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辦幼兒園申請書范文
時間:2023-04-07 21:38: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開辦幼兒園申請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申請人向擬建幼兒園所在街道辦事處(或鎮政府)提出書面申請,提供相關資料,由街道辦事處(或鎮政府)對擬辦幼兒園進行辦園基本條件初審,寫出初審意見并蓋章。
(二)申請人將簽署初審意見后的書面申請和申報材料提交區教委。
篇2
第二條托幼園所衛生保健工作的宗旨是監測和指導兒童生長發育及心理衛生保健,防止疾病流行和意外傷害的發生,保護、促進兒童身心健康。
第三條衛生行政部門對托幼園所衛生保健工作進行監督管理。醫療保健機構負責轄區內托幼園所衛生保健的業務指導和監測。
教育行政部門協助衛生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托幼園所衛生保健工作。
第四條托幼園所衛生保健工作包括下列內容:
(一)根據不同年齡兒童生理特點,合理安排生活和體格鍛煉、開展健康教育。
(二)監測兒童生長發育,定期健康檢查,按時計劃免疫接種、預防傳染病和常見病。
(三)提供滿足兒童生長發育的平衡膳食和母乳喂養條件。
(四)做好消毒隔離、食品衛生、環境衛生、個人衛生和安全工作。
(五)建立兒童健康檔案。
第五條廣東省轄區內各級各類托幼園所必須符合《廣東省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基本條件》,并嚴格執行衛生部頒布的《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制度》。
第六條接收50名以上兒童的托幼園所必須設立保健室和隔離室,并符合條件要求。接收兒童少于50名的托幼園所可設立簡易保健室和隔離床。
第七條各級各類托幼園所必須根據接收兒童的數量,按基本條件規定的比例配備衛生保健人員和營養工作人員。
托幼園所的醫(護)師(士)及保健員均應按規定參加有關兒童醫療保健專業培訓,并取得培訓合格證明;飲食服務人員,應當按規定接受有關兒童營養及食品衛生知識的培訓。
第八條申請開辦托幼園所的,應按基本條件自查合格后,向所在地的縣(區)衛生行政部門提交書面申請書和有關材料;縣(區)衛生行政部門在收到書面申請書后10個工作日內受理;在受理后30個工作日內,受理單位組織現場核查,對符合基本條件的,發給《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合格證書》;不符合的可限期整改,整改后復查仍不合格的發給不予發證的通知書。
《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合格證書》有效期三年,每年校驗一次。有效期滿前一個月按上述規定重新辦理。
第九條已登記注冊的托幼園所,應在本辦法頒布后六個月內,按第八條規定程序申報領取《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合格證書》。
第十條兒童入托幼園所必須到居住所在地各級婦幼保健機構進行健康檢查,憑兒童入托幼園所健康檢查表、兒童保健手冊和兒童預防免疫接種證,方可辦理入托幼園所手續。
農村托幼園所的兒童入托體檢、工作人員體檢可由居住所在地的鄉鎮衛生院承擔。
對離托幼園所3個月以上或有肝炎接觸史的兒童在檢疫42天后,經體檢證實健康方能重新回托幼園所。
第十一條托幼園所工作人員每年必須到當地各級婦幼保健機構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取得健康檢查單位簽發的健康合格證明,方能上崗。炊事人員健康管理按《食品衛生法》規定執行。
患有國家法定傳染病(病毒性肝炎、痢疾、傷寒或副傷寒、艾滋病、梅毒、活動性肺結核、麻風)、滴蟲性及霉菌性陰道炎、化膿性皮膚病或精神病的人員,不得從事保教、炊事工作。
第十二條衛生保健工作應列為托幼園所等級評審和質量監測的重要內容。托幼園所衛生保健質量評估標準由省衛生行政部門會同省教育行政部門制定。
