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地質學范文
時間:2023-10-25 17:33: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地熱地質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研究論文
(1)我國毛竹林生態系統碳儲量的地帶性差異 季海寶 莊舜堯 張厚喜 孫波 桂仁意
(6)納版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總有機碳以及活性有機碳的影響 吳秀坤 李永梅 李朝麗 王自林 范茂攀
(12)連續年齡序列枝樹人工林碳庫 劉文飛 吳建平 樊后保 李燕燕 袁穎紅 廖迎春 黃榮珍 胡良 房煥英 郭虎波
(18)不同氮水平下夏玉米農田土壤呼吸動態變化及碳平衡研究 李銀坤 陳敏鵬 夏旭 梅旭榮 李昊儒 郝衛平
(25)衡陽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復階段土壤微生物量碳的變化及其與土壤理化因子的關系 楊寧 鄒冬生 楊滿元 趙林峰 宋光桃 林仲桂
(31)近50年石羊河流域陸地表層干濕狀況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 姚玉璧 李耀輝 李儉峰 丁文魁 楊金虎 岳平
(40)封育對科爾沁沙地植被恢復和土壤特性的影響 蔣德明 苗仁輝 押田敏雄 周全來
(47)黃土高原退耕檸條林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研究 呂海波
(50)氣候變化對內蒙古荒漠化草原優勢植物物候的影響 李夏子 郭春燕 韓國棟
(58)基于群落數量特征的喀斯特濕地森林群落優勢種分析 張建利 吳華 喻理飛 范怡雯 嚴令斌 袁叢軍
(66)漓江流域巖溶區檵木群落不同恢復階段物種組成及多樣性變化 馬姜明 吳蒙 占婷婷 梁士楚
(72)半干旱區草地生境中大型土壤動物群落季節動態 劉任濤 朱凡
(78)亞熱帶闊葉林植物葉片蟲食特征研究 劉志國 景軍 李愷 蔡永立
(85)豆科植物對根際土壤微生物種群及代謝的影響 王從彥 曹震 王磊 劉雪艷
(90)金銀花根圍am真菌多樣性的季節性變化研究 賀學禮 耿曉進 趙麗莉 牛凱
(95)五指山不同林型土壤對金鐘藤幼苗生長的影響 黃喬喬 沈奕德 范志偉 李曉霞 宋鑫 程漢亭 侯玉平
(100)外來入侵雜草銀膠菊種子萌發特性及無性繁殖能力研究 高興祥 李美 高宗軍 張紀文 劉永超 曹坳程
(105)鹽脅迫對海濱錦葵生長及na+、k+離子積累的影響 閆道良 余婷 徐菊芳 黃堅欽
(110)高溫脅迫對爪哇稻劍葉光合特性和滲透調節物質的影響 趙森 于江輝 肖國櫻
(116)岷江上游椒農間作模式能流、物流及價值流研究 劉成剛 黃強 鄧銘瑞 沈賢宇 劉麗娟 張林 李偉 潘開文
(123)鐵還原茵介導的氧化鐵還原與硝酸鹽還原的競爭效應研究 張偉 劉同旭 李芳柏 李曉敏
(129)異丙甲草胺在氧化鋁界面的親核置換轉化動力學及其影響因素 魏嵐 劉傳平 劉承帥 李芳柏
(135)珠江入海口表層沉積物中多氯聯苯殘留與風險評價 李秀麗 賴子尼 穆三妞 趙李娜 王超 高原
(141)重污染河道鈍化底泥對紫花苜蓿生長及重金屬吸收的影響 張鴻齡 孫麗娜 孫鐵珩
(147)nacl和na2so4鹽脅對銅綠微囊藻生長影響的對比研究 許秋瑾 張亞麗 席北斗
(151)礦區常見喬木葉片重金屬特征及其修復應用 邱媛
何際澤 楊漢彬 張良軍 黃良美 溫遠光 楊梅 張新英
(157)深圳市蛇口半島人工填海及其城市熱島效應分析 陳婉 李林軍 李宏永 邱國玉
(164)珠江三角洲典型地物空間分布特征研究 李慧 王云鵬 李巖 王興芳 陶亮
綜述
(170)河流水生態修復閾值界定指標體系初步構建 于魯冀 呂曉燕 宋思遠 梁靜 王小青
(176)污染土壤中菲的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錢翌 梁昌金
無
(f0003)《生態環境學報》榮獲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稱號 無
(f0003)《生態環境》(現《生態環境學報》)繼續被評為中文核心期刊 無
篇2
關鍵詞:冰雪奇緣;獅子王;瘋狂原始人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識碼:E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2-00152-01
一、得意于前期充分的準備,廣泛的涉獵資源
迪斯尼在制作之初,并沒有盲目下手,而是在前期的創作方面做足功夫。為了讓細節更加真實,影片的制作組遠走加拿大魁北克的懷俄明以及挪威,去到自然中采集光線、水流、巖石以及聲音的質感。正如制片人彼特?德爾?維秋所說:“我們從挪威汲取了很多創作靈感,事實上,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是派制作團隊到挪威采風,正是挪威開啟了我們幕后團隊的靈感之門。”導演珍妮佛?李說:“動畫師們穿梭在挪威海峽中,從中可以窺視壯美的北歐地貌,最后影片中呈現的服裝、建筑,都取材于這次探險之旅”。(來自冰雪奇緣中文制作視頻特輯)所以在動畫場景中,我們看到一幕幕奇幻絢麗的冰雪世界、坐落于峽灣上的阿倫戴爾王國、建筑特有的元素風格,人物服裝等等,這些都不是簡單的設計,它們均取材于真實的世界――挪威。正是這些存在于動畫世界的真實元素,讓我們印象深刻,感受著那份親切和創作團隊的真誠。
