發生心跳呼吸驟跳,需要進行CPR的患者共9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小VT通氣組(A組)和常規VT通氣(B組),每組4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呼吸、心搏驟停時間、體重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標準

①有胸部創傷或胸廓畸形的患者;②患者年齡70歲;③發生溺水和有肺水腫的患者;④第2次進行CPR的患者;⑤器官功能衰竭、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終末期、無法因實施CPR逆轉死亡的病例。

1.3方法

1.3.1 復蘇方法 參照2010美國心臟協會CPR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與2009年中國CPR指南[3],在患者發生心搏停止后就立即給予持續胸外心臟按壓,深度4~6 cm,頻率100~120 次/min,由2~3名醫師操作,每2分鐘輪換1次,進行持續CPR治療。

1.3.2 機械通氣方式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使用偉康Esprit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通氣設計要求參照2010年國際CPR與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標準,CPR開始后立即調整呼吸機參數,呼吸模式均采用容量控制通氣,呼吸頻率10 次/min,吸入氧濃度100%,吸氣時間>1 s,減速波形,關閉觸發靈敏度或調至最高值。A組設置VT 7 mL/kg,高壓報警值設計為60 cmH2O(1 cmH2O=0.098 kPa),呼吸頻率10 次/min[4];B組在CPR開始后設置呼吸機高壓報警值40 cmH2O,設置VT為10 mL/kg[5]。在容量控制(VCV)模式下兩組患者均選用減速波[6],峰流速為40 L/min,兩組如果氣道峰壓>40 cmH2O則上調到50 cmH2O,如果>50 cmH2O以上,則調到60 cmH2O為止再報警也不上調。

1.3.3 氣道峰壓數據的獲取 分別記錄氣道峰壓在

1.3.4 觀監測指標 CPR15 min、30 min后觀測動脈血氣分析關鍵指標,如pH值、血氧分壓(PaO2)、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飽和度(SaO2)、HCO3-、血乳酸以及心電圖變化等。CPR成功后復查胸片了解有無皮下及縱隔氣腫、氣胸等并發癥發生。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復蘇成功率比較

兩組患者CPR成功后復查胸片,均未發現皮下及縱隔氣腫、氣胸等并發癥發生。在復蘇成功率方面比較,A組患者復蘇總成功率顯著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氣壓高值監測結果分析

A組患者中氣道峰壓控制≥40 cmH2O區間的有13例,占28.89%,氣道峰壓控制

2.3 CPR后動脈血氣分析結果比較

兩組患者心跳驟停后與復蘇期間動脈血氣關鍵指標及血乳酸值不斷發生變化,特別是在CPR后15 min時A組血氣分析5項指標及血乳酸值優于B組,A組與B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心腦血管病主要包含心血管疾病與腦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為主,是因供應心肌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變窄,導致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表現為隱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等多種形式[7];而腦血管疾病(俗稱腦中風)是以腦部缺血或出血性損傷為表現的一組疾病。常見于中年以上人群急性發作,是目前造成人類死亡和殘疾的主要疾病[8]。本研究是在麗水市城鎮社區心腦血管病的綜合防治工作的基礎上,對這類患者在心肺復蘇與機械通氣過程中發生氣道高壓報警等問題的相關研究。

突然發生的呼吸、循環驟停會對人體全身器官組織產生嚴重的影響,導致心泵功能與有效循環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組織細胞嚴重缺血、缺氧和代謝障礙[9]。為保證有效的復蘇,在急診或院內CPR中通常需要采用氣管插管等方式組建人工氣道以保障患者足夠、有效通氣,這也是保障CPR的成功關鍵[10],在此期間同時還要強調不間斷的給予心臟按壓,以保證維持有效灌注壓,保障心肌供氧[11,12]。

在CPR過程當中,機械通氣是危重患者重要的呼吸支持措施,由于臨床上呼吸機高壓報警值常規設置在40 cmH2O,在不間斷的CPR過程中容易忽略氣道高壓報警值的調整,最終導致心臟按壓時通氣不足、成功率下降[13]。在實際進行CPR時,持續胸外按壓下患者容易出現氣道高壓,特別是在胸外按壓的過程中,主要是依靠以按下胸廓的快速復原引起氣道內負壓的產生,觸發呼吸機送氣為開始一個新的呼吸周期,送氣開始0.25 s后(若以120 次/min的頻率按壓),會因為胸廓再次下壓產生的氣道內正壓相抵抗,瞬間產生氣道內高壓[14],而按壓者所按壓力度不同或患者氣道順應性不同,也會導致產生的氣道峰壓也存在很大差異。為此在CPR中如何保證充足的器官血流灌注及血氧含量,保障器官足夠有效地氧供,如何調整呼吸機參數、維持合適的通氣/血流比例成為CPR成功與否的關鍵[13-17]。

