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3-26 23:13:15

導(dǎo)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讀書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讀書的故事

篇1

1、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輕時勤奮好學(xué),經(jīng)常關(guān)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xué)習(xí),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另一頭系在頭發(fā)上。當(dāng)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xué)習(xí)。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2、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xué)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fā)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zhǔn)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古代中國很重視讀書,于是就有了孫敬的頭懸梁、蘇秦的錐刺骨。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2

1、華羅庚猜書。著名數(shù)學(xué)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后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jié)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yǎng)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2、聞一多醉書。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jié)婚的那天,洞房里張燈結(jié)彩,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jié)果在書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里捧著一本書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3、車胤囊螢映雪。車胤,年幼時好學(xué)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干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于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nèi)容,忽然發(fā)現(xiàn)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于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里,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3

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書蟲”,對家里最感興趣的就非爸爸那黃褐色的大書柜莫屬。書柜里裝了很多書,我拿不著,就踩著椅子拿。不料,書沒拿到,反而摔了一個大跟頭。從那以后,爸爸不準(zhǔn)我一人拿書,只能叫大人幫著拿。時鐘三兄弟整天你追我趕的,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轉(zhuǎn)眼間,我上六年級了,可是我跟書之間的感情卻歷歷在目。

我的讀書故事之——喜

一年級的時候,我天天都讀爸爸書柜里的書,直到我把書都差不多讀完了,爸爸就帶我去了書城。那次,我和爸爸買了很多很多的書,有《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屋頂上的小孩》、《城南舊事》等等,各種各樣的書籍應(yīng)有盡有,都可以堆成一座“小山”了。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整天都把書捧在手心里,愛不釋手。我上哪兒都帶著書,逛街、旅游,甚至睡覺都要把書放在枕頭底下。沒過幾周,爸爸就會帶我去一次書城。每次去書城,我都會去汲取書的“營養(yǎng)”。書,可以提高我的寫作能力、豐富我的想象力和獲取一些課外的知識。

我的讀書故事之——怒

一天,我全神貫注地在課桌上看書,一位同學(xué)向我借書,我毫不猶豫地把我那本《城南舊事》借給了她。幾天后,我來取書,卻看到那本書已經(jīng)損壞了。書上的一層薄膜被撕了一半,書中的頁數(shù)已經(jīng)不完整了。當(dāng)時我看到這一幕時,氣極了。真想把那位同學(xué)的書也撕了。那位同學(xué)看到我很生氣,就對我說:“對不起,我會幫你補好的。”聽到這話雖然還是很憤怒,但是還是覺得她說了應(yīng)該能做到。于是讓她把書帶回家去補好。后來,她真的把書補好還給了我,雖然書上有些粘補的痕跡。

我的讀書故事之——哀

偶然有一天,我在書店的書架上發(fā)現(xiàn)了一本《藍(lán)色的海豚島》,一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就被吸引住了。我不假思索的掏出了三個月的零用錢買下了它,我走到了公園的石凳上津津有味的看著。看著看著,肚子自己叫喚起來了。不過高爾基說過:“書中自有面包在”,我立刻感受到書中的知識填充了饑餓的肚子。我把書里的營養(yǎng)當(dāng)作午餐,這比真正的午餐更有“味道”。漸漸到了下午,到了該回家的時間,正準(zhǔn)備回家,忽然看見一位老人沒站穩(wěn),上前扶了她一下,然后就回家了,直到回到家里了才發(fā)現(xiàn)書還放在石凳上,等回到原處的時候,書早已不見了蹤影。

