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瓶水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5: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半瓶水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半瓶水的故事

篇1

關鍵詞:水楊酸;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細菌性褐斑病;托拉斯假單胞桿菌(Pseudomonas tolaasii)

中圖分類號:S436.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09-2247-02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中國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隨著栽培規模的逐漸擴大。平菇細菌性褐斑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平菇細菌性褐斑病又名為細菌性斑點病,主要為害平菇、香菇等食用菌。平菇細菌性褐斑病的病原菌為托拉斯假單胞桿菌(Pseudomonas tolaasii),該病原菌可以生長在木質索、纖維索豐富的基質中,并可直接寄生于平菇菌絲上及其子實體上,對平菇生產造成很大威脅。平菇細菌性褐斑病可能發生在平菇子實體生長的任何時期。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子實體腐爛速度較快,散發出一種難聞的氣味。這種病菌不僅為害生長著的平菇。采摘后的平菇也易感染這種病菌,影響平菇的產量和質量。

水楊酸(Salicvlic acid)化學名稱為鄰羥基苯甲酸,屬于簡單的酚類化合物,在植物體內合成。對植物生長代謝具有廣泛的調控作用,是一種高效、廉價、無毒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由于水楊酸在植物體內合成,含量很低。并且可以在韌皮部運輸。故把水楊酸看作是一種新的植物內源激素。大量研究表明。水楊酸可作用于植物的多種生理作用,能夠顯著提高高等植物的抗性。

目前針對平菇細菌性褐斑病常用的一些物理和藥物防治方法治標不治本,不僅耗費人力和物力,常用的化學試劑農用鏈霉素對人體還有一定的危害。且達不到預期目的和效果。前人研究表明,水楊酸對平菇菌絲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本研究旨在通過測定不同濃度的水楊酸對托拉斯假單胞桿菌的抑菌作用及對平菇菌絲生長的影響,為食用菌細菌性褐斑病的安全、高效防治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試菌種 供試病原菌托拉斯假單胞桿菌強致病菌從發病平菇子實體上分離獲得,平菇品種為新育冬豐,由平泉縣希才應用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

1.1.2 培養基 LB培養基: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NaCl10g、去離子水1000mL、pH7.0、瓊脂16g。用于培養細菌。LB液體培養基:去除瓊脂,其余同LB培養基,用于培養細菌。PDA培養基: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16g、去離子水1000mL、pH7.0,用于培養平菇菌絲。

1.1.3 試劑 水楊酸為天津市北辰方正試劑廠產品,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為江西博萊大藥廠產品。

1.2 方法

1.2.1 托拉斯假單胞桿菌菌懸液的制備 挑取托拉斯假單胞桿菌單個菌落,接種在LB液體培養基中,30℃、170r/min振蕩培養24h,無菌水配制成3×108cfu/mL的托拉斯假單胞桿菌菌懸液,備用。

1.2.2 平板擴散法抑菌試驗 取100mLLB培養基微波爐融化后,待溫度降至65℃,倒平板,每皿25mL,冷卻。將100μL的3×108cfu/mL的托拉斯假單胞桿菌菌懸液加到平板上,涂布均勻,晾干,打孔8mm×8mm,每皿1孔,每孔加入100μL藥劑,30℃黑暗培養4d,每隔24h調查1次,測定抑菌圈直徑。設置無菌水對照和0.5mg/mL硫酸鏈霉素對照處理,每個處理3個重復。

1.2.3 最佳抑菌濃度篩選 將水楊酸利用無菌水分別稀釋2、4、6倍,然后利用平板擴散法篩選出抑菌劑的最佳抑菌濃度。

1.2.4 抑菌劑對平菇菌絲生長的影響 采用平板抑菌法檢測抑菌劑最大濃度對平菇菌絲生長的影響,將平菇菌絲打成8mm×8mm菌餅。備用。取100mLPDA培養基微波爐融化后,待溫度降至65℃,倒平板,每皿25mL,冷卻。取100μL抑菌劑均勻涂布在平板上,晾干,將菌餅放置在平板中央,25℃培養8d,測定菌絲直徑,設置無菌水和鏈霉素藥劑對照處理。每個處理3個重復。

1.2.5 活體藥效試驗 在平皿抑菌試驗中對托拉斯假單胞桿菌抑制效果較強而對平菇菌絲生長影響較小的藥劑濃度進行藥效試驗。分別在病原菌接種后2h和4h噴施2次水楊酸。另設只接病原菌的對照、不接病原菌的空白對照以及只噴藥劑對照,每處理3個重復。采用微量噴霧器將配制好的藥液均勻噴施在子實體表面,每袋子實體噴施2mL。

