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的方法和技術范文

時間:2023-11-08 17:51: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嫁接的方法和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嫁接的方法和技術

篇1

一、工程造價結算審核內容

1、工程量的審核

工程量審核的前提是工程量計算規則要科學合理,工作人員也應該予以充分掌握。首先要明確計算范圍,其次是要弄清各環節的限制范圍,最后在核查完畢之后要參照計算比例與實際尺寸是否相符,直至確認無誤。

2、施工費用的審核

在施工費用的審核上應嚴格按照工程造價管理部門所頒布的相關文件規定,審核中重點應該放在合同和標書中明確的規定費率上。在具體的審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三點,分別為計算費率是否準確、施工單位取費級別是否符合規定、取費表同施工性質是否相符。

3、工料定額單價的審核

工料定額單價審核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直接套用工料定額單價審核,主要分析設計圖紙中建筑標準是否與分項項目內容相符;二是補充定額單價審查上要特別注意編制依據及其可靠程度;三是換算定額單價審核,要重點分析換算系數的正確性。

4、設計變更單和施工簽證單的審核

設計變更單和施工簽證單的審核工作主要由以下四點,分別為審查設計變更內容是否符合相關規定;審查手續是否齊全;審查簽證是否存在紕漏;審查內容是否科學合理。

二、工程造價結算審計中常見的審計方法

1、全面審計法

這種審計法是通過對工程項目全過程進行分別的審查。并且,全面審計法的計算方式是與圖紙預算方法基本一致的,都是按照國家規定的預算定額來對每一個施工環節進行全面的的審查。通常情況下,這種審計方法的出錯率較小,設計結果的精確性非常高。然而,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由于全面審計法涉及的是全過程的工程項目量,這就加大了審計人員的工作難度。

2、標準圖審計法

標準圖審計法的含義是指通過圖紙施工或者利用標準圖紙施工的工程項目,先集中審計力量對標準預算或者決算造價進行編制,并以此作為標準對比進行審計的方法,一般對于按照標準圖紙設計或者是通用圖紙施工的工程,其地面以上的結構基本上相同,可以集中審計力量對一份預決算造價進行細審,以此作為標準圖紙的標準造價。

3、對比審計法

可以說,在所有審計方法里,對比審計法是工程造價管理中比較常用的設計方法,其最主要的審計內容是指審計部門以同類工程中的工程造價為參考,并對擬建的工程進行審計,但是,在實際中應用這種審計方法時,應該特別注意兩個方面:首先,審計人員在參考已完成審計的同類工程造價的過程中,對于施工圖紙中的相同部門,可以根據擬建工程來進行審計,然而,不同的部門要進行分別審計,不可以采用審計對比法。其次,擬建工程與參考工程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其建筑面積存在很大的差異,那么,針對這種現象,可以利用參考工程與擬建工程相同工程量這一點進行對比審計,由于這一過程較為復雜,審計人員必須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對擬建工程進行認真仔細的審計,避免審計結果發生誤差。

三、加強工程結算審計的技巧分析

1、積極創新,更新觀念

首先要明確項目成本管理的主體、工程造價法規及相應的管理職能,并將其具體內容納入到建筑市場經濟活動范圍中。其次,招投標管理部門要對市場、業主、施工方、設計單位準入市場行為加以有效管理。同樣,造價管理部門也應該在充分依據合同的基礎上對市場價格信息、咨詢機構、造價條款及計價方法進行管理和規制。但就當前形勢來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市場運作機制并不完善,因此工程造價的控制必須要積極創新、更新觀念,從改革和發展的角度對待問題,確保符合建筑市場的發展趨勢。

2、加強成本管理體制和專業咨詢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咨詢結構的出現是市場經濟發展趨勢中的必然產物。近年來尤其是在我國建筑行業,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已經成為了我國建筑市場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主體。但不可忽視的是,咨詢行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當前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一是質量差、二是商業行為不規范、三是不公平競爭、四是需求矛盾與競爭力明顯的矛盾。因此對于上述問題我們必須要采取措施予以完善,具體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對策:

(1)加強管理

多方協作和項目成本管理等方面是建筑部門的主要任務,因此宣傳成本、建設成本等工作必須要采取措施進行有效管理。

(2)健全法規

我國建筑市場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執行,創造出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良好市場環境,為我國建筑行業發展奠定基礎。

(3)提高水平

通過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評估水平能夠極大的提高從業人員道德水平與專業素質水平,從而實現工程造價結算管理工作到全過程造價咨詢服務的轉變。

3、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軟件

如今,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計算機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工程結算審計工作中,有效的解決了以往傳統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審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降低了錯誤率,通過利用計算機系統來減少審計人員繁重的工作任務量,逐漸實現了工程結算審計工作信息化管理的發展模式。目前,越來越多的審計計算機輔助軟件被開發出來,這勢必將會成為我國工程造價結算審計工作未來主要的發展趨勢。

4、加強審計制度和人員隊伍建設

對于審計制度,應該按照木地建設工程造價管理辦法和機關國家建設項目審計準備的要求,結合自身單位的實際情況,建立有利用市場競爭力的規章制度,使審計制度有章可循,減少不必要的錯誤。另外,還要加強人員隊伍的建設,工程決算審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員洞察能力比較強,知識而比較廣,懂審計、會計、法律、工程預算等方面的知識。

篇2

關鍵詞:布巴哈水電站RTK結合全站儀數據處理

Abstract:Cloth Baja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through regional complex, there is a river, muddy swamps, forest coverage, considering RTK measurement for satellite signal dependent, so the measurement using RTK combined with total station surveying can according to the completion of work,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cloth of Baja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 RTK combined with total station data processing

中圖分類號:TV7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3-0020-02

1.工程概況

加蓬大布巴哈水電站位于加蓬弗朗斯維爾地區(Franceville)奧果韋(Ogooue)河上游流域布巴哈(Poubara)地區。整個測區地理坐標約為東徑13°25′34″~13°33′15″,南緯1°39′44″~1°46′34″。

大布巴哈水電站一期工程裝機容量160MW,多年平均發電量9.50 億Kw.h;電站水庫正常蓄水位411.0m,最高運行水位413.75m,最低運行水位405.0m,總庫容4.5億m3。一期工程由擋水建筑物、溢流建筑物、下游放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發電廠房和開關站組成。擋水建筑物采用中央河床碾壓混凝土壩和兩岸粘土心墻壩的混合壩型,壩頂高程415m,最大壩高37m。發電廠房為地面式布置,其中安裝4 臺單機容量為40MW 的水輪發電機組。 Franceville現有輸配電網絡有下列幾條線路:

1 、POUBARA-FRANCEVILLE的線路和POUBARA-MVENGUE-MOANDA的線路(63kv)。

2 、FRANCEVILLE- MVENGUE線路(20kv)。

3 、MOANDA建有一座63/30kv的變電站,通過兩條30kv的線路向MOUNANA和BAKOUMBA輸電(并與CONGO-MBinda的線路連接)。

4 、FRANCEVILLE建有一座63/20kv的變電站,通過一條20kv的線路向LECONI地區輸電。

5 、MOYABI建有一座10MW的備用電站,通過一座63-5.5kv的變電站向MOYABI的無線電發射站供電。

2.坐標系統及數據處理

根據測量任務及實際情況,實行GPS結合全站儀進行整個輸電線路、變電站及開關站的測量。

本次測量所采用的計算方法全部采用電腦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 坐標基準及投影方式以2009年4月法國科英公司測量專家到現場對樞紐區控制網復測后給出的結果為準,與工程區及庫區坐標系統一致,采用UTM投影,投影分帶為33M。以B3(9804434.877,338883.067,393.455)為基準點,在線路附近開闊地區布設控制點,其中POUBARA FRANCEVILLE的63kv輸電線路共布設測量控制點9個,從Moanda-COMILOG的220kV輸電線路共布設控制點16 個,其中COMILOG開關站附近布設控制點 2個。

測量時在控制點B3 架設GPS接收機,同時在線路埋設的控制點上架GPS接收機,進行聯測,所有觀測數據由GPS接收機自動記錄,觀測完成后傳輸至電腦由廠家提供的軟件進行相關內業解算工作,解算出線路控制點坐標。

3.輸電線路勘測的目的以及線路布置

測量所使用的機器設備主要有:徠卡TCR402全站儀一臺套,中海達V8動態GPS四件套,手持式GPS 四臺,對講機8對,筆記本電腦3臺,數碼照相機1臺。

3.1勘測目的

本次線路勘測的主要目的是確定線路走廊帶狀區域的勘測以及變電站的位置 ,以便對大布巴哈水電項目輸配電線路進行布置, 獲得《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所需要的必要的地形信息并確定主要的地理參數,例如為了確定接地網絡的尺寸而需要獲得的變電站基礎的承載力,以及土壤的電阻率。對布巴哈工程現場地區線路以及相關的地形進行測定,以便對POUBARA FRANCEVILLE 和 POUBARA MOANDA的輸電線路進行布線。

3.2線路的布置

大布巴哈工程主要應該為Moanda的礦區、 Franceville和Moanda地區的居民以及兩個主要消費中心地區的工業和經濟活動供電。

人口稠密的地區集中在現有的道路和線路的軸線上,特別是FRANCEVILLE M’VENGUE 以及 M’VENGUE MOANDA地區。線路和變電站預計布置如下:

從大布巴哈開關站起,應按現有63kV線路方向水平布置一條220 kV 的線路,一直通往M’vengué的機場,然后向北,至Monts de MBouma處,以便沿著鐵路向西北延伸至Moanda。

從大布巴哈開關站起,一條63 kV的線路向北延伸到Franceville,基本上與現有線路平行。

大布巴哈廠房的上游將新建一座升壓開關站,這個開關站包括一條220kV出線和一條63kV出線。布巴哈現有63kV線路將連接到大布巴哈63kV開關站上,然后按照原定路線通向Franceville和Moanda。

在Moanda 預計新建一座變電站,以便布置220 kV的排架 (63 kV進線及63 / 20 kV變電)。

Franceville 現有變電站需要擴建,以便布置新的排架(63 kV進線以及 63 / 20 kV變電)。

3.3 線路走廊

1. 應對標樁工作時標記的線路走廊進行地形測量。

2. 線路走廊沿著現有軸線或現有林間小路,或與之平行。

3. 通向Franceville的63kV線路:在現有POUBARA FRANCEVILLE西側,從大布巴哈開始。

4. 通向Moanda-COMILOG的220kV線路。

5. 在POUBARA M’VENGUE 63 kV線路東側,直到M’VENGUE機場。

6. 從機場出來,220kV線路與63kV線路交叉,然后向西延伸約1km。

7. 最后,線路延伸至加蓬鐵路處,沿著鐵路線通向Moanda, 直到待建的Moanda COMILOG變電站處。

4.輸電線路測量內容、施測方法及具體操作

4.1.測量內容

1.根據測量技術規定測繪全線的中心斷面和與中心斷面高差為O.5 m以上的兩側邊線斷面圖、中心線兩側各30m寬的平面圖,在中心線軸線上10米測量一個點,在中心線兩側15米測量一個點。并根據設計人員的意見增測必要的數據。沿標記的線路走廊中心線的地形剖面圖的比例尺為:高度1/500;長度 1/2500。

2. 本工程線路中心至邊線間距離一般按30m考慮(特殊地帶根據設計人員要求適當加測) ,當邊坡高寬比不小于1: 3時,應測繪風偏橫斷面圖,并在平斷面上標注出各危險點的高程、左或右邊線、距線路中心線水平距離。

3. 線路若經過有林地段(包括一般樹種和經濟林木)時,測繪線路中心及線路中心至邊線距離30m內(特殊地帶根據設計人員要求適當加測)林木高度,并將林木高度及樹種名稱標注在斷面圖及平面圖上。

4. 對線路中心線兩側各50m內房屋建筑及其他構、建筑物應測繪并標注在斷面圖及平面圖上。

5. 沿著線路走廊勘測有關土壤類型(低洼、干躁…)以及地表覆蓋的植被的信息,對于植被矮(小于30m)的地區要對線路走廊寬度進行勘測,對于植被高(大等于30m)的地區,勘測寬度要增加。

6. 所有交叉跨越物,如公路、電力線、通信線(I、II級含交叉角)、埋地電(光)纜、水利設施等均進行實測,并標注在斷面圖及平面圖上。

7. 對交叉跨越的通航河流、水庫、洪水淹沒區、在建或待建等級公路等根據設計要求連測有關的坐標、高程(包括洪痕高程)等,為準確定位 提供測量數據,并按規定標注在斷面圖及平面圖上。

8. 線路經過的采石場,不論大小,均應測量線路與采石場的最近距離。

9. 當設計人員根據現場情況認為在局部走廊擁擠地段(如房屋密集地 段、障礙物較多、通視情況不好的地段等)需用儀器優化選線時,應配合做好多方案比選工作。

10. 全線桿塔位(預計)均需按設計人員的具體要求測量每基塔位平斷面圖或拉線基礎與桿塔位基礎的高差。

11. 所有桿塔位均應有樁,重要轉角樁應有副樁。

12. 預計桿塔基面的測量要求;根據現場所定塔位對各桿塔測量塔基平斷面圖(圖A)。要求每基桿塔位分別測量從中心樁至A、B、C、D四個基礎方向的斷面和E、F兩個垂直線路方向的橫斷面(跨林高塔及轉角塔可不測E、F斷面)以及離中心樁r=15米范圍內的平面圖。 考慮現場的不確定因素, A、B、C、D斷面要求測量范圍為L≥15米,每L段須是5個測點以上的連線;E、F斷面要求測量范圍Lb≥15米。當在塔位中心樁方圓(半徑15米〉范圍內有河、塘、溝、渠、墳、 穴等設施及機耕路時需測量并標注在平面圖內。并為結構設計提供塔基斷面成果圖(塔基斷面格式圖B)。

注1:橫軸代表距離,縱軸代表高差,兩軸交點為桿塔中心。橫軸右側箭頭代表線路前進方向。

注2:A、B、C、D為塔角方向,順時針編號,與線路起始方向的夾角由塔型和轉角角度決定。

注3:塔基斷面的縱橫比例尺分別為1:100、1:200,若斷面起伏較大時可均為1:200。

圖B:塔基斷面格式示意圖

當轉角為0時, y軸為線路方向;當為左轉α(或右轉α〉時, y 軸為線路方向左轉α/2 (或右轉α/2)的方向, x軸與y軸垂直。 桿塔位樁編號:轉角樁從J1起編,直線樁從Zl號編起,輔助樁從Fl號編起

13. 在Moanda的Comilog工程的區域,業主提供一處 100 m x 50 m 的區域,在已經確定了位置的區域,變電站區域測1/500的地形圖。平坦區域等高線間距為0.5m,有坡度區域等高線間距為0.25m。

4.2.線路及變電站的具體測量

對線路進行踏勘后發現,線路經過很多森林、河流、深溝區域。由于考慮到線路測量的精度,故采用RTK結合全站儀對線路進行測量。其具體的操作過程為:

(1)無森林、深溝的開闊區域

直接用RTK 測量線路中心線及中心線兩側各30m范圍的地形。其中線路中心線10m左右采集一個測量點,線路兩側15m左右采集一個測量點。在地形變化突出的地方加測地形變化點。在塔基處對線路的橫向、縱向和斜向進行測量,大概5m左右采集一個測量點。在經過田地、房屋、公路或其他建筑物時,對線路左右50m范圍內的地物都進行了測量記錄,并在最后的測量成果圖中詳細進行了標識。

(2)森林區域的測量

在森林覆蓋區域,由于考慮到GPS的接收精度,故采用RTK結合全站儀的測量方法。先用RTK將控制點坐標引到線路上(在森林邊的開闊處預先做兩個臨時控制點,用RTK對臨時點測量十次,取其平均值作為臨時控制點的坐標),然后在臨時控制點上架設全站儀,用全站儀放樣出線路的方向,指揮工人順線路軸線方向砍出一條5m寬的無樹區域,在此區域架設全站儀,順線路方向進行測量。其中線路軸線方向大約10m左右采集一個測量點,線路兩側15m左右采集一個測量點,在地形變化較突出的地方加大了測量點采集的密度。在進行塔基測量時,將點引至塔基處,然后分別對塔基的縱向、橫向及斜向進行了測量,其測量點密度為5m左右采集一個測量點。對線路范圍內高大的樹木、公路或地物等都進行了詳細的測量記錄,并在最后的測量成果圖中進行了詳細的標識。

(3)Moanda變電站、大布巴哈開關站、Franceville擴建變電站的測量

在Moanda變電站位置,根據業主所提供確定的變電站區域附近埋設控制點兩個,由于此區域比較開闊,故采用RTK 對此區域附近100m100m范圍的地形進行了詳細的測量。其測量點采集密度大約為5m左右采集一個測量點,詳細的測量了周圍100m范圍內的地物并在最后的測量成果圖中進行了詳細的標識。對大布巴哈電站上游升壓開關站范圍內的區域地形進行了詳細的地形測量,對Franceville擴建變電站范圍內的區域進行了詳細的地形測量,對此區域附近的地物等進行了詳細測量記錄,并在最后的測量成果圖中進行了詳細的標識。

5.輸電線路測量成果

此次輸電線路測量共埋設并測量63kv線路測量控制點9個,測量線路長度為100000m,測量塔基100個。埋設并測量220kv線路測量控制點16個,測量線路長度為1000000mm,測量塔基100個。測量了Moanda變電站區域100m100m范圍地形、大布巴哈電站上游升壓開關站范圍內的區域、Franceville擴建變電站范圍內的區域。

6.結束語

篇3

關鍵詞:茄子 嫁接栽培 影響 研究進展

現代蔬菜生產正在向設施化、基地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同時致使連作障礙日益嚴重,已成為限制設施栽培的重要因素。在設施蔬菜生產中茄子是重要的蔬菜種類之一,近年來,在設施條件下茄子栽培面積逐年增加,同樣連作問題時常發生。對此,實施嫁接栽培技術是克服茄子生產連作障礙的有效途徑仍。利用砧木與栽培品種進行嫁接,不但可以對茄子的土傳病害進行防治,而且還能增強茄子的抗逆性。

一、茄子嫁接技術的應用

1、利用與篩選砧木

選擇適宜的砧木是做好嫁接的基礎,茄子砧木與接穗嫁接后,會產生較高的嫁接親和力,同時還會產生良好的共生親和力,其耐病蟲、耐熱、耐寒、耐濕性能也會大大增強,還可以提高吸水和吸肥能力。不同品種的砧木其特性各不相同,為了提高嫁接質量與效果,應篩選豐產、高抗的砧木,這是重要基礎。