我為失去了一位良師益友而感到哀傷。

我的讀書故事之——樂

我從開始認(rèn)字時,就開始拿書玩。后來認(rèn)識很多字的時候,就開始看書。我讀書的時候速度很快,爸爸就對我說:“不用那么著急,要細(xì)細(xì)品位書中的知識,會對你受益匪淺的。”后來,爸爸給我講了“三溫四復(fù)”式的閱讀方式和“讀得多,想得多,寫得多,問得多”的習(xí)慣,在書上重要的地方畫上符號。還買了一個小本子要我摘抄書中的好詞、好句、好段和寫閱讀心得。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我都一直堅持著,已經(jīng)用了四個本子了。現(xiàn)在,我每遇到一本書,宛如一匹餓狼看見一塊肉一樣。“吞掉”那塊“肉”,“咬碎”它的“骨頭”,直到書中所有的“纖維”和“筋肉”成為我的一部分。

一天,我寫的作文在《青少年報》上發(fā)表了,我心里樂滋滋的。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努力和書籍的“幫助”結(jié)合的成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享受著收獲成果的喜悅。我暗暗下定決心下次還要發(fā)表。

篇4

NO.one做作業(yè)時的偷看:

對于我來說,做作業(yè)就是最無聊的事之最。每次做作業(yè)我都因為無聊而分神。可是我也是個“書迷”,但是老媽不準(zhǔn)我在做作業(yè)時看書,怎么辦呢……好!那我偷看總是行的吧?

“3,2,1,開始!”在我經(jīng)過準(zhǔn)備后,決定實施“A”計劃—— 我的“防御陣地”(我的房間)并不正對于“敵方”,所以只要不出聲,恐怕只有天上的神仙才知道我在這里偷偷摸摸地看書。于是,我輕輕地打開書柜門,心好像都懸到嗓子眼了。悄悄的,盡量不發(fā)出任何聲音,手一點一點地緩緩地移動,拿出一本書,另一只手托住,我還脫了鞋,生怕鞋底發(fā)出和地面摩擦的聲音。我心里不停地默念“靜”,然后慢慢地讓它躺進書桌抽屜里,OH!忘了一步,還得安靜地合上書柜門,以免被發(fā)現(xiàn),Yes!行動成功!接著,我打開抽屜,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太有趣了,再來一本!”

NO.TWO廁所里看書

嘻,有趣吧?我想,諸位觀眾都沒有體驗過在臭哄哄的廁所里看書的滋味吧?!

就說有一次吧,我又打算去廁所看書,但這之前還得和老媽打場“游擊戰(zhàn)”

篇5

人,從幾歲開始,就上幼兒園,接著上小學(xué)、初中、初中、高中、大學(xué)…….然后工作。人生活的每一天當(dāng)中,都離不開讀書。可以這么說,人的一生是在“書海”中度過的。知識就像海洋,我們需要不斷從中吸取營養(yǎng),可見,讀書是多么重要。我特別愛讀課外書。

在我們家里,書柜里、書桌上、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家里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能見到書的蹤影。書的品種也是五花八門。有工具書、英語書、文學(xué)作品、漫畫、百科全書等…….

我愛讀書的程度幾乎可用“費寢忘食”來形容。每天晚上睡覺前看會兒書早已成為我的習(xí)慣,只要不看書,我就睡不著,好像有道美味點心放在眼前,可就吃不到一樣,心里癢癢。媽媽要求我每天晚上9:30分前必須睡覺。可有時候功課較多,我要到9:30分才能上床,就沒時間看書了,那怎么辦呢?我自有辦法。我問媽媽:“我能不能看書啊?”她總會勉強地回答:“已經(jīng)很晚了,明天還要早起上學(xué),只準(zhǔn)看5分鐘。”“看10分鐘吧?” 我跟媽媽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終于討來寶貴的10分鐘,于是我就樂顛顛的,飛一樣地“奔”到床上,看起書來。可是,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10分鐘一晃就過去了,媽媽過來催我睡覺,我正看得入迷,就死磨硬纏地求媽媽讓我看晚這一頁。等把這一頁看完后,我還會“得寸進尺”,繼續(xù)往后看。不等媽媽發(fā)出“最后通牒”,我決不罷休。我現(xiàn)在功課越來越忙,晚上能看書的時間越來越少,媽媽心疼我,想讓我早休息,我呢,不想放棄看書的樂趣,所以,和媽媽上演的“時間爭奪戰(zhàn)”越來越經(jīng)常發(fā)生。

