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張嘎電影觀后感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9: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兵張嘎電影觀后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兵張嘎電影觀后感

篇1

   小學生《小兵張嘎》觀后感范文

   今天剛剛考完試,可以放松一下——看電視,我喜歡一些戰爭片:《地道戰》、《血戰臺兒莊》、《地雷戰》、《小兵張嘎》。一想起那些場景,猶如歷歷在目。最喜歡的還是《小兵張嘎》,嘎子不僅聰明并且勇敢,愛憎分明,值得我學習。

   沒有父母的張嘎和奶奶相依為命,但奶奶為了掩護受傷的八路軍,犧牲在日本人的刺刀下,他為了給奶奶報仇,一心想參加八路軍,在這過程中還鬧出了把抗日英雄羅金寶當成漢奸的笑話,后來還是羅金寶叔叔幫他參加了八路軍,當上了偵查員。

   嘎子一心想為奶奶報仇,就向班長提出要自己有一把槍,但當時部隊條件有限,只能讓他自己想辦法從敵人那奪取,經過張嘎一次次的努力,終于從敵人那剿到槍了,但部隊有規定,張嘎又上交了,雖然有情緒,但他還是服從了命令,這點值得現在的我們學習的。

   沒有任務的時候,嘎子還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偶爾也會有矛盾的,有一次和胖墩兒打架,犯了錯誤,又讓羅叔叔關了禁閉,只要嘎子承認錯誤就好了,可是嘎子就是扭著頭不說話,是不是和我們現在一樣任性可愛呢?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認識到自己缺點: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面前耍賴、任性,想想和享受他們的照顧和關愛,而沒有失去父母的嘎子所擁有的堅強和勇敢,我們擁有幸福美好的生活,不能遇事退宿,像嘎子樣堅強面對所有困難!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為中國美好的明天,從現在更加努力學習。

   小學生《小兵張嘎》觀后感范文

   隨著槍聲的響起,日本鬼子進村了。在日本鬼子看來,殺死一個中國人,如同捏死一只螞蟻,有知有多少人慘死在他們的屠刀下。

   日本鬼子抓住了嘎子的奶奶,向他逼問八路軍的下落,但嘎子奶奶堅貞不屈???!嘎子奶奶在敵人的刺刀前,依然毫無懼色,目光堅定。而后,嘎子奶奶倒在了血泊中。

   影片里的主人公嘎子很淘氣,也很勇敢。他參加八路軍,下決心要為奶奶報仇。在被日本鬼子抓住后,他機智勇敢想方設法把火藥點燃,與外面的八路軍里應外合,火燒敵營,把敵人一舉殲滅。

   嘎子奶奶面對那敵人時,那堅定的目光令我敬偑,嘎子的機智勇敢值得我們學習,日寇的殘忍讓我痛恨。

   那像嘎子奶奶一樣為革命犧牲的英雄們,將永遠被我們銘記。是他們用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是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他們在戰場上視死如歸,在敵人的嚴邢烤打堅貞不屈……

   想到這兒我不禁落淚了。

   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每當聽到這首歌我都會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加倍珍惜。

   小學生《小兵張嘎》觀后感范文

   誰不曾有過美麗的夢?誰不曾有過歡樂的童年?當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覺得是一種幸福嗎?當我懷著好奇的情緒看完了《小兵張嘎》這部電影后,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我對他充滿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他小時候生活很苦,但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時就參加了,給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有聰明的腦袋瓜,用一只假槍就把敵人的首領捉了回去,為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氣。嘎子的愛國熱情、機敏、滑稽、幽默、可愛、堅強不屈、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也想到自我,嘎子的形象總在我腦海中浮現。嘎子與我雖然是同齡人,拿自我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那么渺小,真是慚愧之極。

   此刻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生活在這科技發達的這天,能夠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老師、父母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奮發向上呢?困難和挫折不僅僅在艱苦殘酷的戰爭年代,同樣也會出此刻我們的學習中。我們只有像嘎子哥一樣,勇于挑戰困難和挫折,不斷努力,才能使逆境變為順境,從而到達理想的彼岸。

   牢記苦難的昨日,珍惜完美的這天,建設更好的明天。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有這天的和平社會,我們不能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

   我們是充滿期望的青少年,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用心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篇2

我分兩次把《閃閃的紅星》看完了??春笪矣X得最感人的是冬子媽媽犧牲之后,冬子從小蘭家跑出去找媽媽,他沒有找到媽媽卻發現了自己的書包,冬子悲痛地放聲大哭起來。我覺得冬子好孤獨、好可憐,他再也看不到親愛的媽媽了。

冬子的媽媽是一位高尚、善良的媽媽,她為了人民犧牲了自己。冬子在媽媽犧牲后,并沒有放棄,堅持革命,用自己的機智成功的給傳了很多信,幫助打敗了胡漢三,替媽媽報了仇。冬子是一個堅強、勇敢的孩子,是我的好榜樣。