2、嫁接方法

嫁接方法主要有插接、劈接、靠接等,并由此衍生出新的嫁接方法。目前,劈接法在栽培生產上使用較為廣泛,并且也是茄子嫁接的主要方法,其成活率可達90%以上,該方法操作簡便易學。在進行幼苗嫁接時,要使幼苗在莖粗和木質化程度、生理年齡等方面保持協調,應根據砧木和接穗的生長特性,確定播種期,這樣有利于嫁接傷口的愈合,也有利于嫁接苗的茁壯生長。

二、嫁接對茄子的影響

1、對生長發育的影響

由于嫁接苗的根系強大,能夠在土壤中增加有效吸收面積,且根系吸收土壤養分的能力得到加強,茄子表現為生長勢強,根、莖粗壯,葉面積增大,并且根系量比對照增加40%~60%。

2、對茄子品質的影響

將快圓茄接穗與托魯巴姆砧木進行嫁接,可以了解一些嫁接對茄子果實的影響,主要是了解到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含量及分布的影響。嫁接后其蛋白質、Vc及果實中的含水量均高于對照。

3、對茄子產量的影響

將快圓茄作為自根苗進行對照,可以了解嫁接苗果皮又黑又亮,果臍小,果型周正,無畸形果,市場的商品價值明顯提高;小區產量提高3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嫁接茄子果實生長質量提高,單株連續坐果的能力大大增強,致使盛果采收期有所延長,而終收期自然推后,因此產量、產值大幅度提高。

4、對茄子抗病性的影響

嫁接是一種誘導因子,可通過砧穗中各種抗病途徑的作用增強植株的抗病力,如葉綠素含量增加,會增大光合速率,根系活力提高以及束縛水根系和葉片中POD、PAL活性提高等。在嫁接苗作用下,茄子對土傳病害的抗性可有效地提高,從而降低發病率和病情指數。

5、對茄子抗逆性的影響

(1)耐低溫性。在低溫脅迫條件下嫁接苗發生冷害的時間延長,受害程度較輕。研究表明:在5℃低溫脅迫下,由于鈣缺乏均會降低嫁接苗與自根苗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自由鈣等含量,但降低的幅度低于自根苗。在抗冷性方面,不同茄子砧木幼苗存在明顯差異,且二者的抗冷性有密切聯系,砧木苗抗冷性越強,嫁接苗的抗冷性也就越強。

(2)耐鹽性(在NaCl脅迫下)。

①茄子嫁接苗的生長量和ABA含量均顯著高于自根苗,嫁接苗生長和多胺代謝受NaCl脅迫的影響小于自根苗。

②在嫁接茄子中0-2產生速率的上升幅度小于自根茄子,茄子幼苗葉片及根系中的SOD活性下降,POD活性上升,嫁接苗的保護酶活性始終高于自根苗。

三、嫁接技術的展望

1、深入開發和選育砧木

中國現有砧木還不能滿足不同地區和不同生產環境的需求,中國有較多野生茄子資源,尚需進一步開發。應加強對茄子野生種質資源的搜集、選育工作。此外,對砧木和接穗的質量、嫁接方法、嫁接苗,我們還應加強管理。加強培養基質的配制等方面的系統化研究,實現工廠化育苗,使嫁接苗商品化,以便更好地指導生產,服務生產。

2、雜交砧木雜交一代的鑒定

茄子的抗病基因多存在于半野生種和野生種中,其雜交一代的特點為:田間農業性狀表現介于雙親之間,植株高大,分枝旺盛,抗逆性強。目前對雜交砧木F1的鑒定大多采用田間性狀觀察法,在此基礎上展開通過F1與雙親的DNA鑒定方法的采用,可高效、快捷地鑒定遠緣雜交F1。

3、茄子抗病資源的創新

茄子根腐病的發生和危害對茄子設施栽培影響很大,且隨著茄子設施栽培的發展愈加嚴重。在防治方面,化學防治效果不明顯。嫁接防治效果好,但成本高,操作煩瑣。

篇4

關鍵詞:薄皮甜瓜;嫁接;育苗技術

中圖分類號:S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9-0130-1

1 砧木、接穗的選擇及播期

1.1 砧木的選擇

首先選擇砧木應考慮與接穗要有較好的親合力;其次要求砧木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抗逆性強,抗病力強,能抗土傳病害,耐低溫,且嫁接后不影響接穗果實的品質。

1.2 接穗的選擇

接穗應選擇適宜保護地栽培的品種,選擇早熟性強、耐低溫、耐弱光、品質好的抗病害的豐產品種。如糖王博士、新玉美人、奧美863等品種。

1.3 砧木、接穗適宜的播種期

要根據嫁接的方式來決定,靠接、貼接,接穗和砧木的播種時期一般砧木與接穗播期相差5~7天左右,即接穗比砧木提前5~7天為宜。插接砧木與接穗播期相差7~10天左右,即砧木比接穗提前7~10天為宜。同時也要視育苗環境溫度、濕度情況靈活掌握。

1.4 嫁接適宜期

接穗子葉平展,第1片真葉展開第2片真葉初露,苗高6~8厘米,砧木子葉片充分展平,第1片真葉出展(即破心),苗高4~5厘米,是嫁接的最佳時機。接穗、砧木苗期管理方法同甜瓜育苗方法相同。

2 嫁接方法

嫁接方法有靠接、貼接、插接等幾種方法,下面主要介紹靠接、貼接方法。

2.1 靠接法

目前大多采用靠接方法此方法的特點是操作簡便,嫁接后易管理,成活率相對較高。具體操作方法:

2.1.1 接穗砧木分開種植嫁接方法

2.1.1.1 先從苗床中起出砧木苗和接穗苗,砧木苗用刀片輕輕除去生長點,左手拇指、中指輕把砧木兩片葉子合起并捏住,苗的根部朝前,莖部靠在食指上。右手持刀在苗基的一側子葉下0.5-1.0厘米處,用刀片呈30-40度角向下斜切到胚軸粗度的2/5~1/2,切口一般長0.5~1厘米。

2.1.1.2 取一接穗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輕輕捏住根部,子葉朝前,使莖部靠在食指上,右手持刀片,在子葉著生的一側下1.5~2厘米處用刀片向上呈30度角斜切,深達胚軸粗度的1/2~2/3,切口一般長與砧木相同。從而保證接穗子葉略高于砧木子葉,使砧木子葉與接穗呈十字型,利于受光并防止發生病害。

2.1.1.3 左手捏住砧木子葉下部.略為傾斜,使切口微微張開,然后將切口相互靠接插入并完全吻合,不能松動,用專用稼接夾從接穗一側夾住靠接部位。

2.2 砧木和接穗分別種植在一個育苗缽中嫁接方法

先在育苗缽中種植接穗待接穗出苗子葉要展平時即接穗播種后5~7天左右播種砧木。具體情況根據環境溫度濕度情況靈活掌握。待適合時,即接穗子葉平展,第1片真葉展開第2片真葉初露,砧木子葉片充分展平,第1片真葉出展及時嫁接。操作方法同前。

2.3 貼接法

砧木原根接穗直接斷根嫁接,砧木苗不拔出,砧木苗用刀片在砧木頂端呈30~40度輕輕除去一片子葉及生長點,切口處見砧木導管,取一接穗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輕輕捏住在一側子葉下方1.5~2厘米處上呈30度角斜切斷莖,將接穗斜面同砧木斜面貼嚴實,用嫁接夾夾牢。

2.4 注意事項

無論采用哪種嫁接方法,接穗和砧木的貼合面要盡量的大一些,切貼合面要緊一些。

3 嫁接后的管理

首先要建一個相對保溫、保濕、避光的育苗床。床的大小可根據場地靈活掌握。嫁接移苗床最好是提前3~4天建好,密閉升溫保濕。

將嫁接好的苗移到建好的育苗床中要澆透水,在嫁接后一周內應做到充分保溫、保濕、降低光照,將嫁接苗的蒸發量降到最小的限度,努力促進細胞分裂加速傷口愈合,這是保證嫁接苗成活的關鍵。

3.1 溫度控制。從嫁接苗移栽苗床到嫁接苗成活,大約需要8~10天。此階段溫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間20℃左右,白天最高溫度不超過35℃,夜間不低于15℃。

3.2 光照控制。嫁接當日及前三天,用遮陽網把嫁接場所和苗床遮成花陰,避免陽光直射,從第四天開始要求每天早晚讓苗床接受短時間的日光照射一般開始半小時,同時進行通風。以后逐漸延長時間,根據嫁接苗情況加大通風量,7~8天后當嫁接苗成活,可撤除遮蓋物,接受充分光照,促進苗的傷口愈合及木栓化的形成,防止竄苗。

3.3 嫁接苗成活后,溫度白天在20℃~30℃,以25℃為宜,夜間12℃~18℃,以1℃為宜。定植前7~10天低溫煉苗,開始白天25℃度左右,夜間可到8℃度。以后可逐漸降到白天20左右,夜間8℃~10℃,最低可到6℃,但不要長時間低于4℃。

4.苗期澆水最好在上午,水溫不要低于15度。苗齡一般在30天左右,定值前注意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等病害的發生。在定植前1~2天打一次陪嫁藥。

參考文獻

[1] 錢桂艷,王學忠,劉秀杰,王學軍.薄皮甜瓜不同品種噴施不同葉面肥對產量品質的影響[J].北方園藝,2004,(02).