病原菌接種采用滅菌的刷子蘸取1mL的菌懸液(3×108cfu/mL)。均勻涂抹在生長一致的出菇2d的平菇子實體菌蓋上(直徑為1-2cm)。

調查方法:接病原菌24h后每隔12h進行病級調查,并進行病情指數計算。參考Rodriguez等的分級標準調查病情指數及防治效果。

2 結果與分析

2.1 水楊酸對托拉斯假單胞桿菌的抑菌活性

水楊酸對托拉斯假單胞桿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但相對于硫酸鏈霉素抑菌活性較弱,濃度為5.00、2.50、1.25mg/mL水楊酸均對托拉斯假單胞桿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濃度為5.00mg/mL的水楊酸的抑菌作用較其他濃度顯著(P

2.2 水楊酸對平菇菌絲生長的促進作用

不同濃度的水楊酸對平菇菌絲的生長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中濃度為5mg/mL的水楊酸對平菇菌絲生長促進作用最為顯著(P

2.3 活體藥效試驗

水楊酸5mg/mL大田防治效果與硫酸鏈霉素防治效果相當,較離體藥效試驗效果強。在僅施用藥劑的處理中未發現藥害現象。

3 小結與討論

篇2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烏鴉很口渴,但是河里的水都干了,它就在草叢中尋找水。它找啊找啊,它看到了一個瓶子,里面只有小半瓶水,烏鴉想喝水,但是它的嘴不夠長。喝不著水,它就去找了一些石頭放到瓶子里,使水位上升,這樣它就可以喝到水了。

這只聰明的烏鴉的故事被一代代地流傳著。

很多年以后,這只烏鴉的子孫在野外找食,它也碰到了同樣的難題,它看著手中的半瓶水,想按照媽媽告訴它的它們的祖先使用的聰明的方法來解決這個難題,但是它找了半天,一塊石頭也沒有找到。這時,它又累又渴,它想用望梅止渴的辦法來緩解饑渴。它想像自己正在家里邊看奧運比賽節目邊用吸管喝酸奶,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忽然,它說:“有辦法了。”只見它找來一要根蘆葦,瓶里,一下子就可以吸到水了。

(廣西融水縣融水鎮一小三(3)班 黃舟源)

篇3

小時候的事

我相信,在同學們小的時候也一樣發生過許多童年趣事吧!在我的童年里也發生過許多趣事,你想聽一聽嗎?那就跟我來吧!

在我小的時候,有一次,我和爸爸去參加婚禮,因為,上上下下又是獻花,又是賀詞,又是發糖,又是攝影。弄得我實在太渴了。所以,一進飯店我就想喝水。到了飯桌我抓起。。桌上的半瓶雪碧,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咕嚕咕嚕的喝了起來。過了一會兒,爸爸過來了,問;“你怎么了,臉為什么這么紅?”我說:“剛剛喝了半瓶雪碧。”“什么,你把那瓶都喝了?”“是呀!”“那可是上好的茅臺酒。”“啊!”“我不會中毒吧!”爸爸說:“不會,不會,沒關系的。”說著又拿出一瓶雪碧來說:“寶貝,來吧喝點雪碧醒醒酒。”

我半信半疑的走到爸爸跟前上聞聞、下聞聞、左看看、右看看。小小的咽了一點,真甜,是雪碧,才大口大口的喝了起來。

篇4

其實就像我們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樂觀主義者則說,這么好的酒還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緣于心態不同。 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重要。

孔子說,“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君子因為有心態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詳舒泰是由內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現出來的則是故作姿態,驕矜傲人,因為他內心多的是一股躁氣,氣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閑。

我曾經在鈴木大拙的書中讀到一則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日本江戶時期的一個著名的茶師,這個茶師跟隨著一個顯赫的主人。大家知道,日本提倡的是茶禪一體,茶道與參禪是二而一的過程。

有一天主人要去京城辦事,舍不得離開茶師,就說,你跟我去吧,好每天給我泡茶。

那可是一個社會很不穩定的時期,浪人、武士依恃強力橫行無忌。

這個茶師很害怕,對主人說,您看我又沒有武藝,萬一路上遇到點事可怎么辦?