我在家里連上廁所也要看書,可笑的是,每次我不是只帶一本書,而是要搬上一摞書,實際上我也只能看一本。我覺得,在這段時間里,我可以心安理得地、好好地享受我的書籍,誰也管不著我,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喜歡的書統(tǒng)統(tǒng)帶上。有時為了多看一會兒,我會在馬桶上坐好長時間。媽媽見我老不出來,就忍不住過來喊我,開玩笑地說:“你到圖書管去了?”她還提醒我說:“坐時間長了會坐出毛病來的!”看我這個樣子,不知道是該表揚我還是該批評我了。

很多同學(xué)看書,往往只看一遍,還沒深刻理解,就把書扔到一邊了。我覺得,讀書就象吃飯,要嚼慢咽,充分吸收里面的精華,我一本書起碼要看兩遍。我最喜歡黃蓓佳阿姨的〈我要做個好孩子〉和黃倩阿姨的〈紫鳶鳥〉,這兩本書我都不知道看了幾遍了,都能倒背如流了。

篇6

李靜怡

說起讀書的故事,最難以忘懷的便是那拼音都還讀不準(zhǔn),字都不識幾個純真年代。四五個乳臭未干的小孩手捧著《三字經(jīng)》,齊齊坐在湖邊搖頭晃腦地讀著書。書里講什么都還不明了,只知道要學(xué)習(xí)、要學(xué)習(xí),只知道靠學(xué)習(xí)才能把自己送出鄉(xiāng)村,才能過上好日子。

除了《三字經(jīng)》外,我們還看了許多文學(xué)作品、格言警句,于是便有了以下的讀書故事:

書 是 食 物

“姐姐,我肚子餓。”弟弟拉著我的衣角,抬頭望著我。可離吃午飯時間還尚早,而那時的小毛孩身上哪會帶著錢。于是哥哥默默地掏出一本《中國故事》,在弟弟面前晃了晃,道:“喏,給你‘面包’。知道吧,高爾基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一群孩子被哥哥的話逗翻了,連剛剛還哭喪著臉喊餓的弟弟都笑開了花,摸著自己的肚子接哥哥的話:“飽了飽了,多謝。”

我還覺得意猶未盡,便接著說:“不夠不夠,面包不夠營養(yǎng)。”說著拿出懷里的《西游記》,“來,給你點營養(yǎng)品!莎士比亞說過‘書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

我這一說,二哥又覺得自己要是比小妹遜色那怎么行?倏的站起身,俯視著我們,撅著嘴道:“你們說得太簡單了!西塞羅還說過一句話呢!‘書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樂,也是繁榮的裝飾和危難的避難所,慰人心靈。在家庭成為快樂的種子,在外也不致成為障礙物,但在旅行之際,卻是夜間的伴侶’!”

“你厲害你厲害!”大家都被這不服輸?shù)母绺缃o逗笑了,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在一片歡樂的笑海中,食物那些“身外之物”早已被忘卻得干干凈凈。

書 是 鑰 匙

還記得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書籍是智慧的鑰匙。那年我初入城市上學(xué),有點兒跟不上“城市人”的步伐,學(xué)習(xí)逐漸被動。一日夜里,我問上鋪的二哥:“誒,你說,書籍是智慧的鑰匙,那鎖在哪兒?”他頓了頓,回道:“在你心里,”我不解,他又接著說,“你要是想讀,讀懂了,這書自然能把那鎖開;你要是不想,排斥它,又給它上了幾把鎖,連神仙都幫不了你。”我一想,是啊,學(xué)習(xí)哪有分什么“城市人”“鄉(xiāng)下人”,這一切不過是我的“借口”罷了。