[2] 魏榮彬,吳金萍.薄皮甜瓜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研究[J].北方園藝,2003,(01).

[3] 陳雷.不同品種薄皮甜瓜果實成熟和采后生理生化變化規律的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00.

篇5

論文關鍵詞茶花;嫁接;接穗選擇與搭配;嫁接后管理

論文摘要介紹了茶花嫁接技術,包括接穗選擇與搭配、嫁接時間、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等內容,以供茶花種植者參考。

茶花屬于嫁接較難成活的植物,要提高其嫁接成活率,需掌握嫁接操作技巧,同時還需運用一些特殊的嫁接方法。現將茶花嫁接技術總結如下。

1接穗選擇與搭配

根據品種的資源進行接穗選擇,再根據操作者的個人愛好進行合理的搭配,才能使被嫁接的茶花達到預期的效果。接穗應選用優良無性系和樹冠中上部的枝條。茶花應選用所需品種植株上生長健壯、腋芽飽滿、葉色正常、無病蟲害的枝條。夏季用當年生春梢,秋季用當年生的春梢或夏梢作接穗。于清晨采集,放置于盛水的盆中,以免失水干枯。接穗最好是隨采隨接,忌取陰枝、老枝和病蟲枝。

1.1選株形、長勢相似的品種

如果所選品種長勢不同,勢必有的品種發芽早,有的發芽晚。發芽早的品種養分充足、長勢好、抽梢多,發芽晚的品種因養分被發芽早者耗盡而變弱。株形不同的品種嫁接在一起,有的直立、有的擴張,會使株形雜亂無章,有礙觀賞。

1.2選花期一致的品種

選用花期一致的品種,在開花時可收到一樹多色、一樹多型的效果。但如果都留有花蕾,勢必導致母株養分消耗殆盡,以后數年生長不旺。正確的做法應是讓不同的品種逐年分批分期開放,長勢旺的當年開,長勢弱的抹掉花蕾第2年再開。這樣有利于母株的復壯,保存有生力量。

1.3選花期不一致的品種

選花期不一致的品種,目的是讓母株的花期一批接一批開放,這其實也延長了花期,但必須要在母樹樹勢強勁有力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否則只能讓早花品種開放,晚花品種因養分不足往往開不出花而“胎死腹中”,落花落蕾是最終的必然結果。因此,這種嫁接對母株提出了一定要求,如達不到只能讓其以營養生長為主,使植株儲藏養分,翌年再開花。

1.4花色、花形搭配要合理

花色、花形的搭配完全可根據個人愛好來定。如果覺得1種品種過于單調,可將各種品種交叉接于一樹,可達到五彩繽紛的效果。

1.5選同一樹種的不同品種

這樣做的目的是樹勢協調、美觀。如果1棵樹上分別嫁接上茶花、茶梅,由于枝條長短不一,葉片大小相異,花形有大有小,就顯的不協調。

2嫁接時間

為提高嫁接成活率,必須在砧木水分、養分吸收旺盛的時期,一般在5~9月均可嫁接。據試驗,以6~7月為最佳嫁接時間。這時候氣溫適宜,當年山茶花接穗已木質化,移栽的砧木苗已成活,嫁接成活率可高達90%以上。

3嫁接方法

3.1撕皮嵌接法

此法適宜夏秋季節砧木能剝皮時使用,成活率高,樹冠成型快,是大樹嫁接的主要方法。廣泛用于油茶林低改的高接換種,或利用油茶林嫁接茶花品種建立茶花資源林,以及利用油茶樹或其他山茶樹嫁接茶花制作茶花樁景。在待嫁接部位,平行縱切2刀,深達木質部,長約3cm,寬度視接穗粗度而定,一般為0.3~0.5cm,再橫切1刀,挑開樹皮,使切口呈“H”形。取帶有1芽1葉的一段接穗,長約2.5cm,在葉柄對面帶木質削成長條形平口,平口兩側用刀片削去皮線,將接穗嵌入砧木切口內,嚴密包扎,只留葉柄和腋芽。然后用一塊透明薄膜包封整個嫁接部位,內留3~5cm空間,形成保濕罩。3.2三角嵌接法

此法可在春季樹皮不易剝離時使用,適用于大砧木嫁接,抽梢快,形成樹冠早,嫁接愈合處平滑,非常適宜利用油茶樹樁制作茶花盆景時應用,只是操作技術要求稍高。在嫁接部位斷砧,在砧木截口一側用利刀削成一三角形凹槽,長約2.5cm,寬度視接穗粗度而定。取帶有1葉1芽的接穗,長約3cm,從葉柄下削成相應的凸三角形。將接穗嵌入砧木槽內,使兩邊緊密結合,嚴密包扎接口。再用塑料袋罩住接穗及嫁接部位,形成保濕罩。接穗芽頭萌動后,逐步松開直至去掉保濕罩。

3.3嫩枝嫁接法

指在未半木質化砧木新枝上嫁接半木質化接穗枝條,一般采用劈接法進行。接后用2層塑料袋罩住接穗及嫁接部位,外面再套牛皮紙袋遮蔽強光。成活后逐步去掉紙袋和塑料袋。這種嫁接方法,由于砧木和接穗均為幼嫩枝條,形成層厚,愈合快,成活率高,是茶花嫁接育苗或培養一樹多品種茶花的主要方法。

3.4水扦插嫁接法

此法的優點在于管理簡便,適宜于家庭培育茶花應用,利用油茶老樁嫁接茶花制作盆景時也常用此法。砧木接穗的切削及嵌合與三角嵌接法基本相同,區別在于水扦插嫁接使用整個枝條作接穗,長8~15cm,接口包扎后,接穗下端外露3~5cm。用盛水小玻璃瓶固定在砧木上,將接穗下端插在水瓶中。接穗愈合萌芽成長后,撤去水瓶,剪去接穗下端部分。

4嫁接后管理

4.1截干

在嫁接后20~30d應及時觀察其愈合情況,愈合好的植株即用小鋸在接穗2~3cm處將砧木原保留的主干截斷1/2~2/3,并將其壓低。一般不要立即截斷主干,因為接穗還沒有吸收養分的能力,留部分主干可繼續吸收水分和養分供給接穗生長,70d后接穗腋芽開始萌動長出,這時候可將主干全部截掉。

4.2松綁

當接穗腋芽長出,即可將密封包扎的薄膜解開。再過20d左右將扎緊的綁帶割斷,使其正常生長發育。

4.3除萌芽

高砧嫁接砧木上萌芽枝多而且長得快,必須及時摘除,否則會影響接穗的生長,輕則導致植株生長緩慢,重則導致植株黃萎干枯。除萌芽要直至接穗生長占優勢為止。

4.4整形

嫁接成活后,應適當整形,根據茶花樹形和枝條位置的需要,用繩捆綁定向整形。

參考文獻

[1]方忠品,汪碧麗.茶花的繁殖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S2):151-152.

[2]王玉興.茶花靠接淺談[J].中國花卉園藝,2008(22):26-28.

[3]翁佐.茶花修剪技術及注意事項[J].花木盆景(花卉園藝版),2008(5):6-7.

[4]邵介安.山茶花扦插繁殖技術[J].科學種養,2008(6):22.

[5]富華.茶花嫁接技術[J].農業知識,2007(26):38-39.

篇6

關鍵詞 薔薇科植物;嫁接技術;成活率;植株長勢;耗時耗工量;操作復雜程度

中圖分類號 S616;Q949.75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21-0214-02

Study on Grafting Technology of Rosaceae

TAN Cheng-jing

(Office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in Pingqiao District of Xinyang City in Henan Province,Xinyang Henan 4641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grafted plants,seedlings growth of survival plants,the consumption of time and work,the complexity of the actual operation,the common grafting technology of Rosaceae(split,plug and socket)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survival rate of culting and grafting plants was high,the growth of plants was good,the cousumption of time and work was little,the methods of operation was simple,which was better than split grafting and approach grafting.