國內王辰[16]認為有9.1%的患者氣道峰壓≥60 cmH2O,CPR期間患者氣道峰壓普遍較高,故按常規設置氣道高壓報警上限并不能滿足大多數患者的實際情況。有82.73%的患者的氣道分壓大于一般情況下的機械通氣時壓力設定上限(40 cmH2O),有53.6%的患者氣道分壓在(40~49)cmH2O之間,指是的以50 cmH2O值為初始設置的氣道高壓報警上限,可以滿足大多數患者氣道峰壓的水平,又不至于因設置過高(如>60 cmH2O)而給患者帶來的面臨氣壓傷的高風險。但也有學者通過研究,認為在CPR是將報警上限到60 cmH2O也是安全的[13]。若患者自主循環一直未恢復,在有效的時間內繼續胸外心臟按壓仍不可避免[18],特別是氣道內高壓>50 cmH2O時,為減少患者在高水平氣道壓的反復震蕩帶來氣壓傷的高風險,為此有效的設置機械通氣中氣道高壓報警上限的設置顯得優為重要。

本研究中A組患者設置VT 7 mL/kg,高壓報警值設計為60 cmH2O(1 cm H2O=0.098 kPa),呼吸頻率10 次/min;通過聯合調節呼吸機的其他參數如減少潮氣量,減低峰流速等措施,以降低患者氣道內高壓的水平。而B組在CPR開始后設置呼吸機高壓報警值40 cmH2O,設置VT為10 mL/kg。結果A組患者在復蘇時pH值、PaO2、PaCO2等血氣分析中的pH值、PCO2、SaO2等指標明顯優于B組,考慮是CPR時心輸出量大幅減少致肺血流明顯減少,要維持適合的通氣/血流比例,分鐘通氣量將小于正常值。為此A組采用相對較低的分鐘通氣量就達到了維持有效氧合與通氣的效果[19]。且兩組患者在CPR通氣時,呼吸機的送氣流速模式選用減速波可以使患者的氣道峰壓值顯著低于采用方波的患者[20]。本研究中B組吸氣峰壓顯著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在CPR期間機械通氣使用送氣流速模式減速波下,在初始設置患者氣道高壓報警上限時,可以直接選擇60 cmH2O為界值,不會引起過多報警事件而影響機械通氣的效果,不會導致人機操作不協調的發生,提高CPR時呼吸支持的質量,提高患者的自主循環恢復機會與復蘇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金調娟,何偉明. CPR情景教學對心肺復蘇在居民中普及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14,52(8):72-74.

[2] 李春盛. 對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的解讀[J].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0,22(11):641-644.

[3] 中國心肺復蘇指南學術委員會. 2009年中國心肺復蘇指南(初稿)[J].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09,4(6):356-359.

[4] Berg RA,Hemphill R,Abella BS,et al. Part5:Adult basic life support: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 Circulation,2010,122(18Suppl3):S685-S705.

[5] Neumar RW,Otto CW,Link MS,et al. Part8:Adult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 Circulation,2010, 122(18 Suppl3):S729-S767.

[6] 田昕,方偉鈞. 心肺復蘇機械通氣時選擇不同流速模式對氣道峰壓的影響[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4,20(10):750.

[7] 吉芳芳. 分析冠心病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6):123-125.

[8] 朱麗莎,王鳳玲. 中青年腦血管病與高尿酸血癥關系探討[J]. 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8):206-208.

[9] 李春盛,吳彩軍.心肺復蘇研究的若干新進展[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4,23(1):2-5.

[10] 張光發,林麗妍,林麗云. 心跳驟停后腦復蘇成功1例[J].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5,10(1):97-98.

[11] 王健秀. 心肺復蘇中早期氣管插管與持續胸外按壓兩種方法對患者預后影響的比較[J].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5,27(12):1009-1010.

[12] 常安,楊金蘭,王紅衛,等. 薩勃心肺復蘇器與徒手心肺復蘇加強復蘇461例效果比較[J].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1,23(6):374-375.

[13] 羅建宇,王曉源,蔡天斌,等. 心肺復蘇持續胸外心臟按壓時呼吸機潮氣量與氣道高壓報警值設置的研究[J].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3,25(2):102-105.

[14] 張慶東. 心肺腦復蘇研究進展[J]. 中國現代醫生,2013, 51(27):16-18.

[15] 宋豐言,張和華,萇飛霸,等. 胸外按壓質量的無線監測與傳輸系統研制[J]. 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2016,33(2):146-150.

[16] 王辰. 呼吸治療教程[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77.

[17] 傅偉強,陳亞想,潭志雄,等. 心肺復蘇患者臨床特點及復蘇成功影響因素回歸分析[J].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6,14(1):83-85.

[18] 陳林,劉國康,袁愷. 11例心臟刀刺傷的救治體會[J]. 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4):158-159.

[19] 陳英,何智林,胡曉凡. 序貫性氣道開放對急診心肺復蘇患者復蘇成功率和存活率的影響[J]. 國際呼吸雜志,2015,35(15):116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