二、給傳統元素披上創新的外衣
看過這部動畫的人都會發現里面富含著豐富的迪斯尼經典元素,但是又融合了一些新細胞。在素材的選擇上,這部動畫取材于安徒生的《白雪皇后》,但不是簡單的故事重現,其不再拘泥于男女之間的愛情描述,而是突出家庭倫理,將姐妹的感情升華。導演之一的巴克表示:“《冰雪奇緣》不是《白雪皇后》的翻版,我們的創作理念是抓住童話原作最動人的元素,然后用現代精神予以呈現”。 (來自中國藝術報2014年1月29日第004版 文章標題:《冰雪奇緣》當恐懼面對真愛)從劇情中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被突出,區別以往一貫被動的表現形式,王子也不在是英雄,打破了傳統的思維,百老匯歌舞的表現形式和3D技術融合也更加成熟。正是這樣一部將傳統和創新相融合的動畫電影,造就了自94年《獅子王》出品以來20年時間里迪斯尼的又一部經典力作。
三、精益求精讓迪斯尼的品牌之花再次綻放
精益求精是迪斯尼電影的一貫風格,每一個微小的細節都會設計的淋漓盡致。為了讓片中的馴鹿形象更加的真實,制作組特地請了一只馴鹿來研究它的行為習慣和動作,以及如何與人共處。為了營造出大量的銀白雪國場景,制作團隊找來專門研究雪花的物理學家現場制雪,也為了《冰雪奇緣》雪景的真實性,繪制約2000多種不同形狀的雪花。在劇中艾莎的頭發總共需要40萬根3D發絲。(上述內容來自百度百科)艾莎建造的冰之宮殿,一個單鏡頭就需要50個人完成,每一幀都需要30個小時進行渲染。正是這種精細化的工作態度,讓迪斯尼的動畫場景如此真實,人物更加飽滿。(來自中國藝術報2014年1月29日第004版 文章標題:《冰雪奇緣》當恐懼面對真愛)。
四、從觀眾角度尋求突破,挖掘觀眾喜好進行放大
篇3
【關鍵詞】分析;香丹注射液;不良反應;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361-01
香丹注射液又稱復方丹參注射液,是由丹參、降香兩味中藥經提取精制而成,具有擴張冠脈、增加冠脈血液量、保護心肌缺血缺氧、清除自由基、保護肝損害、鎮靜、改善血液流變學等作用,臨床用途多。[1]隨著臨床應用的日趨廣泛,其不良反應報道日趨增多,有些反應較嚴重,本文將就1例香丹注射液致高熱、腹瀉、低血壓的病例分析及護理匯報如下。
1病例資料
患者,女,45歲,自覺胸悶、氣促,以夜間發作頻繁,時常頭昏、耳背氣,有頸椎病史,時常推拿治療,自認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要求靜脈輸液香丹注射液及參麥注射液。患者經一段時間治療后自覺癥狀減輕,因月經期停用,此次為治療第三天。用藥為5%葡萄糖100ml加40ml香丹注射液,用藥約一半時出現全身不適,自認為不要緊后調慢滴速,仍不好轉后告訴當班護士調到另一瓶液體(5%葡萄糖250ml加參麥注射液40ml)后癥狀加重,立即換上5%葡萄糖250ml靜脈滴注。
2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
2.1先出現全身不適,停藥后不見好轉。繼之出現胸悶、氣促,平臥、吸氧、地塞米松5mg靜脈推注、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后仍不好轉。
2.2病人全身青紫,約10min后出現腹痛、腹瀉,量不多。
2.3排完大便后出現寒戰、怕冷,保暖后測體溫38.5℃,肌注復方氨基比林2ml30min后測體溫40.5℃。
2.4病人一直體溫高于38℃,第二天11pm出現大便失禁。
2.5第三天8am住院治療,測血壓低于90/60mmHg,補液后血壓不升,使用升血壓藥物。
3急救護理措施
3.1一旦發現患者有不適要立即處理,先調慢滴速,給予心理支持,鼓勵患者說出不適,不見好轉要立即更換液體,切記要保留靜脈通道,不要一有不適就拔掉輸液。
3.2平臥、吸氧、測血壓,通知醫生,地塞米松5mg靜脈推注,聯系心電圖室醫生做急診心電圖(此患者心電圖未見異常)。
3.3出現寒戰要測體溫,高熱要給予物理和藥物降溫。
3.4腹瀉要及時送大便化驗,遵醫囑給予止瀉、糾正電解質和酸堿失衡的藥物,測血壓和記24h出入量以監測補液量。
4討論
4.1香丹注射液不良反應臨床報導以過敏反應多見,但不可忽略其他嚴重不良反應,例如此病例不良反應,曾有鄭翠英[2]報道,1例68歲女性患者因頸椎病入院,無藥物過敏史。靜脈滴注香丹注射液20min后,患者出現心悸、頭暈、乏力、出冷汗,繼之出現腹瀉,為稀水樣便,無膿血。立即停藥,肌肉注射異丙嗪25mg,靜脈注射25%葡萄糖100ml后患者癥狀緩解,但仍有腹瀉,為稀水樣便,約10min1次,繼之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冷、出冷汗、神萎,急測BP75/45mmHg,經搶救治療后,患者病情穩定。
4.2中藥制劑在臨床使用越來越廣泛,要嚴格掌握此類藥物應用指征、保存方法,不與其它藥物混合使用,不斷總結臨床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及時發現、立即處理。
通過以上分析和總結,臨床應用香丹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應應該引起醫護人員及藥師的足夠重視。在臨床用藥過程中,應正確合理地使用藥物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并使藥物不良反應降至最低,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工作過程;任務驅動;職業能力;學習情境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1-0094-02