主人說,你就挎上一把劍,扮成武士的樣子吧。

茶師只好換上武士的衣服,跟著主人去了京城。

一天,主人出去辦事,茶師就一個人在外面。

這時迎面走來一個浪人,向茶師挑釁說,你也是武士,那咱倆比比劍吧。

茶師說,我不懂武功,只是個茶師。

浪人說,你不是一個武士而穿著武士的衣服,就是有辱尊嚴,你就更應該死在我的劍下!

茶師一想,躲是躲不過去了,就說,你容我幾小時,等我把主人交辦的事做完,今天下午我們在池塘邊見。

浪人想了想答應了,說那你一定來。

這個茶師直奔京城里面最著名的大武館,他看到武館外聚集著成群結隊的前來學武的人。茶師分開人群,直接來到大武師的面前,對他說,求您教給我一種作為武士的最體面的死法吧!

大武師非常吃驚,他說,來我這兒的所有人都是為了求生,你是第一個求死的。這是為什么?

茶師把與浪人相遇的情形復述了一遍,然后說,我只會泡茶,但是今天不能不跟人家決斗了。求您教我一個辦法,我只想死得有尊嚴一點。

大武師說,那好吧,你就再為我泡一遍茶,然后我再告訴你辦法。

茶師很是傷感,他說,這可能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泡的最后一遍茶了。

他做得很用心,很從容地看著山泉水在小爐上燒開,然后把茶葉放進去,洗茶,濾茶,再一點一點地把茶倒出來,捧給大武師。

大武師一直看著他泡茶的整個過程,他品了一口茶說,這是我有生以來喝到的最好的茶了,我可以告訴你,你已經不必死了。

茶師說,您要教給我什么嗎?

大武師說,我不用教你,你只要記住用泡茶的心去面對那個浪人就行了。

這個茶師聽后就去赴約了。浪人已經在那兒等他,見到茶師,立刻拔出劍來說,你既然來了,那我們開始比武吧!

茶師一直想著大武師的話,就以泡茶的心面對這個浪人。

只見他笑著看定了對方,然后從容地把帽子取下來,端端正正放在旁邊;再解開寬松的外衣,一點一點疊好,壓在帽子下面;又拿出綁帶,把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緊;然后把褲腿扎緊……他從頭到腳不慌不忙地裝束自己,一直氣定神閑。

對面這個浪人越看越緊張,越看越恍惚,因為他猜不出對手的武功究竟有多深。對方的眼神和笑容讓他越來越心虛。

等到茶師全都裝束停當,最后一個動作就是拔出劍來,,把劍揮向了半空,然后停在了那里,因為他也不知道再往下該怎么用了。

此時浪人噗通就給他跪下了,說,求您饒命,您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有武功的人。

其實,是什么樣的武功使茶師取勝呢?就是心靈的勇敢,是那種從容、篤定的氣勢。

所以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而技巧之外的東西則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悟。

如果你的心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種坦率和勇敢,那么你可能會收獲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每個人都愿意把美好的東西告訴你;但是如果你與此相反,那么即使是有教無類的孔子,他也不見得會對牛彈琴。

孔子說過,一個人能夠聽你講道理但是你沒去跟他講,就叫“失人”,你就把這個人錯過了,不好;相反,假如這個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講道理,那就叫“失言”,也不好。

你要想做一個別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關鍵的是你要有一個敞亮的心懷。這就是《論語》中所提倡的“坦蕩蕩”的心境。

篇5

課堂上要根據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讓他們欣賞、感受、體會。同時,要大膽鼓勵學生動腦筋,想辦法,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充分展示自己的見解。從而做到在課堂上有提不完的問題,解不完的疑慮,這樣才會使課堂永遠屬于孩子們,并變成他們施展才華的天地。

【關鍵詞】

激趣導入 圖文結合 抓重點詞 學生演示 多動腦

做為一名老師,在教學中難免要接受一些公開教學的任務,上公開課也不乏有那么好多次。每次講完課或多或少總會有一些收益,也會有一點感慨,甚至會有一些遺憾。

這學期,我又接受了一節公開課的任務,這次我講的是小學語文第二冊《烏鴉喝水》一課。這一課主要準備采用的是看圖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所以,課下我準備了課件,有三幅課文中的插圖:第一幅圖主要畫的是烏鴉看到了一個瓶子有水,但瓶口高、水少、它喝不到,正在想辦法。正好對應的是課文第二段的內容;第二幅圖上畫的是烏鴉正在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銜來叼進瓶子里,這幅對應的是課文第三段的內容;第三幅圖畫的是烏鴉喝到了水,對應課文第三段結尾的一句話。還有課文故事音頻、半瓶水和一些小石子。