媽媽以前給我講過潘冬子的故事,在我心目中潘冬子非常勇敢。今天在學校里看電影《閃閃的紅星》時,我仿佛已經進入了電影的故事中,眼睛都不眨一眼。在看到機智的潘冬子智斗胡漢三時,我更是心情激動,為潘冬子加油,而當潘冬子失去媽媽時,我也難過極了,忍不住流下了淚水。當我看到電影里叔叔阿姨為了打勝仗,早日解放,大家團結不怕吃苦,積極向上,勇敢沖上戰場,這讓我非常佩服。

這部電影我非常喜歡,讓我懂了很多,在遇到困難時,自己要想辦法排除困難,在學習生活中,要和同學團結協作,克服學習上的一切困難。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讀愛國主義書籍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最近學校開展了讀愛國書籍的活動,我從活動中收獲了很多。

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的祖國一種最深厚的感情,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走向世界,走向現代化,離開愛國主義是不可想象的。

篇3

就某種意義上說,大文科教育和素質教育可以相提并論。大文科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它不是放大了的文科教育,文科教育只是大文科教育的一個分支,大文科教育的實質是一種文化現象,它有著十分廣闊的文化背景。它涉及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涉及建筑、音樂、體育、美術、詩歌、文學、書法、宗教、倫理、數理、醫學、法律等等。一句話,大文科教育無所不包,無所不在,無所不有,無所不用??梢哉f,一個只有接受大文科教育環境熏陶的人,他的人文素養才會進入一個理想狀態,這便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優良素質”。人類的文明與進步,都與大文科教育廣闊而深遠的背景密不可分。在科技日益發達、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加強大文科教育對提升全民族素質自然顯得尤為重要。

一、在學科課程中,努力構建以語文學科為龍頭,諸學科共同參與、互為滲透的大文科教育格局

1.重視漢字教學:寓識字于文化濡染中

漢字是中華民族生命繁衍的文化符號,更是中華文化的根。中華民族的文化起源就是從文字開始的,從摩崖石刻的古象形文字直到現在的網絡文字,可以說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史,完全是一部由漢字文化為基礎的發展史。漢字不僅是一種文化符號,而且積淀著渾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有著重要的認識價值、應用價值和審美價值。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曾經說過:“依照今日訓詁學之標準,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比缫粋€“正”字,五個筆畫,橫平豎直,無一曲筆,教人做人的道理。一個“中”字,“口”中一直豎,教人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因此,我們要求老師在教漢字時,不僅要講清音、形、義,還要注重對漢字文化的挖掘,提升學生對漢字與中華文化關系的認識水平,給學生以思想道德、藝術審美等方面的熏陶和啟迪,培養學生熱愛漢字的情感。

一位教師這樣教學偏旁“礻”。

老師首先指導學生學習生字“示”,告訴學生“示”最初是神的意思,寫成“T”,橫表示天,豎表示神仙從天而降。后來在橫上又加了一橫,表示在天上方;下邊的豎也加了兩條,變成三豎,表示日月星三神。這就變成了今天的“示”。由這個字,演變成偏旁“礻”。漢字中凡與神有關的字大都由示(礻)作偏旁或部首。比如福(意為向神祈求幸福)、祝(祈禱求福)、社(意為土地神)等。

顯然,教師在教學“礻”時,也在介紹古代傳說,介紹造字過程,中華文化、中華智慧隨著學習也傳承給了學生。

2.重視課文“美讀”:寓美讀于文字的品評賞析中

所謂“美讀”就是讀書得法,讀得動聽,讀得流暢,讀得有聲有色。中國兩千多年來的教育,從孔子開始,就一直把“讀”放在重要的位置?!白x”是最具大文科教育特點的活動。因為文章之美是一門綜合藝術,是語言美、意象美、音樂美、意蘊美的大綜合。在這些藝術美中,很多是我們學生很難立刻接受和領悟的,這就需要一個反復的過程,在反復朗讀中獲得一些真切的感受,增強對美的感悟力,然后通過美讀,將作者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我們要求各科教師都要重視對學生讀的訓練,尤其是語文教師,要利用豐富多彩的課文讓學生盡情地去讀,在讀中去品嘗文字之美、情節之美、藝術之美、生活之美、人生之美、自然之美,在讀中感受語言的色彩感和音樂感,品味語言文字散發的迷人芬芳。