一、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1.以職業核心能力為標準,與專業相融合。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首先是基于特定的職業項目,任務的實施體現了該職業項目的工作過程,任務的完成過程是學生通過真實地參與工作過程,既獲得了最受企業關注的職業經驗,又關注學生以經驗為基礎的專業系統化知識的構建與積累。
2.以實訓項目為訓練單元,以任務做驅動。傳統的項目教學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知識,我們在專業技能的基礎上結合了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實際工作流的項目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基本素質。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素質,也切實提高了學生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3.引入競爭與合作,采用小組合作。在項目實訓時,我們把學生組成若干個小組,為了避免學生在多個項目重復擔任某一職責,我們對每位學生在項目中所擔任工作都有記錄,要求課程結束后,每位學生必須擔任過項目合作工作中的所有崗位。這樣既能讓學生有機會扮演不同工作任務的角色,又能真實體現實際工作情境,對于培養學生協同工作能力大有好處。同時明確組內各成員的責任,共同有條不紊地完成項目;而且充分體現組間競爭、組內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4.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角色扮演的學習方式。項目實施過程中,老師還要扮演客戶的角色去挑剔作品的補足,學生要不斷地和客戶溝通,按照客戶需求對作品進行修改。通過交流、溝通、改進去主動驗證所學知識,積極探究擴展的知識,培養學生客戶服務的意識,鍛煉學生工作的耐性。
二、工作過程導向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在Director多媒體制作教學中的實施步驟
1.選取典型項目,優化教學內容。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共同參與,對企業崗位里適合高職學生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并設計了相關的學習情境。根據實際工作需要設計教學項目,一個工作任務為一個項目單位,將每個典型的項目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教學平臺。
2.基于工作過程,構建學習情境。學習情境是實現學習領域能力目標的具體的課程方案,所以要確定專業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等基本的職業能力在本課程中應予以培養,將職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并重。學習情境的內容不僅要能涵蓋專業知識點,同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去確定專業“知識點”的目標。學習情境的設計同時也是實際工作崗位的具體工作任務的轉化與體現,內容往往就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典型問題,便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聯想思維,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3.運用任務驅動,組織教學過程。(1)創設情境,引出項目。問題的引入要與項目設計的任務相關聯,問題的設置要與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相適應。根據學生已有的設計理論基礎和相關多媒體軟件的掌握,創設了“編寫了一本兒童識字的書籍,需要制作配套的兒童識字光盤”的這一問題情境,提出了“如何制作多媒體光盤”這一問題。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回答出多媒體演示光盤的主要包括的幾個重點問題,然后,教師在對問題進行歸納匯總的基礎上,提出本節的學習任務――兒童識字光盤的制作。(2)師生互動,分析項目。任務提出后,教師把一些以前設計好的項目向學生介紹,包括項目涉及到的知識點以及該項目在實際工作中有哪些用途等,學生可以此作為參考借鑒。然后是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這個環節可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學生采用合作學習,探究任務的方式進行,并制訂相應的工作方案(包含制作流程、小組分工、時間安排等),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與分析。