那一夜,我又想了很多。翌日,心頭的“鎖”好像一夜之間都解開了,連班主任都大呼奇怪。多虧了那句話,我終于找回了當(dāng)年讀書的初衷,僅僅是,喜歡讀書,不為其他。

書 是 生 命

上了初中,書變得“可怕”了,為什么這么說呢?作業(yè)量變多了,學(xué)業(yè)壓力變大了。想像以前一樣手捧書本在書海里漫游似乎變得不可能。我也試過偷偷地看,在學(xué)校不成,就在回家路上看,回到家,就躲在衛(wèi)生間看,偷偷地看,生怕被發(fā)現(xiàn)。

一日,我按捺不住書的誘惑,翻開了剛買回來的文學(xué)合集。不料一時大意,看書看得入了迷,連媽媽進自己的房間了都沒察覺。終于還是被發(fā)現(xiàn)了,她狠狠地批了我一頓,沒收了書,還丟下一疊卷子。

篇7

編織一個個故事,完成一本本書。孩子們說,當(dāng)然也有大人們說,我喜歡讀湯湯的童話,喜歡《到你心里躲一躲》、《別去五厘米之外》,喜歡《睡塵湖》、《流螢谷》,喜歡……有他們的喜歡,真好。

小的時候,就愛編故事,編給憨頭憨腦的弟弟聽。那時候,父母親操勞在田間地頭,所以洗碗、掃地、抹桌子這些活兒,母親總吩咐我做。那時候,孩子們幾乎沒有什么零食,口袋里如果有幾塊糖,幾片餅干或是一把瓜子,那感覺就是一個富翁。

我講故事給弟弟聽,是有目的的。

非常不好意思地說,那時的我有點兒懶,有點兒饞,還有點兒壞。為了把母親交給我的家務(wù)活轉(zhuǎn)移到他身上,為了把屬于他的零食拿些過來解饞,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故事引誘,屢試不爽。

“好了,我累了,不講了。”

“接下去說嘛,別停,別停下來。”

“那你先把地掃干凈了。”“……”

“好了,明天再講。”

“啊,不要,不要停下來。”

“那你給我一塊餅干。”

“……”

故事一段段地編,講講停停,停停講講,我憨厚的弟弟就被故事吊著,睜著一雙小眼睛,豎著一對招風(fēng)耳,被我說的故事迷得一愣一愣,他一遍一遍地問:“后來呢,后來怎么樣了?”他在我隨口瞎編的故事里把一樣一樣的活做完了,把一點兒一點兒好吃的貢獻進我的肚子。

真的很汗顏哦,我曾經(jīng)是這么懶,這么饞,這么壞。

當(dāng)然,編故事不是那么容易的。有些時候,我講的故事弟弟不愛聽,因為他一聽開頭就知道結(jié)尾了。這種情況,他是不樂意干活,也不會分半點兒東西給我的:更懊惱的情況是,很多時候我絞盡腦汁也編不出來。怎么辦呢?

有一回在路邊撿到一本破破爛爛的小人書,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如今已記不得了。只記得當(dāng)時翻來覆去看了無數(shù)遍,并且在它的基礎(chǔ)上,改編了好幾個故事講給弟弟聽,他都十分喜歡。就這樣,我把求援的目光對準(zhǔn)了書本。我的閱讀之旅就是這樣開始的——為了引弟弟上鉤,我要編故事,為了編故事,我要看書。

而只要想看書,書總是能找到的。伙伴的家里,街邊的書攤上,同學(xué)的書包里,還有書店……我像一只嗅覺靈敏的狗,聞著書香尋去,哪里有書,我就往哪里。連環(huán)畫,童話書,作文書,雜志……總之想著法子找來看,再破的也不嫌棄,只要上面有字。