托幼園所衛生保健部分的等級評審和質量監測工作,由衛生行政部門及婦幼保健機構負責。
第十三條省級婦幼保健機構負責全省托幼園所衛生保健業務指導和質量監測,承擔“省級”托幼園所等級評定的衛生保健部分。
地市級婦幼保健機構負責轄區內托幼園所衛生保健工作的業務指導和質量監測,承擔“市級”托幼園所等級評定的衛生保健部分。
縣級婦幼保健機構負責轄區內托幼園所衛生保健工作的業務指導和質量監測,承擔“縣(區)級”和鄉鎮級托幼園所等級評定的衛生保健部分。
鄉鎮衛生院接受縣級婦幼保健機構的業務指導,負責轄區內托幼園所衛生保健工作的技術指導和質量監測。
托幼園所的保健室診療活動、食品衛生、公共場所衛生監督與管理等按有關法律法規執行。
第十四條對認真執行本辦法,在托幼園所衛生保健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衛生行政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十五條對違反本辦法的單位和個人,由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教育行政部門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限期整頓、停止招生、停止辦園所的行政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準許或縱容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及精神病人從事兒童看護、保教、炊事工作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按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十六條兒童入托幼園所健康檢查表、托幼園所工作人員健康檢查表、健康證明書和托幼園所衛生保健合格證書,由省衛生廳統一樣式,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制發。
篇3
早上7點,11歲的郝執一醒來,見媽媽不在身邊,哭鬧著把衣服扔了一地。正在服藥的胡敏趕來,輕撫著郝執一的頭說:“媽媽在,執一乖,不哭。”
這樣的突發狀況經常發生,只是在7年前,胡敏不知道這是自閉癥引起的。
2002年,郝執一的出生,給四川彭山縣的胡敏一家帶來莫大喜悅。當郝執一還是嬰兒時,胡敏就給他念四書五經,希望他長大后能成為“大家”。誰也沒想到,幸福的生活背后隱藏了磨難。
2004年,胡敏被查出患有鼻咽癌,癌細胞已轉移到頸部淋巴。就在她治療期間,兒子的異常行為引起了家人的注意。
郝執一經常自言自語,很少和人交流,無緣無故地大喊大叫,在幼兒園隔三岔五地打人。胡敏帶著孩子跑了幾家醫院,診斷結果都是自閉癥。
萬念俱灰的胡敏選擇投河自盡,被丈夫及時發現救起。夫妻倆在河邊大哭一場。
冷靜下來之后,他們開始給兒子治病。為了節省開支,胡敏停用了增強抵抗力和止痛的藥,只服用抗病毒的藥。夫妻倆還在家自制自閉癥康復訓練器材。沒有訓練平衡能力的大陀螺,就用碾米的大漏斗,孩子坐在里面,胡敏在外面轉,讓漏斗載著兒子旋轉;沒有標準的大秋千,胡敏就讓丈夫在客廳里搭一根木橫梁,架上秋千,讓兒子訓練。
從發現郝執一患自閉癥開始,胡敏就辭職專門照顧他,每天下午陪他訓練。因為體力不支,她經常坐在椅子上推。
“上帝沒有賜給他智慧,我想在有生之年,給他營造一個幸福溫暖的家。”抱著這樣的信念,胡敏堅持了4年。2010年,她的身體再次拉響警報:癌細胞已轉移到大腦,壓迫了神經。想著時日不多,胡敏抱著兒子哭,而兒子跟平常一樣,冷漠地推開媽媽,像個陌生人。
這時,郝義忠打聽到,重慶一家醫院通過手術可以緩解自閉癥病情,但費用至少要13萬元。滿懷希望的胡敏夫妻賣掉房子,加上朋友的捐助,湊齊了手術費。
手術后,郝執一的病情有所好轉。看到胡敏的手被割破了,他說了一句:“媽媽流血了。”這讓胡敏看到了希望,兒子正在恢復。
2012年11月,胡敏帶著兒子來到成都心愛星兒童能力訓練中心。母子倆在訓練中心附近租了房子,郝執一很不適應新環境,一緊張就捂著耳朵不停地自言自語。