這個環節的實施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3)合作學習,完成項目。項目的實施就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實際工作的任務為主線,由學生自主構建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實際工作的全過程。在分析任務后,按統一確定的工作方案,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完成兒童識字光盤制作項目,其基本流程是:光盤片頭和片尾動畫制作圖片、動畫等各類素材的準備在Director中進行組裝編排各個場景畫面進行腳本的編寫控制頁面間的跳轉渲染輸出。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應加以輔導或引導,以保證學生學習的效率與效果。(4)拓展項目、體現分層。每組學生都要進行項目匯報,現場演示項目成果,介紹設計過程、關鍵技術和組內任務分工,并對作品存在問題作分析評價。這種方式能讓學生重新認識自己的作品,總結制作過程及其相關技術,有利于反思與提高。(5)多維評價、拓展思維。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以及創新納入到成績評定中;由單純結果性評價轉向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師采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多媒體光盤制作的任務進行評價。教師對每個項目組進行優劣點評,指出優點和存在的不足。從多角度評價學生成績的方式,做到公開公平。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法
1.任務的設計要全面。任務的設計在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式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任務的設計要目標明確,能夠體現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二是要考慮學生的不同層次,任務的難度可逐步加強。三是要力求貼近現實生活或未來職場需求。四是要有助于知識與技能的遷移。
2.教師的能力要不斷提高。工作過程導向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有效應用,不僅要求教師要不斷夯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專業實踐技能,更應對本專業的相關知識進行全面的學習了解,要集項目設計、管理、實施、評價等多元能力于一身。
四、小結
工作過程導向的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解決學生培養適應崗位需求的問題,通過“工作過程化”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培養了其團隊合作、解決問題以及溝通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從而提升了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創業能力。而工作過程導向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真正價值應體現在學生分析任務、完成工作流程、創作完整作品的實踐過程之中。只要學生在項目實施的工作過程中的確提升了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并明確了將來的奮斗方向,就能真正實現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肖曉旭.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法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任務[J].中國西部科技,2011,(7).
[2]劉莉萍.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引領型《電子商務圖像與動畫設計》課程整體設計[J].電子商務,2010,(4).
[3]黃洋.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導向的任務驅動教學改革實踐[J].交通職業教育,2011,(4).
[4]衛海英.基于工作過程和任務驅動的高職《網絡營銷》課程時間教學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2,(5).
[5]陳鑫.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以5年制高職室內設計專業為例[J].美與時代(上),2012,(11).