課堂上,我按自己備課的思路進行,環環緊扣,條理清晰,學生興趣濃厚。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我也自信這節課是我從教以來最成功的一課。下課后,我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堂課上得怎么樣?”學生帶著興奮的表情大聲喊:“很好!”“真棒!”“我愛聽!”“我太喜歡了!”……我聽了當然更高興。愉快地回到教研室,和同事談及這堂課,簡直有點手舞足蹈了。

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我覺得這節課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導入新課這一環節做得好

剛走進教室,我問學生“你們愛聽故事嗎?”學生興趣盎然,我隨即播放課件中的錄音,孩子們津津有味地聽著。當他們聽完了《烏鴉喝水》這個故事后,臉上都洋溢著興奮的表情,趁次機會,我便宣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在整堂課中,學生一直顯得很興奮,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可見,引入新課對上好一節課是非常重要的。

二、看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這一方法做得很適時

對于三幅課文中的插圖,我并沒有一下子展示給學生,而是在恰當的時間,合理的時候出示一幅插圖。比如,學習第二段內容時,首先讓學生讀懂這段后出示問題:“烏鴉為什么喝不到水呢?”學生在課文中一下子找到了答案,并準確地讀了出來,我也立即出示第一幅圖,讓學生通過看圖后更加明白了烏鴉喝不到水的原因是:瓶子高,瓶子里的水只有一半,瓶口又小。再比如教學第三段中的一個“叼”字時,由于年齡小,學生很難理解,但當我出示第二幅插圖后,學生一下子能說出“咬”“銜著”等意思。適時出示教學插圖對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以及重點詞語有很大幫助。與其一字一句地說教,不如讓學生通過看圖自己去理解。

三、抓住了課文中的關鍵詞,突破了難點

教學課文第一段“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時,我問孩子們“到處”是什么意思?根據自己的理解,他們說了各自的意見,我又讓他們練習用“到處”說話,孩子們馬上活躍起來,爭先恐后地舉手發言。有的說“放學了,媽媽不在家,我到處去找她”,還有的說“我的鉛筆不見了,我在房間里到處去找”。在學生說話的過程中我適時引導,使孩子們體會到烏鴉急于喝水而又找不到水的焦急心情。再比如,“漸漸升高”“一個一個”“叼”等詞,通過演示實驗、看圖等方法,使學生對這些詞語都能準確地掌握并能運用于實際中。

四、演示實驗將課堂推向了

在講完重點段(第三段)后,為了能使學生體會烏鴉想喝水而不怕辛苦這一道理時,我叫了兩名學生上來做實驗:他們在我事先準備好的一個瓶口小,并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個一個地用手裝石子時,用了好長時間才使水位升高。用手都這么費事,而烏鴉卻用一張嘴一個一個地銜來石子叼進瓶子里,可見是多么不容易啊!事先,我設計這個實驗只是為了增加趣味性,沒想到卻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五、采用多種方法,鼓勵學生動腦筋,想辦法,發揮創造性

篇6

由這只渴死的烏鴉,我想到了莘莘學子:烏鴉喝水的辦法如同解題思路,當它未內化成自己的能力時,永遠只是死方法、死途徑,換了條件與環境,又是死胡同一個。那么,怎樣才能將知識內化成能力呢?

一、課堂:學生能做的,老師堅決不做

課堂的老師有兩種基本類型:一種是老師能做的,就替學生做了;另一種是學生能做的,老師堅決不做。前者的課堂,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而后者的課堂,老師點到為止,學生興趣勃發。這是因為前者把老師當成課堂的主體,后者把學生當成課堂的主體。我們應把課堂還給學生,書本讓學生讀,見解讓學生講,重點、難點、疑點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總結讓學生寫。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給指點,給講說,卻隨時準備少指點,少講說,最后做到不指點,不講說。”為此,老師在備課時要下功夫了解學情,要悉心揣摩哪些是學生已經會的,不要講的;哪些是學生不容易會的,需要引導的。只有摸透了這些學情,老師在課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學生自己能會的,你就讓他一次動個夠。等他卡住了,你再去引導,這才能撓到他的癢處,抓到他的疼處。如此一來,你引得省心,講得省力,他動得來勁,聽得入神,何樂而不為呢?