語言障礙、溝通障礙和行為刻板是自閉癥患者的顯著特征。郝執一能說話,卻像鸚鵡學舌,不懂語言技巧。哪怕花幾個月學會了“我是郝執一,你是媽媽,他是爸爸”,但他仍然不能區分“你、我、他”。
郝執一會跑到陌生人旁邊,聞聞別人的頭發和衣服,或是趴在街邊下水道的井蓋上,嗅嗅井下的東西,仿佛是在用聞來認識這個世界。
第一次去訓練中心時,胡敏找不到路,繞了一圈。之后,郝執一每天都會舍近求遠地走這條路,要是胡敏想走近路,他就大哭大鬧。回到家后,他會把換下的鞋整齊地放在鞋架上,但換上的拖鞋永遠是一只紅色、一只藍色。
要是郝執一覺得不被人關注,他就在房間里大便,或是亂扔食物、衣服,如果他發脾氣,還會打人。每當看到郝執一惡狠狠的眼神,胡敏都會不自覺地用手護頭,怕被兒子一巴掌打暈。即便如此,胡敏還是盡可能帶兒子出去玩。這天傍晚,胡敏答應兒子去公園散步。在路上,胡敏雙眼模糊,有氣無力,她對走在前面的郝執一說:“媽媽看不見,執一牽著媽媽的手,當我的眼睛好不好?”郝執一不耐煩地牽起胡敏的手,急匆匆地往公園走。
胡敏用“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來形容自己,她守了郝執一7年,與癌癥抗爭了9年,如今看來都是無望。她現在累了,只想好好休息。
“家長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
3月5日是雷鋒紀念日,可對9歲的陳酉任來說,那天僅僅是星期二――他滑冰的日子。每周二晚上,成都某商場的滑冰場免費對自閉癥兒童開放,陳酉任和媽媽陳文靜會準時參加。
冰場上的陳酉任看起來正常極了,只有和他面對面交談時,才會發現他與眾不同。
他似乎正在看你,甚至泛起微笑,做出要擁抱你的姿勢,可他跑過來只是想捋一捋你的頭發。他總是躲閃別人的目光,即使四目相對時,你也會發現,他的眼睛里倒映的是一個外人無法走入的世界。在千里之外的大連,哥哥王酉揆也用這樣的眼神看著別人。
2004年,陳文靜的一對雙胞胎兒子出生了,全家人視如珍寶。可當兄弟倆3歲時,還一直各玩各的,既不交流,也聽不懂大人的話。陳文靜帶他們到北京檢查,兄弟倆被確診為自閉癥。幸福的一家4口瞬間崩潰,經過無數次爭吵,陳文靜和丈夫王元東離了婚,也關閉了北京的公司,各自帶走一個孩子。
2007年,陳文靜帶著任任回成都治療。她說:“他3歲多時能力很差,連下蹲這樣的口令都聽不懂,有時大小便也不吱聲,弄到褲子里。”即便如此,陳文靜也一直陪著他訓練。
在成都治療兩年后,任任的進步不太明顯。2009年,陳文靜帶著任任去鄭州訓練,這是任任進步最快的一年,也是陳文靜最辛苦的一年。
生性好強的陳文靜也曾失望無助,甚至埋怨過,但每次看到兒子那么努力,陳文靜就會調整情緒,繼續前行。她說:“只有家長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
2010年回到成都后,為了培養任任的社交能力,陳文靜經常帶他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朋友聚會、老同學聯誼會、慈善音樂會,只要有機會,陳文靜都讓任任當眾做自我介紹。因為發音不準,任任吃力地說一句,陳文靜就翻譯一句:“大家好!我叫陳酉任,今年9歲了……”
陳文靜還放手讓孩子去做感興趣的事,比如做菜。任任喜歡切菜,她就手把手教他。現在任任不僅能夠幫媽媽削土豆、切蘿卜,還學會拌菜。陳文靜覺得,這樣將來至少不會餓著他。
2012年9月,任任開始上小學一年級,他所在的特教班共有11個同學,他能叫出每個孩子的名字。因為擅長體育,任任被選中參加特奧會游泳比賽,每周二和周四下午進行游泳訓練。
哥哥揆揆也開始上一年級,每年夏天,哥倆都會聚一聚,從以前的互不搭理到現在的手牽手,哥倆的心逐漸靠近。
陳文靜母子從鄭州回成都時,其他患者的家屬看到任任變化大,都想讓陳文靜幫著訓練自己的孩子。看到家長們糾正孩子行為的場景,就像按下了她當年生活的回放鍵。
她隨即寫了一份開辦自閉癥兒童訓練中心的申請書,成都市錦江區殘聯免費提供了一層樓作為訓練基地。陳文靜和好朋友鄧越湊了十幾萬,買了器材,請了老師,成都“心愛星兒童能力訓練中心”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