篇5
【關鍵詞】城市 建設 環境 地質
中圖分類號:F4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城市環境地質作用
城市地質作用受區域地質環境、氣候分帶條件和人類對環境的作用三方面的因素所制約。具體可分為六大類:由城市熱力場變化引起的地熱地質作用;由地下水圈變化引起的水成地質作用;由靜力負載引起的重力地質作用;由動力負載引起的巖石動力地質作用;由開采礦產和地下建筑引起的地質作用;人為的巖石成因作用。從城鎮的類型和功能看,不同類型、不同功能的城市,其地質作用的側重點和強度也是不一樣的。例如山區城市,挖填方量大,誘發重力地質作用顯著;平原城市,常因過量抽汲地下水而誘發地面沉降;老城市環境工程地質問題較多,人工堆積物作用顯著;對于新城市,當有較好規劃時,環境工程地質問題較少;礦業城市,人為改變滲流場,形成采空區,改變應力場,惡化水質, “三廢”污染嚴重,環境工程地質問題較多;風景旅游城市,城市用地往往緊張,地質環境承受城市地質作用的能力較弱;海港城市,間歇性動荷載較大,等等。
二、城市環境地質的主要研究內容
1、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
區域穩定性主要指現代構造運動、地震運動以及巖漿活動影響下地殼的相對穩定程度。它是城市區域工程地質環境質量的主要問題,涉及活動斷裂、地震活動、構造成因的地裂縫、火山活動及其它不良地質作用的強度等方面。地質資料表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地球巖石圈進入了新的強烈活動與調整時期(地史以來的第五個強烈地震活動期,其延持時間很可能超過未來人類歷史),致使不少城市均發生由新構造運動引起的地裂、地陷、滑坡、危巖、崩坍、泥石流、地震及地下水異常(包括地下水水位及水質等異常變化)等各種地質災害。決定地殼穩定性的最突出因素是地震活動。我國地震烈度超過7度的大、中城市已達l10座之多,因此,加強地震預報和提高城市整體的綜合抗震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
2、地基條件的勘察。
地基條件的勘察主要包括微地貌、巖土體結構及其物理力學性質、水文地質條件等。我國特殊土的分布具有區域性,如軟土主要分布在我國沿海城市,天津、塘沽、長江三角洲、浙江、珠江三角洲以及福建的沿海城市。軟土具有松軟、孔隙比大、壓縮性高和強度低的特點,因此,在軟土地區進行工程建設經常遇到一些工程地質問題,最常見的是墻體開裂、地面裂縫、基坑邊坡塌落或樁基位移、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地下水作為一個易變因素,當其發生變化時經常引起土體物理力學性質的改變。因此,為保證地基的穩定性及建筑的安全使用,查明地基土體的結構特征、物理力學性質及水文地質條件尤為重要。
3、供水條件及水資源保護問題。
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供水量不斷地增加,因此,城市水資源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水資源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僅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屬貧水國家。水資源的日趨短缺及由此引起的諸多環境問題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近年來,由于超采地下水,我國許多城市出現了地面沉降、巖溶塌陷、海水倒灌及泉水枯竭等環境工程地質問題,如上海、天津、西安、濟南、太原、杭州、青島等。供水條件及水資源保護問題主要包括地下水水源地的選擇、評價,地下水的調節利用,水資源的合理開發、管理和保護。地下水人工回灌是水資源管理與保護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因此,對城市水資源進行全面調查,制定合理的城市發展計劃,不僅可以節減工程建設資金,還將對水資源的保護起到一定的作用。
4、城市垃圾等廢棄物。
城市垃圾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工業廢渣、廢料。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筑、工業及生活垃圾等固體廢物日益積累,對城市構成了直接和潛在的危害。這種危害可分為三個方面:地表污染、地下巖土體中滲流運移污染和釀成泥石流(垃圾流)等災害。人工廢棄物存放的不適宜會引起諸多環境工程地質問題,如滑坡、泥石流、淤積等,造成地表工程地質環境質量的降低,從而使環境發生惡化。生態學家指出,超大規模垃圾山的形成已使地球生物圈的物質循環產生嚴重影響。堆放的垃圾通過自身分解,并接受大氣降水的淋濾,其污染物必將隨同滲出液一起,以不同的運移方式(下滲式徑流)間接和直接地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此外垃圾對土壤也可造成污染,大氣降水及地下水徑流的淋濾作用.使垃圾中的易溶有害成分,滲入土壤中,使土壤土質惡化,危害農作物生長。
三、現代城市環境工程地質研究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環境工程地質學的產生,是工程活動不斷加劇的必然產物,為了在城市建設的同時,保護地質環境,使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保持良好的坍調關系,今后環境工程地質學研究應重點解決如下問題。
1、建立與完善城市工程地質環境質量數據庫