二、課后:作業要動手做,更要用心做

有的老師存在這樣一種認識誤區:作業做得越多,學生的能力越強。殊不知,用手去做十道題,不如用心去做一道題。那些學習效率高的學生,竅門不在“趕作業”,而在于做前善“思”、做后善“悟”。他們往往作業做得并不多,但只要做就一定“每有所得”,這就是“內化”的過程,也只有經過了這樣的過程,才能生成受益終身的能力。

我們再來回頭看看那只渴死的烏鴉。它的悲劇就在于“只能生吞,而不能內化”。它能“生吞”,所以知道用小石子填滿瓶子可以喝到水;不能“內化”,所以它只能死抱著這種方法,望著瓶子里的水干渴而死。為此,教師的教學理念要從“授人以魚”發展到“授人以漁”,從“教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就得有一桶水”升級為“師生一起去找水”。“學生會找水”永遠比“倒給學生水”重要,“會找水”的學生才能有水喝,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喝到水。這就要求教師摒棄題海戰術,少布置作業,甚至不布置作業,讓學生學會自己找作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找水”的時間和空間,在“找水”的時候才能全“心”投入,融“會”貫通。

我們堅信,學生“會找水”的那一天,就是第三只烏鴉誕生的那一天:

又一只烏鴉經過瓶子上空,也感到口渴,就落了下來,當它看到地上的半瓶水和那只死烏鴉時,就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這一次,這只烏鴉不再找石子,而是開始用爪子在瓶底挖坑。當坑挖到一定深度時,瓶子開始慢慢地傾斜,等水涌到了瓶口,烏鴉把嘴伸進瓶子,美美地喝了個痛快。完了,它對著那堆白骨說:“情況變了,可你還用老辦法,怎么行呢!”

篇7

那天我看了一部鬼片,晚上睡覺總想起那個情景,越想越可怕。突然,一陣風吹過,把窗簾吹得“飛”了起來,我嚇了一大跳,急忙將頭伸進被子里,過了一會兒,風停了,窗簾也不“飛”了,我才發覺那不是鬼,而是那該死的風在搗亂,接著我試圖不想鬼的故事,迷迷糊糊地睡著,可是我做不到,腦海里總浮現那恐怖的情景,擔心半夜鬼來找我,心想:就算有鬼,有什么好怕的,我的威力還比“鬼”大呢!噶干脆跟它硬碰硬,對了,那可不行,要是它把我抓到“閻王府”當小鬼,那可慘了,不如跟它斗智,只要能把鬼抓住,就萬事OK了。

說干就干,我拿來幾個氣球,吹得跟西瓜一般大,放在房門周圍的地上,我覺得不妥當,又找來一個瓶子,裝了半瓶水,加了點鹽和味精,再加點辣椒粉、墨水和石頭,配制出第一瓶“五毒斷腸水”,再用繩子綁住瓶蓋,用門夾著,還在地上涂上本人自創的“泡泡水”,就完工了。

為了看鬼的“好戲”,我沒有睡,等了好久,這鬼還是沒有光臨我的房間,只好睡了……

篇8

【關鍵詞】: 巧設 語文課堂教學 學生 樂學

如何巧設語文課堂教學讓學生樂學

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未形成,學習完全憑興趣。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是填鴨式硬灌,由學生進行死記硬背的枯燥無味的“苦學”,就會導致學生“厭學”、“怕學”和“拒學”。因此,我們就必須巧設課堂教學,使低年級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樂學。

一、挖掘課文的童趣

低年級的語文教材的內容大都是童話故事和描寫兒童生活的故事。這些課文內容所描寫的語言、行為、心理和情節都具有兒童化的特征,貼近兒童生活實際。例如:《美麗的公雞》中公雞驕傲而又知錯就改;《藍樹葉》中的李圓圓因舍不得自己的綠鉛筆而不肯借給同學;《司馬光》中的司馬光機智勇敢。這些故事低年級的小學生讀起來倍感親切。因此,我們教學時就要注意挖掘課文中的童趣,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把學生引入到充滿童趣的課文內容中,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興趣。

二、趣味性的導入

課堂上,要給學生創設一種愉悅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才能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完成教學任務。因此,課堂教學就要抓好導入環節。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導入要有趣味性,例如謎語導入、故事導入、游戲活動導入、實驗演示導入新課等。我在上第二冊《烏鴉喝水》時,是用實驗演示導入的:上課時,我先出示自制的教具“烏鴉”與裝著半瓶水的小口瓶,依照課文內容一邊演示,一邊講述:“有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突然,它看見了一個裝著半瓶水的小口瓶,連忙跑過去想喝水,但瓶口太小了,烏鴉喝不著水,怎么辦呢?后來烏鴉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你們想知道是什么辦法嗎?我們一起來學習《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就知道了。”通過這樣的演示,導入新課,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又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寓教于樂

