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音樂教學反思范文

時間:2023-06-22 09:49: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課標音樂教學反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新課標音樂教學反思

篇1

【關鍵詞】 中學音樂 課堂教學 措施 反思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4)04-002-01

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義務教育階段基礎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生動的音樂藝術形象最容易被少年兒童所接受,通過音樂教學可以發展兒童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才能,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觀,使他們成為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新一代。在初中階段,如果要讓學生花過多的精力來學好音樂課是不現實的,但是如何使音樂教育煥發出應有的生機和活力,在 “減負增效”背景下,“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創設情境,用好“范唱”

音樂教師的范唱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它能充分激發學生對唱歌學習的積極性。不管科學技術發展到何種地步,音響器材如何先進,這些電聲手段都不能代替教師在學生面前的正確范唱。因為教學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其中又有互相感情交流的因素,在義務階段的學生心目中老師的演唱他們最愛聽,通過范唱,師生間的感情就更接近,更容易取得心靈的共鳴。好的“范唱”是提高學生對歌曲產生興趣的關鍵。?要完成好的“范唱”,音樂教師首先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能夠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風格、調式、歌曲的結構、感情與速度的關系。要表現好這首歌曲,應用什么情緒、速度,這些都要求教師在課前要有充分準備;(2)要有一定的演唱水平。能運用正確感人的聲樂技巧,要具有彈跳、強弱、漸強、漸弱,音色變換演唱方法;(3)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豐富的樂感。感情表達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這既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修養,它發揮的好,可以彌補演唱技巧的不足,技巧稍差但唱的很有樂感,學生也會聽得津津有味。這就要求音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多聽多實踐,欣賞多類藝術品種的表演,擴大藝術視野,豐富藝術感情,繪聲繪色地完成范唱這一環節,達到啟發學生學習唱歌的興趣。

二、練唱結合,普及“樂理”

新課標下的音樂課的教學過程都非常重視實踐對音樂的實踐過程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其中課堂練習是落實“減負增效”的一種手段,一般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大多在課堂中進行,音樂課中的體驗、模仿、探究等一般都在課堂中進行,所以音樂課的練習要求顯得尤為重要。若要求提得高、難,教學目標無法實現,將導致教學失敗,若要求太籠統,又會使學生顧此失彼。隨著新課標的進一步學習和實施,音樂知識在音樂學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包羅萬象:樂理知識、歌曲教學、視唱練耳、器樂欣賞……就樂理知識來講,一方面由于它比較枯燥無味、缺少趣味性、許多學生不喜歡聽;另一方面,它不向語文、數學有經常性的考查、考試,學生記不牢。對“樂理”的教學,講究教學藝術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比如:(1)運用體態律動激發興趣。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生性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想讓他們端端正正坐著聽講,他們會覺得“累、沒意思”。我在授課時適當地加以律動。如講解拍子、拍號時,可向學生示范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指揮圖式,讓學生也當“小小指揮家”;再比如常用速度的標記“慢速、漸快、原速”,我就用火車的“起動―飛馳―到站”的過程來讓同學們邊演唱,邊用身體當“火車”、手當“車輪”,進行“起動―飛馳―到站”過程的動作演示,使學生深刻理解速度標記的含義。再比如:力度記號mf與f、mp與p的教學,我向學生指出它們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是指在同一作品中而言的,因為在某作品中的“f”是那樣強,而在另外一作品中就可能變為”mf”,這與作品所表達的情緒有關。通過這樣動與靜的結合,當場聽講、當場練習,使學生“品嘗”到學習的“趣味”,學生又何樂而不為呢?(2)在愉快的游戲中長知識,提高興趣。游戲是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的活動,在音樂課中也有它的用武之地。如進行聽音訓練時,我就做“給音符找家”的游戲。教師用琴彈奏幾遍,學生聽后,記在心里,不說出來,到黑板找出來。這樣有趣的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音樂記憶力、提高了聽力,學生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了,還可變化形式或平分比賽,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