近年來,計算機應用有明顯的拓寬,工程地質數據庫、專家系統及制圖技術得到更多研究著的重視,許多城市的工程地質數據庫系統都已建立,并逐步投人使用。但目前尚未建立城市工程地質環境質量數據庫,今后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2、開展城市三維空間的工程地質環境質量預測與評價
工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是環境工程地質學的重要研究內容。隨著環境工程地質問題的不斷出現,相應的評價方法也越來越多,但城市工程地質環境是一個多目標、多層次、多因素的復雜動態大系統,環境工程地質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程度,及這種影響給人類所帶來的危害程度。城市環境工程地質工作不僅要對工程地質條件中的各個組分的質量作出定量評價,而且還要將人類工程活動、社會經濟環境綜合成一個系統一并考慮;不僅要進行二維空問的工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而且隨著地下工程的建設與發展,還應積極開展三維空問的工程地質環境質量預測與評價;不僅研究城市的工程地質環境質量,還要研究巖土體的保溫、隔熱、抗震性能。在綜合研究的基礎上,選擇最佳土地使用方案、最佳工程建設區,并指出不利的工程地質條件分布區。
3、研究城市工程地質環境質量標度的制定理論與方法
怎樣更好地定量表述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與改造程度是當今環境工程地質學研究的重點與難點,而加強工程地質環境的規范與標度理論研究,是解決這一問題突破口,為此,應加強工程地質環境質量標度制定理論與方法研究,使環境工程地質學的研究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4、探討城市工程地質環境惡化的系統調控與工程建設的協調發展理論
環境工程地質學是環境科學的組成部分,環境工程地質坷題是環境問題的重要類型,而且其危害性往往是巨大的,對待這樣的坷題,我們認為也要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走城市工程建設與工程地質環境協調發展之路,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避免、減緩環境工程地質坷題的發生,因此,現代城市的建設,應探討城市工程地質環境惡化的系統調控與工程建設的協調發展理論。
結論
城市環境與地質作用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兩個因素。城市建設中的環境工程地質問題多種多樣,十分復雜,因此應建立綜合評價系統對環境地質進行綜合的評價。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當根據城市環境工程地質狀況,合理控制城市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努力協調好城市建設與地質環境之間的關系,對可能出現的地質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達到預防的目的,確保城市建設的安全與穩定。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城市建設;環境工程;地質問題
0.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的城市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其中的環境工程地質問題尤為突出。城市建設中出現環境工程地質問題,如在城市建設中引發的水體污染,由于礦業開發引發的地面沉陷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人類的健康也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業、畜牧業的發展。因此,城市建設中出現的各種環境工程地質問題,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城市環境工程地質的作用
區域地質環境、人類作用與氣候等對城市地質都有一定的制約作用[1]。城市地質的作用主要可以分為五種:(1)地熱地質作用,為城市熱力場的變化引起。(2)重力地質作用,為重力負載引起。(3)動力地質作用,為巖石的動力負載引起。(4)水成地質作用,為地下水變化引起。(5)人為地質作用,為地下建設、開礦或者其他人為因素引起。
從城市的功能與特點來看,城市的類型與功能不同,其地質作用強度與特點也有所區別。例如,對于平原地區的城市,由于大量汲取地下水容易導致地面沉降;對于山區的城市,由于開挖與填筑工程量大,容易出現明顯的重力地質作用。與新城市相比,老城市的環境工程地質問題更為突出,人為地質作用也更加明顯,如人工堆積物等,而新城市如果規劃較好,環境工程地質問題就會相應少很多。同時一個城市的礦業發達,就會過多改變滲流場與應力場,或者形成采空區,環境工程地質問題將十分嚴重,尤其是水污染和“三廢”問題。此外,海港城市的地質容易受到間歇性荷載的影響。
2.城市環境工程地質研究的重點內容
目前,環境工程地質已經成為工程地質領域研究的熱點課題。城市建設中的工程活動日益頻繁,這些人為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廣泛,在一定程度上讓地質環境更為惡化,各種地質災害也越來越頻繁,嚴重影響到人類的健康與生存。為了對地質環境進行合理開發與利用,就需要建立地質環境與工程活動之間系統的理論體系,對工程建設對地質環境帶來的變化進行科學的預測與評估。從總體來看,城市建設中環境地質工程研究的重點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城市的總體規劃