我的閱讀就是這樣開始的吧。

篇8

1經(jīng)典的名人讀書故事:沈從文

沈從文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文學(xué)大師,他的文學(xué)作品廣泛受到世人好評。小時候的沈從文就認(rèn)真讀書,顯示出了卓越的文學(xué)家氣質(zhì)。

有一次,小沈從文逃課,溜到鄰村看大戲,一直到太陽落山,他回家。

第二天,老師責(zé)問他為什么逃課。沈從文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老師罰他跪在院子里的一顆大樹下,說道:“你看,這楠木樹天天往上長,而你卻偏偏不思上進,甘愿做一個沒出息的矮子。”

第三天,老師又把他叫去,對他說:“大家都在用功讀書,你卻偷偷溜去看戲。昨天我雖然羞辱了你,可這也是為了你好。一個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老師的一番話,使沈從文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暗暗發(fā)誓,一定要記住這次教訓(xùn),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此后,沈從文一直嚴(yán)格要求自己,沒有辜負(fù)老師的教導(dǎo),成為偉大的文學(xué)家。

2經(jīng)典的名人讀書故事:余秋雨

余秋雨是著名的文化學(xué)者,他的《文化苦旅》和《中國文脈》叢書,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書中對中國文化深刻的反思和認(rèn)識,讓許多人追捧。可你們知道嗎,這與余秋雨先生的幼年讀書時光有密切的關(guān)系。

余秋雨的童年是在余姚縣橋頭鎮(zhèn)度過的,鄉(xiāng)村的生活簡單、清貧而又快樂。從上海來的母親幾乎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里開辦了一個免費的識字班。兒時的余秋雨跟在母親身邊玩,竟然也認(rèn)識了不少字。

4歲那年,余秋雨背上書包走進了鄉(xiāng)村的小學(xué)。小學(xué)有一個圖書館,有幾十本童話和民間故事,十分誘人。但幾十本書怎么能滿足得了幾百名學(xué)生呢?老師想出了一個辦法,寫100個毛筆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書。余秋雨的毛筆字,就是在那時打下的根基。他在回憶那段日子時,曾說:“我正是用晨昏的筆墨,換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的權(quán)利。直到今天,我讀任何一本書都非常恭敬,那是從小養(yǎng)成的習(xí)慣。”

在余秋雨11歲的時候,為了能讓他有更好的前途,他們?nèi)医枳〉缴虾J袇^(qū)。余秋雨在上海報考了中學(xué)。

中學(xué)的圖書館不小,但每天借書都要排長隊,而且想借的書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后來,余秋雨到處打聽,終于知道有一個叫“上海青年宮圖書館”的地方借書比較方便,就立即去申辦了一張借書證。青年宮在江西中路200號,快到外灘了。當(dāng)時正值困難時期,人們每天都吃不飽。余秋雨在晚飯后要步行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青年宮,走到一半就餓了。當(dāng)他走到圖書館時,離人家關(guān)門已經(jīng)不到一個小時了。從青年宮圖書館把書借出來也不容易,所以余秋雨只能在那里看。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等找到書,就只剩下半個多小時了,能讀幾頁?但是,就為了這幾頁,一個十三四歲的男孩子,每天忍著饑餓走一個多小時,看完再走一個多小時回家。這種如饑似渴的閱讀精神怎能不讓人為之感動?

篇9

小時候,爸爸總在睡前給我念故事。可是,他常常到了他覺得困了時,就把一整頁密密麻麻的故事“濃縮”成一句或者兩句。我十分不高興,就讓媽媽給我講睡前故事。可媽媽經(jīng)常干家務(wù)干到夜深,她還沒講故事,我已經(jīng)呼呼地睡著了。

從那以后,我開始讀一些注音讀物,如果在沒有注音的讀物里,我遇到了不懂的字我就讀它的一半或者它的形近字。有一次,我覺得一個叫“玫瑰小姐”的故事很好聽,就讀給爸爸聽,我讀起來:“‘什么’‘鬼’小姐。從前,……“我剛讀完題目,爸爸就笑得前仰后合。我卻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大概到了一二年級吧,我漸漸學(xué)會了查字典。一口氣讀完了《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一次,我在吃烤面包時,說:“今天我烤面包,明天我做酒,后天王后孩子到我手,我姓盧薩卡江東多幅鑼鼓里根,這樣的姓最少有!”