Key words Rosaceae;gradting technology;survival rate;seedlings;growth;consumption of time and work;operation complexity

嫁接在林木花卉上的應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現已成為園林花卉生產中不可缺少的技術之一,在果木及花卉繁殖中廣泛應用,對不產生種子的果木繁殖意義重大[1-2]。薔薇科植物(桃、杏、李、梅、梨等)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具有重要的生產和觀賞價值。薔薇科植物的嫁接在果樹花卉生產中應用廣泛,嫁接可保存栽培植物的優良性狀、增強植物適應環境的能力、使林木提早收益以及培育新品種[3-5]。嫁接在薔薇科植物繁育上的應用,既能保持接穗品種的優良性狀,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達到早結果以及增強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蟲害能力,還能經濟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數量[6-8]。

目前嫁接技術的應用范圍還在不斷擴大。就嫁接材料看,從普通的枝接、芽接發展到嫩枝接、葉接、胚芽接、生長點嫁接、鱗莖和塊莖的芽眼嫁接,乃至花序、柱頭、子房和果實的嫁接等,幾乎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可用來嫁接[9-12]。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每種嫁接技術都存在各種難題,如成活率低、成活植株長勢差、發芽少、耗時長等[13-21]。從嫁接植株成活率、成活植株幼苗長勢、耗時耗工量、操作復雜程度4個方面,對薔薇科植物常用嫁接技術(劈接、插接、靠接)進行探索,以期找出最適合薔薇科植物繁育的嫁接技術,為生產者進行大面積生產提供指導,增加經濟效益。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采用杏梅和杏樹作為試驗材料,以杏梅作為接穗,選擇嫁接代數少、健壯的杏梅母樹,于花芽萌發前采集一年生枝條作接穗,50條或100條為1捆,掛上標簽。放在低溫保濕的深窖內貯藏(溫度要求低于4 ℃,濕度達90%以上)。在窖內貯藏時,應將枝條下半截埋在濕沙中,上半截露在外面,捆與捆之間用濕沙隔離,蓋嚴窖,保持窖內冷涼。以杏樹作為砧木,選擇二至三年生無病蟲害的健壯杏樹植株作為砧木。

1.2 試驗方法

1.2.1 劈接嫁接。①斷砧。每株杏樹選擇2~4枝不同方向、桿直皮光滑、無病蟲的主枝作嫁接砧木。砧木在離地面40~80 cm處截斷,斷砧時防止砧木撕裂,斷砧后切口略加修光。每樹留2~3個枝作營養枝和遮蔭用,多余枝鋸掉。②切砧。按接穗大小和長短,用單面刀在砧木斷口處往下切,帶點木質部,若1株砧木上要接2個以上接穗,要在砧木兩邊平行往下切2刀。切砧刀口的方位要考慮接活后新枝生長的方向,以有利形成梅花的優點樹姿為宜。③削接穗。將削接穗的枝條放在木板上,一手按住枝條,一手拿單面刀片在芽的反面從芽基部下方3~5 mm處平直往下削1刀,削面上2 cm,稍見木質部,向內傾斜,在接穗基部斜到髓心。在接穗另一面基部切一短切口,切成20~30°斜面,在芽上方5 mm處切斷即成1芽1葉接穗。接穗上留1葉(葉片大的留1/2~2/3片)。接穗削好后放入清水中待用。④插入接穗。接穗長削面向內,皮對皮(形成層對形成層)插入砧木切口,然后把砧木切開的皮覆蓋在接穗短切面,使雙方皮貼合好。⑤綁扎接穗。用寬1.0~1.5 cm的塑料薄膜帶,自上而下綁扎接口,并注意防止接穗移動和遮蔭保濕。

1.2.2 插接嫁接。①斷砧。與劈接相同,每株杏樹選擇2~4枝不同方向、桿直皮光滑、無病蟲的主枝作嫁接砧木。砧木在離地面40~80 cm處截斷,斷砧時防止砧木撕裂,斷砧后切口略加修光。每樹留2~3個枝作營養枝和遮蔭用,多數枝鋸掉。②切砧。按接穗大小和長短,用單面刀刀尖在砧木斷口處往下劃破樹皮即可,不要傷到木質部。若1株砧木上要接2個以上接穗,要在砧木對稱的另一側平行往下劃。切口的方位要考慮接活后新枝生長的方向,以有利形成梅花的優點樹姿為宜。③削接穗。將枝條剪成10 cm左右的接穗,放在木板上,一手按住,一手拿單面刀片在芽的反面從芽基部下方3~5 mm處平直往下削1刀,與劈接不同,留有少量木質部,將接穗基部削成箭頭狀。在芽上方5 mm處切斷即成1芽1葉接穗。接穗上留1葉(葉片大的留1/2~2/3片)。接穗削好后放入清水中待用。④插入接穗。用單面刀將劃破的樹皮與木質部剝離,接穗削面向里,插入砧木樹皮與木質部之間,上端露出接穗木質部少許。⑤綁扎接穗。用寬1.0~1.5 cm的塑料薄膜帶,自上而下綁扎接口,并注意防止接穗移動和遮蔭保濕。

1.2.3 靠接嫁接。①移栽。將砧木與接穗母樹近距離栽在一起,使接穗與砧木接觸,使新栽樹木成活。②削砧。在砧木與接穗接觸的位置,通常離地面40~100 cm處,用單面刀沿砧木平直往下削出2~3 cm的削面,稍見木質部,切口方向應易于綁扎。③削接穗。在接穗與砧木接觸的位置,沿砧木削面相同的方向,用單面刀平直削出2~3 cm的削面,稍見木質部(不與母樹分離)。④對削面。接穗與砧木削面相對,皮對皮(形成層對形成層)緊貼一起。⑤綁扎接穗。用寬1.0~1.5 cm的塑料薄膜帶,自上而下綁扎接口,并注意防止接穗移動和遮蔭保濕。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嫁接方式杏梅成活率及成活植株幼苗長勢

由表1可知,不同的嫁接方式對杏梅嫁接的成活率有顯著影響,其中插接嫁接的成活率為87.28%,明顯高于其他2種嫁接方式。運用插接和靠接方式的杏梅植株幼苗健壯,長勢很好,用劈接方式進行嫁接的杏梅植株幼苗偏瘦弱,長勢一般。

2.2 不同嫁接方式耗時耗工量及操作復雜程度

由表2可知,不同的嫁接方式耗時量不同。其中靠接嫁接每人每天平均嫁接65株,耗時量最大;運用劈接嫁接每人每天嫁接87株,次之;運用插接嫁接方式進行嫁接,每人每天可嫁接113株,耗時量最小,插接嫁接方式最省時省工。插接嫁接的操作方法最簡單,劈接次之,靠接嫁接的操作方法最復雜。

3 結論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對于相同的砧木與接穗,不同的嫁接方式對杏梅嫁接植株成活率有顯著的影響,其中插接嫁接的成活率為87.28%,明顯高于其他2種嫁接方式;成活幼苗粗壯,生長態勢優于其他2種嫁接方式,插接省時省工,操作方法最簡單;對于薔薇科植物,插接嫁接優于劈接和靠接嫁接方式。

插接嫁接的成活率明顯高于劈接和靠接,是因為嫁接植株成活的關鍵在于形成層成功愈合,這就要求在插接穗過程中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必須對齊。而采用插接嫁接方式接穗與砧木形成層自然對齊,相對于劈接和靠接的人工對齊,成活率自然大大提高。靠接嫁接成活率略高于劈接。是因為靠接嫁接接穗未脫離母樹,在形成層愈合過程中,母樹可給接穗提供一定的水分與營養。因此,靠接成活率略高于劈接。

采用劈接嫁接的植株,幼苗長勢弱于采用插接的植株。其原因是:采用劈接嫁接的植株,接穗形成層與砧木形成層不能完全對齊,只有部分接穗的形成層能與砧木愈合。因此,劈接嫁接的植株幼苗長勢弱于采用插接的植株。采用靠接嫁接的植株,幼苗長勢好于采用劈接嫁接的植株。這是因為靠接植株的接穗未脫離母樹,在形成層愈合過程中,母樹可給其提供一定的水分與營養。

插接嫁接比劈接省時省工,主要由于插接操作不需要切砧,只需沿砧木斷口處劃開樹皮即可,且不需對齊接穗與砧木形成層,大大節省工時。靠接嫁接比劈接嫁接耗工費時,主要由于靠接嫁接在削接穗削面時,接穗連著母體,且需考慮砧木削面的離地高度與削面朝向,最終導致靠接比劈接耗工費時。

總之,對于薔薇科植,插接嫁接總體表現優于劈接和靠接,但目前劈接與靠接方式仍然廣泛使用,沒有接方式取代,原因在于插接嫁接有一定的局限性,當砧木離皮(木質部與韌皮部易分離)時才便于使用。當砧木不離皮時,通常采用劈接嫁接方式繁育苗木;而當接穗與砧木愈合所需時間長或不易愈合時,常采用靠接嫁接方法繁育。

4 參考文獻

[1] 王永祥,楊國鋒.黃金槐的嫁接技術[J].防護林科技,2006(1):93.

[2] 宋永海.黃瓜嫁接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20):145.

[3] 王學忠.改良黃瓜嫁接技術[J].天津農林科技,2003(1):37.

[4] 張加正,潘仙鵬,洪莉.梅花嫁接繁殖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06(5):539-540.

[5] 孔小新.黃瓜嫁接中應注意的問題[J].新疆農業科技,1997(2):29.

[6] 傅山秀.推廣三項作物嫁接技術獲成功[J].河北農業,2001(4):17.

[7] 李億坤.柚冬季幼砧嫁接技術[J].中國南方果樹,1991(3):40.

[8] 黃俊文,伊銘,門志平.淺議人力資源管理哲學[J].森林工程,2001,17(4):19-20.

[9] 李志剛,鄒純靜.巧用嫁接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06(2):23.

[10] 孫冬偉,鄔俊財,岳杰,等.栗與柞嫁接技術[J].林業科技,2006,31(2):16-17.

[11] 王廣印.提高嫁接黃瓜成苗率的途徑與措施[J].河南農業科學,1992(11):30-31.

[12] 張萬春,關佳蕙,張娜娟.黃瓜嫁接技術研究[J].吉林蔬菜,2009(3):88-89.

[13] 比列克孜·馬木提.黃瓜嫁接技術[J].農村科技,2010(4):47-48.

[14] 栗淑芳.黃瓜嫁接技術要點[J].農業科技通訊,2009(11):186-187.