當前城市建設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就是城市規劃,對城市進行總體規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內容,不管是新、老城區改造或者城市擴建,都需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合理布局城市的各個功能區。城市建設中做到因地制宜對于保護地質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城市規劃不合理將導致十分嚴重的后果[2]。例如,上海、珠海等我國的一些入海口城市,由于對閘壩和港口碼頭缺乏規劃,這就導致河道淤積越來越嚴重,河水的水位虛高,而河水的流通不暢也加重了水污染。
評價城市用地、劃分城市功能區以及城市地質工程系統,這是與城市規劃和環境工程地質息息相關的事件。在劃分城市功能區時應該從長遠的角度考慮,主要從經濟發展形勢、環境地質條件以及人類生存需求這幾個方面考慮,而地質環境方面涉及到礦產資源、水文地質、地質災害等。城市用地評價應該全面掌握環境工程地質的條件,并注意地震、水文地質、地面沉降以及地形地貌等多方面的因素,部分城市也需要全面了解地下礦藏的埋深、儲量與種類等,并探查清楚沼氣層、承壓水層的分布。城市地質工程系統中應該涵蓋水文地質勘查資料以及所有工程的地質資料,并做到資源共享[3]。
2.2城市的水文地質
在城市的各種地質環境因素中,水文地質是其中非常容易變化的因素,并且其變化也會影響到其它因素的變化。同時城市建設對地下水、大氣降水以及地表水的的有序循環也有一定的影響,這就導致地下水等水文結構發生異常變化,進而影響到巖石層的溶蝕平衡,并且對巖石體的強度以及結構有著長期的影響,這也是地質學家普遍關注的問題。此外,我國的很多城市普遍存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一些城市的地表水儲量過少、年降水量偏少的情況也非常嚴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工業用水等都源自地下水,統計表明我國將地下水作為主要水資源的大、中城市超過160個,還有部分城市將地下作為輔助水源[4]。城市在開采和使用地下水時應該有節制,做到科學、合理開發利用,避免地下水汲取過量導致地表沉陷以及地下水枯竭。
2.3城市地面沉降分析
在近二十多年中,世界上有很多城市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現象。對于沿海城市,如果出現地面沉降會導致海平面相對上升,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這一問題,在若干年后部分城市的地平面將和海平面相平或者更低。城市出現地面沉降與地下水開發過量有直接關系,同時高層建筑的強大荷載也是導致地面沉降的原因之一。一些城市的地面沉降和地殼運動有關,或者與區域結構的運動有一定的關系。除此之外,城市的工程機械運動,如深基坑工程、交通工程等都可能破壞環境地質的平衡狀態,進而導致地面沉降、地裂等。地面沉降屬于一種不可逆的過程,其形成原因比較復雜,并且很難找到有效的治理方法[5]。因此,當前我們需要利用多種技術手段來勘查環境地質,分析導致城市地面沉降的原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案。
2.4城市地下水污染防治
城市地下水如果被污染后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可能是幾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并且治理的難度很大。例如,沈陽、邯鄲等一些城市的大部分地下供水井由于污染嚴重已經被停用。所以,在研究城市環境工程地質時,應該高度重視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問題,將地下水污染與地方病聯系起來,定期開展地下水重金屬、化學元素的檢查工作。
2.5城市固體廢棄物的處理
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大量工業、生活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的污染越來越嚴重,已經成為城市的最大污染問題之一。一些城市將固體廢棄物堆積在專門的場所,雖然可以減輕對環境的污染,但是依然會對生物圈、水圈等造成破壞。同時這些固體廢棄物雖然有害,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可以利用的資源,若處理合理,就可以變廢為寶。如何有效處理城市的各種垃圾一直是世界各國需要解決的難題,現在已經有不少學者針對該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
3.結語
城市建設中的環境工程地質問題涉及到很多方面,并且十分復雜。當前各大城市應該積極組建經驗豐富、多學科結合的環境工程地質研究團隊,多與世界各國交流合作,對城市工程活動和地質環境進行系統的研究,并加強對城市環境地質問題的監控,做到及時預測預報,防患于未然,以此保障城市建設的穩定與安全。
【參考文獻】
[1]李相然,陳永建,時向東.現代城市環境工程地質研究的關鍵技術與問題探討[J].地質與勘探,2011(03).
[2]凌賢長,王麗霞,段文峰.城市建設中的若干環境工程地質問題[J].哈爾濱建筑大學學報,2010(04).
[3]李國峰.唐山市城市建設中的環境工程地質問題與可持續發展[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