根據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應采用“童趣性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在天真活潑的教學情境中產生興趣,投入學習,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1.導演童真味的課文劇。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些表演性的訓練,引導學生進入角色,進入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濃了。我教《狼和小羊》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狼和羊的形象,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初步理解后,把編好的課文劇讓學生表演。我讓兩位學生分別戴上狼和羊的頭飾進行表演。這兩位學生模擬狼和羊的語言、行為、神態,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學生看得非常有趣。 轉貼于 這樣,學生很輕松地從狼的故意找碴兒和小羊據理申辯的語氣、語調、神態、動作中看到了狼的狡猾、兇惡和小羊的善良、老實,從而也領悟到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對像狼這樣的壞家伙只講理是不行的道理。

2、在課堂中穿插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演一演,做一做,能使學生學得更有趣。例如,教“一把”、“一口”、“一只”這樣的數量詞時,為了使學生更好理解和運用,我編了“找朋友”的游戲,讓學生找一找哪些詞是上面數量詞的朋友,再把它們搭配在一起。這樣,學生興致濃,學得快,也記得牢。

3、根據教學內容,利用有趣的順口溜、兒歌、口訣,讓學生學得輕松活潑。我教漢語拼音時,考慮到硬要學生記住字母的形狀、發音方法和一些規則,會使學生感到乏味的,我就利用有趣的順口溜或兒歌讓學生誦讀熟記。如:“腦袋圓,小辮翹,嘴巴張大aaa”,“嘴巴圓圓ooo”等。為了讓學生記住“ü”上面兩點的省寫規則,我利用口訣“jqx,真淘氣,從不和ü在一起,它們和ü來相拼,見了魚眼就抹去”來幫助學生記憶。

四、教學手段生動、形象化

首先,低年級教師要經常保持童真,課堂中的教學語言要兒童化,描述事件時要生動形象,惟妙惟肖,學生才喜歡聽,才容易懂。

運用電化教學手段要恰當。一些描寫景色的課文,語言比較含蓄,由于低年級學生想象能力和文學的理解能力不強,難以進入情境,這樣,就要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使學生有興趣地學,輕松地理解課文。教《浪花》一課時,我用錄音機和幻燈進行教學。我先放幻燈讓學生認識“浪花”,然后放《海之歌》音樂讓學生聽一聽海浪聲像什么,學生都說:“像歌聲、像笑聲”。我又問:“這些歌聲、笑聲是誰發出的呢?”學生說:“浪花”。接著我又放幻燈,讓學生看著幻燈讀課文中的句子“浪花輕輕走來,搔癢了我的小腳丫”,“浪花跑去又跑來,給我送來雪白的貝殼、小蝦”。這樣浪花就象一個淘氣的孩子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很有興趣地看著幻燈片,身臨其境。我馬上問:“這海邊的景色怎么樣呢?”學生答:“很美麗。”我趁熱打鐵問:“如果你是畫上的小孩子,你會覺得怎樣?”學生說:“我很高興,很喜歡那里。”這樣,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被激發起來了。我最后讓學生談談自己應該如何去保護大自然,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篇9

在一般人的筆下,母愛如水般溫柔,父愛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畫家吳冠中記憶中的父愛,卻能載于小舟之中,進入他的夢境。畫家回憶起少年求學時父親送他上學的場景,寫下了這樣兩段文字,通過對父親形態的細節描寫,刻畫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字里行間流露出父愛的溫情。

讀初小的時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難走,父親便背著我上學,我背著書包伏在他背上,雙手撐起一把結結實實的大黃油布雨傘。他扎緊褲腳,穿一雙深筒釘鞋,將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條極長的粉綠色絲綢汗巾可以圍腰二三圈,還是母親出嫁時的陪嫁呢。

老天不負苦心人,他的兒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學的時候,依舊是那只小船,依舊是姑爹和父親輪換搖船,不過父親不搖櫓的時候,便抓緊時間為我縫補棉被,因我那長期臥病的母親未能給我備齊行裝。我從艙里往外看,父親那彎腰低頭縫補的背影擋住了我的視線。后來我讀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這個船艙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顯,永難磨滅了!不僅是背影時時在我眼前顯現,魯迅筆下的烏篷船對我也永遠是那么親切,雖然姑爹小船上蓋的只是破舊的篷,遠比不上紹興的烏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小漁船仍然是那么親切,那么難忘……我什么時候能夠用自己手中的筆,把那只載著父愛的小船畫出來就好了!