到了三四年級,我已經(jīng)在語文課本中讀了不少科幻故事,如:《院子里的悄悄話》、《紙奶奶過生日》、《萬能膠水發(fā)明記》等。我不再僅僅向往童話世界,我漸漸喜歡上了《十萬個為什么》等科普書籍,成了現(xiàn)代科技課上的活躍分子。

現(xiàn)在,我又喜歡上了楊紅櫻阿姨寫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我從書中學(xué)到了許多道理,比如說人不能有妒忌心,對每一個生命都要賦予愛,人不能記仇等。

我喜歡讀書,我心中始終銘記著冰心奶奶說過的九個字: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汕頭市實驗學(xué)校

篇10

說起我家的讀書故事,歷史悠久談不上,混水摸魚倒是恰到好處,沒有書香門第的美譽,除去書圣之類耀眼的光環(huán),我想,剩下的就只有真情實感了吧。

先說我自己,幼時第一眼見到的書是兩本連環(huán)畫,帶有解注的那種,一本是小豬蓋房,另一本是小兔看病。當(dāng)時嶄新的畫面讓我愛不釋手,小豬的愚鈍與機智在我腦海中閃過一陣陣,灰狼的垂涎欲滴又讓感到莫名其妙的好笑與憎惡。我才知道原來書是多么有意思,可以讓人流連其中,不得脫身。可是那濃厚的書香又讓我敬畏三分,可每一次都是拋卻它一頭扎進那奧秘的書海。漸漸踏進了新的門檻,為了適應(yīng)新的需求,我又徜徉在了四大民名著的門前,跪拜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愛、海底兩萬里、紅書等等的腳下。黛玉的清純,寶玉的“癡呆”,梁山好漢的勇于反抗的時代精神;三國的爾虞我詐,明爭暗斗;西游記的幻想社會與現(xiàn)實的渴望,無不讓我時而歡喜,時而憐愛,忽而滿臉怒色,忽而開懷大笑。

要說姐姐,她可有點歷史了,數(shù)十年的閱歷讓她“滿臉風(fēng)霜”,小妹資歷尚淺,未能與其一決高下。“判斷一個人,不要加上太多的主觀因素;不要輕易去相信一個人,也不要輕易去懷疑一個人;做自己想做的,不要隨波逐流,多吸取有利的建議,做好自己”這些出自于他讀完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一書的感慨。古代那些榜眼探花,不也是飽讀詩書、寒窗苦讀才得來的結(jié)果嗎?世上沒有絕對的圣人,讀多了,也就看透了,這跟久病成良醫(yī)是類似的。

媽媽,學(xué)歷只有一年級,可是完全阻隔不住他追求文化的決心,他的心靈向往潔凈、涵養(yǎng)。夏天中午睡覺的前奏是看書,媽媽認(rèn)得字不多,每每看到生字便向我請教,我我總是像老師對待學(xué)生一般,耐心的教他,而他也很愛學(xué)習(xí),第二次再見到,也不會忘記。閑時,媽媽便捧起一本書,如饑似渴的讀著,像那涌出的泉水止不住。最近媽媽迷上了短篇小說《為奴隸的母親》,當(dāng)中描寫了黑暗時代一位母親的悲慘命運,先后兩次嫁夫,先后剩下兩個兒子,時而貧窮,時而富貴,但最終也沒有擺脫自己那潦倒的丈夫,從而以悲劇收場。媽媽看后思索了大半天,繼而昏昏的睡了,我想他肯定在幻想一個更完美的結(jié)局,便來到夢中施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