[15] 王月民,楊文秀,盧建民,等.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的嫁接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1996(11):29.

[16] 陳海燕,寨秀蘭,馬艷華,等.黃瓜嫁接技術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1989(4):22-23.

[17] PERLAK F,DEATON R,ARMSTRONG T,et al.Biology of Plants[J].Biotechnology,1990(8):939-943.

[18] BAYLEY C,TROLINDER N,RAY C,et al.Botany[J].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2(83):645-649.

[19] KELLER G,SPATOLA L,MCCABLE D,et al.Introductory Plant Biology[J].Transgen Res,1997(6):385-392.

篇7

關鍵詞:黃瓜;嫁接方式; 成活率;生物學特性

雙根嫁接也稱雙砧木嫁接,是利用兩個砧木根系促進黃瓜生長的一種高效嫁接技術。雙根嫁接采用白籽南瓜和黑子南瓜兩種砧木,前期白籽南瓜根系長勢快,中期黑籽南瓜根系長勢快,后期雙根長勢都很旺盛,在強大根系的支撐下,黃瓜長勢強壯,抗病性、抗逆力等性狀明顯提高[1],產量比單砧木增產53.7%以上[2],效果非常明顯。本試驗旨在探討不同的嫁接方式對黃瓜雙根嫁接苗的成活率、生物學性狀的影響及植株抗病性差異,為黃瓜雙根嫁接栽培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和方法

1.1供試品種

接穗品種津優35號、津優36號黃瓜(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提供),砧木品種黑籽南瓜、白籽南瓜。

1.2接穗與砧木播種、嫁接

津優35號、36號黃瓜分別于2008年10月7日和8日播種,白籽南瓜和黑籽南瓜分別于10月7日、10月10日播種。嫁接在10月16日至18日進行。嫁接采用靠接+靠接、頂插接+靠接、劈接+靠接、頂插接+劈接4種方法。

1.3嫁接苗管理

嫁接苗栽入直徑10 cm的營養缽中,并澆足底水。用雙層黑色薄膜(不見光,利于嫁接口愈合)小拱棚覆蓋,1周后白天揭膜通風至嫁接苗移栽。

1.4嫁接苗成活率及生物學性狀調查

11月3日,對嫁接苗成活率及其生物學性狀進行調查。因嫁接苗數量較少,成活率調查采用總體樣本調查法。從各種嫁接苗中隨機抽取10株樣本,調查其株高、株幅、真葉數等生物學性狀。

1.5黃瓜植株發病狀況調查

在黃瓜植株開花結瓜盛期(2009年1月20日),采用隨機取樣法調查黃瓜枯萎病發病率。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嫁接方式對嫁接苗成活率的影響

不同的嫁接方式對雙根嫁接苗成活率的影響見表1。可以看出,相同黃瓜接穗(津優35號)、相同砧木(黑籽南瓜+白籽南瓜)采用靠接+靠接、頂插接+靠接、劈接+靠接、頂插接+劈接4種嫁接方式進行雙根嫁接,其嫁接苗成活率相差懸殊較大,其中靠接+靠接方式成活率較高,為91.00 %;頂插+劈接方式成活率較低,為73.66 %。不同接穗(津優36號、津優38號)、相同砧木(黑籽南瓜+白籽南瓜)采用靠接+靠接法嫁接,嫁接苗成活率分別為90.66 %和91.33 %,均高于其他嫁接方式。說明靠接+靠接法是提高雙根嫁接苗成活率的最有效的嫁接方式。

2.2不同嫁接方式對嫁接苗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嫁接方式對嫁接苗的株高、株幅、真葉數等生物學性狀有一定影響。相同接穗(津優35號)、相同砧木(黑籽南瓜+白籽南瓜)采用不同的雙根嫁接方式進行嫁接,平均株高、平均真葉數、平均株幅均以靠接+靠接苗最大,而且遠大于其他嫁接方式;以頂接+劈接表現最差。以津優38號黃瓜為接穗,其嫁接苗的平均株高、平均株幅、平均真葉數均大于以津優35號黃瓜為接穗的嫁接苗,這與同期播種的津優38號黃瓜長勢強有一定的關系。

2.3不同嫁接方式對黃瓜植株抗病性的影響

由于多年連作,枯萎病、霜霉病猖獗成為制約黃瓜塑料大棚生產的主要因子。由表3可以看出,經雙根嫁接后,黃瓜植株枯萎病發病率明顯下降,控制在0~5.0%范圍之內,但依黃瓜接穗品種及嫁接方式的不同,發病率略有差異。單根嫁接后,黃瓜植株枯萎病發病率也有所下降,但低于雙根嫁接苗。而未經嫁接的津優36號黃瓜(對照1)、津有38號黃瓜(對照2)植株,枯萎病發生較嫁接苗高,病株率分別達到21.0 %、23.0 %。

3討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無論是嫁接苗的成活率還是生物學性狀,均以靠接+靠接法最好,這可能是由于靠接苗接穗帶根,增加了根系對土壤中水分、養分的吸收面積,利于嫁接傷口愈合的緣故。靠接易操作,接后易管理,成活率也高,但靠接后易產生不定根。黃瓜一旦扎下不定根,它會逐步代替南瓜根的功能。南瓜根看起來粗壯,但實際上已逐漸失去作用,這樣就失去嫁接的意義了[3]。因此,靠接+靠接法一般需要進行后期1~2次的斷根處理。

按照靠接+靠接、頂插接+靠接、劈接+靠接、頂插接+劈接4種嫁接方法的技術規程要求,不同的嫁接方法對接穗和砧木播種時間的先后有不同要求(例如,靠接法要求接穗先于砧木播種3~5 d)[4]。本試驗由于條件所限,各種嫁接方法所采用的接穗和砧木均在同一時間播種,故對嫁接苗的成活率及其生物學性狀的影響會造成一定的差異。

雙根嫁接黃瓜與未嫁接黃瓜(對照)枯萎病發病率結果對比表明,采用雙根嫁接技術顯著提高了植株對枯萎病等病害的抗性。

參考文獻:

[1] 孫志強,白玉玲.嫁接黃瓜的生理基礎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1996(1):26-28.

[2] 齊艷花.大興區越冬茬雙根嫁接黃瓜增產效果顯著[j].蔬菜,2009(2):40.

篇8

關鍵詞黃瓜;嫁接技術;管理;注意事項

黃瓜嫁接是利用南瓜等抗土傳病害的葫蘆科植物作砧木,以黃瓜作接穗,利用嫁接苗進行栽培的技術。其有以下優點:一是可防根位病害,特別是對防枯萎病效果十分顯著。枯萎病菌不能侵染南瓜根系,換根栽培中枯萎病株可以降到20%以下,甚至根本不發病。二是南瓜根系發達,吸肥水能力強,嫁接后的黃瓜植株生長旺盛,環境適應性強,可增產30%~50%,并能提早上市5~7 d[1-3]。

1嫁接前的準備

主要品種是黑籽南瓜,用種22.5 kg/hm2,種子量為4 400~4 700粒/kg。種子催芽前在陽光下晾曬1~2 d,溫水浸種6 h,搓洗3~4次,浸種后在12~14 ℃條件下晾18 h,使種子皮變干,于30 ℃催芽,2 d開始出芽。

主要嫁接栽培用的南瓜苗和黃瓜苗要適時培育,嫁接一般在出苗后7~8 d進行。黃瓜、南瓜幼苗2片子葉都充分展開,真葉還未萌生,苗高達4~5 cm,葉色由黃轉綠時嫁接,一般成活率可達95%。如果嫁接過早,因幼苗太小,不易操作;如果嫁接過晚,因幼苗組織老化,成活率不高。育苗時:一是先播南瓜,過2~3 d再播黃瓜,因南瓜生長較慢,相差2~3 d,嫁接時正好二者子葉都同時展開;二要分2~3批育苗,每批播種相差1~2 d,以便陸續進行嫁接;三要適當提高育苗溫度,使子葉下胚軸伸長,便于嫁接時操作[4-5]。

2嫁接方法

2.1靠接法

先畦播黃瓜,5 d后播南瓜。南瓜播在營養缽中,缽中的營養土可放至7成滿。2~3 d南瓜出苗,約10 d南瓜長到一葉一心開始嫁接。嫁接前要先用竹片削一個竹簽,其柄部為片狀,最尖端為圓柱形,將尖下部竹片光滑面削成刀刃。嫁接時先用竹簽刀刃部或刮臉刀片將南瓜生長點從子葉處去掉,用竹簽尖在2片子葉基部的側芽處劃1下,以免長出側芽。南瓜在生長點下0.5 cm處用刮臉刀片向下切約1/2莖粗的斜口,黃瓜在生長點下1.5 cm處向上切2/3莖粗的斜口。黃瓜、南瓜切口的斜面長度約1 cm,將二者切口對插吻合。用嫁接夾夾在接口處,再向營養缽內放些床土,將黃瓜根系蓋上并澆足水,進入嫁接后期管理。10 d后用刀片斷去黃瓜根,去掉夾子[6]。

2.2斷根靠接法

等南瓜出苗后再播黃瓜,可省去斷根工序。南瓜長到一葉一心開始嫁接。南瓜的切口、去生長點方法同靠接。在黃瓜生長點下1 cm,插入南瓜切口中吻合。用嫁接夾夾在接口處或用地膜條包綁。