――吳冠中《父愛之舟》

每年六月份的第三個周日是國際性的父親節,全世界的子女們常常在這一天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父親的敬愛,比如做一道父親最愛吃的菜,為父親買一份小禮物、寄一張賀卡,或者與父親拍一張照片留念等等。與母愛不同,父親對子女的愛往往顯得更加含蓄和沉默,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父愛的理解,在文學作品中這是一個平凡的字眼,但這種情感的呈現卻是那么不平凡,讓人銘刻于心。

父愛的向導

作家賈平凹在城里工作后很少與父親溝通,后來他的作品在報刊上引起了一些爭論,這讓他十分苦惱,也心生膽怯。父親主動帶著孫女來到賈平凹家中,借由一瓶酒對兒子進行了開導,剩下的半瓶酒里蘊含的濃濃父愛成為作家擺脫沉淪的動力。

這個星期天,一早起來,父親就寫了一個條子貼在門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拉著小女兒跑,讓她叫我們爸爸,媽媽。后來,他說去給孩子買些糖果,就到遠遠的商店去了。好長的時候,他回來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來,給了小女兒一把,剩下的交給我愛人,讓她們到一邊去玩。又讓我坐下,在懷里掏著,是一瓶酒,還有一包醬羊肉。我很納悶:父親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對我喝酒,現在卻怎么買了酒來?他使勁用牙啟開了瓶蓋,說:“平兒,我們喝些酒吧,我有話要給你說呢。你一直在瞞著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這么快來的,可我聽人說你犯了錯誤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況,怕你沒有經過事,才來看看你。報紙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報欄里看到了,我覺得那沒有多大的事。你太順利了,不來幾次挫折,你不會有大出息呢!當然,沒事咱不尋事,出了事但不要怕事,別人怎么說,你心里要有個主見。人生是三節四節過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搞你們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當一生的事兒干了,就不要被一時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時的失所迷惘。這就是我給你說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煩悶都解了去吧。來,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臉色通紅,皮肉抽搐著,終于咽下了,嘴便張開往外哈著氣。那不能喝酒卻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顫著接不住他遞過來的酒瓶,眼淚唰唰地流下來了。

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盡情地玩著,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親又住了幾天,他帶著小女兒便回鄉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沒有喝,放在書桌上,常常看著它,從此再沒有了什么煩悶,也沒有從此沉淪下去。

――賈平凹《酒》

父愛的深沉

龍應臺在《目送》這篇文章中由自己與孩子的故事回憶起深埋在心底的父親的形象。一生操勞的父親一方面為女兒的成就感到自豪,同時也為自己不能給女兒更好的生活條件而自責。父愛是深沉的,因為責任是世界上最重的情感。

博士學位讀完之后,我回臺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后“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龍應臺《目送》

父愛的高度

可能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有被父親架在肩上的記憶,那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變成了世界上最高的人。作家魯田在散文《木屐》中回憶起類似的情形,卻顯得沉重許多,是父親的沉默辛勞造就了我們的高度。

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悵的雨地里。爸爸的背上,不是背著我,就是馱著犁。

木屐被爸爸疲憊的雙腳拖著,彎彎的田埂上印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齒。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與江南雨一道伴著他的木屐,隨著池塘邊上的水翻車,一圈圈地轉動了歲月的車輪。

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黃牛的背,而犁卻馱在爸爸的肩膀上。雨聲中,我反復聆聽著木屐敲擊土地的聲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就在這顫抖的敲擊中,我長大了。

轉眼,我到了上學的年紀,爸爸送我上學,那天又下雨。我騎坐在爸爸的肩上。然而,淹沒了小木橋的河水阻住了我們的去路。爸爸卷起褲管,咬著牙涉過冰寒砭骨的春水,我分明聽見他牙關的磕碰聲并體會到他身體的顫抖。第一次,我感覺江南的雨天是惆悵的。

篇10

我這個無兒無女的老太婆,是什么時候積得的福氣,讓老天爺肯賞賜給我這個漂亮的孩子。我在那最后一場雨水降臨時,發現了他。雨嘀嗒嘀嗒地下著,我在屋下看著天空,看到泥墻外有一個小男孩伴著雨一起流淚。就這樣,我把他領回了家。