3.重視兼容并蓄,寓大文科教育于學科間的相互滲透中

“大文科教育”,涵蓋著所有學科。換言之,所有學科都與大文科教育有著內在的聯系與滲透,從而構建一個以語文學科為龍頭,諸學科間相互滲透、交融的大文科體系。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課文中優美的景色,可讓學生動筆畫一畫;對課文中優美的歌詞,可讓學生動情唱一唱;對課文中有趣的物件,可讓學生動手做一做;對課文中有趣的活動,可讓學生親自演一演;甚至課文中涉及的一些數學問題,也可讓學生動腦算一算。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精辟的分析、形象的講解、巧妙的啟發、嚴密的推理、生動幽默的語言,包括適時的講述數學中的故事、數形比例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等等,既給學生以美的熏陶,讓學生欣賞美,又教給學生如何創造美。因為美育是大文科教育家族中的重要成員之一。

二、在活動課程中,通過人文氣息濃郁的特色精品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大文科教育的熏陶

1.實施古詩文誦讀計劃

在大文科教育環境建設中,我們尤愛古詩文學習。各班級“書苑”中展示的寫字作品,內容全是古典詩詞;廣播臺每天早晨播放的是古詩文配樂朗誦,課間音樂主要是以唐詩宋詞為內容的歌曲或輕音樂;教室走廊上最醒目的是唐詩配畫;學生演出的課本劇中最生動的是唐詩題材的小品;最具特色的是每周五的晨會,全體師生集中在操場,在“領誦員”的帶領下千人齊背古詩詞。整個校園童趣盎然,詩情蕩漾,溢彩流光。學校還充分挖掘地方詩詞文化資源,結集出版了《月亮城古詩文》《揚州詩詞故事讀本》,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到家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2.傾力打造“書香校園”

課堂教學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教給孩子基本的學習方法,而最重要的、能夠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則依賴于大量的課外閱讀。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列出了每個年級每學期的必讀書目和推薦書目,鼓勵學生自行購買,建立班級書庫。為了將課外閱讀落到實處,學校將課外閱讀納入了課程體系,從地方課程中每周拿出一節課作為校本閱讀課,并明確這節課的用途是指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讀書收獲的。僅僅一節課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讀書需求的,學校還專門將中午12∶30-13∶20作為“午間閱讀”時間,由老師陪著學生一起讀書、讀報。這樣,兩者結合,確保廣泛閱讀有了固定的時間。為了增強效果,學校還通過給家長寫信、召開家長會等方法發動家長加入到“親子共讀”的行列,家校聯手,共同推動學生讀書活動的開展。學生在閱讀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感受到人生的博大和世界的美好。

3.讓電影走進課程

電影是一種集文學、音樂、表演等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它具有形象感染的生動性、直觀性。早在七十多年前,魯迅先生就曾經說過:“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睂W校把電影作為活動課程的重要資源,以年級為單位在報告廳每月開設一次“電影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年級的教材內容,建立了電影資源庫。電影資源分四個大類:一是直接對應課文的整部電影;二是直接對應課文的電影片段集錦;三是間接對應課文的延伸聯想;四是綜合對應課文的大類重組。其中既有革命歷史片《小兵張嘎》《開國大典》,也有好萊塢大片《后天》《未來水世界》等,內容豐富,種類齊全。為了保證“電影課”的效果,每次放映前都要了解各學科的教學進度,盡量做到與教材同步,放映后,根據年級特點開展電影故事復述、“我喜歡的電影人物”評論、“電影觀后感”競賽等說寫活動。電影課成了孩子們每個月向往的節日,成了說寫訓練的智慧平臺,對孩子們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凈化靈魂、提高語言表達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組織社會實踐活動

關在校園里,很難培養出真正的人文精神。“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必須目中有‘人’:既要教會學生讀有字之書,又要教學生讀無字之書(社會與人生);既要教學生學會作文,又要教學生學會做人?!保ㄚw謙翔語)社會是個大課堂,是個資源庫,蘊含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學校充分發揮“鄉土”這本大教材的作用,經常組織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社會,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人、事、物、景,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校生活饋贈給他們童年的歡樂;田園生活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溫馨的家庭生活、社會的紛繁多彩也會在他們的內心世界激起情感的波瀾。這一切都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了他們的人文素養。

三、在環境課程中,通過營造濃郁的學校文化氛圍,讓學生置身于大文科教育環境之中

1.彰顯學校精神文化,為孩子的成長搭建向上的階梯

在環境課程的建設中,我校將“三風一訓”鐫刻在校園的顯要位置,讓學生時時刻刻受到熏陶。教學樓上醒目的校訓“厚德、睿智、健體”昭示著學校培養全面合格人才的教育理想;巨大的“百美石”上,“將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結合起來,讓青春放射出鉆石般的光彩”的“美育宣言”彰顯出全校師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教育智慧;校門口鐫刻的“創造卓越”的辦學精神,激勵著師生不斷攀登新的高峰,創造新的輝煌……在這種環境中生活的師生,耳濡目染,其感知里必然會充盈學校精神文化所折射出的健康向上的人文因素,文化的因子在不知不覺中為學生的素質搭建起向上的階梯。

2.構建系列化的外顯文化,讓校園成為“詩意棲居”的心靈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