2.3水平插接

在南瓜出苗后播種黃瓜,可節省斷根和夾嫁接夾工序。南瓜長到1葉1心時去掉生長點,生長點下0.5 cm處用比黃瓜莖略粗的竹簽垂直插穿南瓜莖,略露出竹簽。展平黃瓜苗子葉,從生長點下1.0~1.5 cm處切30°斜面,切口朝下插入南瓜莖插接孔中。黃瓜苗選用粗壯苗,不宜用徒長苗。

2.4斜插接

南瓜、黃瓜的播種及苗的大小均與水平插接相同,首先用竹簽尖部在南瓜1片子葉側,與莖成45°的方向斜插1個稍穿透的孔,將剛展平子葉的黃瓜苗從子葉下1 cm處切約30°斜面,朝下插入南瓜斜插接孔中。

3嫁接后的管理

3.1溫度管理

5 d內苗床溫度白天保持24~26 ℃,不超過27 ℃,夜間18~20 ℃,不低于15 ℃。5 d后,白天保持在22~24 ℃,夜間12~15 ℃。

3.2濕度管理

嫁接苗床的空氣濕度必須保持在90%以上。3 d后適量通氣,使棚內的空氣濕度下降,嫁接苗成活后,加強通風,適宜的空氣濕度為70%左右[5-6]。

3.3澆水管理

苗栽入苗床或育苗缽放進苗床后,要隨即逐株或逐行澆透水,3 d內不再澆水。苗床開始大通風后,育苗缽土容易失水變干,要根據缽土的干濕變化及時澆水,使苗缽土經常保持濕潤。

3.4光照管理

嫁接當日以及嫁接后3 d內,用遮陽網把嫁接場所和苗床遮成花蔭,從第4天起,每天早晚讓苗床接受短時間的太陽直射光照,并隨著嫁接苗的成活生長,逐天延長光照時間。

3.5抹杈和抹根

砧木在去掉心葉后,其子葉節處的腋芽能夠萌發出側枝,與黃瓜苗爭奪養分,應及時抹除。另外,在濕潤、弱光環境下,嫁接苗的黃瓜苗莖上也容易產生不定根,要及時抹除。

4注意事項

(1)提早播種。嫁接黃瓜有個緩苗過程,南瓜根系耐低溫,可早定植,故要早播10 d左右,否則影響早熟。

(2)乙烯利處理。嫁接緩苗要求的溫度偏高,使黃瓜坐瓜節位上升,瓜數少。因此,需要用乙烯利處理降低坐瓜節位和增加坐瓜數。方法是黃瓜長到1~2片真葉時,用100 mg/kg乙烯利噴葉,7 d后再噴1次。此外,要特別注意若是(下轉第147頁)

(上接第145頁)

1代雜交黃瓜種,不宜用乙烯利處理,因為其本身結瓜性很強,處理反而會出現花打頂現象。

(3)盡量采用生態防治霜霉病。嫁接基本根治了蔓割病(枯萎病),但對其他病害和霜霉病等得不到直接防治,故要采取生態防治,采用4段變溫管理,創造不適宜霜霉病發生的溫度、濕度條件,再配合藥劑綜合防治。

(4)增施復合肥。嫁接可多年連作,但往往導致土壤營養比例失調,某些營養缺乏。要多施農家肥、復合肥。例如50 kg水中加葉面寶1支、尿素0.5 kg進行葉面追肥。

5參考文獻

[1] 比列克孜·馬木提.黃瓜嫁接技術[J].農村科技,2010(4):47-48.

[2] 栗淑芳.黃瓜嫁接技術要點[J].農業科技通訊,2009(11):186-187.

[3] 張萬春,關佳蕙,張娜娟.黃瓜嫁接技術研究[J].吉林蔬菜,2009(3):88-89.

[4] 陳海燕,寨秀蘭,馬艷華,等.黃瓜嫁接技術研究[J].河南農業科技,1989(4):22-23.

篇9

關鍵詞:嫁接技術;蘋果樹;嫁接成活率;技術措施

一、接樹時間

蘋果樹的嫁接對季節要求不高,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嫁接。果樹嫁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是芽接和枝接。蘋果嫁接接樹的時間很重要。芽接的接穗是一個芽,應在接穗已經長好,砧木和接穗的樹皮容易剝離時嫁接,一般在6~8月進行。枝接的時間一般為3月下旬~4月上旬。

二、選擇接穗

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應在生長健壯、豐產、品質好、無病蟲害的優良品種樹上,選樹冠生長健壯和芽子飽滿的營養枝作接穗,選擇停長的已形成頂芽的綠枝,先將砧苗距地面4~5厘米的光滑迎風面擦凈泥土,用芽接刀橫切一刀,深達木質部,刀口寬度為砧木干周的一半左右,然后在刀口中間向下豎劃一刀,豎刀口稍短一點,再削接芽。這種嫁接方法一般成活率可達95%以上,嫁接后5~7天接芽會成活萌發。檢查如果嫁接成活,應解除綁縛,于第二年早春萌芽前剪砧,用剪在接芽橫刀口上0.5厘米左右處剪砧,然后進行常規管理,確保苗木健壯生長,達到一級苗標準。夏季或秋季芽接時,采用當年生新梢,剪去葉片(保留葉柄),插入水桶(或盆)中,以減少水分蒸騰。春季枝接,多在冬季修剪或早春復剪時,選擇一年生的枝條,取芽飽滿的中間一般作為接穗。秋季芽接,接后10天剝出芽片進行觀察,可以看到芽片內側長出愈傷組織,芽片含有較厚較多的愈傷組織,說明芽片的生活力強,反之則弱,因此選擇芽片含有較厚較多的愈傷組織也會提升蘋果樹的嫁接成活率。

三、嫁接方法

1.丁字形芽接法。對芽接來說,這是嫁接果樹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嫁接時,在接穗中部接芽上方0.7~0.9厘米處,用嫁接刀橫切一刀,深至木質部,再從接芽下方1.2~1.5厘米處,由淺至深向上削至橫切口,掰下盾形芽片,然后在鉆木基部距地面6~7厘米光滑處切一個“丁”字形切口,插入事先削好的盾形芽片(芽片切削得大一點或小一點都可以插入砧木 “丁”形接口中),對準形成層,用塑料薄膜條或馬藺綁緊,也可用“一橫一點”的芽接法,先將砧木切成“丁”形,用刀尖從切點處左右撬開皮層,左手將芽片尖端緊隨刀尖插入,并向下推,使皮層逐漸裂開,包緊芽片,然后用馬藺或塑料薄膜綁緊。這種方法操作簡單,成活率高,所以,芽接時一般應選用“丁”形芽接法。

2.切接法。將砧木距地面5厘米處剪斷,用利刀從剪口面1/3處縱切2厘米深,然后把接穗剪成6厘米長,上帶有2~3個芽,下端削成馬耳形斜面,插入砧木中,對準形成層,用馬藺等捆縛物將接合部位捆緊,再用濕潤細土將接穗和砧木輕輕覆蓋,以防止水分蒸發。

3.劈接法。當選用的砧木比較粗大時,可采用劈接法,將接穗下端兩面削成長2~3厘米,一邊稍厚、一邊稍薄的等長削面,在厚的一面頂端、芽的上方剪下接穗,接穗上帶有2~3個芽。然后用劈接刀在砧木中間處劈入,深度與接穗削面長度相仿,插入接穗后捆緊、覆土。

4.皮下接法。多頭高接換種時,常用皮下接(又叫插皮接),先將砧木剪口削平,然后將削好的接穗(削法與切接相同)自皮層插入砧木中捆緊,涂上稀泥,最后用塑料薄膜或報紙將結合部包起來。

5.套芽接法。先將砧木距地面10~15厘米處剪斷,用嫁接刀從頂端向下縱切3~4刀,長約2厘米,將皮層剝開,然后選取與砧木頂端粗細相同的圓筒形接芽,自砧木頂端套入,最后將剝開的皮層包住,用馬藺或塑料薄膜條捆好。這種方法要切取1個筒狀芽片,套在砧木的木質部上,芽片過大過小都不行,因此這種方法幾乎不采納。

四、嫁接后怎樣檢查和管理

對嫁接而言,保持適宜的濕度同樣重要。嫁接時要用塑料條包緊包嚴,使接穗和砧木緊密相接,防止雨水浸入,又能防止水分蒸發、保持接口濕度。春季蠟封接穗可明顯減少接穗水分蒸發,提高嫁接速度。用塑料口袋將接口和接穗包起來,也可有效地防止水分蒸發,這是南方接穗帶葉嫁接時必須采用的方法,不過在烈日下要用紙將塑料口袋圍起來擋住陽光,以防溫度過高。芽接后10天左右,應及時檢查,成活了的芽子,顏色新鮮,葉柄一碰就落,應解去捆綁物;沒有接活的芽子變成褐色,皮皺縮,葉柄凋萎不落,應立即補接,對為成活的芽子進行及時補接,松綁與解綁一般接后新梢長到30厘米時應及時松綁,否則易形成縊痕和風折,若傷口未愈合還應重新綁上并在1個月后再次檢查,直到傷口完全愈合再將其全部解除。

參考文獻:

[1]高新一,果樹、林本嫁接成活率的提高與嫁接方法的選擇[J]科學種養,2013年05期。

篇10

關鍵詞 日光溫室;黃瓜;嫁接育苗;標準化;技術規程;遼寧朝陽

中圖分類號 S642.2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3-0100-01

近年來,在遼寧省委、省政府的強力支持下,凌源市的設施農業發展迅速,據統計,2012年全市設施農業占地面積達到12.33萬hm2,總產量495萬t,實現產值150億元,成為了東北地區重要的蔬菜供應基地。設施農業已經成為朝陽市農業的支柱產業,成為推動朝陽市農民致富和助力朝陽發展的一個新引擎、新優勢、新亮點。

隨著設施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因育苗技術落后、品種選擇不對路,部分農戶因育苗不利造成不能按時種植,產品質量差、效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設施蔬菜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傳統的“戶戶種菜、家家育苗”的傳統育苗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蔬菜產業規模化、區域化、工廠化、標準化、市場化發展的要求。黃瓜是凌源市設施農業主栽蔬菜品種,結合朝陽市設施農業發展實際,針對設施農業黃瓜生產缺乏標準化嫁接技術瓶頸問題,開展日光溫室工廠化培育黃瓜嫁接苗標準化技術規程研究,是實現設施蔬菜產業向高產、優質、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全市實現設施農業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現將朝陽市日光溫室黃瓜工廠化嫁接育苗標準化技術規程介紹如下。

1 嫁接方法選擇

長期以來當地棚戶是以戶為單位用園田土營養缽小規模分散經營,采用的嫁接方法是傳統的靠接法。此種嫁接法的缺點是只能使植株莖部4根維管束中的2根實現嫁接,輸送營養和水分的能力相對較弱,而且嫁接點位低,距離土壤表面近,只有2.5~3.0 cm,易感染土傳病害,嫁接方法復雜,還需用嫁接夾固定,只能在營養缽內進行嫁接,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每人只能完成嫁接量600~800株/d。

工廠化嫁接黃瓜苗采用頂接法。頂接法是以適宜品種如日本進口大和盛基白南瓜籽、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研制的白籽南瓜作砧木,用綠園黃瓜、盛育5號等優良品種的黃瓜幼苗頂部作接穗,經過嫁接組合成嫁接苗,育成壯苗后移栽進入生產棚。頂接法與傳統靠接法相比的技術優勢是:使瓜莖4根維管束全部嫁接,輸送養分和水分的能力提高1倍;嫁接方法簡單易行,無需嫁接夾;在50穴的穴盤當中即可進行,無需營養缽;生產效率由人均嫁接600株/d提高到5 000株/d,為工廠化育苗提供了技術保證;嫁接點位提高了3~5 cm,極大地減少了土傳病害的感染幾率;全面提高了抗逆性、豐產性,產量提高30%以上。

2 嫁接的物質材料準備

在朝陽地區冬季極端低溫條件下嫁接黃瓜苗前提是在保溫措施良好的日光溫室內進行[1-2];有行之可靠的增溫措施,確保在極端不利的氣候條件下也能保證嫁接育苗取得成功。再配備燃煤空氣熱傳導輔助增溫措施,即使在外部氣溫達-17 ℃時嫁接棚內也能確保溫度在16 ℃以上;制作育苗小拱棚,方法是:截取4 mm鐵絲(8號線)2.2 m。兩端插入土中10 cm固定,在有地布的大棚內的土地上或在育苗床架上彎曲支成弧形小拱。小拱寬度為1.65 m,可并排放5個穴盤,小拱兩邊各配備1幅寬1.5 m、長度與大棚寬度一致的0.08 mm厚塑料薄膜備用;制作催芽床:根據播種量的大小及平盤數量的多少,在有地布的棚內鋪上草簾,草簾上鋪上1層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上再鋪5 cm厚的蛭石,在蛭石中埋入電熱線,支上小拱;準備好嫁接簽和刮臉刀片;搭好可移動的簡易嫁接臺,可用花箱作嫁接臺。由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嫁接手操作,并做好相關嫁接準備。

3 繁育砧木

用常溫清水浸泡南瓜籽10 h,泡透后反復搓洗,并用清水清洗2次,洗去黏液,稍試晾干,然后放入催芽箱中進行催芽。催芽時種子下面鋪上濕布,上面蓋上濕布開始將溫度調整在30 ℃,然后逐漸降低溫度使其恒溫控制在27~28 ℃,催芽26~32 h。當胚芽長到1~5 mm時即可播種。播種在50穴標準穴盤內,穴盤打孔深度0.8~1.0 cm。播種時胚芽朝下平擺,播種后附上蛭石。蛭石厚度與穴盤平齊。然后用自走式水車澆透,以穴盤底部小孔處滴水為準。然后進行正常苗期管理。當南瓜籽播種后7 d,子葉展平真葉初顯時即可進行繁育黃瓜接穗。

4 繁育接穗

選用標準平盤,盤內裝滿配制好的基質,用定制的木板壓平、壓實,使基質平面低于平盤的平面1 cm。每個平盤均勻播撒1 000粒黃瓜種子。然后用蛭石和珍珠巖按1∶1的比例再添加200 g/m3的苗菌敵,充分攪拌均勻平鋪在黃瓜籽上,與平盤上沿平齊。一次性將水澆透,以平滿底部滴水為準。在春季進行嫁接苗時,相應的作物品種砧木與接穗的播期應視砧木長勢確定接穗的播期,盡量使嫁接期相遇。

5 催芽

把種播好,澆透水的平盤放入催芽床小拱內,平覆上1層0.08 mm的塑料薄膜進行覆蓋,以保持盤內濕度。然后用電熱線加溫至32 ℃,逐漸降至28 ℃恒溫管理進行催芽。一般催芽時間為5 d,接穗長到5~7 cm,子葉完全展開、由黃變為深綠色時即可嫁接。嫁接前將普力克800倍液均勻噴灑在接穗上,然后即可嫁接操作。

6 嫁接操作

當南瓜砧木播種在20 d左右,真葉長到2 cm;黃瓜接穗播種5 d后,長到5~7 cm完全變深綠色時即可嫁接。嫁接期間,1~7 d內溫度應控制在16 ℃以上,溫度偏低時可能造成育苗失敗。成活期可適當降低溫度適當煉苗,避免產生徒長苗。濕度管理上,應在90%以上,切勿使嫁接苗失水、萎蔫。嫁接口嚴禁沾水。所有嫁接苗應選在晴天進行,雨雪天氣絕對不能嫁接。嫁接時,先用刀片把南瓜苗的生長點和真葉去除,再用同黃瓜莖粗相同的專用金屬嫁接簽,從南瓜苗一側子葉上基部向對側子葉下基部朝下斜插0.5 cm,但專用嫁接簽尖端不要插破南瓜莖的表皮,也不要插入髓部。拔出黃瓜苗,在苗的子葉下0.8 cm處用刮臉刀片斜切1刀,切口長0.3~0.5 cm,將插在南瓜莖中的嫁接簽拔出,把削切好的黃瓜莖斜切面朝下插入孔中,使接穗斜切面的尖部透出南瓜莖表皮0.5 mm,并使黃瓜的2片子葉與南瓜的2片子葉成“十”字形。嫁接要求:切接口要一次切成,黃瓜與南瓜插接時一次插成,不能來回移動;及時更換刀片,保證嫁接刀片的整潔、鋒利,每片刀片的嫁接量在160~180株為宜;準備嫁接的苗進入嫁接場地前要認真識別病苗,注意病苗絕對不可進入嫁接工作臺。

7 嫁接后管理

將嫁接完成的苗盤移入育苗小拱棚,1排5盤擺好,用0.08 mm厚的薄膜平鋪在嫁接完的秧苗上封嚴,將支好的小拱兩側的塑料薄膜拉起,用嫁接夾將縫隙處對嚴夾好,在大棚上用85%透光度的遮陰網遮陽,然后進入嫁接時段的苗期管理:方法是每天“兩敞兩蓋一遮陽”,即早晚陽光弱時,打開大棚上的遮陰網、小拱上的塑料薄膜和平鋪在秧苗上的塑料薄膜,讓秧苗接受弱光,放出潮氣使秧苗呼吸到新鮮空氣,注意不要使膜內滴水流到幼苗上。中午陽光強時,放下遮陰網蓋好塑料薄膜,減少陽光直射,避免水分快速蒸發,確保秧苗不失水、不萎蔫。用該種方法管理7 d,期間視幼苗長勢逐漸加長弱光光照時間,待幼苗完全成活時去除一切覆蓋物,進入苗期正常管理[3-4]。

嫁接期間苗期管理的關鍵環節是溫度控制,育苗棚內的溫度一定要控制在16 ℃以上,16 ℃是嫁接育苗的臨界點,如達不到該溫度就會有各種病害發生。造成育苗大量死亡。最佳育苗溫度是26~28 ℃。當溫度達不到時啟動日光溫室燃煤空氣熱傳導輔助增溫設備,確保溫度要求。當嫁接苗完全成活,苗齡達到40~45 d,株高在12~15 cm,1葉1心,呈深綠色,莖干粗度達6~7 mm,根系呈白色細根密集抱團,整株無病態時即可按訂單發放成品苗進入定植階段。

8 參考文獻

[1] 張鳳光,賈利元.蔬菜穴盤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7):127-129.

[2] 郝金魁,張西群,齊新,等.工廠化育苗技術現狀與發展對策[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1):349-351.