我用手帕擦去他臉上的淚和泥垢,然而這個不滿六歲的小孩子哭得更兇了。我不知道他從哪里來,只是我這個僅僅到過市集上買口糧的糟婆子,自然不會清楚他說的斷斷續續的地名。我拿了一些吃的給他,他三口兩口地咽了下去,看得出他很久沒吃東西了。他的喉嚨里發出細微的聲音。要什么?原來是渴了。但是……

我看了看屋外雨簾下,瓷盆里的水仍未滿。我去廚房從地窖里取出一壇儲了很長時間才儲滿的水。我盛了半碗給他,但看他眉頭緊皺:“水,黃的?”我細看那碗水,沒有什么臟東西,算是很清的了。我看那孩子穿得要比我們這個地方的小孩們好許多,覺得他一定住城里。我嘆了口氣,將那碗他不肯喝的水倒回了壇里,又端回窖子。我想起幾個月前別家在外打工的孩子回家時,送給鄉親們的那種塑料裝的透清透清的水,聽說那是城里人喝的。我拿了給他,沒想到他的眼睛立刻變得雪亮,熟練地擰開了瓶蓋將水送進腹中。我在一旁摸著他黑密的頭發,輕輕地說:“慢點,慢點喝。”喝到瓶中央時,他似乎是喝足了,遞給我。我替他擰緊:“孩子,你打小就是喝這個嗎?”他點點頭,似乎又想起了親人吧,趴在桌上哭起來。我就坐在他身旁,一句話也不說。過了很久,那孩子哭累了,伏作一團抽噎起來。我把他抱起,他不反抗,抽搭著在炕上睡著了。

從那以后,村子里再沒下過雨。

他不再嫌壇子里的水臟,小小年紀竟也知道物以稀為貴。有時候,他看著那淺淺的河床,問我:“奶奶,這河里的水怎么這么少呢?”“雨下得少啊。”“是書上說的缺水嗎?那我們不能浪費水啊!”我笑著把烙得黃燦燦的餅送進他嘴里,他很開心地嚼著。

時間久了,我們就這樣不能分開了。

大約過了三個多月,村上來了一男一女,據說是來找走丟的兒子。我想到了家中的孩子,若是他也走了,我一個人又該會多孤單呢?晚上,我摸著那孩子粉撲撲的小手,不知如何熬到天明。天亮時,我帶著孩子坐到縣城的牛車走了。顛簸了一路,孩子在我的懷里睡著了,我唱著土家的歌,讓他的夢飄的更遠了。然而,我們到縣城之后,我這個自私的老太婆才認識到自己錯得有多嚴重。因為我清楚,大旱就要來了。那個孩子,若是回了城,就再不會回來了,但是他會住上好的房子,穿上光鮮的衣裳,還會有很多很多的人疼他愛他。但若是他一直跟隨我呢?能有怎么的結果?我不能毀了孩子。

我拿出了畢生的積攢,買了最好的衣料,給孩子做了一身衣服。在城里的第三天,我帶著他回了村。我把他交給了那對男女,他死死地抓住那女人的手,走出了屋子,我背過身,眼淚簌簌地流下來。然而,我感覺自己的衣角被什么牽住了。我轉過臉看到那個孩子,他拉著我向外走,她的媽媽在一邊看著并不說什么。我下了狠心將他抱上車,全然不顧他的叫喊。

孩子在路上一定會渴的!我發瘋一般跑到窖子里去拿他上次喝剩的半瓶水。車還沒有駛遠,我這個走路已經不再麻利的老太婆竟沿著黃沙漫天的石子路,妄想追趕那被塵土熏臟了的汽車。我依稀看見那孩子的眼里還正流著淚,就更加賣力的跑起來,一個踉蹌,我跌在路上。那半瓶水被石頭磕得溢了出來。我癱坐在路邊,任淚水流淌。

我回了家,張望那空空的四面墻。還能干什么呢?又只剩一個人了。

第二天,我醒來時渾身酸痛,聲音嘶啞。第三天,我真的難以動彈了。第四天時,一個姑娘來探望我,告訴我村上有人渴死了。我嘆息起來,湊到她的耳邊告訴她,我想喝水,水在窖子里。她點了點頭就去廚房,我斜著眼望著她,突然覺得好累好累。我閉上眼,又看到那個男孩的眼睛里水汪汪一片。我多想再摸摸他的頭說:“孩子,別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